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缺陷(行為只和潛意識有關,別讓潛意識誤導你的認知)

2020-08-27 遙遠的笨笨

認知缺陷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短處?其實有很多短處來自於。認知缺陷。認知缺陷和性格缺陷是有區別的。認知缺陷。是後天學習產生的。是你受當時的環境和周圍的人影響造成的。因為是學習產生,所以比較容易改變。性格缺陷是骨子裡的一種認同。既為認同,所以難以改變。

我們做事都應該遵循規律規則。你順著他走一切事情就容易很多。你逆著他走就會一事無成。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順勢而為。了解自己的認知缺陷,就可以更好的順勢而為。

我們來講講第一個認知缺陷。是屁股決定腦袋。還是腦袋決定屁股?這個就好像我們世界觀中的唯心和唯物主義論。很難有一個結果。於是我們就把它分為通常情況下。我們心智思維的一個變化。來破解其中的奧秘。一般情況下,或者通常情況下,我們的正常思維是屁股決定腦袋。比方說你去了北京就會想到天安門。你在新疆就會想到沙漠。你在工人的職位上。你很少去會去想領導所想的事情。相反。領導卻經常去想工人的事情。你所想的事情就決定了你的未來。那有沒有腦袋決定於屁股?有當然有。只是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不會這麼想。為什麼呢?覺得和自己沒有關係。因此只有極少數人。戳破認知缺陷的人。才能做出有別於常人的行為。第一個認知缺陷的關鍵點是?你以為你是在腦袋決定屁股?你通常的做法卻是屁股決定腦袋。

第二個認知缺陷是有和無的關係。通常有人會說,如果給我發5000塊錢工資,我會怎麼樣?給我發1萬塊錢工資,我會怎麼樣?在這裡你就會犯一個最基本的認知缺陷。正常情況下,是你的工作價值1萬塊錢的時候。你可以拿8000塊錢。價值8000塊錢的時候,你可以拿到5000塊錢。而不是給你5000塊錢,你可以。做出8000塊錢的價值。你想掙更多的錢,首先你得值錢。並不是給你多少錢,你就值多少錢了。

第三個認知缺陷是吃虧法則。通常情況下人都不願意吃虧。這是人的正常心態。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心態。合理的吃虧是有必要的。因為你不想吃虧,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乞丐。只有乞丐才能做到自己不吃虧。如果你總害怕自己吃虧,那你一定是有一個乞丐心態。不勞而獲。有一個乞丐心的人才是最大的吃虧。因為你沒辦法給予別人。所以你獲得的也更少。這個世界只有願意吃虧的人才能獲得更多。這是天道或者天理


相關焦點

  • 認知缺陷二(行為只和潛意識有關,別讓認知誤導你的行為)
    認知缺陷舉個例子來說,你喜歡錢?又不願意付出艱苦勞動。喜歡錢就是你的偽需求。你真正的需求是貪圖安逸。再舉個例子。兩個美女之中選一個做媳婦。你既不願意放棄A,也不願意放棄B.你違反了愛情是唯一的自私的這條定律。你的選擇就是一個偽需求。你放棄了目標。僅僅是在作比較。你放棄了自己的愛情選擇物質的婚姻。或者說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偽智慧,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啦。就是大家常說的小聰明。
  • 賭——改變潛意識認知
    我前面講述了把握運氣,精神力控制,下注策略等方式,這些層面的基本功對於大多數人很難做到,我認為一是缺乏自我的訓練,但還有一種原因是潛意識的認知上可能就存在無法接受的情況,就拿運氣來說,假如選擇賭的人,來到賭桌上,說告訴自己要克服僥倖心理,不要去賭運氣,那麼這就和他潛意識裡想來到賭桌上賭一把運氣相違背,即使精神力控制得再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失,一股潛意識地對抗會越來越強,在不斷摧殘自我的理智
  • 《認知覺醒》:你的大多數焦慮,都和沒有耐心有關
    文/吳呱呱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你賺到的錢都是認知變現,你虧掉的錢都是認知缺陷。」後,深感頗有幾分道理。隨後,又看到作家霧滿攔江說的這一段話:「人類的認知,好似一個巨大的天坑,呈漏鬥態勢排布。
  • 有趣的潛意識與元認知
    換一個有元認知能力的人,會這樣想:為什麼倒掉了?不好喝?喝不完?弄髒了?...問一問。原來是喝不完,那我下次少榨點。BINGO,你好我好大家好,問題解決了!他知道這樣可能性有很多,但是不確定哪一個是正確的。結論下錯了都會產生誤會。現在可以看出元認知能力有多重要,估計這個兒媳婦到最後都沒有發現自己的大腦原來推導出了這樣一個符合常情卻存在嚴重邏輯漏洞的結論。
  • 生命的能量,開啟你的潛意識
    生命力是不滅的能量,是一切的起點,而感覺、直覺、認知(思維)是心靈發展過程中逐步進化而來的精神智慧。第一個意義:世界投影在潛意識裡,宇宙的規律和智慧也投影在潛意識裡,只有用內感官開啟了潛意識,直覺才能藉助蘊藏在無窮潛意識信息中的神秘聯繫,連通宇宙高維智慧,取得與世界有關的靈感,解決現實難題。
  • 心海無憂】嘿,潛意識裡住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推薦)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其實是一次意識和潛意識的對抗:意識收到的指令是,保持鑰匙不動;而潛意識收到的指令是,想像它在動。很明顯,大部分人的意識都敗給了潛意識,並且,測試者們普遍認為:我是努力讓鑰匙不動的呀,不知道為什麼它動了!這就是潛意識力量的強大之處:在冥冥之中影響你的行為,甚至讓你做出和意識層面相反的選擇,而你卻還以為這是「命」。
  • 潛意識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控制你這麼多年
    前者是我們能夠意識到的、有意圖的、消耗認知資源並且相對慢速的加工;後者指那些我們未意識到的、並非有意的、不需要(或者極少需要)認知資源的、快速進行的加工。這就是潛意識在幫助我們做選擇,要接近哪些人,要遠離哪些人。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潛意識的形成,往往和我們的過去經歷有關。它源於我們早期的生活經歷,是我們對過去生活的感知和理解。
  • 潛意識的能量,遠遠超乎想像,所謂的「命運」不過是潛意識的結果
    它們其實都是潛意識的一種表現形式,潛意識無時無刻不再發射信號,希望被主人發現,獲得關注。弗洛伊德曾說:人的行為,70%都受到潛意識的控制。一個人的所有行為,都被潛意識無形的操控著。換句話說:你有什麼樣的內在信念,你就將過上什麼樣的人生。我們平常所說的「命運」,無法就是潛意識的一個代名詞。
  • 《認知覺醒》:提高思維認知,不再迷茫惶恐,重新定義你我的人生
    我們就像那隻被蝴蝶迷下山的小猴子,看到桃子就摘桃子,看到玉米就掰玉米,看到小兔子就想和兔子玩,最後兩手空空地回了家。之所以會以三心二意的態度對待生活,無非是我們認為總有更好的東西在前面等著我們。可是前面的真的更好嗎?我們真的能得到嗎?我們對自己的能力總有迷之自信。歸根到底,這和人的認知有關——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如何審視自己的目標。
  • 一副漫畫,秒懂什麼是潛意識
    心理學家將人類的整個意識比喻成一座冰山,我們日常的思想、行為和決策這些「有意識」的念頭,只佔5%,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面下的潛意識。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控制著我們的行為、選擇;保存著我們的創傷的經驗、信念和限制;和一切關於我們的生命的秘密。雖然我們察覺不到,也意識不到,甚至有時候覺得:我本來就是這樣的。
  • 幫助你了解潛意識的兩個途徑:身體和夢
    我一直認為世上有兩個最神奇的地方值得無盡探索:一個是宇宙,一個是人的內心(潛意識)。每個人的潛意識都猶如浩瀚的宇宙,有很多我們已探索到事物,還有更多科學未探索到的領域。只知道人腦新皮層部分是在不斷增長的,也就是人大腦的重量是在變化的,新皮層部分掌管著我們的想像力、意志力,也就是比較流行的正念、冥想等活動動主要鍛鍊的那部分。另外,心理學領域研究中關於腦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也是炙手可熱,你說這個潛意識到底重不重要?大腦有沒有被開發完?雖然我們天天說潛意識,也知道了解潛意識很重要,但是沒人教給我們具體的方法呀?
  • 內觀系列一——了解「自我」,從認知建立、行為模式開始
    先說認知,最初始與直白的認知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認識這個世界的簡單概念,比如白色,三角形,牆壁,花朵,蜜蜂,爸爸媽媽……我們學習語言與文字來表述這些概念,用以交流這些約定俗成的事物(所謂約定俗成是大家公認的,比如大家約定好把這種蟲子叫蜜蜂,把這種顏色叫黃色)。
  • 對自我的認知,與「有錢人」的差別在哪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認知,就是,你得清醒,你得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對很多東西懂很多,千萬不能每天活在枯井,然後還以為這個世界沒有大海。SO就是得先承認自己的無知,別自傲,別太太太自信了。如果我有個什麼樣的爹,或者什麼樣的資源,肯定比他牛逼....你還會覺得他有好多缺點等等...你知道嗎,其實一個普通人,在看一個人的時候,你只能看到和對方和自己相同的低級缺點,還有他氣質上和性格上的缺陷。
  • 心力訓練:你有什麼樣的潛意識,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人生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潛意識,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你對自己潛意識認識得越深刻,自然我們的人生也會越來越好。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個人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是金錢非常的辛苦,那麼他在未來長大的過程中,也會認為金錢是苦的,他會非常吝嗇自己的付出,會把金錢看得很重要,這種認知就會讓他被金錢綁架。而一個人如果接受的認知是金錢是用來服務我們的,他對於金錢的認知來自金錢能幫助我們實現人生的夢想和夙願,這種想法會讓他們善於利用金錢,讓金錢更好服務自己的人生。
  • 被傷害的潛意識操縱的人生,不是你真實的人生
    其實,這都與她的潛意識有關。想努力、成功是你的意識,不想承受失敗,想放棄是你的潛意識。 戀愛時,習慣付出,永遠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卻得不到愛人同等的付出,落得分開的結局。想要成為完美愛人是意識,怕自己配不上、恐懼被拋棄是你的潛意識。
  • 如何利用潛意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過這樣的一個觀點: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什麼是潛意識?潛意識(subconsciousness)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我們沒有認知或者是不能認知到的心理活動。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是三個不同的層次,而潛意識則屬於意識的一部分,應該說是佔據了意識的絕大部分,這一點上,和榮格的理論是類似的。
  • 《認知覺醒》:想要早起,只靠意志力不夠,還要在認知上想得通透
    當我說出晚上10點要入睡時(總覺得自己提前進入了老年生活),她們說了自己晚上的狀態。我看過很多關於早起的書,但是像《認知覺醒》這部書裡說的如何堅持早起,用腦科學的理論早起,我還是第一次。我沒有用鬧鐘的習慣,我早起的秘訣就是每天聽到垃圾車從我家門前經過時,我就起床,時間剛好是5點左右,上下不會超過十分鐘,這樣,時間久了我就習慣了早起。作者在書中提到,無鬧鐘,不參團,不打卡,同樣能早起,就是用有關睡眠的腦科學理論。
  • 潛意識的力量
    確珍後我告訴學生,失去講話的能力有時候可以通過電來治療(其實這句話只起一種暗示作用)。我讓人拿來電感應設備,用手捂住她的喉部,動了幾下,跟她說:『你現在可以大聲說話了,』我讓她讀a,又讀b,然後讀Maria,她接著說起來了,她的病好了。」 伯恩海姆在這裡表明病人可以通過信心和期待的力量來治病,也就是對潛意識進行有效的暗示。
  • 天然的治癒力量,隱藏在你的潛意識中
    你的大腦功能由意識和潛意識構成;你的潛意識總是不斷地聽從暗示,而你的潛意識完全控制你的身體功能、狀況和感覺。而所有的治療方式而言,包括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整形、按摩、教會等,其實都有在利用潛意識的力量。但他們都有自己的理論,並聲稱是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實際上,(對自身正確性的強調)只是樹立一種積極的態度,一種內在的認識,一種思維方法(即信念),讓潛意識釋放其力量。
  • 心理科普:你的配偶,是你潛意識的投射
    在尋找配偶的時候,人們就會被擁有自己所欠缺的心理活動(其實不是欠缺,而是被壓抑了)的人所吸引。這樣的兩個人結合在一起,似乎又變成了一個整體。所以,有的夫妻一開始比較融洽,但是在一起久了,也會發生分化——每個人的內在心理活動都會繼續發展。人們不是跟配偶衝突,而是在與自己的潛意識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