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彩禮就不嫁,女兒養這麼大不能白給」這樣的情況怎麼看待。

2021-01-08 有話就說z

女方父母這樣說看似有道理但是聽起來又有點無賴關鍵是找不出來理由反駁。面對高彩禮的時候我們想還還價的時候女方父母就會這樣說:自己不吃不喝把女兒養這麼大現在一走就沒人照顧自己了。

意思很明確就是彩禮不能變一定要給。現在沒有那個地區不要彩禮只是多少的問題。彩禮也是要給的畢竟這是一種傳統習慣。

有些地區對彩禮特別看重,彩禮多少象徵著面子給個幾十萬說明女兒嫁的好,男方有錢。給周圍人一說自己面上有光。

不給彩禮別人就會以為這家姑娘一定嫁給了一個窮人家,連彩禮都出不起。「不給彩禮不嫁」這個很正常和女方父母商量一下多少錢合適,也不是不能談。想空手套白狼也不太現實。

現在嫁女兒確實有點像賣女兒當做商品一樣。女方父母出價格,男方父母覺得合適就答應。不合適男方父母繼續砍價女方父母覺得不行雙方就談崩了。

現在有多少人想結婚面對高彩禮,高房價只能選擇繼續單身。女方父母已經把女兒嫁出去了要這麼多彩禮有什麼用?真的把對方家底掏空難道女兒嫁過去才高興。

彩禮只是一種象徵,結婚有這種習俗也不是為了刁難男方。雖然說現在婚姻自己可以做主,但是操辦還是需要父母。

如果都像這種父母,我估計沒有人敢娶把自己的姑娘當成籌碼來威脅未來的女婿。女兒只要幸福,是不是白送又有什麼區別?門當戶對很關鍵面對大戶人家獅子大開口多少錢別人也願意。

相關焦點

  • 「男友不給彩禮還說要分手」,母親:女兒,沒品行的男人不值得嫁
    當時,男朋友聽了就有些不高興,但也沒表現太明顯,就問小靜的母親,彩禮要多少?小靜的母親就說,20萬,這邊嫁女兒都是這樣的。小靜就回說:「彩禮20萬怎麼了,我們那裡本來就是這樣的,再說,你又不是給不起,用得著這麼說我媽嗎?」男朋友一聽,更氣了:「我給不給得起是一回事,但你媽不能這麼要?」
  • 養兒養女都不容易,為什麼嫁女兒要彩禮?
    養兒養女都不容易,為什麼嫁女兒要給彩禮?看看最後父母收穫和失去什麼了就知道了。收穫這麼多,成本只是付出點彩禮,這有什麼可抱怨的呢?女方家: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以後,女方家裡就少了一人,如果是獨生女家庭,那家裡就剩2個老人,孤苦伶仃。在有些地方,獨生女家庭還可能會被人指著鼻子罵:「你家從此斷後了」。女方父母既孤苦伶仃又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要點彩禮給自己養老合情合理。雖然現如今,養兒養女都一樣,但舊的傳統思想還有一定的影響。
  • 嫁女兒該不該要彩禮
    有一個好友問我,嫁女兒該不該要彩禮?說要彩禮吧,又怕對方說是賣女兒;說不要彩禮吧,又怕婚後對方說自己不值錢,白撿,遇到明事理的婆家還好些,遇到不明事理的婆家反而會不珍惜!好友左右為難,對嫁女兒是否應該要彩禮,我也有如下看法!第一,彩禮一定要有為什麼這麼說呢?
  • 嫁女兒要捨得花錢陪嫁妝,這樣就能幸福嗎
    現在女方之所以要彩禮,那是覺得自己養大一個閨女不容易,不能就這麼白送給你,所以彩禮就算是補償了。如果是這種心理的話,那就更不能要彩禮了,為什麼呢?要想生活好,嫁妝少不了你想啊,你把自己養大的閨女嫁給了別人,你這是在甩鍋啊,終於把這個鍋甩給了男方,你輕鬆了,卻把重擔甩給了男方,你只是把閨女養到了大,而男方卻要替你把女兒養到老,這是一副多麼重的擔子啊,這期間不僅要吃好喝好好生伺候著
  • 父母把我養大不容易,再說20萬彩禮也不多,現在都是幾十萬彩禮
    ,的確,沒有彩禮不夠體面,而且憑什麼你爸媽養了你這麼多年,對方一分錢不給就白白把你娶回家了?羅宇也努力過,但是就是我說的這種情況,再怎麼努力好像也就那樣,於是他也就認清了自己的普通。他一開始也是一個一腔熱血的年輕人,但是慢慢地他也越來越圓滑,有時候也不得不為有些事情妥協,不得不向有些事情低頭。
  • 明年開始不準索要彩禮,女性:我不嫁了
    此規定一出,不知道多少男生暗自叫好,終於可以跟「天價彩禮」名正言順地說再見了,真是爽歪歪。女孩子們則認為,這條規定過於偏袒男生。女人結婚後要做家務,要上班工作,還要生養孩子,肩上的重擔越來越多,怎麼保障反而少了呢?這件事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有的說,不要彩禮我贊成,男方與女方結婚,費用各付一半,不招女婿不嫁女兒,只是結婚。
  • 理性看待「彩禮」和「嫁妝」問題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即將步入婚禮殿堂的情侶,因為彩禮和嫁妝問題,兩家人你不肯低頭我不肯退步,就差臨門一腳,沒談妥,婚禮取消的事情。今天Vmarry高端婚戀平臺想和大家理性的說一說有關「彩禮」和「嫁妝」的問題。
  • 散文:女兒,我要彩禮不丟人
    「納徵」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女孩也不是一天長大的。古代人就是知道為人父母的不容易,懂得親家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嫁到自己家,讓他們承受的只有骨肉分離之苦,而女孩子成了自家的人,為自家傳宗接代,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孝敬公婆。
  • 要彩禮不就是賣女兒了嗎?咱倆不搞這一套!那我不嫁了
    因為我還沒有想到要結婚,可以說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為人妻,而且結婚這麼大一件事,我不能一個人說了算,當時就婉拒了。男友越來催的就越緊,我在看已經不能再拿什麼理由來推了,就將自己內心就真實的想法跟他說明,他是沒有房子和車子的,我就問他有沒有存款足夠娶我,他沉默了。隨後,他也放開來講,雖然工資不錯,存款也沒有多少,可是我有一顆想結婚的心,你們女生不總是說要以結婚的目的談戀愛嗎?
  • 那些要彩禮的人稱:養個女兒不容易,那麼養兒子容易嗎?
    六萬,八萬,萬紫千紅一片綠等等,都是現在常見的彩禮數據,年輕人結婚之前,往往都要經過彩禮一關,這可傷透了男方家的頭。問及緣由,回答往往是養個女兒不容易,不能白白的送給了男人,這彩禮錢必須要拿。我們這兒的苗族,他們家嫁個女兒12萬起價,少了一分就免談,家庭條件不好的往往望而卻步,媳婦也不敢娶。有人質問:養個女兒不容易,那麼這個年頭養個兒子就很容易嗎?
  • 「男方不給28萬彩禮,白嫖女方4年要分手」男方的話引人深思
    於是,李蘭父母接著商量彩禮錢,李蘭父母說:『我們那裡的彩禮一般都是20萬起,你既然有意娶我女兒,條件又怎麼好,所以這個彩禮錢應該給28萬』楊兵非常的不樂意,但一直強忍著,沒有過於明顯展現出來,楊兵緊接著說:「阿姨,關於彩禮錢,我想回家給我父母商量一下。」
  • 女生向男友要20萬彩禮被拒,媽媽:「女兒,小氣男人不值得嫁」
    01彩禮,一直是男女談婚論嫁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女方認為給彩禮是看男方家庭的尊重和態度,而男方認為婚姻不能由彩禮來決定,否則太物質了。反正,因為彩禮的問題,有很多原本恩愛的情侶,最後都因為沒有溝通好,而遺憾分手。現在結婚,很多女方家庭仍然要求彩禮,而且數目也越來越高,這對經濟不富裕的男方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 30歲女生結婚要8萬8彩禮被拒,父母:「這種家庭的男人不嫁也罷」
    所以,女方要彩禮也不能一概說是不合理,只要是根據實際情況雙方協商好,不喊天價就行了。畢竟,養了十幾二十年的女兒,就這樣嫁出去,不能顯得沒有一點尊嚴吧。就比如下文中的案例,女生小琴在結婚前只提了8萬8的彩禮,卻被男方家庭拒婚,挺婉惜的。
  • 養女兒花費了100萬,現在女兒要結婚了,我該收多少彩禮
    養兒子是自己家的,女兒就是給別人家養的。其實這就是千古不變的思想在作祟。至於要多少彩禮,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那麼請問各位,我們要彩禮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自己養了這麼多年女兒報酬嗎?估計大部分父母都不是這樣想的,都是怕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受委屈,所以想收點彩禮給女兒留個保障。很多父母都是這個想法,要的錢也會給女兒的。
  • 一刻思:不要彩禮是便宜貨,要彩禮又是賣女兒,那不嫁不娶呢?
    四川在2012年以前很少談彩禮,且我父母都是農民,父親有輕微殘疾,母親也只會做家務和農活,我是獨生女兒,清楚要讓他們單獨生活很艱難,沒考慮過外嫁。結婚時我對丈夫的條件要求也很簡單,我家出不起招婿的錢,也沒有什麼家產可繼承,所以是既不招贅、也沒陪嫁、還沒遺產可指望。這種情況下,對丈夫的惟一要求是對我父母好。
  • 廈門人談婚論嫁較理性 給多少彩禮視情況而定
    -本報問卷調查顯示,廈門人談婚論嫁較理性、不攀比  -女方家庭接受彩禮時的態度,對新人婚後生活有影響  -現實生活中「天價嫁妝」已不新鮮,一些年輕人因此「畏婚」。  -給新娘多少彩禮最好視家庭情況而定。  近日,福建莆田一名新娘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 什麼樣的父母嫁女兒會要高額彩禮這幾種情況戳心窩,又很無奈
    聆聽我的聲音,撥動你的心弦,大家好,我是一單當人們提到嫁女兒時,女方家長若問男方要了太高的彩禮,很多人就會說不應該。確實現在男孩子結婚往往都是老兩口的大輩子積蓄就會被全部拋去,有時候甚至還會問親戚朋友借,正是如此,很多人反對女方出嫁的時候收取高額彩禮,尤其是女方父母收取高額彩禮後還不給閨女,而是把彩禮留下來自己用,這就更不應該了,畢竟嫁閨女不是賣閨女,不過也有幾種父母,他們在女兒出嫁時也會問男方要不少的財力,可他們確實很無奈,他們要來的彩禮並不是自己留下了,而是還給閨女,他們會要彩禮的背後故裡也是很心酸的,這幾種情況往往也很戳心窩
  • 男方不給30萬彩禮,姑娘反要「貞潔費」,直言:不能被白嫖5年
    畢竟女方也是千裡迢迢從老家趕過來,禮數還是要的,不能虧待別人。等到了談彩禮時,每個人變得很嚴肅,畢竟這都是錢的事。周父率先開了口說:「我們養女兒不容易,她和楊耀同居那點事,我們心裡也清楚。彩禮就拿個30萬吧,一分都不能少。」
  • 「我嫁女兒不要彩禮,又不是賣女兒」:有些開明,並不見得就好
    「那有什麼,我表嫂家的丫頭,聽說光是門面房就3套,彩禮不說,光是送的車,就花了30多萬。」有個嬸嬸,比她們稍微要年輕一些,女兒還在上初中,聽到這些對話,不太開心,直言道:「我將來嫁女兒不要彩禮,又不是賣女兒。」這句話一說,氣氛先是一滯,然後一幫人便以各種道理勸這個嬸嬸:「哎呀,那養了20多年的閨女,不是白養了?」
  • 父母要高彩禮,32歲女兒被攔不讓嫁,父母:指望你養活你哥一家
    他們無私,不求回報。這樣的父母,是絕大多數父母的縮影。可卻也有這樣的父母,重男輕女,只偏袒兒子,卻永遠忽略了女兒。女兒要想得到父母的重視和在乎,那就只有不斷掙錢養活全家人,幫襯著自己的兄弟結婚成家。而35歲的青青就是這樣的女兒,從小到大,父母對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以後多掙錢,幫幫你哥。其實,青青是家裡的小女兒,上面還有個比她大五歲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