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一直以來,結婚都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結婚意味著兩人結束了戀愛長跑,正式結為夫妻,意味著在餘生中兩人要相互支持、不離不棄,所以結婚是一件讓人開心、幸福的事情。
但不知何時,結婚似乎變了味兒。
很多男人不結婚,是因為沒錢結婚,倒不是因為他們沒工作,沒有經濟支持家庭的開支,而是因為他們害怕女方父母要求的「天價彩禮」。
在現在的中國,結婚已經快要與錢劃上等號了,「沒錢就娶不了媳婦」成為了男人們的口頭禪。
生存的基礎是錢,結婚後想要保證愛情的穩定,錢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父母坐地起價,對男方提出非常無理的要求,這些新聞人們也是看在眼裡的。
那麼結婚時男方到底應不應該給女方「彩禮」?
彩禮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習俗,在婚約初步達成之時,男方會給女方贈送聘禮,女方也會對男方進行回禮。
在古代,彩禮和嫁妝相當於好彩頭,用來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
但到了現代,彩禮更多的被賦予了「買賣」或者說「交易」的性質,使得很多男方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婚姻買賣其實是有先例的,看過《祥林嫂》的人都知道。辛亥革命前,很多地方盛行這種婚姻買賣,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媳婦兒。
新中國成立後,男女平等被列為基本國策,新的婚姻法也被頒布出來,因此這種陋習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批評,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直到現在,婚姻買賣仍然普遍存在。
在舊時候,很多女方家庭要求男方給予高額彩禮並不是完全出於貪財。
有句話說的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特點,換言之,農民們不必像現在一樣四處奔波,人口流動性非常低。
很多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能湊合過一輩子,再加之交通不便,所以女兒一旦嫁出去,很可能一輩子都不回來了。
所以在舊時候的父母看來,養女兒就相當於給別人家養的,這也是重男輕女思想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這種背景下,女方家庭要求男方給予高額彩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個問題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把女兒辛苦養大不容易,結婚之後要給你生孩子、做家務,還可能受到你們家裡人的欺負,因此禮金是絕對必不可少的。
但是,這一切代價都建立在「嫁過去」的基礎上。
觀察我們的身邊,很多年輕人的婚禮都已經不存在「嫁過去」的情況,而是選擇在大城市定居,結婚歸結婚,工作地點和生活的城市並不會發生變化。
再加上現在交通便利,想要回家看看父母也就是一張票的問題,「嫁過去」已然成為了歷史。
但在很多鄉下地區,買賣婚姻依然屢見不鮮,少則要求幾萬彩禮,多的甚至達到幾十萬,很多人因彩禮而變得傾家蕩產,讓很多人對婚姻產生了恐懼。
對此,專家認為要想移風易俗、革除陋習,必須從規範入手。
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因此,那些以對方給不出足夠的財物或是以沒房沒車為理由而拒絕婚事的父母實際上是觸犯了法律。
有些地區也早已開始了專項整治行動,規定彩禮不得超過兩萬元,違反者按人口販賣或是詐騙罪論處。
但事實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買賣婚姻依然普遍存在,很多老一輩人的思想比較頑固,想要改變他們並不容易。
對於有些女方父母來說,嫁女就是一個發財的機會,他們試圖通過販賣女兒以獲得高額彩禮,以達成個人目的。
雖然現狀不容樂觀,但這一習俗毫無疑問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換言之,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家庭都會過上更好的日子,對錢的需求或許就會逐漸降低。
在未來的某一天,婚姻自由可能並不是夢想,到那時,人們想和誰結婚就和誰結婚,不必再受到父母的幹涉。
總之,對於廢除彩禮一事,人們還是應該徐徐圖之。
男女雙方家庭應該好好溝通,不可傷了和氣,正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曹保明所說:彩禮是禮但不能過度。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ehavioral Psychology》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