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 繪
同住一個屋簷下 老夫妻更像「合租」
今年的國慶長假,慧妍原本想帶老爸老媽去南方轉轉。可因為單位臨時有緊要工作需要處理,慧妍只好改變計劃,給二老報了個去薊州的短途旅行團。慧妍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時,讓她萬萬沒想到的是,老媽竟有些漫不經心:「國慶人多車多的,花那冤枉錢幹嘛呀!」「媽,今年因為疫情,您和我爸在家窩了大半年,也該出去走走了。您看人家隔壁那老兩口兒,年年都去旅遊的。您就聽我的,跟我爸好好出去玩幾天。」老媽拗不過閨女,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前幾年,已經退休的老媽整天幫慧妍帶孩子,等孩子上了幼兒園,老爸也退休了,慧妍就想讓老兩口兒好好過過二人世界。哪曾料想,退休後的老爸很快加入了騎行團,與一幫志同道合的老哥們兒騎著單車到處閒逛;老媽呢,除了愛上了廣場舞,還與幾個老閨蜜結伴上老年大學,學唱起了京劇。有天下午,慧妍逛街,想給老爸買雙旅遊鞋,不知他喜不喜歡深藍色,趕緊往家打電話。電話是老媽接的,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老媽居然不知道老爸是否在家,說他經常悄無聲息地就約上伴兒出去騎行,得去他的房間看看才能確認他在不在家。
同在一個屋簷下,老爸老媽的關係越來越像租房的房客,我行我素,互不打擾。慧妍搞不懂他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私下裡,慧妍問老媽,老媽說:「我從年輕時就事事遷就你爸,總覺得自己特別委屈。現在我老了,身體也大不如以前了,真不想再憋屈自己了……我倆像現在這樣各住各的、各玩各的,挺好!」老媽話是這麼說,但當閨女的卻總想把爹媽往一塊兒攏。一想到老兩口兒可以結伴出行,慧妍滿心高興。
難得一起短途遊 卻「走一路打一路」
那天一大早,慧妍開車送老爸老媽去集合點乘車。老媽拉著一個小箱子,老爸卻只背了個小包。「飽帶乾糧熱帶衣,我讓你爸多拿幾件衣服,他偏不,總說自己身體好,扛得住。」老媽一邊跟慧妍抱怨,一邊上了車。老爸嘴也不拾閒兒:「一共去三天,你媽恨不得把家搬著,至於嗎?」慧妍惦記著工作,隨便敷衍了幾句。安頓好爸媽,趕緊去單位了。
白天,慧妍在單位忙得昏天黑地,晚上九時多才回家。她想問問爸媽玩得怎麼樣。又一轉念,他們累了一天,說不定已經睡下了。慧妍沒敢打電話,翻翻朋友圈,也沒發覺二老的動向。
轉天上午,慧妍正在單位加班,老爸忽然打來電話:「小慧,你說說你媽,她死活不肯去爬山。」慧妍趕緊讓老爸把電話遞給老媽,老媽說啥都不肯接。沒辦法,慧妍把電話又專門打給了老媽:「媽,好不容易出去一趟,您好好玩玩。」「玩嘛玩,你爸起夜好幾回,呼嚕打得山響,我一宿沒睡實,困得要命。我想在農家院補覺。」「門票錢都花了,人家又不退,你這不是錢燒的嗎?」老爸在一旁也不出好氣。捧著手機,慧妍如同捧著一塊燙手的山芋,不知如何是好。聽筒那頭,老爸老媽誰也不服誰。「今兒我就不爬山,我樂意浪費那門票,你別管我!」「你來這不就是為了爬山嗎?孩子交了那麼多錢,你在農家院睡覺算怎麼回事?」老兩口兒你一言我一語矯情起來了。慧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猛然間,她想起了跟團的女導遊,趕緊打電話,讓人家幫著去勸架。好心好意給爸媽安排一次旅行,哪想到會是這樣,慧妍的腸子都快悔青了。
到晚年夫妻「脫鉤」 「各玩各的」挺常見
三天的旅行,老爸老媽各自帶著一肚子氣回了家。聽導遊說,老媽那天最終沒去爬山,而且當晚要求自己住單間,可人家農家院客滿。最後,老媽是去導遊屋裡住的。而且,打那以後,這老兩口兒,誰也不再理誰,吃飯都不在一個桌上。
慧妍勸了老爸勸老媽,可怎麼也說不到二老心裡去。老媽說:「年輕時,我遷就他,老了,我怎麼開心怎麼來。」老爸也說:「我看我倆各玩各的,比啥都強,互不幹涉,相安無事。以後,我絕不跟她出門了。」
慧妍在單位說起這事,好幾個同事深有感觸:「我公公婆婆,連吃飯都吃不到一塊兒。包頓餃子,牙口兒好的,吃鍋貼。牙口兒不好的,吃煮的。」「我爸媽晚上去遛彎兒,倒是同時出發,但出了小區門,一個往左,一個往右,根本沒交集。」「我們對門那老兩口兒,出門旅行,都不去同一個地兒,各找各的伴兒,人家說這樣玩得開心……」同事的一番話,讓慧妍有點明白了:看來,老爸老媽的狀況並非個例,現如今老年人也都崇尚活出自我,都不想為對方活了。
從那以後,慧妍沒有再說服爸媽一定要「出雙入對」,爸媽呢,依舊各玩各的,反倒真的相安無事,慢慢的,慧妍也釋然了,只要二老高興、舒坦,還是給他們充分的自由吧。
來源: 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