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太太對兒媳婦說:我有女兒,不指望你養老,後悔了吧

2020-11-02 夢幻的笑容

導語

有很多婆婆很強勢,年輕的時候不願意為兒媳付出一點親情,不願意幫忙帶孩子,把兒媳當成外人。

在吵架的時候經常會對著兒媳說,「我又不指望你養老,我有女兒,要是指望你連飯我都吃不上一口。」

也有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哥是我們家的傳承,我的遺產都會分給他,以後也是靠他養老。你是女兒嫁了外面有你老公的遺產繼承,我們是不指望你養老的,指望的是你哥哥嫂子。」

很多老人都說,再苦也得生個孩子,不然老了以後沒人管,沒人問飯都吃不上一口。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基本上是沒有人反對的。特別是在老一輩人的眼裡。

可事實上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有些老人家仗著自己有幾個子女,對某個子女不好,或者對某個兒媳不好,就會說以後不指望你養老,反正我有別人。

我自己有了後備力量就可以隨心所欲,喜歡對誰好就對誰好,喜歡看誰不順眼就直接的說出來,甚至不惜吵架,撕破臉。

事實上有很多口口聲聲說不指望兒媳養老的老人們,最終還是得靠兒媳伺候著。



特別是在農村,女兒基本上是遠嫁的,兒子基本上是留在身邊的,兒子兒媳是跟老人住得最近的親人。以前也有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就算不是親人,是鄰居也應該搞好關係,因為距離上的優勢,你還是得靠近距離的人照顧的。

案例

張婆婆就生活在農村,她有1個女兒,2個兒子。

從小張婆婆就偏心,大兒子比較老實,話不多,而小兒子油嘴滑舌,巧舌如簧,能夠討老人家歡心。張婆婆覺得小兒子什麼都是對的,就對大兒子不上心。

有了兒媳婦,她也是一直蹲點在小兒子家裡,大兒媳進了家門,基本上就沒有過好日子,張婆婆總是區別對待,蹲點在小兒子家幫忙做家務,帶孫子,大兒媳家的孫子,她基本上不管。

大兒媳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就只能辭職在家管著自己的孩子,靠大兒子一個人工作賺錢,家境非常一般。



小兒子和小兒媳因為有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操持家務,他們倆就可以出去外面打拼,加上小兒子人長得乖巧,嘴巴能說會道,所以在外面也是做的風生水起,家庭條件就比哥哥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這樣的情況,張婆婆更是疼愛小兒子一家。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兒子的孩子吃,大兒子的孩子跟她無關似的,在一邊看著眼饞,也不讓他們吃。

大兒媳在看不過去,就跟張婆婆吵起來,張婆婆也是放下豪言壯語,我有小兒子,小兒媳,我又有女兒,從來就沒指望過你給我養老!

大兒媳婦和張婆婆的矛盾越演越烈最後都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可是小兒子家因為做生意有了錢,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就在縣城裡買了房子,孩子就在城裡讀書,城裡的房子又不太大,住了一家四口,如果再加上個媽媽就太窄了。最後還是留下張婆婆在村裡和大兒子相處。



有一回張婆婆去外面公路上不小心被一輛摩託車給撞了,老人反應慢就摔倒在地,摔到了大腿骨,送到醫院,雖說及時救治打了鋼板,可是老人畢竟年紀大了,骨頭問題不容易長起來。躺在床上幾個月一個需要別人伺候。

女兒和小兒媳開頭的幾天會經常過來,可是時間長了,慢慢的他們就厭煩了,一個方面,小兒媳有自己的生意要照顧,還要接送孩子上學,女兒因為嫁的遠,不可能天天過來。

照顧張婆婆的責任,還是落在了大兒媳的肩上。

雖說大兒媳婦其實還算是刀子嘴,最終還是豆腐心,看到婆婆躺在床上沒人照顧,雖然嘴巴上還是說,不會幫忙來照顧,也是還是不會真的不管她。張婆婆當年與大媳婦吵架,說不需要大媳婦照顧,此刻都不算數。



大兒媳照顧她不說很用心,可也把他的生活安排好了,張婆婆還甚是不滿意,經常羅嗦問二二兒媳婦為什麼不來,說大兒媳婦照顧得不好。

大兒媳也不生氣,張婆婆罵她,她就長久一段時間再來看看張婆,不照顧她喝水上廁所。張婆婆憋急了,只能拉在尿布上,晚上在統一處理,這樣一兩次之後,張婆婆也學乖了,不敢再出言辱罵大兒媳了。

李婆婆打電話想要小媳婦來照顧她,可小媳婦和小兒子卻告訴他,生意忙,還要接送孩子,確實沒辦法。只有星期六能過來輪換一下,女兒也只能隔幾天來一次。

感言

其實像張婆婆這樣的老人還是挺多的,仗著自己兒女多,偏心某個兒女,跟某個兒媳關係理不好,覺得反正我兒女眾多,也不指望你一個,結果到最後是你吼吼著那個不用她照顧的那個兒媳來照顧你。



作為老年人,你的心可以偏愛哪個兒女,但不能過分的偏袒,就像張婆婆,只顧著小兒子家,大兒子就把他當成外人,甚至仇人。

如果你們家沒有很強的經濟能力,不能請護工或保姆,那麼照顧老人的多數還是壓在兒媳的頭上,而且還是那個家裡比較過得一般的媳婦頭上。

經濟條件較好的兒媳,能親自來照顧你基本是不可能,他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過不得伺候人的日子,他們心裡是非常不樂意的。

你偏愛哪個孩子在心裡疼愛就好,別表現出來,或是表現稍微一丁丁的偏心,人家一般都能理解,畢竟真要一碗水端平幾乎是不可能。

但過分的偏袒哪一家,使到另一家感覺到受冷漠,受鄙視,從而形成婆媳關係和戡睦裡關係的矛盾,那'這個老人也太不會做人了。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年輕時候,如果婆婆能夠盡力維護好婆媳關係,到你老了需要媳婦照顧的時候,媳婦一般都是義不容辭。畢竟照顧人的時候用心一點,與不用心差別還是很大的,受苦的最終還是老人自己。其實也並非一定是要子女貼心照顧。養老畢竟現代社會跟以前不一樣。

寫在最後

很多年輕人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在慢慢淡化,很多人支持丁克不生孩子,該享樂的時候自己享樂,或者在被父母催生的時候就一句話應付父母:生了孩子,就一定能指望孩子來養老嗎?

現代社會人沒有根,不知道孩子的根會落到哪裡,很多孩子長大都不會在父母身邊,更指望不上他們貼身照顧。

其實多數人生了孩子之後,並非一定指望孩子來養老,每個人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來源,那個人基本上不會有安全感,除非他家裡有礦,不工作也可以安全養老。

但是,畢竟有孩子和沒孩子心態是不一樣的。除非個別的大逆不道之人,一般的人在父母年老時候多少都會要照應一下,他可以不貼身照顧,可是大多會請義工請護工或者送到養老院,經常去看了一下。



做父母的,只要兒女安好,相互有交流就好,能貼身照顧父母的真的不多,可是能在關鍵時候找上一個好的護工,老了之後有個不錯的養老院可以居住,兒女經常來照看一下就很好了,比那種孤獨一人的人老了成為荒島的心態,不知好多少。

現時養兒防老這個概念在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中慢慢淡化了,但是當父母說出」以後我不指望你養老「」這句話的時候,傷害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心,可能是所有的孩子,還有愛他們的人,比如兒媳,女婿等等的心,也無形拉遠了你和他們的距離。



父母還是要儘量一碗水端平,強勢的婆婆結局一般都不太好,但強勢的兒媳最後也會變成強勢的婆婆或丈母娘。風水輪流轉,做人還是得悠著點。

相關焦點

  • 80歲農村老人的晚年現狀:老伴指望不動,兒子指望不上
    我採訪了3位80歲的老人,帶你走進真正的農村,去看一看。劉奶奶,80歲:孩子長大就「飛了」我一共有兩個兒子,我和老伴從年輕時就努力賺錢,供兩個孩子讀書,上大學,然後在城裡買房娶媳婦。現在,我的孫子孫女都不小了。看他們混的都可以,我們也沒什麼擔心的,只是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孩子們幾次,有時想想也挺失落的。
  • 女兒讓80歲老母親去國外養老,是孝順還是折騰?
    女生嫁給外國人講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老太太已經80歲了,她女兒在國外定居,那天她去辦籤證。老太太走路都戰戰兢兢的,工作人員問她:「您這麼大歲數了,沒人陪你嗎?」老太太說到:「我女兒在加拿大,已經定居了,老伴也不在了,國內就我一個人,女兒工作太忙,沒辦法回來,只好我過去。」工作人員攙扶著幫老太太辦完籤證,老太太非常感謝,並說到:「我這次去了就不會回來了,我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好,折騰不起,所以可能沒法再回來了。」
  • 女婿和兒媳養老,誰更靠譜?3位80歲老人現身說法,心酸又無奈
    仔細一聽,聊的內容是關於養老的。一位老太太說,自己已經在找養老院了,因為只有一個女兒,不敢太麻煩女婿,計劃著等到了一定年紀,就搬到養老院去。另一位老太太也嘆了口氣說,雖然自己只有一個兒子,但兒媳養老估計也指望不上,況且一起住肯定免不了婆媳矛盾,還是乾脆到養老院去,清淨些。我問身旁的老公,怎麼現在的人養老都這麼前衛了嗎?
  • 老了也不指望你養老!說這種話的父母,無非是這3種心態
    在這類父母看來,給兒女添麻煩是羞愧的事情,他們認為人這輩子最主要還是靠自己,所以他們在尚未老去之前就會跟兒女說:我老了也不指望你給我養老。他們希望兒女顧好自己就好,不要操心他們。這類父母一生自尊自強。為了老了不拖累兒女,不給兒女添麻煩,他們平常會很注重鍛鍊身體,這類父母還會精打細算,努力存錢,早早為自己養老做打算。這類父母他們有很強的責任心,他們願意為自己負全責。
  • 「老了也不指望你養老」,說這種狠話的父母,無非是這3種心態
    可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路,並非一定要走學業這條路,沒能滿足父母的願望,父母就會失望洩氣。 樓下王姐的女兒,今年25歲,小小年紀做起了服裝生意,當初高考落榜,王姐讓她複課一年繼續考,她打死也不想讀書了,怎麼說都不去學校。
  • 80歲老婆婆坦言:好好對兒媳婦,比兒子女兒強多了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有不開心,或者想要諮詢的,可以私信我,免費諮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您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也不要忘記給我點讚哦!婆媳關係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千古難題,很多婆婆和兒媳之間的矛盾一輩子都化解不了,甚至嚴重的都不來往。
  • 人到晚年的農村老人,養老到底是靠兒子還是女兒?其實靠兒媳婦
    他們生命的最終極問題就是養老,但如今養老,到底是指望兒子還是女兒呢?聽聽三位老人怎麼說。當事人:王奶奶 81歲,生病時兒媳婦給我端茶倒水王奶奶這輩子生了2個兒子2個女兒,4個孩子都在一個縣城內,但平時來往得並不算密切。在王奶奶心裡,2個女兒雖然親,但畢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了也就意味著是別人家的人了。
  • 對於老人養老,你咋麼看?
    剛才看了一篇文章,說老人養老是跟兒媳婦,還是跟女兒,這個問題,跟女兒吧,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和公公婆婆,跟兒媳婦吧,又怕兒媳婦跟自己有矛盾。說實在點,這是城市裡的人都是獨生子女,這個事情很糾結。也很無奈,但是這也是現實問題。那麼,農村老人是如何養老的?我這裡說兩個真實的例子吧!這兩個例子都是我們本村的。
  • 「我有女兒,不指望你」90歲老太告知兒子:60歲女兒卻撞了車
    有多少婆婆對著兒媳說:「我又不指望你養老!」有多少父母對著兒子說:「我幸虧還生了個女兒,要是指望你,飯都吃不上一口!」又有多少父母對著女兒說:「將來,我也不靠你過日子,我指望的是你弟妹/嫂子。」養兒防老,這個思想在多少父母的心裡是根深蒂固的,無法更改的。
  • 「不指望你給我養老」,50歲大媽和女兒賭氣生二胎,悔不當初
    不回來就算了,不指望你給我養老!50歲的劉大媽現在有些後悔了,如果早知道是這樣,她絕對不會賭氣生二胎的,這簡直就是給自己找罪受。由此可見,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生二胎的。如果說盲目的生二胎,那麼所面臨的問題也是比較嚴峻的。盲目生二胎,可能會面臨哪些難題?
  • 70歲老母親告訴你:晚年之後,女兒跟兒媳,誰更能指望得上
    我是雪落無塵,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都有「養兒防老」這一說。兒子是傳宗接代的,人老了,都需要兒子來養老。正是因為這樣的觀念,很多人就有了重男輕女的思想,把什麼都留給自己的兒子和兒媳,覺得給了兒子,等自己老了,兒子就會回報,而女兒畢竟是嫁出去的,成了別人家的人,老了肯定是指望不上的。那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到晚年,究竟是女兒靠得住,還是兒媳靠得住?今天來看一位70歲大媽的故事,讓這位,70歲老母親告訴你:晚年之後,女兒跟兒媳,誰更能指望得上。
  • 「媽,你去我弟家養老吧,我快瘋了」女兒怒斥70歲母親,太戳心
    「媽,你去我哥家養老吧,我快崩潰了」張芳今年45歲,孩子剛剛上大學。本來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輕鬆一點,能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上。有天張芳白天在上班的時候,接到了護工的電話,讓她趕緊回家,說老太太又在家開始作妖了。
  • 70歲老人哭訴,摔倒在家四天,靠敲盆獲救:養老咋這麼難?
    文/雨清澤在《百歲人生》這本書裡看到這樣一句話:21世紀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歲,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真,發展中國家也正迎面趕上。這就是長壽時代。養老問題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或早或晚。80後也開始關心養老,那麼怎樣養老才能讓晚年更順心更舒坦呢?是自己居住還是兒女一起住呢?
  • 「老了也不指望你給養老」,說這種狠話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尤其是那些強勢的婆婆,她們在兒媳年輕的時候,不想幫忙給帶孩子,經常會用這樣的話語告訴兒媳,說自己老了不指望兒媳給自己養老。那麼,說這種狠話的父母老了以後都怎麼樣了呢?我家婆婆今年72歲了,身體還算可以,只是老公公過世以後,她就非要住在我家養老,說什麼也不去老大家。我婆婆有3個兒女,2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家老公是老小。我們兩個人也就是普通的公司職員,收入一般,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靠著薪水過日子。
  • 我可以不為兒媳婦付出,但她卻必須孝順我,否則她就該遭譴責
    我們這裡有這樣一戶人家,女主人今年84歲,男主人85歲。他們老兩口一輩子生了三個女兒,三個兒子。他們的三個女兒都嫁在我們村子附近,一般步行最遠的閨女也就二三十分鐘,近的閨女走著差不多十幾分鐘。而他們的三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就在我們村裡務農,最小的一個兒子讀的中專,中專畢業以後在我們縣城銀行工作。
  • 婆婆帶42萬去女兒家養老,花完被迫回兒子家養老,兒媳:滾出去
    一個老祖宗說了幾千年的道理,她選擇無視,最後逼死了自己。雖然讓人唏噓不已,但是也給天下的父母提了個醒,不管到什麼時候,保住自己的老窩是底線! 能理解兒媳的做法,但不支持。我老了不會變賣房子去女兒家。我有個親戚就是在老伴去世後把房子賣了給兒子兒媳合資買了新房。過了幾年就把老人送去養老院了。老人有二千多元的退休金。而且生活完全能自理。只是兒媳見不得她。房子沒有了家也沒有了。
  • 「婆婆,你不幫我帶孩子,別指望我養老」「你們養老是盡義務」
    「婆婆,你不幫我帶孩子,別指望我養老」「你們養老是盡義務」作者:北緯說情感文章原創,抄襲必究「婆婆,你不幫我帶孩子,別指望我養老」「你們養老是盡義務」_4_1.jpeg有些已婚生育的女人說:「兒媳和婆婆在生孩子和月子裡的時候結下的恩怨,是一輩子的。」
  • 我給別人的兒子買房買車,老了卻想指望女兒養老,合適嗎?
    女兒四歲時,我再婚,娶了一個帶一歲男孩的外地女人並把女兒接過來,過著一家四口的生活。當時條件差,養兩個孩子都困難,所以就沒和老婆再要一個,一度認為這個兒子這麼小,只要自己用心去愛,把他當親生兒子,長大了一樣會孝順我,所以這十年來,我對這個兒子的愛比女兒多的多,有時老婆對女兒不好,我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沒看到,現在想想女兒的童年真的受了太多委屈。
  • 我不照顧你月子,也不指望你養老
    三毛說過:「以我心,換你心,才知道相思深沉,才知道同甘共苦。」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管關係多親近,都需要付出真心去經營。有些話一定要經過思考才去表達,不能因為一時的衝動,便說了傷害家人的言語。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特別是有了家庭之後,做兒媳的需要尊重長輩,但是做長輩的也要懂得將心比心。
  • 80歲的老人告訴你,人老了,到底是兒子孝順還是女兒孝順
    面對養老問題,可能每個老人都有自己的顧慮,原本自己指望的兒女有,可能沒自己想的那麼好,而自己忽略的往往對自己最體貼。歲的黃阿姨。黃阿姨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人清醒的很,她把自己的委屈跟幾個兒女說了。並表示想到其他的兒子家裡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