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用中藥湯劑撲滅武漢社區的新冠火苗

2021-01-15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新冠疑似麻杏羌,石葶長卿龍藿香,蒼白三仙苓姜佩,厚樸草果貫檳榔。」

這支方歌含18味中藥,是中藥湯劑「武漢抗疫方」的藥方。方子推出不到一個月,累計發放70多萬服,救治新冠肺炎輕中症患者和疑似病人超5萬。

擬方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不久前,他榮獲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當機立斷,創製「武漢抗疫方」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仝小林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奔赴武漢。抵達那天是大年三十,武漢下著小雨,溼冷。吃罷晚飯,仝小林在院子走了1個多小時。除夕夜,他關上空調、打開窗戶,只為感受新冠肺炎的發病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並從中醫角度考量:這個病,應如何治療?

中醫講究「理法方藥」,給新發、突發疾病定性是中醫介入的第一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看了幾十個病人的脈象和舌象後,他有了基本判斷:新冠肺炎可定性為「寒溼疫」。

最初幾天,醫院門診擠滿人。仝小林意識到,如果控制不住社區這個源頭,將出現更嚴重的「醫療擠兌」。2020年1月29日,仝小林團隊和武昌區政府、武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湖北省中醫院商議決定在社區開展中醫藥防控,撲滅疫情「小火苗」,讓防控關口前移。

經反覆驗證,由18味中藥組成的「武漢抗疫方」誕生,該方子可以宣肺透邪、解毒通絡、避穢化濁、健脾除溼。經大鍋熬製、機械包裝,一袋袋中藥湯劑開始在武昌區各社區發放。

得到藥效反饋前,仝小林有些忐忑。他很清楚,「一人一處方」是中醫最理想的用藥模式。但這次是「萬人一處方」,一旦用錯,那可是人命關天。然而,疫情嚴重、發病人數多,逐個把脈開方辨證用藥不現實。仝小林說,新冠肺炎屬瘟疫,在疾病初期有相似症狀,通過「望聞問切」能找到規律,抓住核心病機,為創製通治方提供可能。

仝小林院士(左二)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為患者把脈。圖片來源:新華網

湯劑發放前夕,仝小林聯合技術團隊連夜開發App軟體及對應二維碼,並迅速招募醫療志願者,患者通過App或掃描二維碼即可上傳基本信息和病情日記,600多名醫師志願者可為患者提供一對一用藥指導。

事實證明,通治方有效。1月底,武昌區隔離點疑似病例確診病例高達90%以上,施行中藥幹預一個多月後,下降至3%左右。「中藥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的「武昌模式」是一次創新。

精準用藥,對抗瘟疫

習醫從醫40多年,仝小林參與了3次疫情防治。從流行性出血熱到SARS,再到新冠肺炎,每一次對抗瘟疫,經方都是他的武器,藥量則是他制勝的秘訣。

「中醫不傳之秘在於藥量」,藥量也是藥效的基礎。但長期以來,對藥量的精準把握被忽視。張仲景《傷寒論》中的一兩為現今多少克?1.6克,3克,6.96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仝小林和研究團隊通過文獻及藥物實測的考證,結合現代藥理及臨床實踐,認為《傷寒論》經方一兩約為現在的15.625克。

「守中醫之正,創中醫之新。」仝小林說,中醫的用量有如用兵,既不能提筆便是重劑、猛劑,亦不能一貫追求四平八穩,而應根據疾病種類、病情輕重、個體差異、藥物品性等合理用量。他多次強調,在中醫「理法方藥」的基礎上,還應加一個「量」。

仝小林院士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房。圖片來源:新華網

仝小林在他主持的973計劃項目「以量—效關係為主的經典名方相關基礎研究」中,驗證了中醫方藥具有較寬泛的劑量範圍,在經方本源劑量的框架內選擇合理用量,能大幅提高急危重難疾病的療效。這為創建方藥量效學科、推動中醫走向「量化」時代奠定重要基礎。

國醫大師李濟仁是仝小林的碩士導師,他認為仝小林取得學術碩果是因為善於學習老師學術思想中的精華,又擁有叛逆和質疑精神,有創新、變通和思考,敢於超越老師。以糖尿病研究為例,仝小林另闢蹊徑,構建了以「核心病機—分類分期分證—糖絡並治」為框架的糖尿病中醫診療新體系,首次突破單純中藥降糖難題,為糖尿病治療提供了新選擇。

李濟仁還記得30多年前仝小林刻苦學習的身影——為阻擋盛夏蚊蟲叮咬,晚上11點穿著雨靴學習。仝小林說,他學中醫沒什麼竅門,就是下死功夫。從武漢抗疫一線回京僅3個多月,他主編的《新冠肺炎中醫診療與研究》一書就出版了。

2019年11月22日,仝小林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祝賀如潮水般湧來,但真正讓仝小林開心的是,「科學家」和「中醫大夫」兩條線終於有了交點。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最美科技工作者」仝小林:守中醫之正 創醫學之新
    「做醫生,必須以醫魂、醫德、醫道、醫術護佑蒼生」,仝小林被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接受採訪時堅定地說道。仝小林(左)接受央視主持人採訪創「武昌模式」疫情發生初期,醫療擠兌嚴重,患者大量聚集。「如何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讓每一位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都得到及時診治,是當時面臨的最大難題。」
  • 中核集團陳亮當選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王行環、李玉、陳厚群、胡鬱、李東、陳亮、仝小林、次旦央吉、程相文、郝吉明等10人,都是來自科研生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先進典型。
  • 央視報導仝小林:抗疫一線,中醫一直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從大年三十抵達武漢,已經在那裡奮戰了兩個多月。到達武漢後,仝小林和專家們深入社區,提出將治療關口向社區前移的思路,並擬定中醫藥「武漢一號方」,在治療輕症及減少輕症轉重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仝小林每天要巡診多家醫院。
  • 「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寫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題:「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寫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新華社記者胡喆、張泉、溫競華  2020年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也是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正式揭曉的日子,全國9100萬科技工作者迎來自己的節日。
  • 河北石家莊一社區工作者暈倒在防疫一線,搶救無效不幸死亡
    自從我國局部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彈以來,很多醫生、護士還有廣大的社區工作者紛紛衝向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他們不顧勞累,奮勇直前,不分晝夜,把好自己的崗位。1月8日,網傳石家莊新華區西苑街道事處國泰街社區工作人員李某芝在工作中突然暈倒。
  • 中國科協致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新年賀詞
    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謹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新年祝福!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國人民取得彪炳史冊偉大成就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科技工作者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號令,積極投身醫療救治、防疫檢測、藥物與疫苗研發、科普與心理諮詢等抗疫一線,科技志願者主動融入基層,凝聚智慧力量,激發鬥志豪情,砥礪創新建功,有力支撐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讓偉大抗疫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交相輝映!
  • 陌陌科技攜著名醫學院校設立500萬獎助學金?助力考生圓夢醫學
    6月8日消息,在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之際,陌陌科技宣布捐資500萬元,在北京、武漢、上海、長沙四地設立醫學院獎助學金計劃,激勵和資助廣大學子報考並投身醫學事業。  醫學教育是國家醫療體系、公共衛生和人民健康事業發展的基石。
  • ...反哺社區,這家社會辦醫機構憑啥榮獲「抗擊新冠先進集體」稱號
    當公立醫療機構的逆行者們衝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時,還有一批積極行動的白衣戰士—— 近日,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召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表彰大會,上海海江老年醫院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醫院宣教科職員餘凱文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 ​最美科技工作者陳亮:在無人區燃燒青春
    原創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中國科技會堂採訪室,在兩盞大功率燈光「加持」下,身著西裝的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副院長陳亮額頭已經沁出了細汗。
  • 不負韶華,用奮鬥書寫最美青春華章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00餘名公交人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每一個人都好似一顆螺絲釘,奮戰在需要他們的每一個角落。他們日夜兼程,全力保運轉、保暢通,為市內醫護人員、城市運行一線工作者等提供平穩有序的出行保障,爭分奪秒轉送醫療物資、馳援來漢醫護人員、下沉100餘個社區用心用情服務居民。
  • 要聞丨中國科協組織參加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第90次執委會
    月14-15日在線上召開,來自法國、中國、俄羅斯、葡萄牙、塞內加爾等12個國家19個科技工作者組織的30多位執委參會。會議強調世界科技工作者要聯合起來,向各國政府及國際社會發出全球科技工作者的聲音會上,中國科協代表介紹了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開展的工作
  • 兩個月之內,華中科技大學頻頻被央視聚焦,件件是大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武漢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處於抗擊疫情一線的華中科技大學勇擔使命,多次被主流媒體聚焦報導。作為一所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近期華中大也是多次登上央視,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
  • 【心中最美護士】孫蕾:用音樂傳遞愛|湖北醫療隊|武漢|孫蕾|四川省...
    編者按5月21日,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心中最美護士」評選宣傳活動結果揭曉,20名護理工作者脫穎而出!「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他(她)們有的義無反顧地支援武漢,有的堅守家鄉大後方,舍小家為大家,他(她)們的故事和正能量一直激勵和溫暖著我們。
  • 最美「勞動者」|他們是內民大最亮的「星」——全國先進工作者:侯...
    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對2015年以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進行了表彰,決定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內蒙古自治區41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其中伏瑩為我校校友;20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4人為我校校友,他們分別是淡永平、成文力、張麗敏、侯明星。
  • 河北石家莊一社區工作者暈倒在防疫一線,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者就與醫護人員一同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工作強度非常大,經常不分晝夜、加班加點的努力工作。2021年1月8日晚,一則噩耗傳來:河北省石家莊市前日(2021年1月7日)暈倒在防疫一線的那位社區工作者,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
  • 最美「勞動者」|他們是內民大最亮的「星」——全國先進工作者...
    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對2015年以來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範人物進行了表彰,決定授予1689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予804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內蒙古自治區41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其中伏瑩為我校校友;20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其中4人為我校校友,他們分別是淡永平、成文力、張麗敏、侯明星。
  • 實地集團的2020:從科技抗疫到OTA智能社區,智慧人居更上一層樓
    經歷疫情的淬鍊,實地集團科技「含金量」進一步提高,在社區管理智慧化、地產科技化上樹立了一個行業範本。科技抗疫的社區樣本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期,社區作為抗疫的第一道防線,擔負著阻斷疫情傳播鏈、保障業主們身體健康的重任。但許多社區準備不足,只能緊急招人,緊急安裝防控設施……表現得手忙腳亂。
  • 《我們的新時代》17日開播!科技工作者揭開可燃冰神秘面紗
    《我們的新時代》17日開播!科技工作者揭開可燃冰神秘面紗 2021-01-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