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你可能被忽略的五條行為經濟學

2020-08-28 利文誠

經典的經濟學有兩個基本假設:

一、信息總是對稱的,也就是你知道,我大概也知道。

二、人總是理性的,總能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那個選擇。

但實際上,人們並不是這樣的。


結果偏見


1、結果偏見

瞎貓抓住了死耗子,這不一定是個好貓。

我們看到一個人獲得了成功,就會認為他過去所有都有道理,

成功者自認為的經驗,很可能是他沒有獲得更大成功的原因。

要學會避免結果偏見。

1)歸納之後再演繹

從結果中推導出原因的過程叫做歸納法,得到原因後,一定要再推演一下,看這個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確的結果。

2)三個問題

這個結果,真的有一個人為可控的原因存在嗎?

這個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這個人為可控的原因是什麼嗎?

他引以為豪的,會不會恰恰是這個寶玉上的瑕疵呢?


適應性偏見


2、適應性偏見

習以為常,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一個人對任何一件事,有了以後就會習慣。

好東西久了,也會習慣。

壞東西久了,也會習慣。

打破別人和自己的適應性。

三個方法:

1)延長幸福感。

拿到獎金之後,不要一次性的把購物車裡的東西都買了,而是一件一件的買。

通過階段性的給予,延長幸福感。

2)意外幸福感。

不斷提供變化的刺激,意外幸福感。

3)對不幸福感。

善用相互比較,通過對比帶來幸福感。

假如,一個員工,最近幾個月表現非常出色,帶領團隊,拿下了一個大單,給公司創造了不小的利潤,

而且他的工作方法,也非常值得其他員工推薦。

這個時候,你要給他獎勵。

到底是給他漲工資好呢?還是給他發獎金呢?

教你一招:

工資是用來支付給責任的,責任越大,工資越高。

漲工資,是因為承擔了更大的責任。

發獎金,才應該用獎勵突出的業績。


雞蛋理論


3、雞蛋理論

付出的勞動越多,產生的依戀就越深。

DIY的東西,更加讓人有依賴感。

我們對於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或者感情越多,就越容易高估這個物品的價值。

這是是消費者的一種行為特徵。

怎麼運用?

1)讓用戶有參與感。

2)讓用戶付出勞動。


心理概率


4、心理概率

朋友圈裡80%以上曬娃的人,都說自己的孩子最可愛。

實際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可愛。

人們的直覺和客觀概率常常是不相符的,這叫心理概率。

心理概率和客觀概率不吻合,這就是概率偏見。

不要太依靠主觀判斷,我們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眼見為實和先入為主的概率偏見中。

這種偏見主要來自三個原因:

代表性偏差(以偏概全)

比如:

你發現好幾個朋友都是雙魚座的,就會覺得,和雙魚座的比較合得來。

在賭場你連贏三把,會覺得今天運氣真好。

可得性偏差(眼見為實)

比如:

看到飛機失事,你多半會覺得飛機很危險,但事實上, 論每公裡死亡率,坐飛機比坐汽車安全22倍。

沉錨效應(先入為主)

第一印象,會導致你對一些人的喜好的判斷,對一些事好壞的判斷,脫離實際,甚至不可撼動。

如何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1)學好概率和統計。

對有辦法驗證客觀概率的,求助數學,不要依靠主觀判斷。

2)不好根據概率判斷的,多問問專業的朋友,用他們的人生經歷,對衝你的先入為主。


凡勃倫效應

5、凡勃倫效應

有時候,消費者購買某些商品,就是為了獲得心理滿足。

就是炫耀,就是裝。

如果你能做到讓他們恰到好處的炫耀,不漏聲色的裝,你的商品就能越貴,越有人買。

如何有效提高市場份額?

1)貴不是目的,能炫耀才是。

2)窮人也有「炫耀需求」,就是「裝」。

比如:年底朋友圈很多人曬書單,但是中國42%的成年人,一年其實都看不完一本書的。

怎麼辦?千萬記住:幫助他裝,不要揭穿。

3)如果你是醫生,甚至可以「不買最好,只買最貴」的「凡勃倫效應」治病。

比如:曾經有人對12名帕金森患者實驗,一針1500美元的「貴藥」,比一針100美元的「便宜藥」,改善情況提高9%-10%。

但其實,這兩種藥都是生理鹽水,都是安慰劑。

人們喜歡「貴」的心理,居然能幫助治病。

炫耀這種需求的神奇之處在於,東西越貴,就越值得炫耀,於是就賣的更好。

相關焦點

  • 生活中你忽略了的經濟學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婚姻開始多了一份雜質,原本喜慶、美滿和幸福變得越來越少,而壓力、矛盾、爭吵和對立,越來越多了起來。今天,筆者就從經濟學的角度,對社會上的男女婚戀問題,進行一個十分淺顯的分析,希望有助於問題的剖析和解決。
  • 你屬於理性人?你知道什麼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
    理性一詞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經常會說:XXX需要理性決策;做出理性的選擇,做人做事要理性……那你是否以為在經濟學上理性人也指這些方面呢?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什麼是經濟學上所謂的理性人呢?舉個通俗易懂例子:小明去街上買菜,他想買青菜,但菜市場上賣青菜的人很多,他不知道哪家的青菜最便宜,只能一路去問價格,經過詢問之後,他發現市場上的青菜有1.5元一捆的,有1元一捆的,有1.2元一捆的。
  • 宏觀經濟學與錢的作用
    宏觀經濟學前文說到的都是微觀經濟學,從這裡開始分享宏觀經濟學的概念。二者有什麼不同呢?微觀經濟學風平浪靜,沒有發生過大革命它的核心永遠只有一個,就是需求和供給。回憶一下前文說到的選擇、歧視、成本、產權等,都是對需求的深入探討。交易、比較優勢原理、貿易自由化、如何克服信息不對稱和各種商業模式等,都是對供給行為的深入分析。
  • 親密關係經濟學
    事實上,親密關係之間的行為也可以用經濟學來解釋。今天,身邊君分享給你這篇親密關係經濟學,文中的部分觀點來自於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之一加裡·貝克爾。換句話說,在一長串錯誤行為的清單中,愛只是影響行為的又一個因素,是一個不可被衡量的因素。
  • 33條男女行為的差別,你知道那些?
    男女在行為方面的差異,你覺得哪個最假?1.女性的面部表情比男性豐富。倘若站在街頭觀察過往的男性和女性的面孔,你就可以發現,男性通常是面容凝滯、表情固定,顯得冷峻、嚴肅;而女性的表情卻經常變換,嘴角的折皺變化尤其豐富,常帶一一絲笑意。
  • 討厭別人的某種行為,可能你自己在不自覺中也在做著這種行為。
    這小孩一看到這條小狗就不喜歡了,因為這小狗真的是小小的而且身上非常髒。小孩的父親知道後就過來與小孩聊起天來。「為什麼學校裡的同學都喜歡欺負你呢?」「因為我身材瘦小,而且又是殘疾的,我沒他們強大啊!」「我不喜歡,因為他們都沒同情心,就知道以強欺弱!」「你現在把這小狗趕出了家門算不算是以強欺弱呢?」小孩不作聲了,他親自出去把小狗抱了回來。小孩他本身也是討厭持強欺弱的人,可他偏偏在把小狗趕出家門這件事上做出持強欺弱的這種行為。
  • 中年男人需要了解人性的五條鐵律,你知道多少?
    男人到中年,必須要懂得5條人性的鐵律第一、你想給人講道理,你就要混得比他好,讓你閉嘴的往往不是道理,而是身份。第二、你早晚都會被取代,那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鐵飯碗,你在年輕的時候就要積累自己手裡的籌碼,而不是一味地做重複的工作。
  • 【人生經濟學】心和萬事興
    家庭不離做人規則,倘若每個成員都能謹守倫理,如此父母慈愛、子孫孝順、兄弟友愛、妯娌和睦,家庭自然和氣;俗雲:「家和萬事興」,家要和,需要人人的心和,所從也可以說是「心和萬事興」。 人與人之間一旦失和,什麼事也做不好。以前我常舉一個例子——有對夫妻開一家糕餅店,生活相當忙碌,兩人經常稍不順意就發脾氣,每天吵架、打架,左鄰右捨不得安寧,請鄉長想辦法。
  • 法律不外乎人情: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
    因為我們的大腦直覺是幾萬年部落生活進化出來的,比如碰到拐賣兒童這種傷天害理之事恨不得逮著槍斃才解恨;某人是我這邊的,我本能就想幫腔說理,明知身份優先於行為是不太講理。這些打打殺殺的本能直覺,需要刷一下才能適應當下。這種反直覺的錯位也導致一個怪現象:現代社會中法律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然而我們卻少有興趣去研習理解這套體系,除非為了考分考證、工作需要,或者治療失眠。法律學習起來太痛苦了。
  • 換一種角度,用5種經濟學思維看待愛情
    分工需要合作,合作需要分工。那麼我們如何從經濟學思維看待愛情呢?認識一個異性朋友,並且有一個好的感覺,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否要表達你的感覺,或者什麼時候選擇表達你的感覺。這時,我們可以考慮經濟學中的博弈論。博弈論常用於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特別是在寡頭壟斷競爭的情況下,它通過價格戰和產量戰與競爭對手競爭。博弈論有兩種情況: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意味著雙方擁有不同的信息,信息越多的一方往往獲勝。
  • 教你識渣男,對渣男渣女的制度經濟學分析——渣男篇
    生活中處處有制度經濟學,他們是一種成文或者不成文的規定。我們可以把戀愛關係這種準契約關係可以看成是制度,戀愛的雙方是在處於制度下的行為人。今天我將經濟學和商業邏輯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渣男渣女背後的行為邏輯與策略。我們先來看渣男的一些基本特點並進行適度分析:第一,渣男是理性人。
  • 如果你正在考慮離婚或者挽回婚姻,需要避免五種行為
    以這個為背景,在很多情況下,由於缺乏對結果的了解和控制,伴侶的焦慮增加,他們開始做出使事情變得更糟的行為。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期,任何一方都很容易做出不成熟、憤怒或恐懼的行為,但這可能會對結果不利。如果你處於這樣的關係中,避免以下五種行為:1.不要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你的伴侶。
  • 可能因為你的自我感覺太良好了|戀愛經濟學原理
    為啥你從小自帶單身狗清香?別張口就「找不到合適的」,其實八成是因為你的自我認知上出了些問題。
  • 用經濟學的思維談一場理性的戀愛
    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J.巴羅在《不再神聖的經濟學》裡開宗名義地宣布:「我認為任何社會行為,包括愛情,都受經濟推理的支配。」 熱愛中的飲食男女容易沉浸在浪漫情懷中,喜歡奮不顧身飛蛾撲火般投入愛情。 可是愛情究竟能盲目多久?
  • 行為經濟學的千層套路
    但是如果事先不知道答案,絕大多數人一眼看上去,都會覺得左邊的桌子更加細長,因為大腦的判斷受到了桌子腿、陰影部分和傾斜角度的影響。 我們再來看一張圖。一般出現了重大交通事故都會上熱搜,車禍現場讓人感覺巨恐怖,所以你能很容易感受到它的風險。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小區集體中風的,中風死亡也很少上新聞報導,所以你就容易忽視它的風險。「可能性偏見」經常會啟發人們做出一些感性的行為。
  • 女人的五個行為,暗示你該放手了
    如果一段感情,讓你過得並不快樂,那麼也許對方並沒有那麼的愛你。在感情中,女人很少會絕情的拒絕男人,或者直接把分手掛在嘴邊。但如果她有這五個行為,就說明她對你已經沒有興趣了,想讓你自己退出,結束這段感情。
  • 經濟學思維告訴你這樣做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命運,你應該像做生意一樣經營自己,甚至整個家庭。就像經濟學一樣,有投資發酵期和回報期。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分不清常規和本質的區別。因此,盲目買房,盲目辭職,盲目跟風消費。事實上,大多數人在實際消費、工作、學習和經營自己的企業時都沒有經濟意識。他們認為命運安排了他們現在的悲劇,但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
  • 女人在聊天的時候有這五種行為,說明她才是真的愛上你了
    ,在生活的細節當中,是一定可以感受到的,只是更多的時候,是知道了結局但就是不敢接受事實,一個勁的自我安慰,以至于越陷越深,分不清愛與不愛的人,太多了,如果是真愛,哪怕在平時的聊天當中都可以感受得到,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真正喜歡上一個男人的時候,聊天的時候會有哪些不一樣?
  • 「如何成事七」你可能不知道你是為什麼失敗的
    成事第七條:你需要知道你是怎麼失敗的。現實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或自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舉例1:一個男生去追女生,失敗。……可能這個男生自己都是這麼想的,到底哪個才是真正失敗的原因,不知道。再次,作為男生,你要明白,你追女生,不是只去滿足女生提出的所有要求,你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你沒有滿足女生向你提出的要求,而是你忽略了你的競爭對手,你沒有競爭過其他追這個女生的男生,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同樣,創業失敗分析:首先,我們要知道,創業者所提供的產品,市場和客戶是一定有需求的,這是剛性需求。
  • 你懂性愛經濟學嗎?
    這個問題可以用性愛經濟學來說明。為此,我們必須運用供給和需求這兩個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經濟學告訴我們: 當一種商品的供給大於需求,商品的價值一定會下跌; 而當需求大於供給時,該商品就會升值。    直到幾十年前,婚姻是性的前提。現代的年輕人已經不接受這種傳統的兩性關係模式。避孕技術的進步讓人們可以把性愛和婚姻完全分開,從而改變了兩性的關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