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寫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寫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新華社記者胡喆、張泉、溫競華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也是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正式揭曉的日子,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迎來自己的節日。

  就在前一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們並向全國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令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加堅定了在新時代創新創造創業生動實踐中建功立業的決心,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創新爭先答卷。

  報國為民:科技戰「疫」勇擔當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

  面對史上罕見的疫情大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的時代答卷如何書寫?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高校、科研院所……疫情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一次次踏入創新要素最活躍的地方,這令奮鬥在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面對疫情,全國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床救治、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攻關,為疫情防控鬥爭提供了科技支撐。

  疫情嚴峻之時,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堅定「逆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助力推動方艙醫院建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院士率隊支援抗疫一線,張伯禮、仝小林、黃璐琦三位院士為中醫藥抗疫作出突出貢獻,陳薇院士團隊爭分奪秒攻關新冠病毒疫苗。

  創造性地提出組建中醫方艙醫院,收治患者無一轉重症;不辭辛勞,多次受邀與海外視頻連線分享中醫藥治療方案和療效……疫情期間,年逾古稀的張伯禮院士逆行馳援武漢的故事,感動億萬網友。

  「科技是支撐這次抗疫的關鍵力量。」聆聽了總書記的回信,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的張伯禮感言,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場」,科學研究這時決不能鬆勁,還應發揮大作用。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疫情發生後,我國科技界迅速進入「戰時狀態」,把疫情防控科研攻關作為重中之重,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全力推進科研攻關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報國為民、奮鬥擔當,是我國科技界的優良傳統。科技是危中見機、化危為機的利器。」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不辱使命、開創未來。

  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對科技工作者悉心關懷、寄予厚望。我國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也激發了公眾崇尚科學的精神,提振了民族信心。

  「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從國內考察到出席中央會議,從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作出重要指示,再到賀信、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正是中國創新發展的路徑方向。

  5月的海南文昌,中國距離赤道最近的航天發射場。隨著一聲巨響,金色巨焰騰空而起,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萬鈞之力拔地而起,直指蒼穹。

  從立項到首飛,長徵五號B十年磨一「箭」。作為型號第一總指揮,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黨委書記李明華親歷了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全過程。今年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的他,在中國科技會堂聆聽了總書記的回信。

  「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更加振奮。」李明華說,研製團隊十餘年負重拼搏,幾度浴火重生,終獲成功,自主創新是決定科技發展的生命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支撐我們勇攀高峰的天梯。

  「當前,我們國家面臨更嚴峻的形勢、更複雜的變化。我們要發展,就必須要靠創新,必須技術上更強大。實踐證明,只有自主創新才能讓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快、更好。」收到總書記的回信,曾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激動地說。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作為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基礎研究是科技大廈最重要的地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向濤此次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他和一批科學家近年來抓住機遇,做出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工作,把我國高溫超導的整體研究水平推到國際前列。

  「這樣的進步,是我國幾代超導人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近二十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培養和引進優秀青年人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向濤說。

  過去40年,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同時,在一些關鍵技術上,依然面臨著「卡脖子」的問題。向濤認為,有些「卡脖子」問題是卡在一個點上,有些是由於基礎研究的積累不夠造成的。要徹底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必須從基礎研究這個根上入手。

  產學研深度融合: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在80多個國家的1萬多家醫院,平均每6秒就有一個產品被使用,累計受益2500萬餘人……22年來,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專注於自主創新並一以貫之高強度投資研發。

  1998年,該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常兆華作為海歸創業者,來到上海張江,參與到浦東開發的大潮當中。如今,常兆華成長為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

  在常兆華的創新團隊中,一項產品的研發一般是8年左右,有時可能會長達12年之久,但沒有一個項目因為研發時間過長半途而廢,沒有一名骨幹成員因為枯燥和寂寞而選擇放棄。

  面對榮譽,常兆華說:「作為一名海歸學者,我非常榮幸地見證了中國過去20多年的跨越式發展,並親歷其中,非常榮幸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內為國家這一領域的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常兆華感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科技強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給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自主創新創業無窮的信心和勇氣。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院士得知總書記的回信後,十分歡欣鼓舞。他說:「我國雜交水稻事業從無到有,其中遇到的難關,無一例外都是依靠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精神和過硬的科學知識攻克的。」

  「科技工作者既要有樹立遠大目標的勇氣,更要有不斷創新、不停學習的本領,一定要腳踏實地、甘於寂寞、勇攀高峰,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自己奮鬥的終極目標。」袁隆平說。

  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深感肩上重擔,時刻如芒在背。愈是面臨空前的國際競爭壓力,科技界愈要高揚創新自信、臥薪嘗膽,堅持自主創新、紮實工作,杜絕急功近利、浮躁浮誇。

  為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中國工程院黨組向全體院士發出倡議:「堅持攻堅克難,做科技高峰攀登者;堅持科技報國,做高質量發展推動者;弘揚科學家精神,做社會風尚引領者。」

  5月30日,科創中國平臺正式啟動,與科普中國一起構建起網上聯繫服務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指出,進入新時代,立足新起點,肩負起強國富民的時代使命,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用愛國之志點燃創新激情,把報國之情轉化為創造之力,以創新強動力、以創新增活力,讓創新精神展現出更加彭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創新爭先答卷。(參與採寫:周勉)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協致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新年賀詞
    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新年祝福!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國人民取得彪炳史冊偉大成就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號令,積極投身醫療救治、防疫檢測、藥物與疫苗研發、科普與心理諮詢等抗疫一線,科技志願者主動融入基層,凝聚智慧力量,激發鬥志豪情,砥礪創新建功,有力支撐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讓偉大抗疫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交相輝映!
  • 中核集團陳亮當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臨危受命,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抵達武漢。在抗擊大型疫病面前,仝小林始終義無反顧,衝鋒前線,他下社區,考察發熱門診,進駐重症病房,以中醫藥為武器,保障人民健康。
  • 《我們的新時代》17日開播!科技工作者揭開可燃冰神秘面紗
    《我們的新時代》17日開播!科技工作者揭開可燃冰神秘面紗 2021-01-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要聞丨中國科協組織參加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第90次執委會
    月14-15日在線上召開,來自法國、中國、俄羅斯、葡萄牙、塞內加爾等12個國家19個科技工作者組織的30多位執委參會。會議強調世界科技工作者要聯合起來,向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發出全球科技工作者的聲音本次執委會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二階段由中國科協執委主持。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在無人區燃燒青春
    原創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2000年11月30日,北山2號科研鑽孔鑽進到了地下二百多米,突然,鑽杆斷在孔內,鑽頭既拔不出來、也鑽不下去。此時的北山,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只好停鑽。
  •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用行動戰勝困難、成就人生!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千川江海闊,風好正揚帆。今天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隆重舉行2020年畢業典禮。校長董奇以《用行動戰勝困難、成就人生》為題發表講話,對2020屆畢業生順利畢業表示祝賀,向全體教職員工和畢業生家長表示感謝。
  • 最美「勞動者」|他們是內民大最亮的「星」——全國先進工作者...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對2015年以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進行了表彰,決定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內蒙古自治區41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其中伏瑩為我校校友;20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4人為我校校友,他們分別是淡永平、成文力、張麗敏、侯明星。
  • 【教育鋪築小康路 全國校園歌曲展播(14) 】《感謝有你》南方科技...
    由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畢寶儀作詞,南方科技大學致誠書院行政副院長呂瑤作曲,南科大致誠歌唱社演唱的原創歌曲《感謝有你》致敬所有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他們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以此為契機,本歌曲主創人員南方科技大學藝術中心主任畢寶儀,南方科技大學致誠書院行政副院長呂瑤希望通過歌曲映射出更多學校從無到有的飛速發展,反映出廣大教育工作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工作、鋪就小康路付出的卓越貢獻。希望借歌曲的力量傳遞「教育鋪築小康路」「扶貧必扶智」的精神和理念,同時向在教育戰線上為扶貧攻堅付出貢獻的教育工作者致敬!
  • 兩個月之內,華中科技大學頻頻被央視聚焦,件件是大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武漢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處於抗擊疫情一線的華中科技大學勇擔使命,多次被主流媒體聚焦報導。作為一所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近期華中大也是多次登上央視,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
  • 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2020年11月24日) 習近平 同志們: 今天,我們隆重召開大會,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弘揚勞模精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最美「勞動者」|他們是內民大最亮的「星」——全國先進工作者:侯...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問候。
  • 科技文獻翻譯註意事項
    科技文獻即寫科技論文時可供參考的文獻。科技論文在情報學中又稱為原始論文或一次文獻,它是科學技術人員或其他研究人員在科學實驗(或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以及人文藝術研究領域的現象(或問題)進行科學分析、綜合的研究和闡述,進一步的進行一些現象和問題的研究,總結和創新另外一些結果和結論,並按照各個科技期刊的要求進行電子和書面的表達。
  • 陌陌科技攜著名醫學院校設立500萬獎助學金?助力考生圓夢醫學
    6月8日消息,在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之際,陌陌科技宣布捐資500萬元,在北京、武漢、上海、長沙四地設立醫學院獎助學金計劃,激勵和資助廣大學子報考並投身醫學事業。  醫學教育是國家醫療體系、公共衛生和人民健康事業發展的基石。
  • 福田青少年科技運動會激情開賽
    科技伴夢想飛翔,運動與思考同航。2020年11月28日,第二十一屆福田區青少年(科技節)暨第四屆STEM教育嘉年華活動在福田紅嶺中學(園領校區)正式拉開序幕,校園裡醒目的大橫幅上寫著「探究科學 創新實踐 運動競技」展示出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用中藥湯劑撲滅武漢社區的新冠火苗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新冠疑似麻杏羌,石葶長卿龍藿香,蒼白三仙苓姜佩,厚樸草果貫檳榔。」這支方歌含18味中藥,是中藥湯劑「武漢抗疫方」的藥方。方子推出不到一個月,累計發放70多萬服,救治新冠肺炎輕中症患者和疑似病人超5萬。擬方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
  • 科技創新耀天河——記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新華社發  新華社長沙8月9日電 題:科技創新耀天河——記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所長肖立權  新華社記者樊永強  他矢志強軍,把服務重大戰略需求作為崇高使命;他勇於創新,不懈攀登世界高性能計算技術高峰;他傾心育人,為國家打造高性能計算拔尖人才方陣……  作為計算機體系結構學科方向帶頭人,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研究所所長肖立權長期從事銀河和天河高性能計算機研製
  • 每周大事(2020年9月5日~11日)
    每周大事(2020年9月5日~11日)提要 〇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習近平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  〇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 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 乾貨放送:我們黨戰勝困難的歷史經驗
    一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日。95年來,正是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我們黨才日益成熟堅強,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才日益生機蓬勃,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我們黨的理論才日益豐富發展,更加充滿智慧、更加充滿生機活力。我們黨戰勝困難的歷史經驗,永遠值得珍視。
  • 在科學難題中尋找快樂——訪「科技興檢」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
    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科技進步獎4項、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1998年獲得全國技術監督先進個人稱號,2000年獲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6年,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科技興檢」突出貢獻獎榮譽稱號。   採訪于靖之前,記者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忙碌的光學所實驗室裡見到了他,他正和學生蹲在地上做一個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