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我們都知道婆媳關係難處,一個兒子還好一些,婆婆沒有什麼念想,反正一輩子只能指望這一個兒媳婦,拋出一些好處是應該的。但有些家庭有多個兒子,婆媳夾在多個兒媳之間就比較難了,對一個兒媳好一點,另一個兒媳會不願意,鬧得不可開交,還揚言要秋後算帳,婆婆總有走不動的那一天,當初你怎麼對我,要加倍還給你。
比如領孫輩就是一個難題,兩個兒媳有多個小孩,婆婆幫忙帶也不是,不帶也不是。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幫帶又帶不了那麼多,時間分配不均就是招致抱怨。自己也有事情要做,不幫帶吧,時常被兒媳拿養老要挾,都說婆婆難當,婆媳難處,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看來是真的。
自從嫁給婆家的小兒子,小蘭才發現自己遇上了偏心婆婆,由於大哥有自己的公司,收入不錯,開業不到三年,車子房子都到手了。婆婆看大哥家條件好了,極力巴結她的大兒媳婦,於是長年給他們當免費保姆,帶娃、做飯、幹家務全攬了過來,這一待就是15年,大嫂家的小孩已經到了上大學的年齡,基本上不用管了,婆婆的年齡已經近60歲了,已經幹不動家務了。
大兒媳婦以回娘家住一段時間為由,把婆婆趕了出來,她又回到那個房子都快塌掉的老院,自己住了一段時間,畢竟公公去世的早,年過六旬的婆婆,一個人難以挺起這個家,於是,找上小兒子,提出想要過來住的想法。
小蘭不聽則罷,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當初因為工作忙不開,求著婆婆幫忙帶小孩,她都沒有吱聲,口口聲聲說幫大嫂在帶小孩,忙不過來。那時候,小蘭家的條件很普通,夫妻兩人靠打工賺錢養家,沒錢買房,一直租房居住。小蘭在婆婆跟前一直是不受寵的媳婦。婆婆有些勢力,看誰家條件好,就寵愛誰。現在倒好,小蘭住進新家了,條件好了,婆婆被大嫂掃地出門了,才念小兒媳婦的好了。
他們夫妻總算是明事理的人,不管婆婆怎麼過分,那是她的事情。作為兒子一面,還是要盡孝的,畢竟她是丈夫的親媽,兒子的親奶奶。雖然婆婆住進來了,偶爾也幫小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有一點讓
小蘭非常不爽,婆婆有事沒事的時候,嘴裡總是念叨著大兒媳婦的好。比如說,餐桌上有青菜,她總是說,你大嫂經常說,平時要多吃一些肉,能補充營養,不容易生病。小蘭悄悄跟老公講過,他勸說別跟她一般見識,年齡大容易犯糊塗。小蘭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婆媳如何友好相處?
1、不偏不倚
不管兒媳過得好壞,婆婆不可區別對待。哪個父母不想小孩過得好呢?他們即使有不太好的現狀,不可能一直是這樣,只要肯努力,有上進心,總會有一天會把日子過好的。父母不能以哪家有錢,就偏愛哪家。這樣就給母愛添加了不純正的因素。父母要起到天秤的作用,成為中間的支撐點,給他們相同的愛,做好恰到好處,讓小孩明白,他們有一個好母親、好婆婆。
2、尊重理解
能夠友好相處的婆媳,必定是相互尊重的,多理解對方的難處,學會換位思考,而不是在相互攀比中,採取對對方不尊重和壓榨的方式,家中雞飛狗跳的日子,人的精神狀態和歸宿感就會遭到侵蝕。
3、相互包容
婆媳應相互溝通,明確對方的性格特點、喜好和底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多看對方優點,包容缺點,減少雙方的控制欲。
4、相互學習
婆媳屬於兩代人,她們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時代標籤和流行潮流,這會形成不同的觀念、習慣和認知。有的婆婆認為紙尿褲太浪費,透氣性不好,想讓嬰兒使用紙尿布,主要還省錢;而兒媳認為,紙尿布不衛生,使用麻煩,沒有紙尿褲用起來方便,這就是觀念上的差異,很多小矛盾就是這樣產生的。婆媳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後記
現在的90後兒媳成主力軍,90後媳婦遇上70後的婆婆,刷新了過去的婆媳的關係,她們有知識,高情商,只要做到以上三點,相信一定會把關係處理得非常好的。
討論話題:如果你是小蘭,你會怎麼做呢?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