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2020-09-03 勤快的螞蟻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很小的時候,我經常跟著奶奶一起去買菜。

這個做了一輩子飯的老太太,總會有意識地教我分辨豬肉的新鮮程度、茄子的老或嫩、青菜是否打了農藥......

回到家,奶奶便給我一把小椅子,讓我坐下,幫著她剝豆子揀菜,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那個時候的我,懵懵懂懂地重複著這些簡單勞動,卻並不懂得奶奶是在教我做飯,教會我一生裡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

現在我長大了,獨自穿行在超市生鮮區,總覺得腳步輕盈歡喜四溢。

看到了精緻漂亮的杯盤碗盞,就不由自主想要全部帶回家。

不開心時做一頓好的吃下去,就不再懼怕風風雨雨。

原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修行。

因為,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裡也藏著萬種乾坤。

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做飯呀,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裡,用美食與能量治癒自己。

01

做飯是一項生存技能

日本有位癌症媽媽千惠,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女兒阿花後,不幸癌細胞擴散,生命進入倒計時。

這位堅強勇敢的母親,想要在離世前,給女兒留下受用終生的遺產。

思來想去,千惠決定教會女兒做飯,因為學會了做飯,便意味著生存能力的形成。

阿花4歲生日那天,媽媽送了一條圍裙作為生日禮物,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她切菜、煮湯。

於是,還沒有灶臺高的小女孩踩著小凳子,顫顫巍巍拿起菜刀鍋鏟,用稚嫩的小手去擺弄鍋碗瓢盆,調和油鹽醬醋。

別的孩子還膩在父母懷裡撒嬌,阿花已經繫著圍裙,掌管起一家人的腸胃和心情。

媽媽自然是心疼的,但也只能狠下心,將女兒一把推進生活的磨礪和考驗裡。

她說:「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活息息相關,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

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活下去。」

自食其力, 被現在的許多父母簡化為高分與高薪,一句「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什麼也不用管」成為他們的口頭禪。

長大後獨自生活的孩子們,常常將外賣吃成了家常便飯,腸胃問題層出不窮。

可照顧不好身體的人,拿什麼去與生活握手言歡?

從這個角度來講,小女孩阿花的母親可謂用心良苦。

女兒還不到5歲,千惠便與世長辭。

阿花的父親鬱鬱寡歡消沉度日,卻被女兒踮著腳尖做出的糙米飯和味噌湯拯救。

長大的阿花

父女倆相依為命,在喪妻喪母的疼痛中繼續著悲喜交加的人生。

阿花的一生不至於過得太糟糕,因為她不會委屈自己的心和胃,懂得愛自己、愛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任自己的怯懦和痛苦。

教會一個孩子做飯,便是教會他謀生和謀愛。

02

做飯是一種生活藝術

遇到過一些姑娘,總是談做飯而色變。

說起這個話題時,她們便擺弄起新作的美甲,驕傲地表示自己十指不沾陽春水,是個養尊處優被富養長大的女孩。

做飯,似乎總帶著一絲煙燻火燎的味道,讓人不由自主想到圍著灶臺轉的黃臉婆,做好了湯湯水水,守在飯桌前望穿秋水。

因此女孩們下意識地抗拒著,抗拒的或許也不是做飯,而是淪為家庭主婦喪失自我的可悲人生。

我也有過這樣的偏見,畢竟親眼目睹過將青春熬進一粥一飯的奶奶和媽媽,於是迫不及待想要逃離那樣的命運。

少年時只希望將來的自己穿著高跟鞋馳騁職場,而始終不願俯首斂眉洗手作羹湯。

直到大學時去到一位教授家裡做客,他的妻子穿著家常的麻質長裙,笑盈盈地切了水果擺盤端上。

有橙子、獼猴桃和草莓,說不上多麼複雜,但用心一放,整個果盤就生氣盎然地美了起來。

我悄悄往廚房瞥了一眼,只見那位師母盤起了長發,正安靜切著牛肉,他們的廚房裡乾淨整潔,灶臺上還擺了一瓶淡淡紫色的乾花。

那天的晚飯很豐盛,紅燒牛肉裝在青花大碗裡、涼拌皮蛋擺成了花朵盛放的模樣、翠綠的青菜襯著白瓷盤,一桌子的活色生香。

師母熱情地給我們介紹每一道菜的做法,笑著告訴我們:

「我很喜歡做飯,看著它們在我的手裡變得秀色可餐,心裡的滿足和快樂簡直無以言表。」

教授用欣賞和寵愛的目光注視著自己的妻子,連聲說著,夫人辛苦了。

原來真的有一種女人,能把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琴棋書畫詩酒花。

我們心生崇拜,再往下問,才知道師母主攻美學研究,對美食亦頗有心得。她當時對我們說了一句話,至今難忘。

她說:「女人做飯,不是為了討好丈夫和家庭,而是為了讓生活更美麗。因為做飯本身就是一門藝術。」

能用一餐飯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與玲瓏心思的人,自然也懂得從生活重壓裡抽出身來,過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

03

做飯是一份愛的給予

嫁給高先生不到一年,我胖了好幾斤,原本孱弱的身體也在逐步好轉。

因為他費盡心思開發出了許多營養又美味的菜餚,大大刺激了我的胃口,也健壯了我的軀體。

補腎的山藥、滋補的排骨、美容的番茄,他研究各種菜譜,結合我的身體狀況改進加工。

因為那些澱粉、脂肪與維生素可以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讓我健康起來、美麗起來。

我覺得幸福,也明白了為什麼要嫁一個能為你做飯的男人。

因為飲食男女的血肉之軀,需要五穀雜糧和肉類蔬果的供養。

當你真正愛上一個人,便會自然而然想要給她最好的,把深情厚愛都藏進一粥一飯、一絲一縷。

你會怕她吃不好,迫不及待要親自操刀開火,把全天下的豐盛美好都端到她面前來。

廚房的溫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

那方寸之間調和著人間五味,熱鬧而溫馨的香氣撲鼻裡,有人傾注了許許多多愛。

我們在案板上細細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鍋裡慢慢煎炒悲歡離合。

一生一世的細水長流,其實就在這些小小的幸福和歡喜裡。

會做飯的你,待到為人父母,便知道怎樣將那小小身軀養成強健筋骨;待到父母老去,也懂得怎樣用飲食來撫慰他們的老弱傷病。

其實,愛到深處的最自然表達,不過是輕聲問一句:「你餓不餓?要不我給你煮碗面?」

04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

最會作文章寫詩詞的吃貨,當屬宋代才子蘇東坡。

但稀奇的並不是那些錦繡華章裡的珍饈美食,而是才子的一雙妙手,文能提筆武能做菜,發明了以「東坡」命名的系列美食,吃得不亦樂乎,活得,也始終酣暢淋漓。

蘇軾的一生,遭遇三次貶謫,黃州、惠州、儋州,都是當時的不毛之地,處江湖之遠,連同肉身被放逐的,大概還有那一腔抱負和激情。

可他的詩詞作品裡,甚少出現四顧茫然的憂鬱悲觀,反而是那種曠達樂觀和隨遇而安,在書卷上鮮活至今,成為許多天涯淪落人的安慰。

這應該與他的愛吃、會吃且善於製作美食不無關係。

黃州僻遠,生活艱苦,蘇軾卻搗鼓出了一道「東坡肉」,味香而色美,與詩作一起傳為美談。

晚年謫居儋州,又發明一道東坡羹,被後世奉為經典。

更不要說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等了。

我猜想,親手烹製這些誘人美味時,蘇子的一顆心該是靜的,像水滴湧入大海,平靜卻寬厚無邊。

因為,他已看到平淡生活中的溫柔。

蘇子的美食之旅,該是一場偉大的人生修行啊,煎炒炸煮即千錘百鍊,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寫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歡,也明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一路走、一路吃,不懼山高水遠,也不怕人心險惡。

反正還有一雙手一顆心,還有大江南北的各式美味,世間處處皆風景,人生處處逢知音。

如此,方能將尋常食材化腐朽為神奇。用善於發現美和製造美的心與手,將別人眼裡的苟且,都活成詩和遠方。

當你不知道做什麼時,你就做飯。餵飽自己的胃,心也就不空了。

哭著吃過飯的人可以走下去,哭著做過飯的人則可以走更遠。

因為不滅的信念與不死的夢想,依舊在內心閃閃發光。

相關焦點

  •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
    那個時候的我,懵懵懂懂地重複著這些簡單勞動,卻並不懂得奶奶是在教我做飯,教會我一生裡最平凡但也最不凡的事情。現在我長大了,獨自穿行在超市生鮮區,總覺得腳步輕盈歡喜四溢。看到了精緻漂亮的杯盤碗盞,就不由自主想要全部帶回家。不開心時做一頓好的吃下去,就不再懼怕風風雨雨。原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修行。
  • 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深度好文)
    原來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與修行。因為,食物中蘊含著大千世界,烹飪裡也藏著萬種乾坤。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做飯呀,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還為了在這個溫柔與殘酷並存的世界裡,用美食與能量治癒自己。父女倆相依為命,在喪妻喪母的疼痛中繼續著悲喜交加的人生。
  • 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
    幾年前,第一次看到「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這句話時,它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內心,在很長一段時間 裡並直到現在,它一直是我個人資料的籤名。 愛默生曾說過:「如果人生有兩條路,我選擇走人少的那條」。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修行即修心,謀生亦謀愛
  • 人生是一場修行。
    人生是一場修行。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而更為重要的是: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一個人選擇讀多少書、讀哪些書,也就是在選擇不同層次的修行。……現代人常常感慨,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金錢,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我們卻忘了,這麼「奢侈」的事兒,其實讀書可以幫你輕鬆實現
  • 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小和尚問師傅,什麼是修行的精髓。師傅說:「飢來吃飯,困來睡覺。」,小和尚很疑惑,問到師傅這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子嗎?師傅說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得開,有的人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百般心思,該睡覺時不睡覺,萬般計較,這樣活著就很痛苦了。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愈發的明白,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德,做好人生的減法
    人來到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場修行,做人要修道德之行,修行就是做好人生的減法。做人要知道,人生需要做減法,只做加法就是一種包袱,包袱大了就會有阻力。包袱是人生的負擔,包袱就是私慾,包袱會使人墮落。物慾太重的人總是喜歡做加法,這樣的人什麼都想讓自己得到,卻又不願意付出汗水,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情,這樣的人是不自律,不自省,要做減法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樣可怕,如此做人,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私慾佔滿了自己的腦子,最終結果是如何呢?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人生三境中曾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答案,所有的答案卻未必都如最初所願。
  • 人生是一場修行,學會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慈善的心,寬容的心,心清淨了,內心快樂了,人生就幸福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學會原諒他人就是我們給自己的最好禮物,原諒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人活一世匆匆幾十載,難免有犯錯的時候,&34;放下一切,解脫自我,方能活得自在。
  •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思考過,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說是為了經歷,是為了體驗,是為了修行,是為了報恩,是為了索帳,是為了來了結自己前世還未曾了結的恩怨,完成前世還未能完成的心願……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的思考和答案,可要我說人生其實就是為了修行而來,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人生最愜意的一場修行:享受獨處
    與其讓自己混在一場無用的社交中,不如選擇獨處,去面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地過不吵不鬧不炫耀,安安靜靜做自己就好。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獨處,是一種修行。獨處是一種靜美,更是一種修行。在風淡雲輕的日子裡,品一盞香茗,讀一書雅字,賞一窗風雨,亦是人生最美的境界。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人人生而孤獨。獨處所帶給你的清醒感,是十分強烈的。
  •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命中注定的修行
    這或許是上蒼對她低智的人生一點小小的彌補?再後來,再看到修鞋匠拄著雙拐帶著女孩一前一後在早市上默默走著,我就不心酸了。因為,這就是女孩的人生,是她願意要的人生;既然女孩樂在其中,旁人自然無權評說和擔憂什麼。
  • 愛情於男女雙方是一場人生的修行
    愛情是持久的,由心跳開始的愛情,歷經人生的種種際遇直至白首相偕,這一路走來才見愛情。愛情也是純潔的,死生契闊,與子同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擯棄虛偽浮華,相濡以沫。愛情於男女雙方更是一場人生的修行,彼此在時光裡相守,在風雨中相偕,在衰老中相望。
  • 人生一場修行,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為什麼「修行」的人會去攻擊別人呢?因為「修行」不易,稍一接觸,就看到了境界太高,自己夠不上,但別人更是夠不上。所以說「口裡聖賢,心中戈劍,勸人而不勸己,名為掛榜修行」。「掛榜修行」就是聖賢的話頭滿嘴喧譁,心中想的做的都是在害人,「勸人」為善,卻不「勸己」改過,這就是沒有修行,不但沒有修行,甚至還標榜自己修行的很好了,這就是「掛榜」,高懸一個假象,好像自己構著了。
  • 《人生之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能渡你的人只有自己。無論孩子多小,都要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人生之修行在於承受。人生需要承受,只有不斷地承受,不斷的經歷考驗,我們才會不斷走向成熟,收穫生命的欣喜。 人生之修行在于堅持。
  • 王陽明:熬是人生最濃的滋味,經歷磨練,人生才是一場完整的修行
    人生在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憂喜參半的,都會有過那麼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王陽明一再告誡弟子,人生在世,不經過磨練就沒有擔當。人只有在 遭到一些變故和一些挫折之後,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把命運給我們的痛擊或苦楚,當成是磨練我們的心性。能夠做到這樣,才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簡單來說就是,要加強自我修養,修身養性。
  • 唯美文章 | 愛情是一場修行
    仿若一場盛大的洗禮而沒有主角。顯得空虛而無意義。  花開花落,因為時節變化,給人以美感。朝陽東升,暮日西落,那是地球周轉,世間的一種規律。四季交替,是生物生長的一種本能,讓人有一種生活的空間。Because of you, my life is filled with happiness.
  • 婚姻,是一場修行
    婚姻,是一場兩個人攜手面對風雨的跋涉。人生本來就是一次旅行,我們永遠在途中 。有時候這一程陽光明媚,下一程又風雨泥濘。我們在這一路上,不斷的相遇,又不斷的別離……相信總會有那樣一個人出現在你生命裡,或早或晚,願意陪你哭陪你笑,願意一輩子陪你到老。婚姻,是對愛情最完美的表彰。
  • 人生是一場修行,要懂得「斷舍離」
    很多人害怕失去,所以經常會優柔寡斷,但是優柔寡斷只會讓你什麼也得不到,最終讓你的人生一直在原地打轉。「斷舍離」是一種思維上的捨得,是人生到達一定境界才有的覺悟。那些有格局、有層次的人都能做到「斷舍離」,因此他們的人生變得很澄澈,他們的人生一直在向前進,最終他們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遠嫁是一場北上廣深的修行
    其實遠嫁是一場北上廣深的修行。每個年輕的女孩似乎在求完學便是進入社會上事業的打拼,如果你是富官二代,事業早早的在家門口,因為富官二代畢竟在大城市產生的量高。無需存在遠嫁一事,近處都有很好的歸宿。除去官富二代,那麼剩下平凡的大眾子女。在求學的路上,在事業的打拼路上,偶遇到自己的真愛,就無從選擇自己是否遠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