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讀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2021-01-11 小星星的情感觀

我出生在一個南方的偏遠小城,那裡有著最傳統的思想。男孩可以自由、任意地做選擇,而女孩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到了適婚年齡之後找一個好人嫁了。

雖然我出生的時代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時候了,但是人們的思想依然沒有改變。

我讀小學的時候,每次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親戚朋友看到我在寫作業,就會跟我的父母說:

「女孩子,識幾個字就差不多得了,她長得水靈,總能嫁個好人家;」「女孩子讀那麼多書幹嘛,最後不是要結婚生孩子帶孩子的嗎?」

但是我媽卻不以為然,她在我小時候跟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不僅要好好讀書,而且要努力讀書,要考出去,看到外界的世界。爸爸媽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但你不行,不要因為是女孩子就被別人看不起。」

那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所以我在中考的時候考上了我們市裡的重點高中,那所高中跟我家隔了好幾個縣,我成了寄宿學生,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

我記得有一次我回家,我奶奶跟我說:「你看看你爸爸為了你讀書,每天多辛苦的工作,早出晚歸的,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全都花在你身上了。你要學會感恩。」

其實話說到這份上都算是挺溫馨的,但奶奶最後說的那句話讓我實在感覺不舒服,她說:「別你爸媽這麼辛苦供你讀書,以後看上哪個男人了就跟別人跑了。」

當時我骨子裡的叛逆勁就上來了,我在想我一定要證明我不是那種人,而且我父母生我養我那麼大,我怎麼可能會在將來某一天棄他們於不顧呢?

但是奶奶說的一些話並不是沒有道理,我們家經濟條件確實不好,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這樣的家庭供一個孩子上學的確費勁,更何況當時我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妹妹。

在我們那個地方,很多女孩子都是上了高中之後就不得讀書了,很多人都會選擇畢業後回家幫襯父母,幹個幾年活,就找個人嫁了,之後生兒育女。但是我沒有,因為我在高考那一年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高校。

我第二次聽到女孩讀書無用的話,是在我考上大學那一年,因為我選擇的專業是我非常喜歡的,可那個專業的學費並不便宜,一學年的學費需要一萬多塊錢,對於家庭富裕的人來說一萬塊不算什麼,但對於我們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所以在我爸去跟我爺爺借錢給我交學費的時候,他拒絕了,並且告訴我爸:「你已經供她讀了高中夠了,現在還要把她送去上海讀大學,這跟失去一個女兒有什麼差別。因此借錢沒借到,我爸把他摩託車賣了三千塊,加上一些東拼西湊的錢把我送去了大學。」

後來整個大學四年我努力學習,在我大四那一年得到出國留學的全額獎學金,我又再一次的踏上了自己的求學之路。畢業之後我選擇留在了上海,想要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

現在我回家,聽到最多的話依然是嘲諷,旁人依然覺得我的成績,我的經歷,我的父母對我的栽培是為了我將來嫁出去有更高的要求,即使我說我不願意結婚,他們都視為我是眼光太高,誰都瞧不上。

而說這些話的人,要麼沒讀過書的人,要麼就是喜歡嚼舌根,在背後說別人的人,要麼就是嫉妒別人的人。

可女人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兩種不一樣的人生。

古時候可能女孩子被教育是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那個時候的女孩大多都是依附於男人而存在,只能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伺候家裡人,因此,那會兒的女人地位是非常低的。

但是現代,依然有人會存在女人無需讀太多書的想法。

就拿我老家的一個女孩來說,她比我小兩歲。因為是女孩子關係,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教育無需讀太多書,只需要在將來找個差不多的男人好好過日子就行。因此這個女孩在初中畢業之後連高中都沒有上,就回家待著了。

在她十六歲那年,她去外面打工,年紀小什麼也不懂,城裡的規矩更是無法適應,後來就回家了,在家裡又待到了十八歲,父母便把她許給了同村的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兩萬塊錢的彩禮就娶到了一個比自己小將近十歲的女孩。

從那以後,這個女孩就過上了和別人一樣的生活,生兒育女,生了一胎生二胎,每天跟村裡的其他女人談八卦,說別人家的瑣事,說著毫無意義的話題。

我不能說這是一種悲哀,只能說這就是我們那座小城的灰色地帶,是無數女孩重複的命運安排。

這樣看來我是幸運的,至少我有一個十分疼愛我的父母,他們深知不讀書的女孩的命運的天花板在哪裡,也知道只有我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們才不枉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

有句話說:腹中有書氣自華。

時間流逝,書香是女人最迷人的味道。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裡寫道:「我們的閱讀面很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並不惶惶然。」

讀書,是一個人成長最好的捷徑,也是豐富自己知識面最好的一種方式。

就像董卿說的:「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

讀書,能讓一個女人遠離心窮,讓自己變得更加有內涵,有氣質。

就像我媽一樣,她是一個十足的農村婦女,但因為我十分喜歡買書,家裡的書堆了一個又一個柜子,因為我很少回家所以她會把我的書翻出來看,雖然不見得每個字她都能認識,但她學會了上網查閱資料。

在跟我聊天的時候還能說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是我想不到的點她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後來時間久了,她自己便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了,她不愛傳別人的八卦,也不愛出門跟人聊天了。

我爸看到她如此沉迷於書的世界,自己為了能跟我媽說得上話,也開始跟著她一起讀書。後來他們倆甚至能在我們一家人的聊天群裡分享彼此的讀書心得,順便讓我看看他們說得對不對。

我們家算不上書香門第,也沒有這個基因的存在,但讀書這一件事卻是潛移默化的,他們會因為我熱愛的東西想要了解,因此他們自己也愛上了讀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白巖松曾說:「讀書不僅了解世界,還可靠近人心,更重要的是,越來越知道自己是誰,該去哪,想要什麼?」

不讀書的女人,往後餘生過的都是一眼到頭的日子;而讀書的女人會明白,除了外面的花花世界,還有眼界之外的世界。

我相信,每一個人願意讀書,並且堅持讀書的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就像我在上面說到的我媽媽的例子,她只是一個平凡的農村婦女罷了,但因為讀書這件事,讓她在她的世界裡,在別人的眼裡不再是一個平凡的人。

讀書改變的不僅僅是她看待一件事的看法,還有別人對她的態度,就像以前覺得我媽媽供我讀書是一件很傻的行為的人,都會來跟她請教該如何教育孩子一樣。

這個世界,會善待每一個熱愛讀書的女人。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終將會成就一個更好的你。

如果你覺得人生無趣,那是你讀的書還不夠多。願你能夠讀萬卷書,還能保持著內心的謙卑和熱愛,淡定從容;願你走過很多路,依然能夠乘風破浪,直濟滄海,活出自我。

如果你不知道讀書應該從何開始,那不如就將世界十大名著翻來看看,《簡·愛》、《傲慢與偏見》、《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是值得我們這一生去品讀的名著。

本文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女人讀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01我讀中學的時候,每當放假回家,來我家串門的男女老少看到我寫作業,就會對我父母說:「女孩子書讀得好,不如長得漂亮,嫁得好;」「女孩讀書有啥用,終極還是在家相夫教子……」我的父母都吃了很多沒讀書的苦,所以每當聽到別人這樣說,都是一笑了之。
  • 讀書,讀自己,讀人生
    而捧著磚頭似的書一頁一頁翻,總是感覺不太缺少了什麼。,仔細品讀的人少之又少。正如西漢劉向所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的目的,固然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更主要的,是它給了你一種自我認知的途徑,給了你認識世界的能力,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覺得心裡難過了,就去看一些正能量的書,在他人的勵志故事中獲得讓自己更強大的信念和支撐;覺得有困惑了,就去看一些有思想的書,在哲人的開解點撥中慢慢領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覺得生活無趣了,就去看一些有意思的書,在旁人的精彩經歷中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和眼界。
  • 【夜讀】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說工作和生活是為了讓我們不斷地去適應社會、了解他人,那麼讀書恰恰是為了更多地去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相處,並最終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3   每當我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喜歡隨手拿起書來讀一讀。無論是失眠的夜晚,還是某些有情緒想要傾訴的時候,書籍都是我最好的知己。
  • 「讀與寫」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人生
    胡堅專稿 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數位化中心)蔣鑫富2021年1月16日組稿 我們這一代人少年時最需要讀書的時候,剛好遇到把讀書看作是最沒有用的時候。還好,從小愛讀書的我,凡是找到的書總要讀一下,在別人不讀書的時候,我讀了數千本書。
  • 自不自律,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自不自律,是兩種不同的「人生」人都喜歡輕鬆的事情有人說,讓一個人變得不自律的方法,就是在房間裡,給他一張床,一個wifi,一臺手機或電腦,就差不多了。也有人說,他理想中的工作,就是坐在家裡收房租。能夠偷懶、安逸的過生活,是很多人心中的想法。倘若有安逸的資本,到也可以選擇安逸。但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很多人一邊讓自己安逸,一邊又焦慮自己不夠努力。
  • 修養需要積累,讀書需要堅持——從讀「無用之書」開始
    不否認的是,讀書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從小父母教育孩子,「書中自有黃金書,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個道理本身沒有錯誤。讀書、學習、賺錢、出人頭地,人生走向成功……功利性讀書的結果必然是接受功利性社會價——讀書就是為了成功。
  • 「你讀書都讀傻了!我們分手吧!」
    最後甩下一句話:「你讀書都讀傻了,我們分手吧!」,頭也不回的走了。我們很多人喜歡標榜自己一年讀了多少書,這讓人很有成就感。朋友小王就是以讀書的數量標榜自己的優秀。要想探究哪種收穫更多,需要找出這兩種之間的本質區別。「千樹讀一遍」勝在數量。「一書讀千遍」勝於思考。
  •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當然,這個留言被很多人抨擊,但是並沒有人提出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距在哪裡。現在,我想來談談這個問題。前些年,我去參加了一場同學會。在同學會上,我驚訝的發現,短短幾年時間,我們曾經的同窗竟然有著如此巨大的差距,我們先從畢業後的工資說起。
  • 愛讀書的女人
    她可能貌不驚人,但她有一種內在的氣質:幽雅的談吐超凡脫俗,清麗的儀態無需修飾,那是靜的凝重,動的優雅;那是坐的端莊,行的灑脫;那是天然的質樸與含蓄混合,像水一樣的柔軟,像風一樣的迷人,像花一樣的絢麗……對於書,不同的女人會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品味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得到不同的效果,因而演繹出一道女人與書的風景線。
  • 為什麼書剛讀過就忘?讀書不是目的,用起來才是
    讀書的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就是讀到有感觸的地方就很激動,而合上書本之後,卻什麼也記不得了。當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讓我大吃一驚,心想這不淨是浪費時間嗎,然而不幸的是這種讀書方法我已經使用二三十年了!
  •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苦上加苦
    到了我這代,只有我和表妹讀了大學,而我的表弟堂哥們,都是勉強讀了一個中專早早進入社會。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苦上加苦。 記得豆瓣高分紀錄片《高三》裡班主任王錦春對農村孩子說: 「讀書不會讀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條命來讀就可以了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一個人選擇讀多少書、讀哪些書,也就是在選擇不同層次的修行。是的,正如鍛鍊與不鍛鍊的人,區別不在於一朝一夕,讀書與不讀書也一樣,區別在於日積月累。從來就沒有白讀的書,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你瀏覽過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溶進你的血液,終有一日,會噴薄而出、綻放芬芳。
  • 讀書,思考不同的人生
    又一次讀《圍城》,發現蘇文紈在愛情中沒有自知之明,如果方鴻漸喜歡她,就會在回國的船上與她交談。後來方鴻漸確實去找蘇文紈了,但從多處細節,可以看出來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而蘇文紈卻沒有自知之明認為方鴻漸喜歡她。 孫嘉柔在感情方面也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在去大學任教的路途中,她對方鴻漸也有一定的了解,途中在她生病的時候,方鴻漸也沒有對她特別的照顧。
  • 30歲以後,讀書和不讀書的人,人生境界截然不同
    讀書,能夠讓你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接觸到更多你不了解的領域,讓你學會如何以謙卑求知的心態,去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不自大,不輕視、不魯莽。讀書可以,書本裡記載著各種各樣的人間事物,你能夠透過書本,遇見各種不同的人事。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指出:「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盡看天下事,才能看懂天下事,人的一生時間和經歷都是有限的,為何有的人閱歷卻如此豐富,對待生活發生的事情,總能夠以從容的心態去對待,妥善處理?
  • 女人讀書的意義是什麼?路遙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人生》中的巧珍,《平凡的世界》裡的孫蘭花,一種讀書讀得很成功的,比如《平凡的世界》裡孫蘭香。這幾位,都是在農村出生的姑娘,擁有差不多的起點,卻因為讀沒讀書、上沒上學的差別,過上了不一樣的人生。可是,巧珍可以悄悄地觀察他勞動,也可以站在遠處目送他上學,卻不敢上前一步。僅僅是沒有上過學這一點,她就覺得自己低人一頭,儘管在村中的青年們看來,巧珍是無數不多的夢中情人。所幸,高加林回到了農村,巧珍主動告白,結束了多年的暗戀。女人最終還是要嫁人的,但讀沒讀書,選擇的範圍是不同的,巧珍為什麼把高加林塑造得那麼完美?
  • 讀書對我們人生的意義
    讀書本身就是一部大書,現在又加上了人生這個更大的難題,講起來總有些挑戰性,我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初中,高中),不止一次寫過這種類型的作文,我也在網上搜索過,一下子就出現了無數條關於讀書和人生的聯繫、建議、演講稿等等之類。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學浪計劃」
    鍛鍊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 我早婚早育,姐姐晚婚晚育,過得真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前幾天表妹來我家做客,聊天期間表妹很感嘆說了一句:我早婚早育,姐姐晚婚晚育,過得真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日子過得有條不紊的,挺羨慕的」。我回到:「你羨慕我,我還羨慕你呢,你看看你生孩子早,現在和你的兒子就像姐弟一樣,身材樣貌都沒有啥變化。你看我生孩子晚,不僅身材恢復慢,這幾年感覺老了好多,精力體力都跟不上」。所以早婚早育好還是晚婚晚育都是相對的,各有利弊。說早婚早育和晚婚晚育是過得兩種不同的人生,是誇張了,但以下不同還是很明顯的。
  • 兩種做法,兩種不同的人生
    同樣的事,兩種做法,體現的人生格局截然不同。第一個人為什麼會拒絕了?嫌麻煩。不願意幫助別人,沒有幫助別人的習慣,幫助別人對我沒有啥好處,懶得管,這種人就是自私自利,對自己沒利的事不做,心胸狹窄,人生格局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