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感恩於黨和政府的關懷 亦感恩幹部們的真情幫扶|...

2021-01-12 天眼新聞

我叫楊忠,家住務川自治縣浞水鎮河壩村河壩組,家中有3口人。幾年來,在黨的好政策下和各級幹部的真幫實扶下,依靠養殖雞,我家迅速改變貧困現狀,實現脫貧摘帽。

還記得我結婚後,和妻子準備發展養雞產業,但由於沒有技術,虧了許多錢,被村裡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我成為第一批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在鎮領導的關懷下,村、組幹部對我極力幫扶,多次動員我發展產業。  為了不負黨和政府大好政策的恩澤,不辜負各級領導幹部的殷切希望,更為了一家人能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我夫妻二人商議,決定「重操舊業」——養雞,堅信從哪兒跌倒,就要從哪兒爬起來。  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們結合先前積累的經驗,籌集資金,在自家的林地裡創建起了「林下中草藥蛋雞養殖和孵化」的基地。  那一年,我們鼓足幹勁,起早探黑,發揮智慧,認真學習技術,想方設法把產業做好。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林下中草藥蛋雞養殖,終於成功了。  為了擴大產業,我又開始引進技術,尋求商業合作夥,從當初年收入幾千元到了上萬元年收入,家庭收入翻了一番。但我並沒有覺得自己成功了,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不斷地學習先進技術,尋求更多商機,想著怎麼也要讓年收入突破10萬元。  養雞產業基本穩定了,為開拓其他致富方式,2019年,我通過招商等渠道,承包荒地種植和培育香榧,不僅讓自己的脫貧之路按下了加速健,同時還帶動了周邊一些貧困戶的就業問題,加快了他們脫貧致富的步伐。

有今天的好日子,我深懷感恩之心。我感恩於黨和政府的關懷,亦感恩於幹部們的真情幫扶,是他們讓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好日子。

整理 韓琴 

編輯 張婷

編審 楊儀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收穫穩穩幸福丨冊亨縣巧馬鎮安置區感恩...
    我叫黃林,是冊亨縣巧馬鎮的一名搬遷群眾、也是巧馬鎮安置區感恩社區一名社區幹部。作為巧馬鎮脫貧攻堅進程中的受益者、見證者、參與者,我有太多的真實感受要表達,有太多感恩的故事要講述。煮菜放鹽以「有味」就好、煮菜放油以有「油珠珠」就好,記憶裡特別喜歡和期盼過年、過節,因為那樣我母親就會從16公裡外的集市上買兩三顆甘蔗回來吃。回想起來,那時候的甘蔗真甜,買多了又背不動,因為要走很遠很遠的山路才能回到家,所以到現在我都深深記得那句「要致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
  • 「我的脫貧故事」自強不息 感恩奮進丨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
    我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殘疾人,家住安順市西秀區華西辦黑石頭村。我出生於1991年10月28日,今年已經29歲。2歲時患上小兒麻痺症,導致我下肢癱瘓。  當年由於家境貧寒,確實無力支撐高額的醫療費用,我不得不放棄治療。對我來說,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我是在苟延殘喘地活著。
  • 我的脫貧故事∣鄺家仁:感恩幫扶動力足 身殘志堅創幸福
    「2005年,在我在煤場上班時受傷,腰椎被砸斷了,到現在15年都沒有站起來過。」貴州省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孔場組的鄺家仁說。妻子黃元萍回憶道,當時鄺家仁受傷以後,孩子還小,全靠自己犁牛打耙,撐起整個家。在妻子不離不棄的照顧下,鄺家仁的身體逐漸康復,也慢慢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後,他的生活迎來了新變化。
  • 「我的脫貧故事」八十老者志更剛 感恩國家感恩黨|納雍縣百興鎮坐...
    我叫楊文光,家住畢節市納雍縣百興鎮坐窩底社區興發寨組,2013年被列為貧困戶,現已脫貧摘帽。  在我看來啊,現在的政策是真的好。  在我們興發寨組,居住著四十多戶苗族。據以前的寨子長老講,一百多年前,幾位苗胞祖先遷來此地時,這裡一片荒涼。如今已81歲高齡的我,和這片土地已經水乳交融。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忘感恩|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村民張連秀
    我叫張連秀,是畢節市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箐上組的村民。這些年,通過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我們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周邊群眾和我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如今,我脫貧了,也想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脫貧路上的好心人丨劍河縣久仰鎮畢下村村民...
    村裡面的幹部和鎮上的領導聽說了我們家的事,都積極地幫助我們想辦法,爭取能得到的補貼,減輕家裡的負擔。父親治病的費用大部分可以報銷,我和弟弟妹妹們上學的費用也減少了很多。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和關懷。幫扶幹部來我家走訪2017年的一天,家裡面給我打電話說縣裡面有位領導來我們家了解情況,說是縣裡面檢察院的檢察長。
  • 脫貧感恩暖民心——市城建投公司開展「知黨恩 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
    「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哪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12月23日,沅陵縣七甲坪鎮柳葉潭村村部會議室內暖意融融,後盾單位領導及幫扶責任人、鎮領導及駐村幹部、村支兩委、黨員代表和部分貧困戶齊聚一堂,正在開展「知黨恩感黨恩 聽黨話 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座談會。
  • 「我的脫貧故事」心中長滿感恩樹,生在寒門福亦多丨石阡縣坪山鄉坪...
    他住院的那段時間是我最為迷茫、最為無助的時期,嘗遍了辛酸苦辣,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在諸多壓力下,我甚至有過休學的念頭。就在家庭陷入窘境,我最無助的時候,村脫貧攻堅隊的包組幹部給我帶來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厚愛。在2017年的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工作中,包組幹部將我家的實際情況向鄉黨委、政府和村脫貧攻堅隊進行了匯報,通過村級的民主評議和鄉級審核,把我家識別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奮進,用雙手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丨施秉縣甘溪鄉...
    很幸運的是,精準扶貧政策來到了我們家,政府為我們家安排了幫扶幹部聯繫幫扶我家,經常到我家了解家庭情況,幫助我想出路、出點子,知道我有石材加工技術後,積極支持我發展石材加工產業,來增加家庭收入。點子有了,技術也有了,但是由於家底薄,啟動資金欠缺,發展石材加工產業的脫貧之路受到阻礙。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感恩有你們丨務川自治縣豐樂鎮豐樂社區...
    看到我家這種情況,鎮政府和村支兩委到我家進行了多次調研,對我家的脫貧採取了多項精準施策。2018年2月,豐樂鎮人民政府給了我家一個「四員」崗位,讓我參與城鎮衛生清掃,每月工資1470元。與此同時,鎮政府還讓我參與了「特惠貸」,年終分得了2000餘元的紅利。另外,政府又採用「因戶施策」的幫扶措施,為我家帶來了4000來元的資金收入。
  • 過上今天的好日子,由衷感謝黨和政府|我的脫貧故事
    我叫陶友華,是納雍縣羊場鄉奢嘎村陶家寨組村民。這幾年切身感受到黨員幹部為了我們能脫貧真的很辛苦,可以說他們對待我們或許比自己家人還要親。原來,我只是貪口小酒,時間一長,沒有節制地見酒就喝,終於把身體整垮了,毛病也多起來。2013年,因病致貧,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濉溪縣南坪鎮:開展「我的脫貧故事」感恩演講活動
    「我家丈夫去世六年了,以前三個孩子上學,一到要交學費和生活費的時候就愁的吃不下飯。但是自從2016年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政府為我們辦理了低保,建了新房,孩子在學校有教育補貼,我在家有公崗的工作,家裡還養幾十隻羊,每年種5畝特色作物,政府還給特色種養補貼,如今,兩個孩子已大學畢業領工資,我的日子越過越好,身體也感覺年輕了幾歲。真是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的好政策!。」 1月6日,在濉溪縣南坪鎮蔣湖村「我的脫貧故事」演講活動中,脫貧戶馬勤玲動情地說。
  • 祁陽:脫貧感恩暖心話題像一把火,點燃了村民的激情
    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幹部、村「兩委」幹部和貧困戶、村民小組長、老黨員、德高望重的老人等幾十人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回顧脫貧歷程,暢談幫扶成效,感謝黨的恩情……「感謝黨的好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黃洪波首先道出了心裡話:「我是因病致貧的,這幾年通過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日子才有了起色,小女兒讀書除了減免學雜費,每學期還有250元的生活補助;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組織下,大兒子參加了挖掘機培訓,一個月收入萬餘元。如今,我一家從貧困中走了出來,我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 「我的脫貧故事」心懷感恩 奮鬥不止|丹寨縣南皋鄉四方山村村民...
    夫妻共同發展中藥材國家和政府開展脫貧攻堅後,針對我家的情況實行了「大手牽小手」的點對點幫扶,讓我在四方山村的培訓基地裡邊學技術邊掙錢。學到技術後,在鄉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種植了20多畝的藥材。幾年後,我家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全家人都很高興。天有不測風雲,困難總是不期而至。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等靠要」丨納雍縣百興鎮董家寨社區...
    我叫汪志進,家住畢節市納雍縣百興鎮董家寨社區汪上組,今年44歲,家庭人口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缺技術。2013年,我們家通過精準識別正式建檔立卡,成為第一批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我們享受了國家很多優惠政策,入股分紅、合作醫療補助等。
  • 吉林輝南縣開展脫貧奔小康跨年話感恩活動
    以元旦、春節「兩節」為契機,組織本部門包保幹部開展一次走訪慰問活動,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走訪慰問全覆蓋。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因戶施策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樹立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讓全縣貧困戶過一個歡樂、祥和、平安的新年和春節。二是拉一次家常。組織包保幹部與貧困戶拉家常、談變化、說收穫,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幸福感、認同感。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忘感恩丨納雍縣百興鎮坐腳社區居民劉平
    我叫劉平,是畢節市納雍縣百興鎮坐腳社區高梘組的居民,家裡有5口人,除了我和妻子外,我的母親早早去世,父親已八十歲,家裡還有兩個小孩。我以前是一個水電工,肯幹活,原本家庭收入還算可觀,但因為喜歡喝酒,患上了肺結核。當時我的病情較為嚴重,已發展到口吐血,一葉肺部壞死。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在村裡扎了根的扶貧幹部丨黃平縣谷隴鎮仰朵...
    我是張洪成,是黃平縣谷隴鎮仰朵村翁山一組的村民,過去我們家過著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現在我們家一家人做農活的做農活,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生活過得井井有條,生活質量也有了很明顯的改善。總的來說,感恩黨,感恩人民政府,感恩新時代。
  • 「我的脫貧故事」感恩奮進,創造幸福生活丨貴定縣昌明鎮文江村村民...
    我叫王大軍,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昌明鎮文江村的村民。2014年,我因身體不好,又沒有技術,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我們全家共同努力,在2015年達到脫貧標準,順利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離不開辛勤勞動丨西秀區新場鄉關山村...
    我叫王昌勇。2013年通過自己申請,村裡測算收入、精準識別,民主評議、公示成為第一批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對象。從此幫扶隊就成了我朋友,引導我學習技術,幫助我找活幹,又種植辣椒,收入增加了,在第一批脫貧名單中順利脫貧。不等不靠,積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