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潔)訊,房企分拆物業板塊上市的熱潮,在2021年初仍在持續。
據港交所日前披露,四川房企新希望地產旗下物業公司——新希望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希望服務」)遞交了IPO招股書。新希望服務也成為2021年首家在港股提交招股書的物業公司。
「『三道紅線』之下,分拆物業被當作改善財務的一種辦法,無論該板塊是否已經準備好獨立運營,房企都會急於推動物業公司上市募集資金。」中信證券分析師陳聰表示。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希望服務合併報表口徑資產總值13.88億元,流動負債6.82億元,淨資產2.27億元。
2018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前九個月,該公司收入分別為2.58億元、3.8億元以及3.68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41億元、0.64億元及0.79億元 。
據了解,新希望服務成立於2010年1月26日,業務範圍包括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商業運營服務及生活服務。
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希望服務共有55個在管項目,物業項目覆蓋中國六個省的14個城市、一個自治區及兩個直轄市。
在億翰智庫發布的2020中國物業企業綜合實力百強中,新希望服務排名第39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新希望服務在管的樓面面積約1020萬平方米。
由於新希望服務在業務方面較為依賴母公司,因此其在管物業多數位於成渝城市群。
招股書披露,新希望服務在管的55個項目中,來自新希望房地產集團的項目數量為43個,佔比為82.4%,實現收入為1.07億元;來自新希望房地產集團的合營或聯營公司的項目數量為5個,佔比為7.6%,實現收入978萬元。
「如果沒有母公司加持,沒有母公司提供新的樓盤業務,物業公司一般是很難成長的。而物業公司快速擴大規模的另一種方式,是對外展開收購。」一位機構資深分析師告訴財聯社記者。
而在2020年之前,新希望服務並未有來自第三方的項目。新希望服務方面表示,以參與招標的方式,該公司2020年通過獨立第三方獲取的服務項目達到2個,在管樓面面積為36萬平方米;但從這兩個項目獲得的收入,僅為39.6萬元。
「未來計劃通過內生增長、收購及投資,來制定符合我們業務的戰略和發展方式。公司計劃使用部分所得款項淨額,以把握戰略收購及投資機會。」新希望服務方面表示,如果無法確定合適的收購目標或完成相應收購,可能會對公司競爭力及增長前景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事實上,新希望服務赴港IPO只是物管公司爭相上市的一個縮影。隨著以輕資產模式發展的物管公司受到資本市場追捧,業內人士預計今年會有更多房企加入到將旗下物業公司分拆後,再打包上市的隊伍中來。
記者了解到,2020年在港股及A股市場上市的物業管理公司達38家,其中港股35家,A股3家。另據中指院統計數據,目前仍有20餘家物業企業正在籌備相關上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