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子女帶孩子,怎樣才能不受氣?58歲老人的忠告,很實用

2020-12-05 雪影情感

作者:雪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導語:

現在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就像陀螺一樣連軸轉的工作,就算是生了孩子,大部分年輕人也是拜託父母幫忙看護,年輕人生完孩子還要繼續上班養家餬口。

很多老人看到子女這麼辛苦,大部分都不會拒絕子女的要求,雖然他們內心也許是不願意的,因為害怕住在一起和子女有摩擦產生矛盾,可畢竟子女有困難,老人怎麼忍心說不幫忙呢?

其實小打小鬧也就算了,畢竟哪有不吵架的家庭呢,可是就怕這樣的矛盾越來越多,導致大家互相看著厭惡,最後老人好心好意來幫年輕人帶孩子,變成了吃力不討好。

那老人幫忙帶孫子,怎樣才能減少和家人的摩擦呢?有幸採訪了一位58歲的周阿姨,她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快五年了,從來沒有吵過架,一家人都客客氣氣的,大家都很好奇周阿姨的經營之道。

周阿姨說:「想要幫子女帶孩子不受氣,做到三點就可以,大家都可以借鑑學習。」


一,適當分擔家務,但絕對不大包大攬

有很多婆婆跟兒媳婦住在一起後,就帶孩子做家務做飯全包,這類婆婆很勤快,覺得自己做的多孩子會懂感恩的,可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

我剛到兒媳婦家的時候,我就明確表示:「兒子兒媳,我年紀大了,身體也沒以前那麼精神,我可以幫你們帶孫子,可家務活我也許就不能全包了,畢竟我的身體不靈活,萬一把我累壞了,就又沒人帶孫子了。」

我兒媳婦兒也是懂事的好孩子,她聽完我的話說道:「媽您放心,家裡的衛生我下班了來做,您來幫我們照顧孫子,我們已經很感激了,如果還讓你做家務,累壞了那我可是大不孝。」


就是這樣,我和他們住了幾年,也從來沒有因為家務的事情而爭吵過,主要也因為我自己也有點潔癖,平時看著地上哪有髒的,就會拿拖把擦乾淨,這也是為了我的身心健康。

他們年輕人每天加班到很晚,我睡得早起的早,早飯就是我負責了,但是晚上兒媳婦回家就會自己做晚飯,我這樣做的意圖就是,我不是兒子家的免費保姆,我們的身份地位是同等的,家務要各自有行動,而不是全部一個人做,這不是我的義務,我就是過來幫個忙而已。

老人一定要記住,不要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很廉價,不然就會被子女當作理所當然,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跟啃老族差不了多少,現在苦,以後更苦。


二,控制自己的情緒,端正態度

還記得兒媳婦兒剛懷孕那會兒,因為他們平時都在忙,兒子在一家大企業上班,根本沒時間照顧懷孕的兒媳婦,本來他們想要找個保姆,可作為婆婆的我也不能站著看戲吧。

其實我心裡是犯怵的,因為經常聽別人說婆媳關係最難相處,可是保姆畢竟是外人,兒媳婦懷孕還是要自己人照顧才安心。為了孫子,我心想見招拆招吧,如果到時候有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唄!

果然兒媳婦兒生完孩子情緒很不穩定,因為一點小事兒就衝我大吼,我當時內心很生氣,可我憋住了,因為那時候她還在坐月子,我昨晚長輩應該包容體諒她,而且她剛生完孩子,心理上有很大的負擔,我不能再刺激她。


可是體諒她,並不代表我要一直忍受她的臭脾氣,所以等她坐完月子,只有我和她兩個人的時候,我就跟她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兒媳婦兒,我知道你剛生完孩子,情緒不穩定,可是作為成年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不然既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也傷害了別人的心,而且發脾氣也解決不了問題的」

兒媳婦聽完我的話也很自責,她向我道歉說:「媽,對不起,當時我就是一時沒控制住,是我的不對,我下次不會這樣了,您不要生氣。」

自從我跟兒媳婦坦誠聊了一次之後,她就再也不會什麼脾氣都往我身上發了,兩個人相處在一起,忍讓不一定就能獲得別人的尊重,相反的,偶爾一次的強勢,卻能讓別人知道你不是個軟柿子,是可以隨意拿捏的,欺軟怕硬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越忍讓越是被欺負,當然也不是說狠話威脅別人,要懂得語言的魅力,端正態度好好溝通才行。


三,給子女花錢的時候,懂得適可而止

我一個月有4000塊錢的退休金,平時我都不怎麼花錢,最多就是給孫子買點玩具衣服啥的,可我的錢從來不會給兒子和兒媳。不是因為我捨不得,而是兒子的工資挺高的,根本不需要我的這點退休金。

一次我帶孫子去逛街,兒媳婦兒也跟在身後,我給孫子買了很多玩具,兒媳婦兒隨口說了一句:「媽,你看您平時給孫子買這麼多玩具也很花錢,倒不如直接給我們一個月的奶粉錢,也能讓我們輕鬆一些!」

我卻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媳:「我不是心疼這點退休金,而是你真的想讓孩子學你們以後做一個啃老族嗎?現在的孩子學習能力都很強的,萬一以後寶寶養成了凡事就張手要的壞習慣,你們以後的日子可就苦了,你要考慮清楚。」


兒媳聽完我的話很羞愧,嘴裡連說自己錯了,還跟我道歉,其實我倒不覺得有什麼生氣的,我就是想告訴子女,想要花錢就得自己掙,不能依靠別人。

現在孫子想要報什麼補習班,我也從不吝嗇,對於我這個老人來說,錢夠用就行沒必要一直存著,我也花不完,而且兒媳婦和兒子都很孝順,每次換季都會給我買新衣服,衣食住行我都不缺,省下來的錢可不就是給孫子花了。

因為兒子兒媳對我孝順,所以我會雙倍的還給孫子,倒不是我凡是追求回報,我只是想讓兒子兒媳知道,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所有的事情都有因果,因為他們對我孝順,所以我對孫子寵愛,這是相互的。


那些幫子女照顧孫子的老人,想要在一個屋簷下,不吵架不受氣,那就做好這三點吧!你們還有哪些好方法,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哦。

相關焦點

  • 幫兒女帶孩子,怎樣做才能不受氣,58歲老人說出答案
    ,也沒時間照顧,這時只能麻煩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老人看到兒女們每天工作這麼辛苦,也不忍心拒絕,可是他們內心也有憂慮,那就是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後,難免會有摩擦和矛盾。小打小鬧倒也無所謂,就怕最後矛盾越來越嚴重,甚至導致家庭不和,這樣一來,老人辛辛苦苦幫忙帶小孩,也落不到好下場。那麼,老人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受氣、不吵架呢?今天,我們就看看58歲的郭阿姨怎麼說。
  • 幫子女帶孩子怎樣做才能不受氣?六旬老太說出答案,長知識了
    小區裡的張大媽,今年已經65歲了,老太太很和善,她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平時大多數時間都是住在兒子家,也就是我們小區,幫兒子兒媳帶孩子。有時候如果女兒出差,她也會去幫女兒照顧幾天孩子(這期間孫子就讓他姥姥照看)。因為經常一起帶孩子,所以對老太太的情況也比較了解。她不管是在兒子家幫忙帶孫子還是在女兒家幫忙帶外孫,都能夠和年輕人相處很好。
  • 58歲老太的親身經歷:幫兒女帶孩子,做到這3點才能不受氣
    尤其是當結婚生子之後,孩子與工作常常不能做到兩全,所以許多的父母就選擇來給子女帶娃。雖然這樣減輕了年輕人的壓力,但是中間又會生出許多的矛盾衝突,那麼怎樣做才能不讓自己受氣呢?一位58歲的阿姨給了以下3點建議。
  • 幫兒女帶娃,要怎樣做才能不受氣,60歲退休老人說出了答案
    年輕的夫妻要謀生,即使有了小孩,也不能夠放棄工作,於是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就只能由老人照顧。老人的家庭責任感重,也很心疼子女,都會幫忙照顧小孩。可是畢竟兩代人的觀念不一樣,特別在育兒方面肯定會有很多矛盾,有些老人就害怕這樣會導致衝突,甚至是自己辛苦幫帶娃,結果也落不了一句好,反而被埋怨。
  • 58歲退休老人:給兒女帶孩子樣樣做到最好,結果又受氣還沒落好
    就拿老人給兒女帶孩子來說,這逐漸成了老人退休生活的「標配」。可不少老人帶著孩子,付出了許多,卻「吃力不討好」,最後遭人「嫌」,一肚子委屈。「休不了」,身累心更累58歲的章阿姨,常常皺著眉,將「我這輩子沒過過一天清閒日子」的話掛在嘴邊,語氣裡滿是苦悶與憋屈。
  • 幫子女帶孩子,要怎麼做才不會受氣?60歲的阿姨說出心裡話
    導語現在的年輕人負擔就很重,每天都拼命賺錢,就為了有好的生活,孩子,就給老人帶,想多掙一點,因為多一個人,開銷就大一點。父母看到自己的子女每天都這麼拼命賺錢,特別心疼,也想幫孩子分擔,可是他們也會顧慮到要是和子女同住,肯定會有很多矛盾。
  • 60歲女人坦言:婆婆幫兒媳帶娃,這樣做才能不受氣
    導語:很多婆婆都會幫兒媳帶娃,但絕大多數婆婆幫兒媳帶娃,其實都覺得很受氣,那麼婆婆幫兒媳帶娃,怎麼樣做才能不受氣呢?林女士,60歲。(1)第一次帶娃時,就明確跟兒媳說自己是幫忙帶娃,不是做免費保姆的。老一輩的人帶孩子和年輕輩的帶孩子,意見肯定會出現分歧,意見出現分歧,我一定聽我兒媳的。因為這不是我的孩子,這是兒媳的孩子,我只是幫忙帶而已,如果我帶孩子的方法兒媳能夠接受,那我就用我的方法,如果我帶孩子的方法,兒媳有意見,那我肯定會按照兒媳的意見來。很多婆婆幫兒媳帶孩子,意見出現分歧時,她就不願意聽兒媳的,非要堅持自己的看法。
  • 幫兒女帶孩子怎麼才能不受氣?62歲老人告訴你答案
    無奈還有兒女需要老人的幫襯,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自由。其實老人和兒女在一起居住,無論怎樣他們其實過的都不太自在。但為了下一代,為了讓兒女能後顧無憂好好打拼,老人只好親自去帶小孩。可是小孩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帶,往往費力不討好,最後兒女不滿意老人可能還覺得委屈。那究竟老人怎麼做,才能大家都高興呢?
  • 「幫子女帶孩子,怎樣做才能家庭和睦?」聽聽這位七旬老人的忠告
    女人想出去工作,和丈夫一起努力,誠然是好的,那麼孩子誰來帶呢?這個時候很多老人就走進了子女的家庭,義不容辭的幫忙洗衣做飯看孩子,無論多苦多累都願意。02.家是你們的,我只幫忙帶孩子很多老人要幫忙照顧孩子不說,還要時不時地給洗衣做飯,畢竟歲數大了,身體肯定不如年輕的時候,這樣下去身體肯定吃不消,到後來生病了癱瘓在床上,哭的還不是自己和老伴。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怎樣?聽聽過來人的說法
    要不要幫自己的兒子帶孫子,成了鄰居王阿姨最近一直困擾的事。相信這也是大部分老人所面臨的困境。帶吧,自己的晚年自由眼看要泡湯,暢想中的重拾愛好、走遍全國就會變成圍著孫子轉;不帶吧,人家都說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在這個時候不幫兒子兒媳一把,以後他們不管自己怎麼辦?真是為難。那麼,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怎樣?
  • 68歲老人提醒:幫子女帶孩子,若想融洽不受氣,請記住這3句話
    我家樓下的王阿姨,幫兒媳帶了7年孩子,沒見她跟兒媳紅過臉,一家人相處的很好。小區的老人問她是怎麼做到的?她笑呵呵地說了三句珍貴的話。01.態度決定和諧度聽過老人帶孩子,累死累活沒換來兒媳一個好,當兒子提出讓我幫忙帶孩子時,心裡有點猶豫,可是如果我不幫忙,他們的日子過得肯定緊緊巴巴,我看著也不落忍。
  • 68歲老人提醒:幫子女帶孩子,若想融洽不受氣,請記住這3句話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比較大,尤其有了孩子,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僅靠一人的收入,很難支撐起一個家。女人想出去工作,就得麻煩老人幫忙帶孩子,大多數老人都會義不容辭的,他們體諒兒女的不易,更希望一家人其樂融融,苦點累點無所謂。但近年來,有些老人幫忙帶孩子,把身體累壞了不說,還沒落下一點好,婆媳關係或是母女關係相處的不是很愉快。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最後都怎樣了?三種結果,說的太現實
    因為在大部分人的心裡,父母幫自己帶孩子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很多人心裡因為這個和自己的父母鬧翻,說出一些傷害父母的話,如果你們不幫忙帶孩子,等你們老了的時候,也不會給你們養老。我們知道父母沒有義務給子女撫養孩子,父母已經為子女操勞了半輩子。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給不給子女帶孩子完全是靠自己的意願。
  • 在城裡的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一邊幫子女帶孩子,一邊打工掙錢
    他們養花遛鳥、打牌閒逛,即使幫子女看孩子,也不用擔心經濟上的困窘,因為每月按時放發的養老金,是他們最堅實的經濟後盾。 但還有一類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一樣是五六十歲的年紀,卻要在城裡幫子女照看孩子,還會不失時機的尋找一切掙錢的機會。因為這些人沒有退休金,他們要為子女減輕負擔,也要努力為以後的養老早做打算。
  • 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他們是怎麼想的?聽聽三個老人的心聲
    下面我們來聽聽三個老人的心聲,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想法,會讓他們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老人都是願意幫子女帶孩子的,雖說帶孩子辛苦,但也有天倫之樂,這是千金難買的樂趣。人到老了時,看見一個稚嫩的小生命蓬勃生長,感受生命的力量,這是非常美好的事。
  •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人不願意帶孩子?聽了幾位老人的說辭,滿滿心酸
    早些時候,年輕人有了孩子忙工作顧不上帶娃,老人們會感覺自己有義務幫助子女帶孩子,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幫子女帶孩子這件事情上開始猶豫,甚至是直接拒絕。而丁大媽則表示,自己真的是怎麼做都不對,處處受氣還受累。所以丁大媽表示,人老了還是自己待自己家,給自己養老就挺好,去幫子女照顧孩子,結果卻處處得罪人,真心沒必要。聽了這樣的說辭也是感覺很心酸了。李大媽:幫子女帶娃,就是出力不討好,所以何必為難自己呢?
  • 幫子女帶娃和不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3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結婚生了孩子基本上都沒有時間帶,大多都是交給老人。據我所知,對於一部分老人來說,他們為了替子女減輕負擔,樂意幫子女帶孩子,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可還有一部分老人,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喜歡和老伴享受晚年時光,拒絕幫子女帶娃。那麼,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和不幫忙帶娃的老人,晚年誰更幸福呢?我採訪了3位過來人,聽一聽他們的真實想法。
  • 老人的真心話:不想幫子女帶孩子,也不想和他們一起住
    婆婆的好友劉阿姨,她家有兩個兒子,年齡又相差沒多少,所以劉阿姨家的兩個兒子幾乎也是同一時間結婚,同一時間有了孩子。前段時間劉阿姨兒媳歇了年假,劉阿姨就回來了幾天。這中間,劉阿姨和婆婆她們幾位老朋友小聚,劉阿姨說到幫兒子帶孩子這段時間的事情,老人直言:自己的真心話就是不想幫子女帶孩子,也不想和他們一起住。
  • 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現如今確實幸福快樂嗎?結果非人所思
    以前有些人做了一個任意調研,絕大多數的老人都不願意幫孩子帶孩子,由於會攪亂自身的日常生活。但是接受現實又很無奈。不肯幫孩子帶孩子,晚年時期的結果會如何?倩倩和丈夫完婚三年多了,結婚後一直沒要孩子,由於倩倩和丈夫的工作中都十分忙,並且收益也較為豐厚,假如由於生孩子放棄了就很可惜了。家中老人心急抱小孫子,就和倩倩說生孩子後幫著帶。倩倩聽後安心的備孕生孩子。但是直到孩子出世後,家婆以自身身體不好帶不動為由不幫倩倩。
  • 老人幫不幫子女帶孩子,晚年誰的日子更難捱?幾位老人說出實情
    現在身邊不少朋友,三四十歲的年紀已經開始在為養老做準備了,說是未雨綢繆。而身邊那些上了歲數的七姑八姨們聚一起,他們所談論的話題,有一半也都是和養老有關的,畢竟自己就正在經歷或馬上就要經歷。說到養老這個話題,不少人第一反應都會想到「幫子女帶孩子」,畢竟現在的老人,大部分都是退休後就開始投入新的副業「照顧孫子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