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窮人為了謀生,跟鄰居借了錢買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給羊餵食時,發現少了一隻羊。
窮人繞著羊圈走了一圈,發現角落破了一個窟窿,半夜有隻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看了勸他:趕緊把窟窿補了!
窮人卻說:羊都丟了,再補又有什麼用呢?那隻羊能回來嗎?
第二天一早,羊又少了一隻,還是被昨天那隻狼叼走了。
窮人很後悔,後悔自己昨天沒有補窟窿,現在不補的話明天還會丟羊,於是趕緊把窟窿補了。
這便是亡羊補牢的故事,看完可能會笑故事中的人好蠢,殊不知,我們有時候在生活中也會扮演這樣的角色。
知道自己犯錯、也知道後果,就是不去改正,才導致之後更大的過錯,往往在釀成嚴重後果後,才會後悔。
知錯不改,本身就是一種錯上加錯的行為,叫做恃錯隨行。
不願把自己錯誤、缺點、毛病丟掉,這個行為的本質就是錯誤的,也導致了這個人不會進步。
這個人在故事裡只是不願補窟窿,但延伸一下,知錯不改可能已經延伸到了他生活的各個角落。
另外,一個成年人還應該學會及時止損。
如果學不會,那麼你的人生將會不斷面臨著沉沒成本效應。
比如有個人被毒蛇咬了一口,不過毒素擴散很慢,砍掉自己的手還能活命。
但如果猶豫不決,捨不得,結果會是連命都沒有了。
人的一生總是面臨很多選擇,不是每個人都有重新開始的魄力,但大多數時候,做到斷舍離,才能收穫新生,學會止損,才能看到另一種可能。
人生那麼長,希望你拿得起放得下,懂得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