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退休老人:給兒女帶孩子樣樣做到最好,結果又受氣還沒落好

2020-09-16 情感咕嚕嚕



導語

在我們老家有句話說: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扁擔長。

兩相對比,令人唏噓。父母對子女的愛寬廣如大海,所以時刻思念著、包容著、付出著。反觀子女對父母,卻往往是任性著、索取著、忽略著。

這就讓父母在無私付出的同時,心裡有許多的委屈,而這份委屈又常常被子女忽略了,甚至有時候在子女心裡屬於「老人的一廂情願」,反而沒落著好。

就拿老人給兒女帶孩子來說,這逐漸成了老人退休生活的「標配」。可不少老人帶著孩子,付出了許多,卻「吃力不討好」,最後遭人「嫌」,一肚子委屈。



退休老人「休不了」,身累心更累

58歲的章阿姨,常常皺著眉,將「我這輩子沒過過一天清閒日子」的話掛在嘴邊,語氣裡滿是苦悶與憋屈。

事實也確實如此,年輕時章阿姨下了班後得忙著回家準備一日三餐,伺候一家老小。好不容易退休了,女兒也工作了,本想著能輕鬆些了。可沒多久女兒的孩子出生,章阿姨心疼女兒,就給女兒帶孩子去了,家庭「煮婦」的日子無縫對接。

讓章阿姨沒想到的是,自己365天無休地看孩子,日子比年輕上班族還累,一天忙下來腰酸背痛,可女兒女婿呢,是醬油瓶倒了也懶得扶的。有時候章阿姨也會抱怨幾句,可女兒女婿不是暖言安慰,卻說章阿姨太囉嗦,「看不了就別看」。

給女兒帶了三年孩子,章阿姨蒼老了不少,身體上累,可與女兒的摩擦不斷更讓她心累。



老人給兒女帶孩子,這樣給兒女成長的空間,省心也落好

章阿姨的感悟是不少退休老人的真實寫照,給兒女帶孩子,本是一團好心,照顧好兒女的「大後方」,讓他們安心工作,輕鬆生活。老人多半也不圖兒女回報,只是想著兒女能知冷知熱,念著點好。

可現實並不盡如人意,兒女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和包容,許多時候把最壞的一面展現給了父母,讓老人做了受氣包,

如何才能讓兒女面前不受氣也落好呢,老人不妨在這兩方面做出努力。



  • 在家務帶娃上不要大包大攬,多給兒女「成長的空間」

章阿姨因為就女兒一個孩子,從小捧在手心裡呵護著,所以外孫出生了後,章阿姨一方面不想女兒下班後太累,另一方面又擔心女兒照顧不好外孫,事事包攬在身上,連家裡人的一日三餐也是做好了奉上。

章阿姨樣樣都做好,還把女兒女婿當孩子寵,女兒自然也「長不大」,在做家務上帶孩子上事事依賴著章阿姨,本該是女兒女婿的義務全都轉嫁到了老人身上,這樣失衡的關係自然在生活中充滿了摩擦。

這不,章阿姨一刻不停地忙碌著,特別的累,脾氣自然就會暴躁起來,嘴上常說著抱怨和訴苦的話。女兒聽得多了也不幹了,直言章阿姨脾氣壞,又囉嗦。



兩個人誰也看不上誰,這份矛盾的根源,正是老人的過分承擔與兒女的責任缺失造成的。

老人應當儘量給予兒女成長的空間,為人父母的責任感本就是在生活的鍛鍊中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老人給兒女帶孩子這件事上應該是「分擔的配角」,兒女才是「撫養的主角」。

老人不妨與兒女建立明確的分工合作,該讓兒女幹家務的帶孩子的,就放手讓兒女去做,他們已為人父母,就該讓他們擔起他們的責任。這樣老人不再連軸轉,忙碌的同時能鬆口氣,心情能放鬆下來。兒女在帶孩子的充分投入中也能體會作為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才能真的懂得父母恩。



  • 在兒女的小家庭上不要過多參與,多給兒女「尊重的空間」

很多老人,在給兒女帶孩子時,為兒女付出了許多,就認為自己有責任有條件在兒女的小家庭中行使話語權和決定權,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嘴。

章阿姨的小外孫要上幼兒園了,女兒給孩子報了一萬多的雙語國際班,章阿姨得知卻十萬個不同意,說把孩子放在小區裡的幼兒園就挺好,才三四千塊,又省錢又方便。

母女兩個因為誰也不肯退讓,爭執過好一段時間,最後以女兒「我的孩子我做主,你沒資格管」之強硬的態度而結束。章阿姨聽完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覺得自個的付出都是白搭了。



許多家庭中發生的事,沒法談論對錯,因為兩代人經歷過的教育不一樣,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有很大不同。當老中幼三代生活在一起,角度的不同,觀念的碰撞,特別容易引發矛盾。

該聽誰的,就顯得特別重要。老人要明白,兒女的家是他們的家,自己過來帶孩子是輔助的作用,是「客人」的位置。在如何帶孩子上,在兒女與其另一半如何相處上,首先得遵循「誰的地盤誰做主」的原則,老人要退居二線,屬於兒女的問題就得由兒女自己決斷,自己解決。

想清楚了這點,在帶孩子過程中,老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就多以商量和建議的方式提出來,孩子父母不接受,就聽孩子父母的。

多給兒女「尊重的空間」,讓兒女有有成熟的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心理長大」的兒女才真的打心眼裡尊重老人,心懷感恩。

相關焦點

  • 幫兒女帶孩子,怎樣做才能不受氣,58歲老人說出答案
    ,也沒時間照顧,這時只能麻煩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看到兒女們每天工作這麼辛苦,也不忍心拒絕,可是他們內心也有憂慮,那就是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後,難免會有摩擦和矛盾。小打小鬧倒也無所謂,就怕最後矛盾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家庭不和,這樣一來,老人辛辛苦苦幫忙帶小孩,也落不到好下場。那麼,老人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受氣、不吵架呢?今天,我們就看看58歲的郭阿姨怎麼說。
  • 58歲老太的親身經歷:幫兒女帶孩子,做到這3點才能不受氣
    尤其是當結婚生子之後,孩子與工作常常不能做到兩全,所以許多的父母就選擇來給子女帶娃。雖然這樣減輕了年輕人的壓力,但是中間又會生出許多的矛盾衝突,那麼怎樣做才能不讓自己受氣呢?一位58歲的阿姨給了以下3點建議。
  • 幫兒女帶娃,要怎樣做才能不受氣,60歲退休老人說出了答案
    年輕的夫妻要謀生,即使有了小孩,也不能夠放棄工作,於是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就只能由老人照顧。老人的家庭責任感重,也很心疼子女,都會幫忙照顧小孩。可是畢竟兩代人的觀念不一樣,特別在育兒方面肯定會有很多矛盾,有些老人就害怕這樣會導致衝突,甚至是自己辛苦幫帶娃,結果也落不了一句好,反而被埋怨。
  • 60歲退休女局長忠告:給兒女帶孩子,記住3句話,既不受氣還落好
    職場退休老人,退休後的生活,見慣不慣,都是給兒女帶孩子。似乎,這就是退休老人的「宿命」,再正常不過的去處。一旦退休老人只顧自己,不給孩子減輕負擔,不給兒女帶孩子,那麼在別人的眼裡,就是「不務正業」,認為這些老人「自私」!
  • 62歲退休教師忠告:給兒女帶孩子,記住3句話,既不受氣還落好
    喜歡情感話題,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導語:老人退休了該幹點什麼?和一些朋友出去旅遊,到處玩一玩?還是悶在家裡整天無所事事,或者是幫著兒女帶帶孩子?無論哪一種,都不太好過。老人真的退休出去玩了,在晚輩的眼裡就是「不務正業」沒正事。
  • 幫子女帶孩子,怎樣才能不受氣?58歲老人的忠告,很實用
    很多老人看到子女這麼辛苦,大部分都不會拒絕子女的要求,雖然他們內心也許是不願意的,因為害怕住在一起和子女有摩擦產生矛盾,可畢竟子女有困難,老人怎麼忍心說不幫忙呢?其實小打小鬧也就算了,畢竟哪有不吵架的家庭呢,可是就怕這樣的矛盾越來越多,導致大家互相看著厭惡,最後老人好心好意來幫年輕人帶孩子,變成了吃力不討好。
  • 退休三年,和再婚老伴搭夥,卻沒落著好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並非每對老人都可以擁有這樣的幸福的。有離婚單身的老人,也有老伴兒提前離世的老人,對於單身的老人而言,孤獨可能是最大的困擾了。至於老年人是否應該再婚的問題,也是爭論了很久的話題。其實,老年人再婚,因人而異。58歲的惠阿姨退休三年,和再婚老伴搭夥,卻沒落著好。
  • 幫兒女帶孩子怎麼才能不受氣?62歲老人告訴你答案
    無奈還有兒女需要老人的幫襯,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自由。其實老人和兒女在一起居住,無論怎樣他們其實過的都不太自在。但為了下一代,為了讓兒女能後顧無憂好好打拼,老人只好親自去帶小孩。可是小孩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帶,往往費力不討好,最後兒女不滿意老人可能還覺得委屈。那究竟老人怎麼做,才能大家都高興呢?
  • 老人退休後幫兒女帶孩子,有必要把退休工資拿出來貼補他們家用嗎
    老人退休後幫兒女帶孩子,有必要把退休工資拿出來貼補他們家用嗎原創/靜月荷現在普遍認為,年輕人生活不易:房貸、車貸每月要還,再加上還要養孩子,每月工資到手已經所剩無幾,真有點捉襟見肘之窘態。老人辛苦一輩子,退休後大部分都沒有選擇享清福,而是去幫兒女帶孩子。
  • 退休老人:適當自私,不為兒女不停付出,才是晚年養老的活法
    如果一個退休老人,退休後不給兒女帶娃、不幫扶兒女,在外人看來,就是不務正業,就是不稱職的父母,就容易遭人指點,這就是世俗的觀念。不僅要給兒女帶孩子,還要操持兒女的家務,當兒女有經濟困難時,還要動自己的養老金,來給兒女解困。我身邊的很多退休老人,一輩子為兒女不停付出,但是似乎越付出,兒女的依賴性越強,似乎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現在社會不是有一個詞,叫「巨嬰」!縱觀周身,「巨嬰」不乏少數。
  • 58歲,退休。找一位領證的老伴好,還是搭夥的伴侶好?
    「少時夫妻,老來伴」,已經58歲,也退休了,到了這個年紀的人,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找老伴,就是為了找個伴相依相伴但不知道你的孩子怎麼看這事,也不知道你的經濟狀況怎麼樣,你們老兩個是怎麼協商的?有書君只能從基本的角度來說。老人是領證還是搭夥好,關鍵是看遇到什麼樣的人,具有什麼樣的經濟條件。無論是領證、還是搭夥,得根據雙方的條件和想法,以及孩子的看法來協商決定。如果你們各自的經濟條件不同,具體問題還得具體分析。
  • 一位58歲退休老人的傾訴:「家有長壽老人,痛並快樂著」
    孝敬老人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也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真理。因為老人就是家裡的風水,能夠善待老人其實也是一種福分。58歲的李大姐自從退休後,就開始照顧母親,這一照顧就是八年。李大姐的母親今年都已經88歲了,雖然耳不聾眼不花,但是就是得了老年痴呆病,這個病讓老人失去了記憶,不但不認識親人,而且還會經常跑出家門,當然也不會認識回家的路。八年間,李大姐隨時都會呆在母親身邊悉心的照顧著。有時候老人病情發作起來,不但亂打亂抓,還會把家裡的物品扔的到處都是。因為老人的意識已經錯亂了,所以她有時候明明已經吃飯了,但是卻說李大姐虐待她,不肯給她飯吃。
  • 寫給6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不合群」,才是餘生歲月最好的活法
    結果唐阿姨看到身邊的幾個閨蜜使勁的折騰兒女,還把兒女給治得服服帖帖,她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尤其是唐阿姨閨蜜說的一句話:「你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就得讓他們養老,有什麼事就得找他們。你得厲害點,可不能讓你兒子完全聽你兒媳的。你要使勁地纏著他們,控制他們,你才會掌握生活的主動權。」唐阿姨原本是不跟兒子兒媳住的,聽了閨蜜的話之後,直接搬過去跟兒子兒媳同住。
  • 一位退休婆婆的心聲:給兒子帶三年孩子,越來越力不從心
    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今養育一個孩子,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更要投入不少的財力。而缺乏幫忙照顧的人的話,就更加讓夫妻倆做難了。不少夫妻往往只能求助於父母。然而胡阿姨的自身經歷卻說出了一位退休婆婆的心聲:給兒子帶三年孩子,越來越力不從心。
  • 退休老人,不幫兒女帶孩子,錯了嗎?漸漸老去的他們,結局很扎心
    生活中,這些思想意識前衛的退休老人,他們堅持用言行表示:將兒女養大成人,不包辦他們到老,他們的兒女由他們自己照料,退休後,當遊山玩水,安享晚年,《增廣賢文》說兒孫自有兒孫福。有著這些思想意識的老人,退休後的日子,悠閒自在,或遊山玩水,或唱歌跳舞,或就讀老年大學,或培養其他興趣愛好,日子充實快樂。
  • 為什麼退休後成為「帶薪保姆」|聊老兩口退休後幫兒女帶孩子的事
    現在孩子的營養都比較重視,那就先帶兩箱牛奶吧,看著哪家宣傳對孩子好的,咱就買。孫子肯定喜歡玩米老鼠玩具吧?應該是,咱先買。退休的老兩口,就捨得給孩子花錢,心疼兒女,心疼孫子,因為都是他們的孩子。滿心歡喜的到了兒女家,退休的老兩口就開始了收拾家務和數落兒女的模式。在兒女們眼裡,好像自懂事起,父母這個模式就沒變化過。
  • 68歲老人提醒:幫子女帶孩子,若想融洽不受氣,請記住這3句話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比較大,尤其有了孩子,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僅靠一人的收入,很難支撐起一個家。女人想出去工作,就得麻煩老人幫忙帶孩子,大多數老人都會義不容辭的,他們體諒兒女的不易,更希望一家人其樂融融,苦點累點無所謂。但近年來,有些老人幫忙帶孩子,把身體累壞了不說,還沒落下一點好,婆媳關係或是母女關係相處的不是很愉快。
  • 68歲老人提醒:幫子女帶孩子,若想融洽不受氣,請記住這3句話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比較大,尤其有了孩子,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僅靠一人的收入,很難支撐起一個家。女人想出去工作,就得麻煩老人幫忙帶孩子,大多數老人都會義不容辭的,他們體諒兒女的不易,更希望一家人其樂融融,苦點累點無所謂。但近年來,有些老人幫忙帶孩子,把身體累壞了不說,還沒落下一點好,婆媳關係或是母女關係相處的不是很愉快。
  • 領「工資」爺爺奶奶帶孫子|聊老兩口退休後幫兒女帶孩子的事
    現在孩子的營養都比較重視,那就先帶兩箱牛奶吧,看著哪家宣傳對孩子好的,咱就買。孫子肯定喜歡玩米老鼠玩具吧?應該是,咱先買。退休的老兩口,就捨得給孩子花錢,心疼兒女,心疼孫子,因為都是他們的孩子。滿心歡喜的到了兒女家,退休的老兩口就開始了收拾家務和數落兒女的模式。在兒女們眼裡,好像自懂事起,父母這個模式就沒變化過。
  • 退休老人帶孫子,是幸福多還是痛苦多?這4位退休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人老了退休以後,本該是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很多老人退休後卻要承擔起幫兒女帶孩子的擔子。那麼退休老人帶孫輩,到底是幸福比較多還是痛苦比較多呢?這4位老人說出心裡話。1.徐大爺我是爺爺,今年66歲,已經退休6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