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茶
來源|小茶夜讀(ID:vipyq95)
電影《後會無期》裡說:「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平等而又自由的相處,才是剛剛好的距離。
否則,一個人用力過猛,另一個人就會想要逃離。
人生來嚮往自由,別累了自己,更困擾了別人。
01.
親情不可太用力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齊明月的遭遇喚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大到考什麼大學、做什麼工作,小到點什麼菜,穿什麼衣服,她的媽媽都要給她做決定,卻從沒有問過齊明月喜不喜歡。
齊明月相當記者,可她媽媽想讓她做法官,就一心讓她報政法大學。為了反抗媽媽,齊明月選擇高考的時候漏塗一張答題卡,比平時測試低了近60分。
在她跟媽媽坦白這一切的時候,媽媽還在說「我不都為了你好!」
有時候,「為你好」真是太過沉重的三個字,它可以綁架孩子的整個人生。
沒有人會質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之深,但孩子的人生,很多路要自己走。
賈平凹曾說:「兒女的生命是屬於兒女的,不必擔心沒有你的設計兒女就一事無成。」
人生有度,過猶不及。
父母可以給孩子引導,而不是操控。
適當的關懷,適當的聯繫,如果你愛他,就該給他屬於他自己的自由。
02.
愛情不可太用力
《三十而已》中,顧佳對許幻山照顧的無微不至,可最後許幻山還是出軌了,甚至還對此振振有詞:
「什麼都你做決定,連穿什麼顏色的襪子你都管,我是你老公,不是你兒子」。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你把男人當兒子養,他就會給你找個兒媳婦回來。
人性本如此,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好的愛情,靠的是相互吸引,而不是犧牲一個人來成全另外一個人。
擔心另一半過的不好,恨不得連穿個襪子都要提醒一下;生怕另一半出軌,對方接電話發微信就疑神疑鬼。你愛得太滿,對方也終會厭倦。愛人七分滿就夠了,剩下三分一定要給自己。
有首詩說: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愛情裡,生疏而又親密是最好的關係。不需要太用力,不需要低下頭,一切都是剛剛好。
03.
友情不可太用力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因為什麼跟好友絕交了?
裡面有個回答,很值得深思:
「因為她每天都想要知道我生活的細節,可我加了一天半真的就只想早點睡;因為我沒有及時回復她的消息,她連發了幾條朋友圈質問我;因為我談了戀愛她沒有第一個知道,衝我大發雷霆......好累。」
可能小時候覺得形影不離的友情的真好,長大了就會慢慢覺得無所適從。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再好的朋友,都得留一份剛剛好的距離。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不然反生隔離。」
朋友之間,應該是相互懂得。你對我無欲,我對你亦無求,平時各忙各的,有事一定到。而不是時時刻刻必須得聯繫著。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無需用這麼幼稚的方法去證明什麼。
交朋友靠的是相互吸引,從來都不可能是捆綁式的畸形親密。
好的關係,永遠是相互的,無緣留不住,有緣趕不走。
卡夫卡在《城堡》裡寫:
「努力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其實只要沉著鎮靜、實事求是,就可以輕易地、神不知鬼不覺地達到目的。而如果過於使勁,鬧得太兇,太幼稚,太沒有經驗,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個小孩扯桌布,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只不過把桌子上的好東西都扯在地上,永遠也得不到了。」
人生中需要有愛,無論是對朋友、愛人還是孩子,但愛對方和愛自己的程度,必須是均衡的。
你應該能在一份愛中看到真實的自己,也能讓對方覺得這份愛剛好,而不是負擔。
需要用力支撐的感情,都不會走得太遠。就像握在手裡的沙,握得越緊,流失的越快。
感情不必強求,一切都是剛剛好,這才是一段關係最好的模樣。
作者:茶茶,用心碼字,用音傳情,每天晚上九點三十分,溫暖每一個孤獨的你。文章首發來源:小茶夜讀(vipyq95),微博@不知道是什麼茶,個人微信:ChaCha7024。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告知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