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情商超高的送別詩,告訴你該如何訴說離別之情

2021-01-10 木婉雜談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三首情商超高的送別詩,告訴你該如何訴說離別之情。大家好,我是小編木婉,今天依舊給到大家分享幾首古詩,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你們的支持,就是小編最大的動力,謝謝!

1.《別董大》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這首高適的《別董大》蓬勃向上,鬥志昂揚,使人不僅感到離別時的傷心,還令人感到一種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勇氣。這首詩的大意是:黃昏的落日餘暉使千裡浮雲變得暗黃,北風呼呼的吹,大雪紛飛,大雁也都向南飛去。不要擔心前方的路上遇不到知己,普天之下還有誰不知道您呢?這首詩的前兩句,用景色描寫將離別的悽涼悲壯之情烘託了出來,後面兩句則是對於友人的激勵,給與友人前進的勇氣。當然,在有些時候,或兩句還可以當成是對於領導的奉承或敬仰之情。真的是情商超高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王勃

這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十分著名的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也成為千古名句,傳誦古今。這首詩一改以往送別詩黯然銷魂的傷感情調,雖然我們即將遠隔天涯,但我們依舊心連心,勉勵友人要堅強。這首詩的大意是:巍巍長安,雄踞在三秦之地,渺渺的四川,卻在迢迢遠方。你和我的命運何其相仿,背井離鄉,為仕途奔波。只要有知心的好友,四海之內都不覺遙遠。即便是遠在天涯,也感覺像是近鄰一般。在岔道分手,是在不用兒女情長,淚沾衣襟。(城闕:指城樓,指京都長安城。輔:護衛。風煙:名詞作狀語,在風煙迷茫中。無為:不須。)離別不舍,卻不悲傷,堅強豪放又闊達,這也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3.《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這首王維的詩也是一首十分著名的送別詩,前句寫景,後句抒情,情景交融。這首詩後來被樂人譜曲,被評為「陽關三疊,一唱三嘆」傳唱千古,堪稱悲情送別詩的首選。這首詩的大意是:清晨的微風細雨溼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社的青瓦如同洗過一般的青,柳樹的枝葉脆嫩一新。真誠的奉勸你在跟我幹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後就難以遇到故人了。(浥:溼潤。)這首詩雖然只表達了送別友人時的悲傷,但依舊不失為一首千古名作,可見這首詩所表達出的離別悲情,真的寫到了人的心坎裡。

今天就先給大家分享這些,希望能帶給大家些許收穫,有什麼問題或建議還望大家不吝賜教,謝謝!

相關焦點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就是不停地相遇和告別。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何為「送別詩」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2020-11-22 00:53 來源:梁老師講物理
  • 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
    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諾坎普
  • 史上最有詩意的一次送別,全文無一句離別之語,卻寫盡離別之意
    唐朝是詩詞的王國,優秀的詩詞作品層出不窮,其中離別主題詩詞在唐朝的詩詞王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詩中的離別,大多側重於對離別場景的描繪,不管是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是李白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都是對送別場景的直接描寫。
  • 天官:花城化蝶時為什麼要對謝憐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這句話?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但我永遠不會離開你。想必在看到花城第三次為謝憐消失化蝶的時候,你早已淚流滿面,而看到這句話是更是咽喉劇痛,不能自已。「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意思是相聚在一起的人終會有分離的那一天。為什麼花城要特地先對謝憐說這句喪氣話呢?
  • 南大浦口,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睡上鋪的芋頭大姐,你經常長睡不醒,我們三人在一邊略帶憂鬱地看你沉睡的面容;雲霞,你的迷糊、天真和大智若愚,始終讓我印象深刻;老胡,不用說了,我們一直是幾乎無話不說的死黨。即使現在我們四人雖不常聯繫,但仍然把各自珍重地放在心底。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你老了,人生的這五大別離,就開始了
    當我們父母進入耄耋之年,甚至進入期頤之年之後,他們的突然離去,這是生命的規律,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生命走向,也是任何人必須面對的事實啊。是啊,當我們父母突然離去了,這時候,我們才會真正地明白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的滋味。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父母和我們的這一次別離,其實,就是人生的一次永別,從此以後,我們再也見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了,這是多麼讓人傷感的別離啊。
  • 關於送別,你最先想起哪句詩?我先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由於古代交通工具和通訊技術都不發達,人們往往一別數年便再難相見,因此古人都很看重離別,古詩中以離別為題材的送別詩有很多,今天就說八首大家比較熟悉的!1.《勞勞亭》李白天下傷心處, 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德雲色兩年鐵粉慘遭拋棄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德雲色兩年鐵粉慘遭拋棄 發布時間:16-08-05 17:21 來源:今日頭條 作者:電競虎
  • 王昌齡七絕送別詩的魅力分析
    一、送別不道離情苦 古代社會,由於交通工具、通訊技術不發達,每有行旅,動輒經年累月,加上舟馬勞頓,音信難傳,別易會難,所以古人都很重離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用來抒發離愁別緒的送別詩隨即應運而生。「送」和「別」組成了送別詩的兩大主題,而「送」之作猶多,也許是因為行客匆匆,送者悵惘,無所寄託而致。
  • 高適在北風中送別琴師,寫下一首詩相送,不遜色李白的《贈汪倫》
    在流傳於世的古詩詞中,有極大一部分是主要抒寫離別的,可見古人們在面對離別場景時,還是有很深的感觸。在大部分的送別詩中,依依不捨與悲傷之情就是最基本的感情,在字裡行間中都流露出送別的不舍。但有一位詩人就是典型的例外了,雖然寫的是一首送別詩,但表露的卻完全是豪邁豁達之情。
  • 《國廚》故事丨五十五、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國廚》故事丨五十五、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程汝明把救命恩人張吉正深埋在了心裡,成為時時激勵他的動力。再生後的程汝明,不僅覺得自己的身體完全恢復了正常,而且心情也逐漸好起來。他漸漸從父親去世的陰影中走出來,決心像父親和張吉正那樣做個真正的「中國人」。
  • 夜讀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人生就是不停地相遇和告別
    ,倔強地一步一步,踉踉蹌蹌往前走; 上小學的第一天,你早早就起床了,自己穿衣、洗漱、吃飯,不讓人接送; 大學報到那天,你拉著行李箱,揮手作別父母,告訴他們會照顧好自己; 研究生畢業聚餐上,宿舍幾個喝到眼睛都紅了,晃著酒瓶含混不清地說著:從此江湖路遠,哥們各自珍重。
  • 柳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離別的詩有太多太多,你又喜歡誰的呢?
    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離別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題材。「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交通與通訊都不發達的古代,朋友間的「生離」很有可能就是「死別」,這種離別的痛,恐怕不是今人所能真切體會的。從《詩經》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開始,楊柳就與離別捆綁出現了,加上古代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楊柳逐漸成為詩歌中代表離別、送別、惜別的意象。
  • 蘇軾的一首送別詩,情緒的反轉,讓友人得到勸慰,離別不再傷感
    而那時候蘇軾恰好在杭州,於是,就寫下了這首詞來送別自己的朋友。因為寫得非常的有韻味,同時又還有很大的道理,這首作品在歷朝歷代都是受到了非常多的讚譽。尤其是最後兩句更加的被很多人運用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至少眼前這場離別的飯先不要散
    胡辣湯為什麼看起來那麼醜喝起來那麼辣?早上一碗胡辣湯胃口全打開了,二七廣場新修的西廣場明亮又便捷,雖然修路但地鐵通暢得很……等你離開這座由陌生到熟悉的城市,踏入利益紛爭的商業社會,多年以後,總是會想起這段時光,畢竟,與青春有關的記憶都留在了這裡。
  • 黃磊曝《嚮往的生活》或將停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黃磊曝《嚮往的生活》或將停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時間:2020-08-24 13:14   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磊曝《嚮往的生活》或將停播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近日,黃磊在FM與粉絲的交流中透露等明年錄完節目,因私人原因自己會離開《嚮往的生活》,或者說《嚮往的生活》將停播,這一消息引發熱議
  •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詩中的董大是個什麼樣的人
    唐朝有很多音樂家和詩人交情匪淺。例如被後世譽為「唐代樂聖」的李龜年他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師,有很高的藝術天分,不僅擅長歌唱,還精通篳篥、羯鼓等樂器,甚至還能作曲,因此深受唐玄宗恩寵,時常出入權貴之門,與當時很多詩人都有往來。王維很著名的一首五言絕句,「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便是為懷念他而寫的。
  • 對不起,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對不起,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