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那天,我剛吃完晚飯,突然一個陌生電話號碼發來一條微信邀請,要加我微信,開始我沒在意,以為又是推銷商品的騷擾信息。但沒過兩分鐘,又發來一條簡訊:「我是夏水強,有事,請加我微信」。夏水強是我兒時夥伴,是光著屁股一塊長大的。在我們班二十多個男生裡,水強長得最帥,我們都叫他高倉健。
自打我考上大學,和水強只在放假時見過一兩次面。後來聽說他和我們一個初中同學搞對象,倆人便一起去南方打工,結婚後第二年就有了孩子。再往後因為大家都在忙,就再也沒有聯繫過。
水強在微信裡告訴我,他從19歲到南方打工,這麼多年,吃得苦受得罪誰都沒說過,連自己的爹娘都沒說,怕他們操心。當然也攢了一點錢,在他打工的那個城市也買了一小套房。本來沒想那麼多,可兒子今年19歲了,一直跟著他們在外地上高價學校,明年就要高考了,不管考上考不上,他都不想再繼續漂泊了。可老婆和兒子不同意,說好不容易在外面打拼了這多年,剛剛站住腳,兒子也大了,考上考不上大學,以後日子也不會太差。水強說他很矛盾,想聽聽我的意見。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雖然大學畢業後一直在體制內工作,但工作職責涉及到一些社會管理方面的內容,也對三農問題多了一份關心,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於是,我給水強談了我的意見:
首先,上世紀70年代末,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拉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四十年了,我們這代人既是經歷者,又是參與者。但給全國每一個人的共同感覺是,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各個領域,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特別是黨中央和國家對農民、農村、農業"三農「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前些年,中央幾乎每年出臺的一號文件,都是實實在在 的解決「三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說,現在的農村、農業已經不再是四十年前貧窮落後的農村和農業了。
其次,在對農業和農村的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後,國家又從很多方面給了農民非常多的優惠政策。農村的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給農民在家創業創造了很多條件,好多大學生也都自發到農村創業。應該說,現在的農民也不是四十年前沒文化、沒知識的農民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回農村發展有基礎、有條件,尤其是有為建設農村老家做貢獻的志向,回農村發展也不失為一個首要選項。當然,如果目前覺得條件還不具備,在外地打工,自食其力,積累資源,在哪裡幹都是為建設國家做貢獻。
我給水強說,我們趕上了好時候。因此,我給他的建議:是回農村發展,還是繼續在外打工,一看你的主觀意願,遵從內心,二看你的客觀條件適合在哪裡幹。無論在哪都是好的,都是國家關心和提倡的。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