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過年流行3大件事,燙頭、大掃除、掃五福。而在農村地帶,老一輩人一直都認為過了年,就是年紀長一歲,不管你是1月出生,6月出生,還是12月出生。
而一旦說到年齡,就離不開人生婚姻大事,如今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豐富多彩了,但是在父母的眼裡,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論你是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還是在外打工忙著掙錢,還是出差開會討論大項目,都必須擠出時間來把這談對象的事情處理下,沒對象的就要物色找對象,有對象的就打量著啥時候把婚事給辦了。
那麼,父母為何老是著急著催婚呢?人一定要結婚嗎?或者說,迫使人結婚有哪些必要的原因呢?
降低生活成本
有社會學家研究發現,縱觀人類歷史幾千年,人之所以要結婚,很大程度上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降低生活成本。
簡單地說,一個人吃飯也是做一頓飯,兩個人吃飯也是做一頓飯。你就會發現,兩個人一起搭夥過日子,成本花費算下來是相對較低的。
而且,這裡說的生活成本不單單是衣食住行,而且包括不可預料的意外情況,不可抗力的自然風險,比如,夫妻一方不幸患上嚴重的疾病,那麼雙方可以相互扶持,共度難關。再比如,遇到自然災害,家園遭到毀壞,兩個人一起重建家園的速度是比一個人的速度要快很多。因此,婚姻制度在古時候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在今天物質文化非常豐富的年代,如果遇到癌症或者地震等等大災難時候,你就會體會到,婚姻之後的家庭生活真的可以撐起一片新天地。
符合生物學繁衍後代的自然規律
我們都知道,人類繁衍後代靠的是男女交配,然後生育後代。那麼為什麼不能像動物一樣只交配不結婚呢?
因為人與動物很大不同的一點是人從離開媽媽的肚子到自己能完全獨立生存之間的時間需要長達16到18年,比如小鹿出生,只需要一小時就可以自己站立,兩三個月之後就會斷奶,可以離開母親自己生活。而人類的小寶寶兩三個月大的時候還不能坐的穩,所以長達16到18年的孩子成長曆程,僅靠母親一己之力撐起是十分艱巨的,這期間任何一個意外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導致孩子不能獨立生活。因此,婚姻制度在目前為止,對於後代繁衍還是有很大意義的,它能一定程度上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人類得以繁衍。
獲得群體生活安全感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不是自然性動物。自然性動物的思考方式就是「趨利避害,交配繁衍」,而人類還有更高級的思考能力,我們都會在乎周圍人的看法,當周圍人都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地也想要參與進去,因為我們都不想被別人當作異類。
讓未來人生更有規劃性
人生的軌跡在理想狀態下是由自己規劃的,但是「飲食男女,食色性也」。人始終逃不過衣食住行的生活瑣事,不管人取得多大成就,都要按時吃飯,吃飽穿暖,照顧好自己,才能身體健康壽命長久。老一輩的人知道找一份好工作,組建一個完整的家庭是人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所以在他們眼裡,結婚生子,過完一生是最保險最安穩的一種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較為被動的,單身時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日子湊合著過,有時候也沒能按時吃飯,這樣的人生規劃性是很差的。當組建了家庭之後,你會知道自己在家裡的角色,家庭角色會約束著你,鞭策著你要做的更好,這樣子的人生規劃性會更好。
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催婚確實是如今時代很熱門的一個話題,你被催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