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奈特:拜登面臨重大挑戰?中國為取得科技霸權展開攻勢

2021-01-08 觀察者網

【文/威爾·奈特,譯/觀察者網 馬力】

就在充滿痛苦和分裂的美國大選終於在上個月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候,中國為推動經濟復甦、軍力提升和科技領域裡進一步的自給自足(這一點至關重要)所進行的規劃制定工作也進入了最後的階段。處於四年任期起點的候任總統喬·拜登正面臨中國共產黨最新制定的五年規劃所帶來的重大挑戰。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2020年11月9日刊發了記者威爾·奈特的報導《拜登面臨重大挑戰?中國為取得科技霸權展開攻勢》

川普總統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只取得了部分成功。而且令人感到有些諷刺意味的是,川普的這一做法很可能最終反而加速了中國在人工智慧、晶片製造、生物技術和5G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發展。外交政策專家們表示,美國需要在市場準入、強制性技術轉讓和人權等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但是也有許多人認為,美國迫切需要重啟美中關係。為了戰勝北京並打破北京的全球科技霸權夢想,美國總統不應僅僅為中國設置障礙而是需要做得更多。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切斷對華技術供給視作對華戰略的全部內容,部分原因在於中國也會搞出其他的替代性技術」,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說。謝淑麗認為,美國需要對「希望通過對華政策實現怎樣的目標」這個問題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美國在阻止中國取得5G主導地位的同時,也應該制定清晰的戰略以推動美國自身5G產業的發展。她還認為,那些從事對華工作的美國官員迫切需要加深對一些技術領域的理解。例如,冷戰時期美國官員在制定對蘇政策時,核武器相關專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中共中央在美國大選日的前夜召開會議(新華社2020年11月3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0月29日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這一《建議》——觀察者網注)這一事實表明,中國領導人所制定的規劃與誰入主白宮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在反制中國,而中國所做的大多數事情卻並非是在反制美國,中國在致力於實現自己的長期戰略目標」,來自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弗裡曼中國研究所(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的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

川普政府在貿易和科技領域採取了非常強勢的對華政策。川普政府加強了對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公司的制裁措施,華為公司在全球5G硬體領域處於鄰先地位且一些人認為這家公司與中國政府之間存在關聯,這導致川普政府已經把它視為美國的安全威脅。川普政府於今年8月啟動了最新的制裁措施,其中規定:凡是有美國設備或美國軟體參與生產的晶片產品都被禁止出口給華為公司。這一措施有效地切斷了華為公司為自己的產品(如智慧型手機)獲得美國先進處理器的途徑。此外,美國還成功地說服了一些歐洲盟友,那些歐洲國家已決定拆除本國無線通信網絡中的華為設備。

不過,川普政府針對其他中國科技公司的做法卻產生了更加複雜的結果。2019年10月,川普政府決定對一些中國人工智慧科技公司限制出口,其認為那些中國公司可能在生產監控設備。此外,還對中國視頻分享應用TikTok發起了攻擊,原因據稱是這款應用增加了美國的安全風險,川普政府強制要求中國公司把TikTok業務出售給美國甲骨文公司和沃爾瑪公司,但此事後來變成了一個難解的亂局。

川普政府限制中國公司購買美國晶片的做法反而強化了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的決心,中國已決定投入巨資加強自己的晶片製造能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表示,從2014年到2018年,中國政府為發展晶片產業已投入了2000億美元。晶片產業已被納入「中國製造2025」規劃,根據這份規劃,到2025年,中國70%的晶片需求都將在國內獲得滿足。不過,鑑於製造最先進的晶片產品所需要的技術極具挑戰性,中國若要在晶片領域獲得成功可能還需要數十年時間。

「中國政府在壓力下將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科技創新上」,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說。他認為,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必須更加注重科技發展,而且即便在美國對華敵意不減的情況下,中國也將致力於加強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與合作,「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技術和5G,這些都是驅動中國經濟未來實現增長的動力」。

對於拜登來說,一個重大問題在於,他是應該繼續強化當前的對華技術管制措施,還是應該放鬆管制並轉而採取一種更加巧妙的辦法呢?在美國,位於政治光譜兩端的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達成一項共識,即美國需要對中國採取更加強硬的政策。多年以來,美國鼓勵中國開放市場、改變技術轉移政策、在人權問題上遵守國際標準。很顯然,美國作出的這些努力都失敗了。即便如此,許多經驗豐富的中國問題專家卻都認為,面對中國,美國需要加強自己的戰略能力。

「川普政府的做法基本上還是防禦性的」,美國國務院前官員、國際戰略諮詢公司Rice, Hadley, Gates & Manuel聯合創始人安雅·曼紐爾(Anja Manuel)說。雖然大選充斥著言語上的激烈對抗,但是在與中國進行科技競爭這個問題上,拜登還是會獲得兩黨的一致支持。「在我看來,拜登政府的做法不會與川普政府迥然不同,不過拜登會更加傾向於依靠多邊力量」,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New American Security)助理高級研究員埃裡克·塞耶斯(Eric Sayers)說。塞耶斯認為,拜登政府會與日本、韓國和臺灣等方面在晶片出口管制和生產領域加強合作。

安雅·曼紐爾等專家指出,美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投資水平近些年已處於歷史低位,美國應增加投資。美國科技研發支出目前僅佔GDP的0.7%,而冷戰時期曾高達2%。「我堅定主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擅長的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安雅·曼紐爾說。裘德·布蘭切特也贊同這一建議,他認為,美國可以不使用「產業政策」這一說法,但美國的確需要某種形式的「科技產業政策」。「中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發」, 裘德·布蘭切特說。

安雅·曼紐爾指出,美國不應忽視那些對提高自身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增長潛力具有重大意義且中國已經掌握一定優勢的科技領域。她認為,金融科技就是這樣一個領域。美國公司受制於既有金融機構的競爭且受制於既有的金融體制,而中國公司並沒有受到這樣的制約。「如果美國和西方不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創新性的金融科技公司,那麼我們會在金融領域面臨5G領域同樣的困境」,安雅·曼紐爾說。

(觀察者網馬力譯自2020年11月9日美國《連線》雜誌網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霸權之後又如何:世界性霸權正在經歷雙重挑戰
    不過,近幾年來從學者到政治家對霸權衰落的預期卻與以往不同。  世界性霸權正在經歷雙重挑戰  提出「軟權力」概念的小約瑟夫奈在論述美國未來的領導地位時,強調世界性的霸權正在經歷雙重挑戰:一是權力的轉移;二是權力的擴散。權力的轉移很好理解。
  • 餘麗:美國霸權正在衰落嗎?
    隨著新興國家力量的增強,保護本土文化已經成為它們在觀念上的訴求,各國積極發展本土文化,全方位打造與完善本土文化產業,這是美國文化霸權面臨危機的根本性因素。其次,本土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間接地抵制了美國文化產業的入侵,這是美國文化霸權面臨危機的經濟性因素。長期以來,「美國大片是推進美國流行文化向國外傳播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然而,這種狀態目前已有所改變。
  • 臺報:從霸權穩定論角度看 南海必須是中國的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國時報》22日文章,原題《南海和平的關鍵報告》,全文摘編如下:美國重返亞洲,中國周圍戰雲密布。美國錯過打擊中國的時機,只好派替死鬼攪局。很多人可能早忘了,不過兩年前中日兩國才在談人民幣與日元跳過美元直接清算。結果在野田佳彥破壞釣魚島現況後,兩國就扯破臉。從此日本、越南、菲律賓輪流挑釁中國,美國在幕後操盤。
  • 晶片戰爭:中美科技霸權爭奪賽
    前一秒還嚷嚷中國大陸廁所沒有門的臺灣小哥,後一秒就發現大陸人連現金都不用帶了。就連日本的電視節目都驚呼,中國科技來了,滴滴正在日本攻城掠地。從社交網絡到行動支付,從大數據到新基建,華為的5G告訴世人,中國的信息產業霸權悄然生長,然後迸發出驚人力量,直接把中國從農業文明送進了信息文明。跳躍的感覺很刺激,然而,隱憂無比巨大。
  • 俄媒文章:美國打擊中企意在維護「全球監控霸權」
    原標題:俄媒文章:美國打擊中企意在維護「全球監控霸權」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導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2月22日發表題為《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戰爭是美國繼續不受挑戰地監控你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種方式》一文,作者為英國作家、政治和國際關係分析人士湯姆·福迪。
  • 全球去美元霸權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美國即將上臺的拜登說,如果民主黨贏得參議院選舉的勝利,民主黨控制了參議院,拜登政府就會給美國民眾發2000美元疫情補助金,拜登向美國民眾發的2000美元疫情補助金從哪裡來的,還不是美國政府要打開印鈔機繼續瘋狂印刷美元嗎!
  • 張茉楠:新興經濟體應抱團挑戰制度霸權
    張茉楠:新興經濟體應抱團挑戰制度霸權   自從世行執行董事會選定了歐巴馬提名的醫學專家金墉出任新一任世行行長
  • 王毅:抵制科技霸權和濫用國家安全推行歧視、排他政策
    聯合國應運而生,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75年後的今天,國際局勢發生重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又給世界帶來巨大衝擊。多重挑戰給國際社會的最重要啟示是,各國利益緊密相連,人類已日益成為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王毅表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聯合國的權威必須捍衛,不容侵犯。
  • 科技霸權?然而在5G時代被打破了
    一直以來美國都非常重視科技霸權,所以當他們發現華為公司的5G技術發展已經成功超越他們的時候,就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對華為公司進行打壓,可即便如此,也無力阻止華為的創新與突破。
  • 派屈克·孟迪斯:拜登政府會延續前任的聯印抗中路線嗎?
    印度總理莫迪與川普獨特的氣味相投導致了一個關鍵的地緣戰略謀劃出現——向崛起中的躁動中國發起挑戰。當選總統喬·拜登選擇了印度裔參議員卡馬拉哈裡斯做自己的競選夥伴,這絕非巧合。但是,即使有哈裡斯做副總統,拜登政府在對抗中國時仍需努力克服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治觀和川普的白人福音派本土主義。川普政府並不重視國內外的人權和少數民族權利問題。
  • 「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寫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不辱使命、開創未來。  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對科技工作者悉心關懷、寄予厚望。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但美國媒體認為,拜登放出「狠話」可能是中了川普的「激將法」,因為拜登差不多在同一時期也強調,願意在氣候變化、核不擴散與全球公共衛生等多個議題上與中國展開合作。新加坡《聯合早報》也指出,拜登已經承諾,宣誓就職後將以控制疫情、恢復經濟等內政問題為第一要務,處理對華關係並非優先議程,因此可能要等到美國疫情基本受控以後,才會將相關活動提上日程。
  • 川普的最大功績是分裂美國社會,埋葬美國霸權
    川普最大功績是成功撕裂了美國社會,川普也是埋葬美國霸權的最大歷史推手,川普雖然大選輸給了拜登,但川普時代不會很快消失,川普執政四年的政治烙印是拜登無法抹去的。
  • 【餘承東:網絡安全只是藉口 華為威脅到了美國科技霸權】5月18日...
    文 / 十門2020-05-18 18:31:06來源:FX168 【餘承東:網絡安全只是藉口 華為威脅到了美國科技霸權】5月18日下午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今日在朋友圈對美國封殺華為升級一事評論,他表示所謂網絡安全僅僅是個藉口
  • 美國霸權夢碎:歐盟送出兩件「新年大禮」,中俄賺得盆滿缽滿
    歐盟成立的一個初衷就是希望歐洲能夠成為「歐洲人的歐洲」而不是「美國人的歐洲」,不過這樣的情況在進入到新世紀之後尤其是歐債危機之後已經漸漸的顯得有些疲乏了,難道歐洲又要回到美國的霸權之下了嗎?顯然不是,就在時間就要進入到2021年的時候,歐盟送出兩件「新年大禮」,中俄或將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 重磅推薦|許倬雲:中國的大同世界是超越霸權的
    印度也有很多城邦;中東的西邊城邦就不多了;中國基本上到春秋以後就沒有城邦了。 中國春秋以後是國,相當於歐洲近世的「國」,雖然沒有以民族為號召,實際上是有一些語言、文化上的小的差異。中國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主權國家。
  • 突破語言霸權,「傳神者」成為全世界連通交互的使者
    突破語言霸權,中國語言戰略的助力者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為了戰略利益、經濟利益、商業利益,紛紛展開了激烈競爭,語言戰略與文化戰略是兩大隱形的競爭手段。西方國家在世界範圍內構建並鞏固霸權體系的過程中,以文化戰略為代表的競爭手段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作為文化的最重要載體——語言,顯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新冠肺炎疫苗運輸面臨巨大挑戰
    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舉行的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上,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發布了中國疫苗的最新消息。據他透露,國藥集團旗下兩款新冠滅活疫苗接種後離境人數已達5.6萬,目前無一感染。到今年年底,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產能可達到1億劑左右,按照國家要求,明年產能要超10億劑。
  • 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德國專家:這場「戰爭」後就走下坡路了
    尤其今年疫情爆發後,「美國衰落論」一度成為熱門討論話題,各大媒體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 美國真正確立世界霸權是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至今不過三十年。但很快,美國霸權地位受到來自重新崛起的中國、俄羅斯的挑戰,對手之強大、崛起之迅速是以往霸權國家從未遇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