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的融合與危機

2020-08-13 前行的跋涉者

最近曝光了兩條殺人的消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大概率是因為這兩起案子都與親密關係有關。一個是丈夫肢解了妻子,另一個是男朋友謀害了自己的女朋友。

乍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會有一股涼氣從脊梁骨中滲出,相信有不少的人會由此事件開始懷疑人生。畫人畫虎難畫骨,用「披著羊皮的狼」來形容那些害人者並不過分,在受害人眼裡他們是丈夫是親密愛人,殊不知,他們對被害人無絲毫憐憫之心。

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他們對曾經的親人痛下殺手,那可是有過親密接觸的情侶。「一失足成千古恨」對他們來說已經不能有絲毫的警示作用,他們想的更多的是除之而後快。

在親密關係中,兩個人最終走向是融合與分離。不管是融合還是分離,從彼此陌生的兩個人到相知相愛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不少的共同經歷,在這些共同的經歷中,一定會有性格彼此磨合的階段。

但是在這個磨合的過程中,有一些人卻是出於個人目的,刻意的隱藏了自己的陰暗,展現出的是一種陽光與開朗的性格。怎奈何,在陽光的背後隱匿著不可告人的虛偽。

融合也就是彼此包容,從相互提防到信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走著走著就漸行漸遠,有的人則越走越近。

不管是漸行漸遠還是越走越近,兩個人的心還是曾經走到過一起,至於到什麼結果,最後還是由兩個人的選擇來決定。

每一段感情的糾葛,都會有融合與分離產生,融合是分離的恢復劑。分離之後的傷痛,常常會需要有下一場的感情融合來恢復,即使沒有下一場的感情融合,也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融合,以達到恢復的效果。

這也為什麼會說,受傷的人感情是脆弱的,常常會需要溫暖的環境來撫慰自己的傷口。為什麼人們會感謝那些雪中送炭的人,因為痛苦的記憶才最讓人難忘。

從痛苦的記憶中走出來的最好方式,沐浴到一段新的愛河之中。也許有人會對此產生質疑,在經歷過一次愛的傷害。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對愛已經有了一些敏感,再遇到新愛的時候,會更加理性對待彼此。

這也就是人們為什麼會說,半路夫妻隔層紙的道理。在今天的社會,有一些人會在婚前做財產公證,這樣做的理由,也是害怕在婚姻出現危機的時候,避免在財產上發生過多的糾分。

對於這樣的做法有許多人不理解,當然也有持支持態度的人,不管支持與否,最終還是個人的選擇來決定。

愛是一種特殊的情感共振器,它會讓人們對自己所愛的人感同身受,兩個人變成一個共同的情緒單元。

融合所要求的「你得和我一樣」的感覺,也許緩解了孤獨,卻讓兩個人都死死綁在這樣的關係中,失去了自我的空間。

「好的愛情,只會發生在兩個獨立自主的自由人當中。」若是在親密關係中失去了愛的基礎,只剩下利益的取捨,那麼這樣的親密關係也就陷入了危機之中。

前面說到的案例中,傷害者在當時如果對受害者那怕還有一絲愛戀,都不可能下此毒手。那可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什麼沒有生命的物體,但凡有一點對生命的尊重,也不會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

親密關係竟然成了危險關係,這種關係的危機中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也許只有當事者心裏面清楚。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受害者到死恐怕也沒有想到傷害自己的人,是那個自己最信賴的人。

相互吸引是兩個人相識的開始,由此基礎上產生了愛,可以說,有了愛的基礎才讓一個女人願意成為陌生男人的伴侶。人的情感在進化過程中變得越來越豐富,雖然有喜新厭舊,也會有爭吵矛盾,但是卻不至於到了要置對方於死地的地步。

人們也只有在慘案發生之後引起反思,那些慘劇也會像石子丟進水塘一樣,激起層層漣漪,在漣漪過後,依然是平靜的水面。更多的人們恐怕並不會因為此案例改變自己的某些行為,之所以會這樣,這是人們自我防禦的天性。

正如人們不相信災難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一樣,在面對且行且珍惜的忠告時,並不會因為一些瑣事而降低了自己情緒化反饋。對於親密關係的理解,決定了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在名著《小王子》中有對親密關係精彩的描述,愛是訓養出來的,在規定的時間做約定的事情。被物質化的今天,好像情感的力量在減弱,更有甚者會用親密關係來做為人生跳板,這樣的親密關係,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分崩離析也是一種必然。

情感的基礎是愛,沒有愛的親密關係勢必處於一種看不見的危機之中。面對危機該如何抉擇,不僅需要有理性的智慧,還需要有包容的關懷。若有挽回的餘地,還是給予支持和理解,若斯人心已遠去,放手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中一條就能導致婚姻危機
    其實,「假性親密關係」的四個潛在表現,如果中一條,就可能導致「婚姻危機」。生活中,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交往關係。尤其是夫妻之間,坦誠地向伴侶表達你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會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 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秩序
    ♥ 打開親密關係之門,讓愛重生 幫助自己了解對異性、婚姻恐懼、擔心;缺乏異性緣;解決有緣無分、沒法走進親密關係等困擾。♥ 洞察離婚、再婚、婚外情等背後動力 解決因離異、再婚、單親家庭等所帶來的困擾。 ♥ 化解家族中的恨與誤會,將愛帶入其中 解除父母、子女、伴侶、朋友、同事等重要人際關係中發生的衝突、危機、糾纏、抗拒和疏離等紛爭。
  • 《親密關係》了解親密關係經歷的4個階段,讓愛不再迷茫和恐慌
    克裡斯多福《親密關係》中稱:親密關係是一種完美的設計,在親密關係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令人不悅的衝突與不適的情境。當你繼續在感情中成長時,你也開始懂得欣賞你跟伴侶之間所發生的任何事情,當你拒絕接受不悅與不適時,你也不再看見這些事物所能帶來的啟示,也將使你無法看清正在發生的事物。
  • 怎樣才能經營好一段親密關係?
    如果你正身處一段不太和諧的親密關係中,常常懷疑當初做了錯誤的選擇,及時止損分手大概不算太壞。可是如果你仍想堅持,或是已經有多次情感失敗經歷,正陷入自我懷疑中,那麼努力學習親密關係的相處經營之道可能才是唯一出路。
  • 親密關係功利化,關係中的獎賞機制
    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曾提到一個有趣的論點:親密關係的經濟論。這個理論在親密關係中,將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比喻成了收益頗豐的好工作。將人們談戀愛或者進入一段關係中的成敗,這段關係中花費金錢的多少、情感付出的多少等都進行數據化的衡量,得到的這些金錢和物質,陪伴和關心等,成為衡量一段關係的「酬金」數量。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我們今天要討論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在關係中逃避關係(hiding from relationship in relationship)。這就是我們所說的Irrelationship,假性親密關係。
  • 愛就是「融合共生」?
    我們希望能「融合共生」。希望「我「和「我們」之間,存在一種永恆的張力,讓兩個人相互牽引。這種感覺,會讓人有強烈的歸屬感。我們用犧牲自我,來換取親密關係的融合,這本身是愛的神奇之處。,讓「怕」主導這段關係,那就會不斷的試探對方-「作一下」,以確認對方不會離開自己。
  • 如何化解親密關係中的「冷暴力」?
    你要明白,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在談情說愛的時候仍然是笨拙的,當然也有可能的確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愛」,但是如果是真的愛一個人,我們就要允許彼此都有詞不達意的時候,也有可能有人不擅長語言表達,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再客觀一些,不要期待親密關係可以去除一切的負面情緒。不要升級矛盾,而是化解矛盾。
  • 《親密陷阱》:讀懂婚姻真相,收穫愛與情慾平衡的親密關係
    原因是他並非與妻子在情感上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出軌,不過是婚姻生活的親密與融合讓他失去了激情,從而被外面的新鮮感所吸引。他以為換一個人會不一樣,然而卻在與第三者重複了同樣的婚姻生活後,又再惦記起了前妻。感情的深入讓我們希望彼此之間能夠更加親密,但隨著親密感的愈發增強又會抑制欲望的產生,讓我們在關係中感到束縛和厭倦。
  • 親密關係中的驚心動魄
    每個人都在渴求親密關係,其實,親密關係並不僅限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小時候與父母,長大了與伴侶,有孩子後與子女之間,只要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到一定程度,都可以算是親密關係的一種。婚姻一定像影片中描述的那麼殘酷嗎?  我們先來分析為何當初如此甜蜜的一對,會走到這樣的程度?  首先,成熟的愛是彼此尊重,是允許自己的存在,也允許對方的存在,允許彼此做真實的自己。  親密關係中若感覺不合適,不要期待他為你而改變。這樣的概率太低,即使他偶有改善,最後你將發現他還會回歸原形。
  • 讀《親密關係》有感——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
    (3) 在親密關係中儘量做到無保留的溝通,要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講述出來;(4) 溝通是解決親密關係最為重要的過程;(5) 跟隨自我的內心,不因為對方的需求而作為犧牲者;(6) 將妻子看做自己心愛的人,你會怎樣做?
  • 從《三十而已》看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顧佳是結婚了有小孩的中產階級家庭的代表;鍾曉芹結婚磨合期普通階層的關係的代表;王漫妮是想突破原來階層尋找親密關係的代表。他們的親密關係各有特點,卻都讓人有啟發。一、良好的親密關係不僅需要人格的獨立,價值觀的對等,也需要相互的依賴顧佳的婚姻看似完美,其實一開始就埋下了一些親密關係的隱患:事業角色的錯亂。儘管家庭狀況不斷前行,但看似蒸蒸日上的事業其實是顧佳在後面推動,每次的危機解除都是靠她。夫妻兩人角色錯亂,因為無論從性格還是做事能力上,顧佳都更合適來做這個決策者。
  • 在親密關係中,敢於吵架才是「真愛」
    文/學乃身之寶心理學家溫格•朱利的《幸福婚姻法則》的封面上印著:「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掐死對方的想法。」這說明,在親密關係中,情侶之間有些矛盾、衝突或爭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親密關係的性質和重要性
    親密的伴侶關心對方,彼此能從對方身上感受到更多的關愛。如果人們認為自己的伴侶了解、理解並欣賞自己,其感情就會增加。親密夫妻的相互依賴性是指他們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響對方的程度,這種相互依賴是頻繁(經常影響彼此)、強烈(彼此都有顯著的影響)、多樣(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影響彼此)和持久的(彼此影響的時候很長)。當人際關係發展到相互依賴的程度時,一方的行為在影響自己的同時也影響到對方。
  • 為什麼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只索取不付出?
    在親密關係中只索取不付出的人,不外乎三種原因。這些人要的就是簡單不麻煩、能夠為其提供高情緒價值的親密關係。關於感情,當然只索取不付出。至於金錢,人家自己有。這種關於愛和金錢只索取不付出的情況,沒什麼可分析的。
  • 愛,與親密關係
    朋友跟我抱怨,說每當自己在一段親密關係之中感到舒適之後,她總會感到害怕,因為這種舒適感往往會在很短時間內開始走下坡路
  • 親密關係需要終身學習嗎?
    親密關係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終其一生我們都渴望找到一個愛我們,懂我們的伴侶。親密關係是如此重要,可是大部分人對如何經營親密關係卻一無所知。我們每個人在親密關係中都有兩種矛盾的心理需求:第一是希望能和別人融洽的相處,建立親密的關係,讓自己不再孤單。為了適應親密關係,我們會讓自我發展出新的品格,就像是為人生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當我們有了一段至關重要的新關係時,我們必須改變自己,來適應這段新關係。越是愛對方,我們獲得的歸屬感就越強烈。
  • 心理學:為什麼在親密關係中,你總有不安全感?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為什麼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總是沒有安全感。可見,那些在親密關係中總有種不安全感的人,主要是因為過往的缺愛經歷導致的。前面說了,不安全感誰都有,但如果這段戀情一直充斥著不確定性,那就是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危機。
  • 心聞 | 讓親密關係更融洽,你所不知道的正念
    近年來,正念在自我調整,自我整合方面起到了一些決定性的效用,在親密關係中的研究也逐漸受到學界關注,研究者們也逐漸意識到正念對親密關係的益處。那正念是如何影響親密關係的呢?Karremans團隊發現, 系統的正念幹預能增強伴侶間的關係滿意度, 提高接納和親密感,也有利於伴侶建設性地應對關係衝突。
  • 親密關係的聖杯:練習
    把兩張表放在一起,第一張表上列的每一項得十分,第二張表上列的則扣十分,看看你的親密關係是正分還是負分呢?許多人在做了這個練習之後會驚訝地發現,雖然他們的親密關係經歷過許多困難或危機,另一半的優點其實還是多於缺點的。只是他們忘了當初被伴侶吸引的原因,而只注意到對方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