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老家養老,我父母要來」,有多少婆婆,成了兒子家免費保姆

2020-09-05 七夏不語



01

父母對兒女的愛,總是無私的。他們不求兒女的回報,只要兒女過得好,他們就好。只是正因為父母的縱容和寵愛,也讓兒女逐漸失去了孝心和感恩。

一個沒有孝心和感恩的兒女,父母再如何付出,總歸只是一場空。他們不會領父母的情,也不會感激父母的付出,也不會在父母年邁時盡到自己贍養的義務。

父母辛苦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用自己年邁的身軀替兒子撐起了這個家。只是父母這樣的做法,卻恰恰成為了兒子家的免費保姆。而這樣的免費保姆,卻讓很多父母甘之如飴。



02

張大媽,在還有一年就退休時,就來到了兒子家。當時兒媳婦懷孕,兒子讓她來照顧。張大媽沒辦法,只好辦了提前退休,去到了兒子家,全心全意伺候兒媳婦。

伺候了九個多月,兒媳婦如願生下了孫子。生了孫子,兒媳婦就成了家裡的大功臣,張大媽更是小心翼翼伺候著,生怕哪裡做得不好,讓兒媳婦受委屈了。

有了張大媽張羅一切,兒媳婦輕鬆瀟灑多了。休完產假就回去上班,每天上班前張大媽做好早點,下班時又有現成的飯菜。

晚上孩子鬧夜,也是張大媽起床照顧,生怕吵到兒子兒媳睡覺,影響第二天工作。



03

張大媽在做這一切時,都是心甘情願的。因為孫子是自己家的,多苦多累她都能扛得過去。自從來到兒子家後,家裡的一切開銷都是張大媽出錢。

張大媽有一些老本,每月也有三千多的養老金,足夠一家人的開銷。一開始兒子還說每月給兩千生活費,可自從看到張大媽拿錢補貼家裡之後,兒媳就不讓兒子給錢了。

張大媽就這麼一個兒子,自然也不會跟兒媳斤斤計較,只好自己拿出養老金來應付開銷。這麼折騰了幾年,張大媽那點養老金,也基本都花得精光了。



04

雖然花光了錢,也累出了不少病痛,可看著孫子健康成長,張大媽心裡特別開心,她覺得這一切都值得。而且前段時間,兒子還說買了一套大房子,到時家裡更寬敞,張大媽也可以好好享受養老了。

還沒等她開始享受,兒媳就找到了張大媽說,「媽,孩子大了,你回老家養老吧,我父母要來住」。兒媳這句話,讓張大媽覺得特別堵心。

兒媳看張大媽不說話,還在辯解道,孩子已經上了小學,每天就接送就完事,張大媽辛苦了這麼多年,也該好好休息,享受下晚年生活。她父母來住,剛好就能夠接手張大媽的工作,減輕張大媽的負擔。



05

其實,兒媳說的,張大媽何嘗不懂。只是她很不甘心啊,自己一手帶大的孫子,出錢出力,給兒子家做了這麼多年的免費保姆,可如今兒媳說趕人就趕人,趕人之前,還把她父母接來養老。這讓張大媽情何以堪?

張大媽覺得很難受,她認為是兒媳過河拆橋。帶孩子最困難的那年,兒媳說她父母身體不好,吃不消,不肯來帶。如今孩子長大了,好帶了,兒媳又說她父母來接手,這不明擺著把張大媽當成了免費保姆來使喚?

只是兒媳都開口了,張大媽也不好死皮賴臉不走。她想讓兒子幫忙說幾句話,兒子卻勸她想開些,不帶孩子回老家養老,多舒坦,輕鬆自在沒有壓力。

聽著兒子的話,張大媽知道,自己這次不走也得走了。只是她很不甘心,覺得自己給人做了嫁衣裳。對此,大家如何看待?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的哭訴:退休後在兒子家養老,卻做了9年免費保姆
    這裡是小懶情感,關注我,故事與酒,這裡都有。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究孝道,當父母老了之後,兒女給他們養老是義務,也是責任。所以很多人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沒有工作了,就開始住進兒女的家中,頤養天年。但是老人退休之後的生活真的能如此愜意嗎?
  • 「兒子,我不是你們的免費保姆」,留下一封信後,張嬸回了老家
    是自己的兒女還需要你。哪怕是去到兒子家幫忙做家務、帶孫子,但一家人整整齊齊,兒孫繞膝,就是天倫之樂,就是最好的晚年。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幫就幫,也是我們為人父母對子女義不容辭的愛護。然而, 不少老人並沒有在「照顧兒孫」的過程中感覺到幸福,相反的是勞累、不舒服、後悔。
  • 兒子,我不是你們的免費保姆」,留下一封信後,張嬸回了老家
    是自己的兒女還需要你。哪怕是去到兒子家幫忙做家務、帶孫子,但一家人整整齊齊,兒孫繞膝,就是天倫之樂,就是最好的晚年。在孩子需要的時候能幫就幫,也是我們為人父母對子女義不容辭的愛護。然而, 不少老人並沒有在「照顧兒孫」的過程中感覺到幸福,相反的是勞累、不舒服、後悔。
  • 故事:我接婆婆來養老,婆婆卻在陽臺養條土狗,我讓婆婆帶著狗回老家
    我接婆婆來養老,婆婆卻在陽臺養條土狗,我讓婆婆帶著狗回老家生活中有些女人很堅強,面對丈夫的去世,她們一心把兒女拉扯大。那麼當兒女成家了,有了各自的小家,那麼兒女們會把重心轉移到如何經營自己的家庭上,當然做父母的也能理解。
  • 帶大孫被兒媳趕回老家:我的錢是兒子的錢,兒子的家卻不是我的家
    所以在晚年,孤苦無依的時候,父母只會感嘆一句:我的錢就是兒子的錢,可兒子的家卻不是我的家。03就這樣,當著兒子家的免費保姆誰讓孫子是自己家的,誰讓孫子那麼招人喜愛,她也不忍心丟下不管。趙阿姨一帶孫子就帶了六年,直到孫子上了小學,她終於可以喘口氣好好休息享受下天倫之樂。結果兒媳卻看不慣了,她先是跟兒子說,趙阿姨帶孩子帶了六年,也累了,可以放下擔子,回去老家好好休息養老。兒子覺得兒媳婦是為自己父母著想,也這樣勸趙阿姨。趙阿姨心裡苦啊,當初不想來時,兒媳非要她來。
  • 獨自帶大兒子,為他買房娶妻帶娃,孫長大兒媳:媽,你回老家養老
    半夏解語| 專注情感剖析以我手寫你心,點關注,不迷路!子女懂事孝順還好說,而子女若有不孝順,父母則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因為父母早就為子女付出了全部積蓄,原本希望能和兒女一起享受天倫治療,殊不知,自己卻成為了兒女的拖累。一個單身母親,拒絕再婚,含辛茹苦養大兒子,還耗盡家財,為兒子買房娶妻生子。可到了晚年,卻被兒媳勸回家。不是所有的兒子都能和你一心,也不是所有的兒媳都能待婆婆如親媽。
  • 當14年免費保姆,婆婆被大兒媳婦攆走,讓小兒媳婦幫養老
    但有些家庭有多個兒子,婆媳夾在多個兒媳之間就比較難了,對一個兒媳好一點,另一個兒媳會不願意,鬧得不可開交,還揚言要秋後算帳,婆婆總有走不動的那一天,當初你怎麼對我,要加倍還給你。自己也有事情要做,不幫帶吧,時常被兒媳拿養老要挾,都說婆婆難當,婆媳難處,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看來是真的。自從嫁給婆家的小兒子,小蘭才發現自己遇上了偏心婆婆,由於大哥有自己的公司,收入不錯,開業不到三年,車子房子都到手了。
  • 給兒子買房還房貸,父母想住兒子家兒媳阻攔:我父母要住進來養老
    稍有不注意,就會上綱上線。面對父母給兒子買房還房貸,晚年了想去兒子家養老,卻被兒媳婦拒絕。這是作為父母的悲哀。養兒防老,可到最後卻是養兒防兒媳。父母人老年邁,想去兒子家安享晚年,這原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 婆婆給女兒帶孩子惹惱兒媳:別找我養老,回老家自己過
    等想回到兒子家時,兒媳卻拒絕給大媽養老,甚至讓她回老家去過。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大家跟我一起去看看吧!這點讓大媽非常的惱火,認為兒媳婦就是在無理取鬧,而且還給她這個婆婆難堪,讓她下不了臺。後來兒媳婦在親戚做工作下,同意大媽給女兒帶孩子。但是提出一點要求:你兒子收入太低,我不上班家裡就過不下去。孩子你不帶,總要有人帶,既然我媽來帶孩子,那婆婆你就出點錢。
  • 兒子十歲生日,婆婆宣布住在兒媳家養老,兒媳當眾拿出離婚證
    丈夫的薄情寡義,婆婆的偏心眼,讓薇薇在這段婚姻變得不幸福。她也想過離婚,但是一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家庭不健全,恐怕對將來心智發展不好,她就只能隱忍。明華經常玩得徹夜不歸,薇薇逐漸麻木了,他不在家,自己反倒能睡個安穩覺。 沒想到婆婆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她給弟媳的孩子帶大後,弟媳的父母坐享其成,他們不僅住到女兒家養老,還將婆婆當免費保姆。
  • 65歲阿姨傾訴:在兒子家當了5年免費保姆,才明白養老該靠誰
    無論在任何時候,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都是不圖回報的。孩子小時候操心,能不能吃飽穿暖、好好學習,長大後操心,能不能找個好工作、娶個賢惠妻,成家後操心,生活壓力大不大、收入有沒有問題。總之,父母一直在孩子身邊扮演著一個默默付出的角色。生活中越是為子女付出越多的老人,到老年越是容易被子女嫌棄。以前都是「養兒防老」,可如今卻在流行另一句叫「養老防兒」,意思是怕有一個像螞蟻一樣啃老的兒子。
  • 60歲婆婆在老家做保姆,我們去接她來一起住,她笑得嘴都合不攏
    但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出去打工了,背井離鄉,根本沒法回老家陪父母。所以,很多老人就不得不獨自住在老家,有些生活不能自理了,就只能住到養老院去。一個人從天黑等到天亮,再從天亮等到天黑,又不知道在等什麼,整個人就會特別頹廢,精神狀態會一天不如一天。所以人一定要有希望,有事做,有人愛,才會感覺到幸福,其實幸福跟錢並沒有必然聯繫。
  • 婆婆在兒子家養老,就應該什麼都不幹嘛?媳婦該怎麼辦?
    事情的起因:邱如的婆婆在4年前,被她小叔子家給趕了出來了,她公公在大兒子初中的時候去世,婆婆一手拉扯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長大,給他們都培養成大學生。邱如老公是大兒子,不忍心媽媽受氣,將她接到了北京,準備讓她在北京養老。
  • 被迫含淚離開的媽媽感嘆:兒子需要的是免費保姆,不需要沒錢的媽
    她有兩個兒子,年輕時對兒子疼愛有佳,兩個兒子也懂事乖巧,一家四口生活得很幸福。可不幸的是,兒子即將要娶媳婦的時候,她的老公得了絕症撒手人寰了。兒媳婦月子過後,可兒媳婦不想一個人帶孩子,所以兒子又強留她再幫忙照看孩子,原本她想回鄉下賺錢還債務的,可為了兒子,她又不好拒絕,所以她便留下來幫忙。兒媳婦很懶,什麼都不肯做。而她每天既要買菜做飯,又要打掃家裡衛生,有空時還要照看孫子,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 「我不是免費保姆」,老人好心帶娃,子女卻冷漠低頭玩手機
    有的夫妻因為害怕被社會淘汰的關係,遲遲不敢要小孩,更有的家庭即使已經有了孩子,但是為了生計,為了家庭對子女仍然沒有辦法全心全意的去照顧。最後只能夠把孩子交給家裡面的老人來撫養。畢竟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現在又辛苦的幫助我們撫養下一代,我們一定要心懷感激,不能讓父母覺得自己的付出是白費的。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卻存在著這樣一部分年輕人,把自己父母幫自己帶孩子想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婆婆,你不讓兒子給我父母養老,你病了憑什麼讓我伺候
    孩子三歲,我意外懷上二胎,公婆想要孫子,老公想要兒子,都讓留下來,我也心軟,還好,二胎如願以償生了個兒子。要帶兩個孩子,我徹底沒辦法工作了,公婆照例不肯搭把手,老公只每個月按時給生活費,其他的一概不管。我臉皮厚,心大,這樣的日子也過得遊刃有餘,自己都佩服自己。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我可能就安心一直當個家庭主婦,過花每一分錢都伸手向老公要的日子。
  • 逆來順受的妻子將媽寶男趕出家門,我是你老婆,不是免費保姆
    50歲,卻名正言順地在兒子家養老。,理由是要給婆婆公公養老,小王身無分文,全家的生活費用都落到小紅身上。婆婆經常和老家的人炫耀,自己的兒子多有本事,村裡來找他們辦事的人從來沒有斷過,小紅說:「你們這是打腫臉充胖子,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免得辦不成事,反而會適得其反。」婆婆就會說:「你懂什麼?我們家兒子現在過的好了,可不能忘了我們的窮親戚。」
  • 人到晚年,要住在兒子家養老嗎?過來人的經歷,令人警醒
    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孩子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如今社會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很多年輕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當人到了晚年之後,就不得不面對養老地問題。可現實情況卻是父母辛辛苦苦的把子女養大,但是子女為了生活在外工作忙忙碌碌,一年到頭也盼望不了幾次父母,更別提指望子女回到老家,在父母身邊盡孝養老了。
  • 「幫女兒帶娃,兒媳不給養老」,拎不清的婆婆,晚年大都過得不好
    01在婆婆能帶娃的前提下,婆婆是應該幫兒子兒媳帶孫子(孫女),還是應該幫女兒女婿帶外孫(外孫女)?答案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會選擇前者。對獨生子女家庭而言,父母幫忙帶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對有兒有女的家庭來說,父母會選擇性幫兒子兒媳家帶娃,而不會幫女兒女婿家帶娃。
  • 婆婆帶42萬去女兒家養老,花完被迫回兒子家養老,兒媳:滾出去
    為什麼要賣掉房子?租出去每個月租金也夠一個老人生活!為什麼要賣掉?而且一個老年人3年就把42萬花完了?這錢花哪兒去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那個兒媳婦我也不會輕易讓她回來我家住!錢不錢且不說,婆婆當初這樣做就沒考慮過兒子兒媳!這樣的事,只能怪這個老人自己!她首先賣掉了自己的老窩,然後做出了從此和女兒共同生活的抉擇。為人父母,最忌諱不能夠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