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低認知的人較勁 會拉低你的認知

2020-12-05 情感一席

和一個也喜歡在網上寫點東西的網友聊天,他說他很苦惱,因為 不管他寫些什麼,只要發在網上就會遇到一些人在留言區要不說風涼話,要不乾脆就是罵他。網友說,我又沒招他惹他,他們幹嘛那樣說我?說他心裡又生氣又苦惱,弄得都沒心情再寫東西了。


其實他說的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而且已經不止一次了。剛開始的時候,看著那些人的留言,我也很生氣,就像看到一隻蒼蠅趴在我的手機上。有時候也忍不住回懟兩句。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聊天時說到這個事。她說,「在網上寫文章、拍視頻你沒有強大的心理怎麼能做下去?網上總是有不同的聲音,也有不同的人,何必在意呢?」想想她說的很對,後來再遇到這樣的人,我也不理他們了,隨他說什麼去吧。


在網上寫文章發視頻,就像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既然窗戶打開了就免不了會有蒼蠅、蚊子甚至臭蟲爬進來。嗡嗡嗡的哼唧幾聲,要不就是放幾個臭屁噁心你一下,如果你被他噁心到了,你就真的輸給他們了,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他們本來就是來噁心你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些事情你在意了,你就被它幹擾了。事情本身就是事情,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你看它是什麼就是什麼,你覺得那些留言是一堆蒼蠅屎,它就是屎。隨便在人家文章後面拉屎的人,素質能好哪去?你和他們一般見識,不是也拉低了你的素質嗎?


這世界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用他們那些少的可憐的,低的可怕的認知去看待一些事情,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粒米,卻還管不住自己的嘴和手,還總想說些什麼,表達些什麼,恐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愚昧,不知道他們無知的可憐,卻自戀的令人髮指。



對於低認知的人,從我朋友和我說過後,我再也不想和他們說些什麼了。所以,我也想藉此機會勸勸我的朋友,別和這些人一般見識。就像那句話所的一樣「你被狗咬了,難道你還要咬狗一口嗎?」想想就有道理。


實際上,這樣的人不僅僅在網上,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經常可以遇到。你說你懟他吧?似乎又覺得沒必要,人家沒素質你還得講究點素質,人家沒自知,你不能沒自知。你總不能把自己和蒼蠅臭蟲歸為一類吧,不懟他們吧,心裡又不舒服,覺得自己被無端的傷害了。

想想還是《菜根譚》裡說的好,「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這樣的人自然會遇到他們的對手,所以還是算了吧,不和他們計較,還顯得自己大度。別和他們慪氣,也別讓這些低認知的人也拉低了我們的認知。


畢竟生活還是很美好的,多看些美好的,自己心情也好。蒼蠅自有蒼蠅拍對付,臭蟲也有殺蟲劑,誰都有天敵,這是達爾文說過的。蒼蠅老鼠臭蟲也只會躲在陰暗的角落偷偷的哼唧兩下,它們不講武德,也不知道耗子尾汁,那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

相關焦點

  • 認知與認知思維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也是認知,你認為一文不值的東西,在別人的眼裡是寶貝。你認知強,就比別人提前看到事情本質,提前看穿你所在行業中後期的發展,甚至終局。會更清楚自己商業模式的問題,優劣勢,需要找什麼樣的人來操盤,他大概率會在哪個賽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現,你還會更清楚錢在哪裡。【以上是關於「認知」的理解】很多時候,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 別跟層次低的人玩
    別跟層次低的人玩,只會降低你的層次,他們會在他們那個領域以自己豐富的經驗來降低你的思維、拉低你的層次,然後碾壓你。 記得《天道》中談到的幾個層次。我也是在快結尾的時候看的清楚一些了,從丁元英開始的定位、章程、記錄以及自己不在其中的操作方法,其實差不多就是在為打官司做準備了。
  • ​​「低自尊感」如何一步一步拉低你的生活質量?
    心理諮詢師王亞南曾經在《自尊知道答案》一書中借用醫學術語分析,很多以前順風順水的人,其實是在換到新的環境中後,才開始的「遲發性「自卑。 順境時,沒有人會對自己不滿意。但一旦換到新的環境中,他們會覺得低自尊,「我不值得被愛」、「我沒有價值」這些核心認知又會冒出來。 遲發性自卑,和其他自卑的狀態一樣,都源於消極的過往體驗——外部評價極其苛刻。
  • 認知水平越低,人越固執
    每當這個時候,等你們爭論一番毫無結果時,你也許會有一種挫敗感,甚至捶胸頓足地喊道:「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固執的人,這麼簡單的道理,他怎麼就是不懂呢?」 前幾天跟一個夥伴交涉某個問題,他提出來說一項數據不正常肯定是設備故障的原因。 我說先別著急,等我查一查。 當我告訴他數據不對並非是設備運行不正常,而是因為那個時刻正好有工人在檢修,同時又受其他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影響,才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 人只能賺到認知以內的錢了,那如何擁有超越大多數人的認知呢?
    有的人說富人就應該捐款;有的人說捐的太少;有的人說這世界還是好人多……你看人的認知還是有差別的,同樣的事情,理解和解析就是不一樣。認知越高的人,越喜歡做與眾不同的事和人,認知低的人,只能隨大流。有這兩種傾向的人,會讓自己的低認知害了自己,也只能在溫飽中掙扎了。
  •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
    會更清楚自己商業模式的問題,優劣勢,需要找什麼樣的人來操盤,他大概率會在哪個賽道甚至哪家公司出現,你還會更清楚錢在哪裡。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適合各行各業的高手聊天,你會獲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和智慧。成功的人、失敗的人、努力的人、落魄的人,不同的人生場景、個體的迷惘,欲望和掙扎,積累出不同的經驗。
  • 你的認知,正在決定你的收入和未來。
    認知就像一座監獄,我們的思維被牢牢地禁錮其中;人的思維被禁錮,人的視野就會變得狹隘,判斷力和行動力也都深受影響。當一個人的判斷力和行動力受到影響後,進而影響的就是你的人生。也許這個收益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對於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來說不算低了吧。這就是認知的力量,你可以低學歷,能力不強,但是你一定要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認知。只有這樣,你才能掙到自己認知領域以外的錢!
  • 一個人的固執,藏著低水平的認知
    但是,憑著他幾十年的經歷和見識,他只能走到這個拐角,卻永遠拐不過去,他的固執裡,藏著他低水平的認知。像樹樹,我說就算你多讀幾本言情小說,多看幾個偶像劇,估計都不會被騙的這麼慘。哪個美好的愛情故事是女主一直拿大把的鈔票倒貼男主的?愛情一摻雜上金錢就臭了,多麼簡單的道理,你固執得像頭牛,我們幾個人拉都拉不回頭。
  • 別讓另一半拉低了你的人生
    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觀點,其反對的理由大多是站在道德和情感的基礎上給出的,比如,感情是不能量化的。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選擇了錯誤的,不對等的婚姻之後,人生至此一敗塗地,兩個人後來的關係也是一言難盡。當你結婚了,你便將自己的另一半交給了對方單身的時候,你自己是個整體,你的所作所為,所感所想,都代表著你的層次水平。
  • 你永遠無法賺到超出自身認知範圍外的錢
    跟不同的人聊天,尤其是和各行各業的高手聊天,你會獲得看待世界的不同視角和智慧。水平低的人,心氣通常很高,用上帝視角俯視比他成功的人;水平高的人,心氣反而很低,用大海胸懷帶走一切矮醜。認知的不同,決定了結果的天地之別。認知很虛,看似無用,卻決定了你未來可能達到的圈層。
  • 認知是人與人最主要差別
    獲得並應用知識過程謂之「認知」。「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與人根本差別在於因認知而遇見不同世界。不知自己無知是雙倍無知。世事垂成於不同認知較量,實踐認知程度即執行力。乞丐窮於認知低、少機遇而將財富繳了「認知稅」。熱愛是動力,堅持是能力。「德不配位」實質是「認知」跟不上成就。諾獎得主丁肇中先生也曾在央視訪談中「三問三不知」。無行動之知曉是偽認知。「適者」最是「叢林法則」存活物種。管理實質是「經營」認知。深思是去繁就簡、去蕪存精特殊能力。自以為重要、真的重要非是一回事。有些擁有可能是包袱,有些焦慮或許是翅膀。同樣賣豬肉,北大學子仍居「霸主」位置。
  • 人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深刻)
    那些讓大家感覺不爽的「真相」,大家會一直充耳不聞。相反,但那些能給大眾產生美好幻想的謊言,卻可以讓大眾盲從、偏執和狂熱。 所以千萬不要把你認為的真相強加於人,也不要把你所認為的價值和好產品給他們,你只需要理解他們,撫慰他們,你就能大獲成功,這就是商業的本質。 最後一個例子,我們平時都說要懂規則,什麼才是真正的懂規則呢?
  • 別看他讀了多少書,要看他認知有多高
    主持人解釋說:「我沒有看不起你,你是一個現實的人,你不接受她把前夫的女兒帶在身邊,只想要一個自己的孩子,生不出來就要離婚,這是你的個人選擇,我們無權說對還是錯;但她讀了那麼多書,是應該有更高的認知的。」
  • 如何與人更順暢的溝通之拉平認知
    1.什麼是認知差異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2.為什麼會產生差異①認知能力所謂認知能力就是對知識事物的認知。講個故事,計生委領導下鄉視察,碰到一個老農,問他:「老鄉,你知道為啥近親不能結婚嗎?」老農憨厚地撓撓頭,笑道:「呵呵,呵呵呵呵,那啥,太熟不好下手。」老農顯然是沒學過高中生物的,不知道近親結婚有可能增大隱性基因的遺傳病發生率,因為沒有知識,所以只能通過自己生活中日積月累的思考,得出這件事背後的道理。這個故事充分認知能力的不同會產生認知差異。
  • 對自我的認知,與「有錢人」的差別在哪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認知,就是,你得清醒,你得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對很多東西懂很多,千萬不能每天活在枯井,然後還以為這個世界沒有大海。SO就是得先承認自己的無知,別自傲,別太太太自信了。人生經驗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擺脫那些在我們青春期紮根頭腦的幻想和虛假概念,一個成熟的人會慢慢從自己生活裡發現這個世界與他兒時和青年時期所看到的迥然有別。引自.
  • 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人們看到一個事物,首先會出現本能的神經反射,這種反射多了就成了思維,想到一個人或一件事會不經意的用固有的思維去思考。窮人也有自己的思維,但沒有賺到錢是心病,於是產生了困惑,當所有的困惑集中在一起,就有了共識: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近幾天我就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賺認知以外的錢呢?
  •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一般而言,我們的學識、經歷和經驗會形成一個隧道,人對事物的所有認知和判斷都會局限在這個隧道內,並且還會想當然地認定真相就是如此。你從來沒看過打麻將輸錢的人說,哎,你們三個怎麼回事兒?合夥搶我錢呢!輸了錢的人只會說:我點兒好背啊。他寧可相信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比如,上洗手間拼命地洗手,回來後,在運氣好的人身上摸一把。真是一個神比喻。所謂組織再造,最高的境界也不過就是這樣了。第一,大家雖然競爭,但是又彼此信任。
  • 哲思 | 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認知 ·一般而言,我們的學識、經歷和經驗會形成一個隧道,人對事物的所有認知和判斷都會局限在這個隧道內,並且還會想當然地認定真相就是如此。但是,一旦有新事物出現時,我們的認知就會被頃刻顛覆。當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顛覆自我認知,吸收新的概念、新的結構,實現認知的躍遷、成果的精進。
  • 認知缺陷(行為只和潛意識有關,別讓潛意識誤導你的認知)
    認知缺陷。認知缺陷和性格缺陷是有區別的。認知缺陷。是後天學習產生的。是你受當時的環境和周圍的人影響造成的。因為是學習產生,所以比較容易改變。性格缺陷是骨子裡的一種認同。既為認同,所以難以改變。我們做事都應該遵循規律規則。你順著他走一切事情就容易很多。你逆著他走就會一事無成。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順勢而為。了解自己的認知缺陷,就可以更好的順勢而為。
  • 有一種素養,是理解和接納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與邏輯
    不同層次的認知水平有著不同的眼界和格局,對各種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就不一樣,處理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不一樣,所以這也決定了同樣的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一句話說,你從30樓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從3樓往下看,全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