老人言:世人皆苦,唯有自渡

2020-08-27 悟禪心語

天下無憨人,豈可妄行欺詐?世上皆苦人,何能獨享安閒?《圍爐夜話》

天下沒有真正的笨人,任何人都會區分善惡對錯,哪裡可以隨你的心情任意地去欺侮那些看上去並不聰明的人呢?世上還有那麼多吃苦受窮的人,我怎能獨自安享閒適的生活呢?


天下沒有人是頭腦愚笨的,既然如此,有誰肯甘心受騙呢?又有誰會連續受騙呢?其實騙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因為他已自絕於社會的道德和法律準則,毀滅了自身的人格和信譽,甚至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若世上真的有愚人,那麼除了那些看似精明的人還會有誰呢?

世間的苦有肉體上的痛苦,也有精神上的痛苦。生老病死是身苦,而精神上的痛苦是比肉體上的痛苦更嚴重的,精神上的痛苦是人生在世一切痛苦的根源。而人精神上的苦難,無非源自內心的愚痴和貪慾。看到周圍還有那麼多人生活在痛苦中,誰又能安心獨享清閒安適的生活呢?每個人少幾分貪慾心、憎恨心、自私心,多幾分同情心、親善心、友愛心,這個世界也就會日益和諧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家講苦,並認為世間一切皆苦,就算是快樂也是苦的,因為無論是快樂還是苦難,都是不斷的處於變化之中,都有生有滅,成為「無常」的存在。


因此,世間的一切都是苦的,無一例外,而佛家的修行,其本質就是拔苦,讓眾生離苦得樂。

那麼,既然世間皆苦,人為何要來呢?佛說出了真相。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在六道輪迴,是來酬償業報的,這就是真相。

佛教認為,我們在前世甚至累世之中所造的善業,這一生就是來享福的,這就是「酬」。前世甚至累世之中造的不善業,這一生就需要來受罪,消「業」,這就是「」。這就是佛所講的「人生酬業」。

也就是說,過去的一切因,現在受果報,但這卻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人生要以此為目的,那就不是究竟,甚至可悲了。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如果一個人來世間只是為了享福或受罪的話,那麼,他來世間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在佛教之中,人生所謂的意義,在於接受教育,只有接受聖賢教育,特別是佛陀的教育。聖賢或佛陀的教育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提升自己的境界,這才是人來世間真正意義所在。

佛教認為,我們這一生有幸處於人道之中,就有了來生提升到天道的機緣,也就是有機會徹底的解脫輪迴之苦、超越三界之外,世人所謂的修行,其目的就在於此,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也就是說,既然這一生來到世間,在行為和心理上,所面對的所有人或事,若是都能夠做到沒有絲毫怨恨的念頭,這一生才過得有意義。否則,就沒有任何意義,用佛教的話說,是不可能提升境界,更不可能覺悟。

禪宗六祖大師也曾說過: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意思是說,一個真正上了路子修行之人,是不會住於世間的任何問題的,他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起心動念。換句話說,若一個人修行真正上了路子,他所看到的是外境清淨的法和自己內在清淨的心和不清淨的心。「不見世間過」,並不是要求修行者對於世間的過錯視而不見,而是當面對這些過錯時,要不住於這些過錯,因為修行者,更重要的是見自己的心,而心所產生的一切皆不真實,所以,才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因為世間存在的一切都是「法」,而「法」的本身是清淨的。

法離一切相,法是無我的,法沒有對錯,法只是法。如果樹你看到某一法有問題,那一定是你起心動念而產生的概念,然後才看到有問題的法。換句話說,能看到外境的一切都是清淨無染的法,才能稱為見法。否則,就是沒見法。


世人的修行,見了法之後才能夠真正開始,在此之前,基本不叫修行,是自己的心和自己的心攪纏。因為見法後才能真正見心,不見法之前,不可能真正看見自己的心,看不見自己的心,就會對外境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也就是《金剛經》說的把幻當有,把虛當實。

這世上,沒有人可以真正對我們的遭遇感同身受,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人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沒人經歷你的苦,又怎麼會感同身受。

任何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承載著太多無人知曉的辛酸,淚水,傷痛,屈辱,苦難……一言難盡的感受,是他人無法體會的沉默。

所有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所有的痛,只能自己扛,即便別人聽到了你深夜的痛哭,知道了你輾轉難眠的煎熬,看到了你寒霜酷暑的堅持,但是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的真實處境,身在其中的感受,有的時候,換來的不是同情,不是理解,相反是更多的嘲笑。


成年人世界裡的堅持,沒有輕鬆二字,表面的風輕雲淡,內心世界已經是山呼海嘯;表面的若無其事,內心卻是波濤洶湧。

生活實苦,唯有自強,一路的跌跌撞撞,傷痕累累,但是走過去,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人生路上的一切事情,都只能自己做選擇,別指望任何人,更被指望感同身受。

但是,現實,總是這樣的:你說苦,會有人說,你那不叫苦,還有比你更苦的;你說難,會有人說,你真是脆弱,還有比你更難的難;你說累,會有人說,你真是矯情,還有人比你更累……

其實,這世上的苦,難,累,沒有最難,只有更難!


所以,不必向任何人傾訴你的苦衷,自己的傷自己撫平,自己的苦自己咽下,即便你喋喋不休的講出來,他人身不在其中,就不會有感同身受,即便你的人生被碰得頭破血流,堅持住,一切都是讓你變堅強的磨礪,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心中有多苦,心知道就好;路有多難走,腳知道就好;苦自己受,傷自己療,逢人就說自己的苦,顯得自己沒本事。每個人都很苦,我們不能指望別人來幫助自己救贖,若想真正脫離苦海,唯有自渡!

生活總是喜憂參半,無論你是誰!若是天意弄人,不管是苦還是樂,是劫還是緣,都要自己渡過去,自己成全自己,沒人願意幫助你,那你就成全自己。


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風順的,誰也靠不住,只有自己靠自己,再苦,也要努力;再痛,也要堅強,追尋夢想。

做自己的擺渡人,做不成太陽,就做最亮的燈,做不成大樹,就做最小的草,默默無聞,也是努力,普通平庸也是一生。

相關焦點

  •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唯有自渡。萬般皆苦,我們唯一做的就是自渡。人唯有自救才無副作用。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 42歲的我失業了: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網友回答:「當我吃苦瓜開始不覺得苦的時候,因為生活比苦瓜苦多了。」最近,有一幅熱帖引起網友的共鳴:42歲的中年失業者怎麼活下去?中年的他被公司無情裁員,長期找不到工作的落魄苦悶狀態。他在各招聘網投簡歷,幾個月都毫無進展,簡歷石沉大海般不了了之。幸運的是,他曾是攝影愛好者,離職後自己決定做婚紗攝影的拍攝。
  • 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03.萬般皆苦,做自己的靈魂擺渡人「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唯有自渡。」「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人生的辛酸苦辣,內心的矛盾掙扎,都要學會獨自承受。一個人唯有駕馭好自己的內心,掌握好自己的命運,才能將受過的苦難和委屈都變為幸福的種子。餘生,願我們都能不懼迷茫、不懼孤獨,堅持、勇敢、獨立,遇到挫折可自渡難關,最終,成為自己的靈魂擺渡人。-END-(圖片源自網絡)
  • 人生皆苦,如何自渡?
    深山的鹿,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只可自渡。​如果你身處痛苦當中而無法自拔,那就什麼決定都不要做,只用心的做一件事,​一件你以前很想去做,卻沒有時間跟精力去做的。​佛曰:「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
  • 一個人的苦,只能「自渡」
    做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苦而不言」。把痛苦踩在腳下,或者把痛苦扛在肩上,壓在心底。只要有了「臥薪嘗膽」的勇氣,所有的苦,就會變成一股鞭策自己前行的力量。如果你不苦,那麼誰來代替你受苦?以後的路,還很長,你唯有自強不息,才能夠無所畏懼;你唯有熬過去,才能贏得光彩。吃過大苦的人,就像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一棵堅強的小草,雖然沒有開出最美的花,但一定令人肅然起敬。
  • 萬般都是苦,想要一勞永逸唯有自渡
    記得《康熙王朝》中有這麼一段經典對白,康熙還小,不喜歡讀書就問老師:「老師,您說是讀書苦還是種地苦?」老師告訴他:「讀書人說讀書苦,種地人說種地苦。」小康熙天真的說道:「那以後就讓他們互換位置,這樣誰就都不苦了。」其實就算讓他們互換也都是苦的。
  • 萬般皆是命,唯有人自渡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塵世人皆苦,唯有人自渡。生而為人,立於塵世,苦難重重,在苦難中追尋快樂,在痛苦中找尋希望。
  • 眾生皆苦,請你自渡
    朋友圈總會看到有人分享生活小碎片,有甜,也有苦。畢業之後陷入了前行的瓶頸之中,遇不到合適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也不好意思繼續伸手向父母要錢,之前學習生活中那些光鮮亮麗的時刻,在生活面前,都那麼無力。眾生皆苦,大家都是咬著牙,走了很遠的路,願你在浮沉的人世間,學會自渡,做自己的擺渡人。如果快樂太難,那,祝你平安。我是自語,自語情感屋若有幸成為您的情感寄託,我將倍感榮幸,美好祝福皆送您,請繼續勇敢。
  • 7句勵志文案,自渡失意人
    1、從前見過一個女生微信籤名:世人皆苦。我問她為何悲觀,她笑了,燦爛的笑容絲毫沒有讓人感到消極。於是我突然有所感悟:世人皆苦,唯有自渡。3、努力,是自渡。而能平衡其中的,唯有知足。所以,悲觀的人看到半杯水,名之曰:半空;樂觀的人呢看到半杯水,名之曰:半滿。
  • 人生一世,冷暖自知,皆在自渡
    禪語有云:關關難過關關過,夜夜難熬夜夜熬,悲喜自渡所以,情關難過,惟有自渡。《道德經》有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世間皆苦,只可自渡。
  •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成熟的人都懂得
    33、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他說,從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懶惰而導致失敗,從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驕傲而失敗。但我覺得,對個人來說,「貪多嚼不爛」也是如今這個社會容易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
  •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自省、改變、放下」,讓夢想有跡可循
    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 佛曰:得失從緣,心無增減,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佛曰:得失從緣,心無增減;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人世誰不苦,但是苦也要苦得有風骨,有良知,有情義。所以,那段難熬的日子裡,故人舊友自己身處艱難困苦之中也心有牽掛,時而的問候如今想來讓我慚愧。有時候,有一些特別的情愫無法言說,有時候有些人只能放在心裡默默記掛,有時候有些話不能說出口,但願君心似我心。
  • 學會自渡,方能參透人生
    佛曰:心之如何,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古今,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孤傲的雄鷹,桀驁的鯊魚,參天的大樹,都要經歷一場自由與堅強的洗禮。孤獨而高亢的生命蛻變,都來自於那一場簡單而精彩的自渡,唯有自救,只有自渡,才能目空一切,孤獨壯大,帶上堅毅和勇敢,面對希望和死亡。
  •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但是古人的智慧又告訴我們「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那麼究竟哪個是對的呢?其實命運是一個非常虛無縹緲的東西,樂天者順命,反抗者改命,悲觀者認命。更有甚者,為了改變自己糟糕的處境,開始學佛改命。殊不知「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佛也度化不了世人的命運。「命運」二字,皆是因果。
  • 人生冷暖,學會自渡
    所以,這一生主要還是靠自渡!三毛也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裡,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人生的苦,真的只有自己才懂,人生中的累,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人生遇到的煩惱和憂愁,遇到了陷阱和坎坷,唯有靠自己,才能渡過千難萬險。
  • 佛說:萬般皆苦,唯有自度
    唯有自救,只有自度,才能壯大,才能帶上堅毅和勇敢,面對希望和死亡。別問,誰的行為傷了你;別問,誰的冷落苦了你。別問誰的話語淡了你,別問誰的眼神藏著你,別問生活怎麼過,日子就是這樣過。有人哭,有人笑,有人煩惱,有人忘掉,別問現實有多現實,因為,苦樂自渡,別人難悟。
  • 外賣小哥永遠停在了送餐途中;生活唯有自渡
    這是一位60歲的老人,大夏天的穿著笨重的玩偶服只為多掙些錢,來給生病的家人籌醫藥費。西南昌一女子帶病趕公交上班,一路跌跌撞撞,摔倒在地又爬起來趕車。公交司機稱,女子當時滿臉通紅,頭都抬不起來,還在流眼淚,實在勸不住就報警求助,事後才知道她是因為不想被扣掉300元全勤獎。
  • 我們普通人其實沒有想過要去做人上人,可是苦中苦卻沒有放過我們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都是金字塔狀結構,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無法改變,那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讓生活過得更好,我們普通人不介意吃苦,我們在社會上打拼多年早已明白「世人皆苦」。長大成人來到社會上之後經歷了找工作的苦,曾經在學校裡夢想著畢業之後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可是去到人才市場後才發現都是招聘公司在挑人,而自己根本沒有那麼多的選擇,更別說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了。
  • 早安|苦樂人生,悲歡自渡,所有過往,皆為恩賜
    苦樂人生,終須自渡。所有過往,皆為恩賜。無論時光如何流逝,無論生活如何不順,始終做一個靈魂自在的人,不言悲喜。生活也許未能盡如人意,但也始終相信:黑夜的盡頭是黎明,熬過所有的苦,便會遇見所有的好。人不會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許多人為了逃避一陣子,卻苦了一輩子。其實,人生的風雨和自然界的風雨沒有不同,都是一會晴天一會雨天,習慣就好,看開就行。正如李煜筆下的《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