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歲半開始,爸爸媽媽已有七年不在我身邊,這七年來,全由爺爺奶奶照顧我……」洛寧縣王範回族鎮王東小學五年級的10歲小學生張鍾文,一年前寫下的一篇作文《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忽然在朋友圈傳播開,對父母熾熱的思念和他的孝順懂事,感動了眾多網友。
作文:至今七年沒再見過 他(爸爸)一面
這篇作文最先發自署名「鏡頭下的洛寧」公眾號推送的文章中,這篇文章題為《洛寧十平方蝸居裡的祖孫情,為省1塊錢,他4歲學打針,立志當軍人》。
《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
我叫張鍾文,今年10歲,在王東小學學習。
自3歲半開始,爸爸媽媽已有七年不在我身邊,這七年來,全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學習和生活,如今,他們已滿頭白髮,還要為我操勞。
記得我剛上幼兒園時,我的爸爸穿著一身天藍色的工作服,他那英俊瀟灑的模樣依舊在我的腦海中顯現。那時,爸爸常常教我「手指算法」,還誇我聰明伶俐。他經常親吻我的小臉蛋,癢得我咯咯直笑。至今已有七年沒再見過他一面了!每到春節,我看到別的同學和爸爸牽著手,眼中不止地流下淚水。
母親在我3歲半時嫁到了外地,七年間我再也沒有感受到母親的關心和疼愛。母親至今音訊皆無,我又失去了母愛。我寂寞、痛苦,我極度悲傷和無奈!
如今,爸爸媽媽的身影我只會在我的夢裡看到,那份溫暖的關懷、濃濃的情意成了我最大的奢望。我每天看到的是爺爺忙碌的身影,聽到的是奶奶親切的叮囑,放學後,奶奶為我端來熱騰騰的飯菜。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堅強,一定要刻苦學習,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個溫暖的家,學校裡李校長、趙老師、同學們時刻關心著我的學習和成長……
這篇感動眾人的推送文章,短短幾天時間閱讀量近7000次,上百名網友表示太感動,要給這名小學生捐助。日前,記者已找到這篇感人作文的作者張鍾文,了解到這名10歲小學生背後的故事。
善意的謊言:爸爸因病去世,他至今不知
日前,在王東小學旁一處小院內,記者見到了張鍾文的72歲的爺爺張次耐和69歲的奶奶,張鍾文還沒回家。
張次耐拄著拐杖出門迎接,滿頭白髮的老伴兒在煮菜做午飯,雖然是夏天,老伴兒還戴著帽子,「都是前幾年留下的病,頭疼怕冷」。院裡的鄰居都是租客,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子,每月租金120元。在張次耐租住的一間小屋內,擺著兩張床和一張堆滿書的桌子,牆上掛著一幅字「篤志詩書振興中華」,屋裡幾乎沒有站腳的地方。
「說起網上的作文,老人說那是小鍾文四年級時寫的,都是因為小鍾文的父親一走,這個家就垮了。」憶往事,老兩口兒有些難過。6年前,老兩口兒帶著4歲的小鍾文,搬到縣城租房供小鍾文上學,家裡七八畝地租出去,一年收8袋麥子。這幾年,一家人的生活來源靠親戚救濟和社會救助。
小鍾文的爸爸走了?記者查閱小鍾文的作文,其中並未提到這些信息。張次耐感嘆著說:「小鍾文都10歲啦,我們也瞞不下去了,小鍾文3歲那年,他爸爸因病去世,沒過多久媽媽就改嫁了,這麼多年,我們都瞞著他說他爸爸去深圳打工掙錢了。」張次耐說,每逢過年,小鍾文想爸爸時,他就會託侄子給小鍾文打電話,說爸爸在掙錢,一直瞞了這麼多年……
感動:為省錢,他4歲就學會給爺爺扎針
老人告訴記者,讓他們感到欣慰的是,打小缺少父母疼愛的小鍾文,這些年一直很努力,愛好書法和寫作還年年拿獎狀,在班上擔任學習班長,還在河南電視臺舉辦的《尋找漢字英雄》節目裡獲過二等獎。
院子裡的鄰居們告訴記者,小鍾文特別懂事,放學回來就幫爺爺奶奶做家務。小鍾文他爸走那年,爺爺奶奶都病垮了,先後住進醫院沒人照看。有一次張次耐需要換藥打針,但叫不來醫生,老伴兒又不在身邊,小鍾文就自告奮勇地給爺爺扎針,後來跟著醫生學幾次,居然也上手了。多年來,為了省下每次1元的打針費,給爺爺打針的任務就被小鍾文「承包」了。
當天中午放學,學校老師帶著學生跟著小鍾文回家,同學們從網上知道小鍾文家的一些情況後,拿出零花錢和書籍給小鍾文送來。小鍾文滿頭汗,侷促地站在門口感謝大家。在同學走後,爺孫倆人拿出一本恩人錄,記錄著都有誰幫助過他們。
在和記者聊天時,小鍾文很開心地翻著同學送來的軍事書籍,但對父母的「離開」,他好像知道些什麼,但又不願過多提及。「我想爸爸媽媽,但爺爺奶奶不給我說聯繫方式和地址,等我長大吧。」小鍾文說,他會好好孝順爺爺奶奶,發奮讀書,以後回報、幫助更多人。(洛陽晚報記者 王博東/文 張怡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