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親密關係,指的是夫妻、情侶之間的關係。 很多人不是在婚姻關係中,就是在情侶關係中。
那麼,在你親密關係中,你是靠什麼來維繫的呢?也就是兩個人能夠在一起的載體是什麼?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騰伯格就此提出了&34;模型。他把親密關係分成三種不同的心理學成分。分別叫激情、承諾和親密。
1、激情 吸引兩個人在一起
因為彼此的相互吸引而產生了熱烈的、美好的體驗,使兩個人走到了一起。這是愛情中極美妙的時刻。
剛談戀愛時,兩個人會認為對方就是自己的一切,為了他(她),自己可以放棄一切,其實這不過是荷爾蒙作用的結果。
雙方以為這種激情會長久地存在著,自己遇到了能幸福一輩子的人。然而,當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對方有許多讓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其中的原因不完全是因為了解多了,發現對方的缺點也多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激情的退去。
有研究統計,激情的高峰時期平均是半年的時間。接下來,兩個人每天經歷著同樣的生活,能帶來的驚喜也越來越少。
這有點像吃包子。吃第一個時,你會覺得美味無比,吃第二個也很好吃,當你吃到第七個、第八個時,也許就吃膩了。這也是邊際效應遞減效應。
所以激情會讓你頭腦一熱就進入了關係中,但不能指望用激情維繫關係。很多女性婚後覺得丈夫對自己沒有婚前好了,其實就是對激情長久的期待。
要想長久維持親密關係,更多的要靠承諾和親密。
2、承諾 用法律來保障關係
承諾就是契約。這個契約是通過法律和道德起到保障作用。
承諾的約束力在改革開放前非常強。想要離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僵持了幾十年都離不了。所以那時把離婚行為叫做「打離婚」。所以曾流行過 :秦香蓮拖死陳世美的說法。
那個年代人們的觀念是: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有了婚姻才能分到房子,有了婚姻才表示你很正常,婚姻才讓人有安全感。
現在承諾的約束力越來越弱了。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必非得通過婚姻的形式才能生存。隨著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放, 離婚的人越來越多,不結婚的人也越來越多。未婚同居、婚內出軌也被很多人所接受。
所以靠承諾的力量很難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人們有更多的可能性自由地進出親密關係。
既然靠承諾也難以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這就需要斯騰伯格的第三種愛情元素:親密。
3、親密 維繫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
親密包括:理解、關愛與支持、喜歡和對方在一起,與對方無話不說,願意與對方分享一切。
我們能與他人分享的部分越多,說明關係越親密。你與朋友能分享的部分多少,說明你們之間的關係遠近。
夫妻關係是可以分享一切的親密關係,包括你的思想、你的感受、你的身體、你的財務。這是親密關係裡最珍貴的部分,並不是換了一個人有激情的人就可以取代的。
如果夫妻關係失去了「親密元素」,就不再與對方分享了。比如分居、比如各看各的手機、無話可說等。雖然還在親密關係裡,但是他們已經不親密了。
在這愛情三元素裡,「激情」只能維持半年左右的時間,靠不住;「承諾」可以維持親密關係裡,但不可能保持長久承諾狀態。只有「親密」元素可以讓關係持久。但前提是夫妻之間需要共同努力經營。
比如做事有邊界、不過度捲入屬於對方的事情當中、降低期待、增加全家人在一起活動的時間等等。
也許有人覺得在婚姻關係裡太麻煩了,所以遇到問題就想逃離。但是,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合。你不可能脫離關係而獨自生存。與其逃避問題不如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來得更現實、更受益。
有一心理學專家的諮詢理念是:親爸、親媽、親孩子,原裝的最好。所以她挽救了很多要離散的家庭。
總之,靠「親密」元素來維持你的親密關係最好。
作者簡介:心理諮詢師。喜歡寫作,享受於用新媒體方式傳播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