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有幾個無話不說的朋友,友情也是人類最偉大的感情之一。
但你知道嗎,朋友之間有時也是需要保持距離的。
說到保持距離,並非那種刻意的疏遠,更不是老死不相往來地決絕。
而是要保持一種「分寸感」。
分寸感是一個成年人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01
分清禮貌與親近的界限
有這樣一種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善良且懂得禮貌待人,對於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會主動地說出「不」字。
舉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個朋友,符合上面的情況,對於有求於她的人從不拒絕,給我的感覺就是她的朋友很多。
因為她熱心且善解人意,所以她身邊的很多人一遇到問題,都會向她求助。
而她也從不拒絕,總是傾盡全力的真心幫助他們。
直到有一次因為一件事情,而改變了她的想法。
她的一個朋友找到她,想讓她幫忙解決自己的一個問題,於是她很熱心的去四處找人,但是由於事情的特殊性,並沒有很快的解決。
她的這位朋友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是在麻煩別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催促。
因為她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件事上,就向她的朋友說明了情況,讓她別著急。
沒想到卻得到一句:行啦,不是自己的事就是不上心啊,早知道我問XXX就好了,這事你別管了,我自己想辦法。
這讓她心裡非常的不舒服,說不出的難受,從此,兩個人再沒有聯繫。
俗話說得好:誰也不欠誰的,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遇上難處,求助朋友這是正常的,但無論人家能幫到什麼程度,能否幫忙辦成,我們都應心懷感恩,而不是埋怨。
她朋友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沒有「分寸感」的表現。
02
越是要好的朋友,越要有度
對待身邊的好友,關係越好,越不能過度地消費這份珍貴的友情。
有一對夫妻,因為丈夫是從部隊轉業的,所以在地方上有很多的戰友,可以說有著很不錯的社會關係。
妻子呢,仗著丈夫的這些關係,在外面到處吹噓自己的門路有多廣,人脈有多好。
一次聚會聊天,竟然誇下海口,說可以幫忙解決子女上重點學校的問題。
沒想到有人當真了,找到她,請她幫忙。
她回去和丈夫說了這件事,丈夫很理智的告訴他,xxx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想因為這一件和咱們沒多大關係的事情麻煩人家。
妻子牛也吹了,事情也沒辦成,覺得自己很沒面子,每天和丈夫吵架。
她說,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怎麼這麼自私呢?
丈夫回答的很漂亮:「但我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你所謂重要的的事,對於咱們家庭完全沒有必要。
我不會因為你的面子去麻煩我的朋友,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會很為難,我說出口,他幫忙就是違反原則,不幫就是對不住朋友。」
這位丈夫就是很懂得「分寸感」,不去過度消費友情,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不自私,才是真正的懂得替別人考慮。
03
知分寸,懂深淺的人,才能擁有真正良好的社會關係
人們都願意和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
保持距離,其實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越是要好的朋友,親近的關係,越是要用心經營。
關係再近,也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守住底線。
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要過分刻薄,不去掲別人的短處,更不要不熟充熟。
行事要多考慮,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不去過多幹涉別人的世界,也不要隨意讓別人打擾自己的生活。
願我們都能擁有真正的友情,成為一個明事理,有原則,懂分寸的人,能夠與他人舒服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