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2020-09-23 遇見星痕

讀過書的人,總會在生活中收穫不經意的美好,古人說:

書中自有千鍾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

而更為重要的是: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一個人選擇讀多少書、讀哪些書,也就是在選擇不同層次的修行。

01

讀書,決定面貌與氣質

讀過書的人,到底有多美?三毛對此做過最恰當的註解: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是的,正如鍛鍊與不鍛鍊的人,區別不在於一朝一夕,讀書與不讀書也一樣,區別在於日積月累。從來就沒有白讀的書,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你瀏覽過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溶進你的血液,終有一日,會噴薄而出、綻放芬芳。

董卿也曾說過:「我始終相信我讀過的所有書都不會白讀,它總會在未來日子的某一個場合幫助我表現得更出色,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快樂。」

所以,讀了很多書的董卿,做成了《朗讀者》。很多人都說:《朗讀者》裡的董卿,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美,她站在那裡,仿佛自帶光芒,真正應了一句話「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容顏。這容顏不見得是外在上的相貌,而是內在的心貌。心貌決定了一個人的氣質,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個道理。

讀書,會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缺點,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教養,讓一個人的人格得到升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於丹說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而讀書,就是精神和生命最好的化妝術。讀書,可以浸潤精神,滋養生命,讀書讓人美麗,讀書會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02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

喬治·馬丁在《權力的遊戲》中說過:「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也就能活出一個版本,而且,人生沒有後退鍵和重啟鍵,所以,能過好只有一個版本的一生,已經實屬不易。

但在書中,我們可以體驗千樣的人生萬般的經歷。

尼採說:讀書,就是沿著作者的腳印去看沿途的風景

所以,讀李白,你可以化身成一身青衣的遊俠,訪遍山川大河,看遍人間百態,孤獨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熱鬧時「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銷萬古愁」。

讀杜甫,你便是那個最為憂國憂民的詩聖,登高之時感傷於「無邊落木蕭下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茅草屋裡暢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現代人常常感慨,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們卻忘了,這麼「奢侈」的事兒,其實讀書可以幫你輕鬆實現。

讀書,是最沒有成本的旅行,所謂「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讀書,就能讓你的心一直在路上。

書,可以帶我們去塞外大漠的夕陽裡,感受「長河落日圓」的別樣風情;

書,可以帶我們到驚濤拍岸的大海邊,感受那「捲起千堆雪」的波瀾壯闊……

讀書,會讓一個人始終熱情昂揚,因而也始終保持對人生、對生活的熱情。曾經有個年輕人向楊絳先生傾訴人生困惑,楊絳聽完笑了笑,然後對那個年輕人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書讀太少而想得太多。

人生的諸多煩惱,真的就是「想得太多」,而讀書與不讀書,獲得的則是不一樣的人生

03

讀書,讓生命再出發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但有一句話更加醍醐灌頂:

如果不讀書,行再多的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正如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現實,讀巴金的文章使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

人生有太多的不完美,一路上也有太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而書籍,則是那把能遮風擋雨的傘,是那盞照亮前路的燈塔。人生有山窮水盡時,書中有柳暗花明處。

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所以,讀書、讀很多書,並不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它的意義在於,讀書,是你人生的再出發。

你會發現,讀書,完美了我們並不完美的人生;讀書,讓我們拿得起、放得下,坦然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美好與風雨;讀書,讓我們在體嘗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後,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也更加珍惜生活。

讀書,讓人間不寒,讓人心不冷,讓我們坦然面對過往和將來。

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讀書,能增加人的智慧,淨化人的心靈,是治癒人生苦悶的一劑良藥;

讀書,能夠疏通靈魂的經絡,打開精神的窗扉,讓生命充滿陽光;

讀書,能夠讓人生持久快樂、終身受益。

天地悠悠,我們都不過是滾滾紅塵中的一枚過客,人生苦短,要努力讓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充實、有滋味。

有生之年,何不走許多許多路,讀許多許多書,做許多許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相關焦點

  • 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
    幾年前,第一次看到「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這句話時,它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內心,在很長一段時間 裡並直到現在,它一直是我個人資料的籤名。 愛默生曾說過:「如果人生有兩條路,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修行即修心,謀生亦謀愛
  •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思考過,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說是為了經歷,是為了體驗,是為了修行,是為了報恩,是為了索帳,是為了來了結自己前世還未曾了結的恩怨,完成前世還未能完成的心願……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的思考和答案,可要我說人生其實就是為了修行而來,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人生是一場修行。
    人生是一場修行。
  • 讀書是一輩子的修行
    我一直認為,讀書是我們一輩子的修行!  失意時讀書,讀的是一種平衡。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也許我們都曾有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和豪情萬丈,但星辰浩渺,我們終歸是滄海一粟。也許我們也曾想過,要給年邁的父母安享晚年,要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可是往往事與願違,在骨感的現實中,我們焦頭爛額、失落頹廢。
  • 人生一場修行,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所以說「口裡聖賢,心中戈劍,勸人而不勸己,名為掛榜修行」。「掛榜修行」就是聖賢的話頭滿嘴喧譁,心中想的做的都是在害人,「勸人」為善,卻不「勸己」改過,這就是沒有修行,不但沒有修行,甚至還標榜自己修行的很好了,這就是「掛榜」,高懸一個假象,好像自己構著了。
  • 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小和尚問師傅,什麼是修行的精髓。師傅說:「飢來吃飯,困來睡覺。」,小和尚很疑惑,問到師傅這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子嗎?師傅說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得開,有的人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百般心思,該睡覺時不睡覺,萬般計較,這樣活著就很痛苦了。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愈發的明白,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很小的時候,我經常跟著奶奶一起去買菜。原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修行。因為,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裡也藏著萬種乾坤。 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做飯呀,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裡,用美食與能量治癒自己。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德,做好人生的減法
    人來到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場修行,做人要修道德之行,修行就是做好人生的減法。做人要知道,人生需要做減法,只做加法就是一種包袱,包袱大了就會有阻力。包袱是人生的負擔,包袱就是私慾,包袱會使人墮落。物慾太重的人總是喜歡做加法,這樣的人什麼都想讓自己得到,卻又不願意付出汗水,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情,這樣的人是不自律,不自省,要做減法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樣可怕,如此做人,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私慾佔滿了自己的腦子,最終結果是如何呢?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人生三境中曾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答案,所有的答案卻未必都如最初所願。
  •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原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修行。因為,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裡也藏著萬種乾坤。 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做飯呀,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裡,用美食與能量治癒自己。父女倆相依為命,在喪妻喪母的疼痛中繼續著悲喜交加的人生。
  • 《人生之修行》
    汪洙在《學童詩》中寫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能渡你的人只有自己。無論孩子多小,都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斷地承受,不斷的經歷考驗,我們才會不斷走向成熟,收穫生命的欣喜。 人生之修行在于堅持。
  • 人生是一場修行,學會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慈善的心,寬容的心,心清淨了,內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學會原諒他人就是我們給自己的最好禮物,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人活一世匆匆幾十載,難免有犯錯的時候,&34;放下一切,解脫自我,方能活得自在。
  • 等待,是一場修煉,次數多了就在修行
    等待,是一場修煉,次數多了就在修行「大秦筆記」秦智勇做事或言情,說到做到,算到拿到,亦圓滿。但實際中,存在時限的客觀條件和滿意的主觀條件,未完成兌現,則必然會產生等待。等待,是一場修行。等,因為待,有所期待,將要來的人,將要遇到的事,將要碰到的場景,將要上演的劇情......
  • 自愛,是人生最高級的修行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羋兒朗誦慈懷音樂推薦音樂《我倆的時光》▼有人曾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人生最高級的修行,從自愛開始,然後才能擁有愛人,以及熱愛生活的能力。人生是一場修行,物質上有欠缺,精神上一定要做個富足的人。前蘇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流放西伯利亞。在那個冰天雪地的蠻荒之地,連一棵樹、一株草都不生長的地方,周圍的人群是殺人犯、流氓、無賴。他沒有一片可以欣賞的風景,沒有一個可以交流的人。
  • 人生最愜意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與其讓自己混在一場無用的社交中,不如選擇獨處,去面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地過不吵不鬧不炫耀,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獨處,是一種修行。獨處是一種靜美,更是一種修行。在風淡雲輕的日子裡,品一盞香茗,讀一書雅字,賞一窗風雨,亦是人生最美的境界。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人人生而孤獨。獨處所帶給你的清醒感,是十分強烈的。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命中注定的修行
    這或許是上蒼對她低智的人生一點小小的彌補?再後來,再看到修鞋匠拄著雙拐帶著女孩一前一後在早市上默默走著,我就不心酸了。因為,這就是女孩的人生,是她願意要的人生;既然女孩樂在其中,旁人自然無權評說和擔憂什麼。
  • 愛情於男女雙方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愛情是持久的,由心跳開始的愛情,歷經人生的種種際遇直至白首相偕,這一路走來才見愛情。愛情也是純潔的,死生契闊,與子同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擯棄虛偽浮華,相濡以沫。愛情於男女雙方更是一場人生的修行,彼此在時光裡相守,在風雨中相偕,在衰老中相望。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人都有初心,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憧憬著自己的未來,我們有遠大的抱負理想,有我們的人生目標,這難道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可是我們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忘記了初心,到頭來空空如也,一事無成。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很少有人能忠於自己的內心目標。
  • 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練,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憂喜參半的,都會有過那麼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王陽明一再告誡弟子,人生在世,不經過磨練就沒有擔當。人只有在 遭到一些變故和一些挫折之後,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把命運給我們的痛擊或苦楚,當成是磨練我們的心性。能夠做到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簡單來說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
  • 唯美文章 | 愛情是一場修行
    仿若一場盛大的洗禮而沒有主角。顯得空虛而無意義。  花開花落,因為時節變化,給人以美感。朝陽東升,暮日西落,那是地球周轉,世間的一種規律。四季交替,是生物生長的一種本能,讓人有一種生活的空間。Because of you, my life is filled with 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