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也不指望你給養老」,說這話的老人,也許當時就真的是這樣想的,老了以後靠自己,不想依靠兒女們給自己養老。尤其是那些強勢的婆婆,她們在兒媳年輕的時候,不想幫忙給帶孩子,經常會用這樣的話語告訴兒媳,說自己老了不指望兒媳給自己養老。
那麼,說這種狠話的父母老了以後都怎麼樣了呢?
我家婆婆今年72歲了,身體還算可以,只是老公公過世以後,她就非要住在我家養老,說什麼也不去老大家。
我婆婆有3個兒女,2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家老公是老小。
我們兩個人也就是普通的公司職員,收入一般,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靠著薪水過日子。
我生完女兒半年後,想著讓婆婆幫忙帶一段時間的孩子,可婆婆卻用「我老了不指望你給我養老」為理由,拒絕幫我們看孩子。
當時也沒有多想,可婆婆卻天天給大嫂接送孫子,那時候,大嫂的兒子已經上了幼兒園大班了,即將是個小學生。
我覺得婆婆太偏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大哥是單位裡的領導,嫂子家裡也是幹部吧,婆婆覺得自己可以依靠他們養老,就不看好我們。
我們夫妻兩個倒著班工作帶孩子,沒有經歷過的人根本體會不到那份心酸。
歲月如梭,轉眼婆婆老了,公公過世了,婆婆跟老公說,以後就指望我們給她養老,非要搬到我們家裡居住不可,還要把她自己的退休金卡交給我,我沒有要,告訴婆婆,你自己拿著吧,想買些啥自己方便。
這麼多年過去了,婆婆已經不記得自己當年說過這樣的話,也許是真忘記了,也許是故意裝糊塗。不管怎樣吧,為人子女的,該孝順還是要孝順的,畢竟老人是走下坡路,人生時日不多了。
況且,現在的婆婆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強勢,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說話,讓人看著很少心疼。
其實,這人啊,什麼時候都不要說過頭話,人生那麼長,誰知道未來是個什麼樣子的呢?還是多些善心的好,彼此好好的善待對方,不論是父母子女,還是婆媳,都要好好的對待彼此,來日不方長,彼此珍惜今世的情緣。
52歲的周女士說起自己的父母也是一臉的無奈,當年周女士的婆婆公公在偏遠老家,根本不可能來這裡幫她帶孩子,自己的母親那個時候剛好退休了,就想著反正哥哥家的侄子都上學了,請母親幫忙帶上一兩年孩子,也就大了。
當周女士夫妻兩個人買了很多東西,回娘家跟父母說這個事情的時候,父母居然都是一個口吻的回答:我們有兒子,將來不用你給我們養老,你找你家婆婆帶孩子去,我們不管。
當年的周女士是哭著從娘家出來的,那份酸楚到現在依然記得,周女士的老公心裡也是酸酸的。
後來,周女士請了一年多的假,自己把孩子帶到一歲半,送進了幼兒園保育班。
10年前,周女士的父親因一場意外走了,留下母親一個人生活。本來是跟著周女士嫂子一起生活,可因為生活裡的雞毛蒜皮的事情,周女士的母親跟嫂子脾氣合不來,只好讓周女士的母親自己單獨居住。
周女士的母親一場疾病後,就跟周女士商量著跟她一起居住生活。
因為當年的事情,周女士的老公心裡還是有些不舒服的,在家裡,很少跟老人說話。沒有辦法,周女士只能做思想工作,慢慢的周女士老公才接受老人。
其實,什麼時候,作為老人都不要隨意的說過頭話,尤其是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你幫他一把,他會記得你一輩子的好;可你傷了她的心,也會被記得很久的。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天下沒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兒女。可人與人之間還是相互的,你幫我一把,我敬你一丈。
周女士說,現在母親在她家住了10年,自己也會在開心的時候逗母親,你們當年不是說不用我們給你養老的嗎?你們有兒子,不需要我,現在怎樣賴我家不走了呢?
母親就會笑著說,那可不是我說的,都是你們父親說的,你找他去講理吧?
生活就是這樣,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溝溝坎坎,需要幫助的時候,彼此幫忙一下,大家日後都好見。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慢慢相處來的,如果一開始就要拒人千裡的話語傷害對方,就不要怪別人記得你所說過的話。尤其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要說這樣的話,很傷人心的。
誰在這個塵世間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誰也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我始終覺得能夠成為一家人,是前世不知道修煉了多少回,才能夠有這麼深的緣分,彼此要好好的珍惜。
老人善待兒女,兒女孝敬老人,這樣的家庭才是人間最和睦美好的,也是人人期待嚮往的家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