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2021-01-15 網易

  

  文/洞見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心理學上有個ABC法則,A是事情,B是認知,C是情緒。

  很多人一旦不開心,就覺得是A出了問題,但實際上,出問題的可能是B,或者C。

  莊子曾講過一個「方舟濟河」的故事,有人乘船被撞,他心中勃然大怒,以為有人故意衝撞自己。

  但是突然發現撞過來的船上沒有人,於是怒氣瞬間消失。

  決定情緒的不是事情,而是個人對事情的認知。

  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必須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

  以下五種人生智慧,幫你拯救所有不開心。

  

  成長智慧: 把人生當成一場修行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認為人的思維有兩種:

  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思維。

  對固定思維的人來說,人生的種種挑戰是一場考驗,考驗失敗說明自己無能。

  失敗會對自己身心產生巨大打擊,不愉快的情緒接踵而至。

  但是對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人生的種種挑戰是一個又一個的臺階,考驗失敗,只是說明自己仍需努力。

  他們不會一蹶不振,而是在失敗中尋找進階之道,在失敗中不斷完善自己。

  中國人常說:「吃一塹,長一智,經一事,長一能。」

  本事是練出來的,只有在事上磨鍊,一個人才能有所成就。

  王陽明在江西講學,有個地方官經常去聽他講課。

  有一天他找到王陽明說:「您講得太好了,可是我公務繁忙,無法經常來聽您講課。」

  王陽明說:「為什麼要放棄工作來修行呢!」

  官員問:「難道工作也是可以修行的嗎?」

  王陽明回答:「工作就是修行,紅塵就是道場。」

  生活中的每一次慍怒、每一次失敗,都是修行的進階之路。

  對於別人來說,這些東西可能是毒藥,但是對那些修行者來說,這些都是人生進步的養料。

  曾國藩晚年的時候給自己的書房起名「求闕齋」。

  每發現一點自己的弱點,積極改正,自己的修養就更進一步。

  所以求闕既是一種謙遜,也是一種修行的智慧。

  把人生當成一場修行,一時的得失不代表整個人生的成敗。

  所有磨難都是歷練,所有挫折都是考驗。

  人生的種種負面情緒,都會變成挑戰的動力。

  這樣的人不會自怨自艾,更不會輕易被打倒。

  

  陰陽智慧: 辯證地看待問題

  《雪心賦》裡有這樣一句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萬物都具有陰陽兩面,人生的禍福好壞,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相互轉化。

  有人因禍得福,有人破福成禍。

  明代初年,大將郭德成因為醉酒失言,得罪了朱元璋,被迫落髮為僧遠離廟堂。

  後來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幾乎無人倖免,但郭德成卻因此逃過一劫。

  清代曾國荃攻破南京城,平定太平天國,本來是天大的功勞。

  但是他卻因此得意忘形,放任官兵劫掠,貪婪無度,最終物議沸騰,被迫革職還鄉。

  老子說:「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在聖人眼裡,美與醜,好與壞,其實差不了太多,二者彼此對立,卻又彼此轉化。

  好事中總是隱藏危機,壞事中總是蘊含機遇。

  真正聰慧的人都有辯證思維,從不局限於事情的一面。

  他們得意時不猖狂,失意時不沮喪。

  面對人生的得失起落,內心波瀾不起,安穩平和。

  

  轉彎智慧: 不要一條路走到黑

  古人說:「心隨路轉,路則常寬」。

  人生之路,不只有一條,沒必要一條路走到黑。

  懂得順勢轉彎,人生才能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在大禮儀事件中觸怒皇帝,被貶雲南。

  仕途無望,於是他轉而著書,在雲南三十年,博覽群書,著書四百餘種。

  整個明代無人能出其右。

  山中宰相陶弘景,年輕的時候仕途不順,屢遭打擊,心灰意冷之後主動辭官。

  因為酷愛道家學說,便改行做了道士。

  陶弘景遍訪名山,編撰整理道家典籍,最終創立茅山宗,成一代宗師。

  《易經》講:「曲成萬物而不遺。」

  天地萬物都是迂迴而曲折的,人生之路也不例外。

  遇到那些註定行不通的路,切莫一味鑽牛角尖。

  條條大路通羅馬。

  懂得變通,學會轉彎,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極簡智慧 儘量減少自己的欲望

  叔本華說:「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滿足就痛苦,滿足了就無聊,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在叔本華看來,快樂只在欲望滿足一瞬間,其他時間不是無聊就是痛苦。

  佛說:眾生皆苦。

  人生世間,苦是必然,甜是偶然。

  想要擺脫痛苦和無聊,必須要減少自己的欲求。

  對於自己能力之外的欲望,儘量戒除。

  月薪五千不要幻想豪車別墅,妄念不除,一個人終生都會活在痛苦之中。

  對於自己能力之內的欲望,也要儘量減少。

  畢竟,一個人的欲望不加遏制,只會越來越大,一旦超過一個人所能滿足的極限,災難也就到了。

  商紂王從一根象牙筷子開始,一步步走到酒池肉林。

  為建摘星臺透支民力,各地諸侯造反,最終身死國滅。

  物質的滿足終究會超出人的生理極限,但是精神不會。

  諸葛亮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古往今來的哲人,願意身居陋室,粗茶淡飯。

  一方面是懂得知足常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專注於精神和心靈的滿足。

  莊子說:「天下有至樂無有哉?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欲望、名利,而是來自一個人的智慧和境界。

  當一個人可以在精神世界獲得滿足的時候,外在的物質也就很難成為他的牽絆了。

  

  破局智慧: 做自己的旁觀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人生這場局,一個人若是深陷其中,定然難以自拔。

  對於其中的恩怨得失,也就很難灑脫。

  蘇軾一生不順,從北到南,一路貶到海南島。

  大半輩子都在漂泊的路上,但是他卻把人生過得像詩一樣。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對人生保持了一種距離感。

  他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當一個人過不去的時候,不妨跳出去,拉長時間和空間的維度,再去看個人的遭遇。

  這時候,一切得失都微不足道,一切悲喜都是浮雲。

  初入仕途,蘇軾父母妻子相繼去世,悲痛之餘,又遇官場險惡。

  不得已,蘇軾避禍密州,他說:「棄置當何言,萬劫終飛灰。」

  人生百年,往遠了看,所有的劫難都會煙消雲散。

  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仕途無望。

  他說:「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再大的不公,再多的痛苦,就天地宇宙而言,也可以小到忽略不計。

  學會做自己的旁觀者,這是一種修養。

  再難的時候,只要跳得出去,它就可以讓我們保持清醒。

  不會顧影自憐,不至於自傷自嘆。

  情緒永遠是智慧的天敵,智慧永遠是情緒的剋星。

  一個人智慧不夠,才會生出無邊煩惱。

  人生是一場修行,如果一個人內心澄明通透,自然可以平靜從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一個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很多人一旦不開心,就覺得是A出了問題,但實際上,出問題的可能是B,或者C。莊子曾講過一個「方舟濟河」的故事,有人乘船被撞,他心中勃然大怒,以為有人故意衝撞自己。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必須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境界。以下五種人生智慧,幫你拯救所有不開心。
  • 一個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是智慧不夠
    很多人一旦不開心,就覺得是A出了問題,但實際上,出問題的可能是B,或者C。以下五種人生智慧,幫你拯救所有不開心。畢竟,一個人的欲望不加遏制,只會越來越大,一旦超過一個人所能滿足的極限,災難也就到了。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欲望、名利,而是來自一個人的智慧和境界。
  •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一個人生活得如果不開心,原因只有一個:智商不夠高。一個人最大的禍患是認知不足,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欲望和認知不匹配。如果一個人的智商足夠,認知到了一定層次,一定是一個灑脫又自在的人。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為時已晚」,何時開始都是最好的時間。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其中有個高贊的答案是:「忘不掉,放不下,輸不起。」直白點說,就是想太多無用之事,做了太多沒必要的掙扎。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和過往糾纏,因為他們明白,不管過去如何,過去的已經過去,最好的總在未來等著你。很多事情,既然發生了,就無法改變。與其憂心忡忡地過,不如釋然,開心一點,坦然一點,面對眼前的一切。
  •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文 | 水木然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一個人生活得如果不開心,原因只有一個:智商不夠高。一個人最大的禍患是認知不足,一個人最大的痛苦是欲望和認知不匹配。如果一個人的智商足夠,認知到了一定層次,一定是一個灑脫又自在的人。萬物都有其存在根據和價值,人類社會每產生一個不公平的現象,都會對應的產生另外一種不公平的形式,以保證結果的公正。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 王陽明: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在贛州的時候,陳九川病倒了,王陽明對陳九川說:「生病這件事,正確面對它確實很難,你感覺如何?」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確實很難。」王陽明回答說:「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
  • 一個人不開心的原因?原來是修行不夠深!
    底下所有的答案,無一不承載著成年人的苦和累。是啊,人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思緒。世事本就無常,生活永遠不會稱心如意,但人活著,總是要追求輕鬆自在的,心就那麼大,煩心事多了,幸福就少了,悲傷多了,快樂就少了。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受益匪淺)
    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王陽明正是通過他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來。而且還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心學。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
    底下所有的答案,無一不承載著成年人的苦和累。是啊,人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思緒。世事本就無常,生活永遠不會稱心如意,但人活著,總是要追求輕鬆自在的,心就那麼大,煩心事多了,幸福就少了,悲傷多了,快樂就少了。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看完醒悟了。
    底下所有的答案,無一不承載著成年人的苦和累。是啊,人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思緒。世事本就無常,生活永遠不會稱心如意。但人活著,總是要追求輕鬆自在的。心就那麼大,煩心事多了,幸福就少了,悲傷多了,快樂就少了。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
  • 樂觀、快樂不是一種天賦,人不開心的原因是智慧不夠!
    這也是一個人開心、快樂的根本。《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他可謂歷經坎坷,看透人情冷暖。在黃州,沒人給他寫信,也沒人接濟他。他沒有俸祿,只能靠省吃儉用和開墾荒地。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領悟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意境!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看完就知道了
    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和過往糾纏,因為他們明白,不管過去如何,過去的已經過去,最好的總在未來等著你。與其憂心忡忡地過,不如釋然,開心一點,坦然一點,面對眼前的一切。
  • 看完醒悟了,原來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是它
    底下所有的答案,無一不承載著成年人的苦和累。是啊,人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思緒。世事本就無常,生活永遠不會稱心如意,但人活著,總是要追求輕鬆自在的,心就那麼大,煩心事多了,幸福就少了,悲傷多了,快樂就少了。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01胡思亂想,太累。
  • 一個人不開心,最大的原因
    大家覺得,開懷大笑的時候很少,不開心的時候倒是很多。有的人被職場中種種不順所困,經常吐槽工作壓力大,同事關係難處。有的人被生活瑣事所擾,埋怨老公不做家務,熊孩子又不聽話,恨不得上房揭瓦,每天把大家弄得雞飛狗跳。有的人被感情所傷,遲遲走不出來。的確,生活看起來就是一地雞毛,但其實,這就是人生啊!
  • 一個人不開心的原因:不是擁有得少,更不是求而不得,而是……
    的確如此,人不開心或許有很多原因而致,但究其根本,還是自身的智慧不夠。1、想太多,心會累有人說過:人這一輩子最怕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是啊,人一旦心累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心累,源於想太多,欲求不滿,人若是貪念多了,心就不得安寧,只會活在勾心鬥角之中,何來快樂可言?
  • 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
    底下所有的答案,無一不承載著成年人的苦和累。是啊,人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思緒。世事本就無常,生活永遠不會稱心如意,但人活著,總是要追求輕鬆自在的,心就那麼大,煩心事多了,幸福就少了,悲傷多了,快樂就少了。所以,人不開心有很多種可能,但究其根本,就是你的智慧不夠。
  • 兩性關係中,女性越來越不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不夠自私
    因為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我們總是堅定地相信,一個人的幸福一定來自於外部環境。因此,我們學會了無私奉獻,我們學會了把一切事情放在別人的首位,我們認為這樣的我們會真正快樂,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總在為別人考慮,以為別人快樂我們就會快樂,戀愛中,男朋友不送禮物就不送,結婚時丈夫不做家務就不做,只要他快樂就好。
  • 一個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離別人越近,離自己越遠!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一個人說話能有多傷人?其中一個高贊回答:輕則傷心,重則誅心。確實如此。一次,黃曉明作客李佳琦的直播間,助力推銷農產品。在試吃過程中,黃曉明不停地挪動位置,生怕把李佳琦擠出畫面。當李佳琦說,「曉明哥,大家都是來看你的。」可黃曉明卻卑微地低下了頭,小聲說:「不不不,大家不喜歡看我。」
  • 一個人真正不開心的原因,看完醒悟了
    因為愛與不愛,原諒與不原諒,不管哪種選擇都不是一件開心的事,甚至讓她陷入自我懷疑:為什麼?她究竟哪裡比我好?我做錯了什麼?不,《如何停止不開心》告訴我們:錯的不是人,而是糟糕的思維習慣。所以,不管是婚姻還是工作出了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願意從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