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外婆:只為當初的邂逅,守望一世清涼

2020-08-03 江南劍客曾平榮
北平外婆:只為當初的邂逅,守望一世清涼

說起北平外婆,當初我並不認識。她只是我妻的一個比較疏遠的親戚,她外公的弟媳。因為我妻從小在她外婆家長大,從小和北平外婆熟識,而北平外婆又無兒女,常把小時候的我妻視為己出,疼愛有加。也經常和我妻嘮叨起她年輕時的往事,美麗而心傷……

她雖叫北平外婆,但她的名字決非叫做北平。那是因為她來自北平(現在的北京)。我老家對女性有對其來自那個地域喚作其稱呼。比如她娘家是八公坑人,那麼嫁到夫家後,她的晚輩就會把地名加上去,再配上稱呼,侄子會叫八公坑嬸子,八公坑伯母。至於北平外婆大家只知道來自北平,至於她的真實名字,確沒有人去在意了,至於北平外婆這個稱呼是否滿意,也只能隨鄉入俗的接受了,一個外地女子,人輕言微,又能怎地。

聽我妻講:北平外婆出生在北平城內的一個官宦家庭,祖上在清庭戶部任職,到了民國家道中落,其父淪為教育部門下的小秘書,因有肺病早已離職賦閒在家,蝸居胡同大院裡。北平外婆自幼聰明伶利,讀書過目不忘,17歲便考取了女子師範,畢業後便在附近小學教國文。我想這麼一個知書識禮的新女性,她的名字應該有蕙呀,嫻呀什麼的,有一個優雅的名字才匹配。

抗戰勝利後的一天,北平外婆領到當月的薪水,正滿心歡喜的回家。誰知剛到胡同口,竄出幾個小流氓來,硬是把北平外婆的包給搶走了,北平外婆害怕不敢追,只是蹲在那裡傷心哭泣,要知道那微薄的薪水,是他們家一月的口糧。這時有個青年國軍軍官路過,那個軍官叫鳳昭,後來官至中校團長,是我們老家的名人。他過去問清緣由,然後拔腿去追小流氓,小流氓早已無蹤影。錢是找不回來了,北平外婆一個勁的落淚。鳳昭無奈,把自己口袋的錢全部給了北平外婆,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北平外婆沒有問到他的名字,卻深深的記住了鳳昭的模樣。隨後幾年時間裡,倆人從未謀面,但北平外婆對鳳昭的思念卻愈來愈強烈,她一直未婚嫁,總是隱隱感覺以後還會和鳳昭相逢。

到了四九年,北平面臨解放。國民黨兵敗如山倒,北平城內兵荒馬亂,北平外婆教書的學校早已停課解散。因為城內太亂,北平外婆準備出城去保定鄉下姑姑家暫住。在車站,居然又遇到了那個幫過她的國軍軍官鳳昭。兩人相見,又驚又喜,特別是北平外婆,自從那次一別,雖然連鳳昭的名字都不知道,可他的一言一行卻深深的刻在北平外婆的記憶裡,而且隨著時光的流逝,不但沒有忘卻,反而因為思念變的更為清晰。

北平外婆沒說話,眼淚已先下來了:三年了,北平外婆也用了各種途徑打探鳳昭的消息,都杳無音訊,一千多個日夜的思念煎熬,那個朝思暮想的人兒出然出現在眼前,怎能不令北平外婆驚喜萬分呢!經過簡單的交談,原來鳳昭奉命去了東北「剿共&34;其實北平外婆就是一朵黃玫瑰!

她家的院子種了幾壟西紅柿,西紅柿結了滿枝的果,青裡泛紅,也許北平外婆每年的清明,總會在鳳昭的墳前,擺上這裡摘的西紅柿和幾枚土雞蛋,祭奠死去的愛情!

北平外婆在我們臨走時,也塞了幾個紅彤彤的西紅柿給我們,說是她親手種的,堅持種了四十多年了。我們切碎西紅柿,涼拌,加了很多很多的白糖,放在嘴裡嚼嚼,依舊有一股酸酸的味道!

北平外婆:只為當初的邂逅,守望一世清涼
北平外婆:只為當初的邂逅,守望一世清涼

相關焦點

  • 為秋天外婆點讚
    喜歡看秋天媽媽視頻的粉絲,應該都知道秋天外婆這個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秋天外婆。秋天外婆又漂亮又大氣格局大,知書達理,有禮有節有分寸。秋天外婆挺會做人的,考慮事情讓人暖心。還記得秋天外婆第一次送秋天媽媽回福建婆家,在車上千叮囑萬叮囑她,做人要大氣,不要小氣,該用的用該買的買。你對別人不大氣,別人就會對你小氣。在路上其實秋天外婆是很不舍的,但是一直在克制,怕女兒更擔心傷心。
  • 「為你而聲」|等到煙火清涼
    各位聽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聽今天的為你而聲,我是主播買小宸。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等到煙火清涼》。不知何時開始,開始習慣生活在自自己劃定的圈子裡,你甚至懶得再去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慢慢適應曾經不能習慣的生活,忍受著只屬於自己的孤獨和寂寥。
  • 外婆 外婆 外婆
    外婆育有兩男兩女,外婆和千千萬萬個普遍農家婦女一樣為生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待人心地善良,誠樸真摯。外婆家在縣城西北面牛心山下,離我家有八九公裡路程。回想——幾十年來,我沒有發現外婆生過氣,沒有看到不悅臉色,更沒有發現也沒有聽說過外婆與鄉鄰有過爭執。
  • 一生只愛一人——我的外公外婆
    回想我的外公外婆,他們在一起在一起57年了,外公記得很清楚,1963年5月3號,他們結婚了。那年外公24歲,外婆20歲。;定親時,黃金要50多元一克,外公的工資只有14元,卻堅持去市裡春熙路,花大半年工資為外婆購置了金耳環和金項鍊。
  • 外婆的婚姻:嫁入大戶人家只為衝喜,生子後卻又被趕出婆家!
    外婆嫁給外公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很多年以前,大概是1942、1943年吧,河南災情嚴重,外婆的父親因逃荒最終滯留在了A城,災情後外婆的父親幸運的保住了性命,也在城裡安家立業。外婆幼年家裡窮困,及至漸長,慢慢出落的越髮漂亮,加上為人溫和善良,也有不少人做媒。
  • 清涼散
    天氣炎熱,而這裡卻極清涼。林風一吹,這裡就是我們的「洞天福地」。一番林中蜜語,如服一劑「清涼散」。女人,最想留住的是什麼呢?在同齡的女人中,你是否顯得更年輕呢?尤其在這個時代,看臉的時代!女人,最想要的是「逆生長」。歲月老去,容顏依在。你看趙雅芝,不老女神,人看人羨,花見花開。
  • 北京的雪,今年還是如約而至,一夜之間彷佛回到了北平!
    北京的雪,今年還是如約而至,一夜之間讓人彷佛回到了北平!北京的雪,一夜之間讓人感覺回到了「北平」。北京作為咱們國家的首都,在全世界也是位居一線城市,而且由於北京的古老歷史,它也是全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一個大都市,3000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數代人在這裡的建設!北京是一個每個人都夢想的大都市,但又是讓人畏懼逃離的地方,有人說逃離北上廣。
  • 民國北平舊貌:煙花分南北、勾欄別等級,八大胡同
    北幫的女子實誠,除了床第之外,別無技能,風頭漸漸為南派女子所蓋。南班女子頗有才華 北平當地的煙花之地分為三等:第一等為小班,高曉松經常說的清吟小班就是高檔的伎館,上海則叫長三;第二等為茶室(上海稱么二),所以喜歡流連花街柳巷的人叫逛瑤子(窯)做打茶圍,另外這些煙花地都在胡同裡,所以久而久之,逛胡同就成了女*票女*支的代名詞了;三等院子叫下處,上海叫花煙間。民國後,取締男風,這些煙花地的生意一下子火起來了。
  • 石屏城裡楊家人——緬懷我敬愛的外婆
    (左為老祖,中為外婆生下我媽媽後與男女老祖留影,右為外婆和我母親)外婆年輕時候活潑漂亮,擅長文藝體育。外婆去世後,今年正月我們又回到石屏古城,冥冥註定一般在問路時遇到了外婆家族的後人,打開了塵封已久的楊家往事。外婆這支楊姓在石屏的始祖為明朝武略將軍楊裕,洪武十五年從江蘇鎮江金壇縣(今常州金壇區)入滇。最早生活中在石屏異龍湖畔的左所,如今左所的楊家巷還在默默的記錄這段歷史。
  • 父親為60萬賠償金,接外婆來養老,偷聽他電話後我馬上送走外婆
    當時她走的時候,整個人瘦得都不像個人形了,只剩下個骨頭架。她走的時候會指著我,把手放在胸前,嘴巴動了動,但是卻聽不到聲音,因為她已經說不出話了,已經沒有力氣可以說出話來了。我知道她一直都不放心我還有我的外婆。我知道了她的意思後,我跟她說讓她放心,我長大了,會幫她照顧好外婆的,說完之後,直接走了,那天我哭得非常傷心。
  • 對外婆的思念
    表面上的雲淡風輕只是為了讓母親放心,不想讓她為我擔心而已。她知道我與外婆的感情,超越了所有親人,甚至超越了外婆與她兒女之間的感情。所以,外婆過世後,母親以為我會因過度傷心而萎靡不振。事實上,多少個白日裡的談天說笑、插科打諢都無法掩飾夜裡因對外婆泛濫的思念而流下的眼淚,也無法掩飾無數次在夢裡與她相見後,醒來時已淚溼一片的枕巾。我想她啊,刻骨的想,甚至把這種想念轉化成了對其他老年人的關愛都無法彌補。
  • 外婆,外婆
    「康半夜,劉五更,範素珍一夜不吹燈」,這是老家村裡人送給我外婆外公和我爸的順口溜!外婆個子不會超過一米五,還很瘦,不到90斤,在她去世前幾年,估計都不到85斤!外婆會抽菸,而是抽菸量不小,每天一包不夠,這應該是常年寂寞造成的!外婆比外公小5歲,嫁給外公那年,才虛歲16,那時基本都這樣。
  • 《愛回家》:熊孩子嫌棄啞巴外婆,外婆無私奉獻,感人親情故事
    但也就一會兒功夫,媽媽便交代相宇要聽話,然後跟外婆保證,找到工作就回來接人。外婆急切地用手勢示意媽媽過一夜再走,但媽媽屁股都沒坐熱,就留下一老一小回城了。媽媽走後,相宇對外婆的嫌棄都寫在了臉上。他叫外婆啞巴,不許外婆碰自己,晚上吃飯他只吃自己的罐頭。外婆給他夾菜,他連菜帶米飯扔回外婆碗裡。
  • 天長地久 -- 念外婆宋蘭茹女士
    我沒有機會再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從未想過,這樣的日子終於還是到來了。那天早晨聽到媽媽在隔壁房間裡歇斯底裡的哭泣。我只見過媽媽在外公離世的時候那樣哭過。所以我辨識的出,那一定是最痛最痛的時刻。衝去爸媽的房間,媽媽哭的泣不成聲,爸爸冷靜的在和遠方的親人通話,告訴他們安排外婆後事的事宜。我木訥的,笨拙的,默默走出房間,回到先生身邊,說,外婆沒了。
  • 《完美邂逅》錢楓大獻殷勤 親為周曉涵洗腳
    錢楓親為女生貼心洗腳  本周《完美邂逅》來到了克羅埃西亞浪漫的海岸,這一天的約會將通過勇氣測試來決定,能勇敢「跳海」,取得勇氣旗幟的第一位男生和女生將獲得當天自由選擇約會權利的機會,而剩餘的男生、女生將面臨被安排的境地。
  • 外婆的愛情
    外婆年齡大了,行走不便,天氣好的時候,經常都會搬個竹椅,在院子裡面曬太陽。小的時候,每到周末休息,母親總會買上一些好吃的,帶著我走上好幾公裡的路,去到舅舅家裡看望外婆。母親是外婆抱養的孩子,並不是他的親女兒。那時候家裡很窮,我的親外婆在生了母親之後,還沒出月就過世了。
  • 王乃瑜:懷念外婆
    外婆一九二四年出生於白水縣城郊郭砭村一戶陶瓷手工作坊家庭,十七歲那年嫁至李家卓村與時為新生煤礦礦警的外爺結為夫妻,在農村渡過了自己平凡的一生。當年,家中其他人去田地裡勞動、工作或上學時,外婆在家裡除了要做成十口人的飯、餵養豬牛雞羊之外,還要照管尚姍姍學步的我,為了防止我從土炕上掉下來,無奈之下常常用繩子拴著我。冬天午後暖暖的陽光下,外婆一邊懷抱我,一邊坐在窯洞頂上挪動著曬紅薯片。生命不息,勞作不止,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家蓋房時,老人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前來為眾人做飯。
  • 外婆情結----懷念我的外公外婆
    姨娘是外婆的最後一個孩子,也是除了我母親以外的另一個女兒,用我小孩子的角度去看當年的外婆,外婆疼姨娘比疼我母親多,小人人的眼光看大人的世界,那種親近疏遠的關係,只會從串門走親戚的表象去猜測:外婆去姨娘家的次數多,而來我家次數多的是外公。 姨娘結婚那天,我在外婆家。迎親的隊伍剛走,我突然聽外婆在房間裡哭,一開始我還以為外婆打了個哈欠,聽聲音不對,我很好奇的問:外婆你怎麼了。
  • 外婆的秋天
    像有回應似的,一陣風吹來,稻浪翻滾,刷刷作響,外婆笨拙地捂好手裡驚慌彈跳的蚱蜢,我在一旁咯咯直笑。等到秋天真正來了,外婆的稻田黃了,一眼望去金黃色一片。外婆和舅舅在金黃的稻田裡勞作,我和姐姐在一旁踩四處亂飛的小蟲。稻田裡摔稻穀的聲音,小孩的叫聲,大人的笑聲,交織在一起;稻穀殼落在頭髮上身上,又癢又痛,大家卻都是笑著的,興高採烈。我喜歡上了外婆的季節,這是豐收的專屬符號。
  • 外婆住老人院後,她兒女互相指責
    到了吃飯時間,因為外婆已不能坐立,只能半躺在床上,肉菜要用剪刀剪爛餵她吃,喝湯水時,為了避免她被嗆著,工作人員就拿大頭針筒,把湯水吸進針筒,再把湯水放到我外婆的嘴裡。我看了看工作人員端來的湯,是冬瓜湯,很清淡。那時我覺得,這家老人院的飲食好像挺差的,一點肉餅、白菜、白飯,湯水就只看到有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