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不由娘」,有關養老到底該指望誰?73歲老人說了實話

2020-09-16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年已經73歲的馮大媽,至今還是一個人住。馮大媽老伴前幾年生病離開了,之後馮大媽也想過去幾個子女家養老。可去了孩子們家一段時間,馮大媽感覺住的都不自在,最後還是決定回老家,一直到現在都是自己一個人住。

馮大媽有3個兒子,1個女兒,大兒子去了外地,找他養老也很不現實。至於二兒子和小兒子,都屬於「妻管嚴」,他們也沒說不給自己養老,只不過住他們家的時候,馮大媽感覺自己處處被「嫌棄」,兒媳還處處給自己臉色。所以都是沒多幾天,馮大媽就找理由回來了。至於女兒,馮大媽說女兒嫁的不好,自己家務事還天天發愁,指望她給自己養老,幾乎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馮大媽感慨「一母能養四兒,四兒卻難養一母」。可以說也是很心酸了。

人到中年,誰都不容易,可也不該因此就推卸給父母養老的職責

父母五六十歲還能自理,並且還能幫著子女一些的時候,子女們往往是爭著讓老人去自己家。可當父母更年長一些,而子女們的小家,尤其是他們的孩子也都送到了學校不再需要老人的時候。有的子女就開始嫌棄老人在家裡礙眼了,這時候老人可能就成了「足球」被子女們「踢來踢去」的,誰也不想留。

父母老了,需要養老的時候,年輕人會說自己正是一身責任,處處都需要自己的時候,他們會說自己壓力大,不容易,很辛苦等等,這都沒錯。可問題是你忙你累你責任大,這些都不應該成為你不想給父母養老的藉口。

我們的父輩,當年日子過得那麼難,他們不還是把幾個子女給養大了。可現在反過來,幾個年輕人一起難道還養不好一位或者兩位老人嗎?沒能力給父母養老,其實都是藉口罷了。

有關養老到底應該指望誰?

有關養老,到底該指望誰呢?有老人說原本想的是指望兒子,可誰知兒子娶了媳婦,婆媳矛盾不說,兒子也像變了個人一樣。指望女兒,可女婿也有父母要養,兩個年輕人養四位老人,再加上孩子,其實女兒的日子也不好過。

還有老人表示,上了歲數後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一段時間,才發現有關養老,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能自立的時候自己照顧自己。真到不能自立的時候,就找一家養老院去住。不給子女添麻煩,不成為他們的負擔。

問題是,老人一把年紀了都還在為子女著想,那麼年輕的子女呢,為什麼就不能多為父母考慮一點?

暖時光碎碎念

  •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全部,一顆心都在他們身上;可上了歲數,我們想要孩子多陪陪自己的時候,卻發現「兒大不由娘」,孩子們長大了,成家了,他們也有自己的日子要過,自己似乎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怎麼做似乎都是錯。
  • 即便如此,不少老人還都在想著為兒為女繼續發光發熱。可年輕人呢?今天工作忙,沒時間回去;明天有應酬,太累不想回去了;後天要出錯,時間錯不開……
  • 為了生計,年輕人很忙,這都理解,可你就真的忙到連回家看看的時間都沒有嗎?
  • 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跟父母聯繫了?你又有多久沒有回去看看了?

90後寶媽一枚,因為有了孩子,開始關注並學習育兒知識。在這裡希望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寶媽寶爸,共同探討育兒心經。

未來亦暖,歲月如初。時光,總是暖暖的,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註: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晚年養老指望誰?70歲老大爺說出大實話,句句在理
    我們老了還能指望誰?今年已經70歲的呂大爺,在和朋友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得不說,老大爺的觀點也說出了他們那個年齡段老人的心聲,句句在理。這樣凡事靠自己靠老伴,就是難一些最起碼也做到了「自力更生」了,倆人一起,身體也尚可,這樣的晚年生活也算是自由自在,在他看來也是最好的一種養老狀態。當然,老人也是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和子女們住的不要太遠,子女包括孫子輩的,誰有空誰回來看看他們二老,這樣彼此牽掛,卻不互相打擾太多才最好。
  • 一位73歲老人的感悟:老了還能指望兒女養老嗎?經歷太痛苦
    一位73歲老人的感悟:老了還能指望兒女養老嗎?我誰也不指望,等老了之後我去養老院,也不用你們再管我了。那麼在現實生活當中,人老了之後,是不是真的指望不上兒女了?我們來看一下這位70多歲阿姨的經歷吧。我今年73歲了,不過我現在還是一個人住著,我的老伴在前幾年就已經去世了,留下我一個人還有一兒一女,我兒子也經常來到我家串客,兒媳呢每個星期他也都會過來煮一頓好吃的給我,這日子也算得上比較輕鬆美滿。
  • 養老,你指望誰?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老年朋友發的一條內容:「是主人吧,說了不算;是客人吧,啥活都幹;是保姆吧,一分錢不賺,外搭錢還不算;是志願者吧,還沒人點讚。」短短幾十個字,說盡了照顧孫子的老人們的苦。所以,聰明的老年人明白,人到老年就該享享清福,省吃儉用,為兒為女實在沒有必要。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放手讓子女走自己的路,這樣的老年才會輕鬆圓滿。
  • 養老指望女婿和指望兒媳,哪個更靠譜?過來人說出實情,戳心窩
    提到養老,對上了歲數的人而言,可以說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那麼指望子女給養老,到底是女婿靠譜還是兒媳靠譜呢。鄰居李大媽說自己去兒子和女兒家分別住了一段時間,兒子和女兒還好說,就是兒媳和女婿,真的是一言難盡。然後李大媽發現有關養老,在可以自理的時候還是指望自己最靠譜。
  • 沒有兒子,指望女婿養老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如何?現實引人深思
    沒有兒子,指望女婿養老的老人,晚年日子過得如何?秦阿姨的經歷雖說只是一個個例,不過也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的。這樣的現實也引人深思。指望女婿養老到底靠譜不靠譜?首先,我們先來說說這幾方面的事實。女婿身上的責任也很重:女婿指不指望得上是其次,就是女婿願意給嶽父嶽母養老,那麼別忘了一個事實,女婿還有自己的雙親需要贍養。除了養老,他更是需要養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孩子,可以說這都是女婿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這些如果都指望女婿一個人,女婿能不能吃得消。
  • 人到晚年,錢和兒女哪個養老更可靠?3個60歲的老人說了實話
    隨著傳統養老觀念的轉變,如何養老已經成為每個老人都必須面對的殘酷問題,如何規劃自己的晚年生活現在變得尤為重要。最重要的是,在晚年,有錢的還是孩子,哪個更可靠?這三個老人說了實話,讓我們看看!就在結婚這件事情上,大媳婦一直對我有意見總覺得我和我的妻子對老二好,對老大不好。就在去年,我妻子病了,在醫院住了好幾個星期。我自己不知道該這麼照顧老伴又怕照顧的不好,所以我不得不請兩個兒子來幫助。
  • 金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這三位老人說出了大實話
    這三位老人說出了大實話1.李大爺,58歲,個體:自己出錢去養老院,不麻煩孩子其實我和老伴早就想好了以後養老的問題,我們有兩個兒子,兒子結婚的兩套房子我們都出了首付,前前後後花了不少錢,按理說我們讓兒子養老無可厚非
  • 80歲老太太對兒媳婦說:我有女兒,不指望你養老,後悔了吧
    導語有很多婆婆很強勢,年輕的時候不願意為兒媳付出一點親情,不願意幫忙帶孩子,把兒媳當成外人。在吵架的時候經常會對著兒媳說,「我又不指望你養老,我有女兒,要是指望你連飯我都吃不上一口。」也有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女兒說,「你哥是我們家的傳承,我的遺產都會分給他,以後也是靠他養老。
  • 老人退休金全花,一分養老錢不留,到底對還是不對?大家給評評理
    並且公婆還告訴外人,說現在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以後養老就去找兒子兒媳。這位網友很鬱悶,原本還想著公婆有退休金,她和老公也沒花老人的錢,想著老人應該會把退休金攢起來到時候養老用。誰知道 ,老人卻是「月月光」,可以說晚年日子比年輕人過得還瀟灑。於是網友才求助,不知道該怎麼辦。
  • 「寧生不孝兒,不養孝順女」,說這話的老人,最後被打臉了
    這不,鄰居李大爺,就經常在跟老人們聊天時說一些重男輕女的話,讓我們這些寶媽很反感。所以,他對自己的一兒一女態度截然相反。他就是那種錢財都給兒子,還總要女兒出錢出力幫襯兒子的老人。但是,前段時間摔了一跤後,李大爺被自己的話打臉了。李大爺摔倒後,腿骨折了,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期間,兒子每次去看他,都是坐不了幾分鐘就說工作忙,要走。
  • 73歲失能老人拒絕兒子「養老」,不是兒子不孝,而是這3點原因
    導語做老人的往往會思前想後,他們考慮的方面往往很多,都說人老了就要放寬心,不要操心太多,可是老人都是愛孩子的,他們即使已經高齡,可是還會不由自主的惦記著自己的孩子,下文裡的這個73歲失能老人就拒絕兒子給她養老,關鍵不是她兒子不孝,而是因為以下三點。
  • 94歲的程大爺說,人老了誰也靠不住,還是住養老院好!
    兒子就意味著可以延續香火,可以傳宗接代,可以對老一輩有個交代,老了有資格進祠堂,可想而知,兩夫妻對這個小兒子有多寵愛,全心全意,養大了兒子,給兒子娶妻抱子,又看大了孫子,原指望看完了孫子,就可以讓兒子養老,到頭來,兒子不管,只因兒子娶了媳婦兒忘了娘,兒子完全不做主,兒子說,娘啊,以後你走了別怨我,我得和俺媳婦兒過一輩子啊,程大爺是民辦教師,終究活的通透起來,一怒之下,把老家的房子給賣了,
  • 「我們老了不指望你們養!」老人餘生指望誰?
    旦凡老人說出這樣的話,百分百是有原因的,更多的是子女平時不孝順父母,惹老人生活過的不安寧,時間一長,老人感到失望和絕望了,對於這種不孝子女!老人才會說出不指望你們養老的喪氣話。如果兒女對父母孝順,努力工作,又有哪個父母願意如此呢?當然也有一部分老人是自己有資本的。筆者總結了以下一些原因,供大家參考。
  • 「老了也不指望你給養老」,說這種狠話的父母最後都怎樣了?
    導語:「老了也不指望你給養老」,說這話的老人,也許當時就真的是這樣想的,老了以後靠自己,不想依靠兒女們給自己養老。尤其是那些強勢的婆婆,她們在兒媳年輕的時候,不想幫忙給帶孩子,經常會用這樣的話語告訴兒媳,說自己老了不指望兒媳給自己養老。那麼,說這種狠話的父母老了以後都怎麼樣了呢?
  • 「寧生啃老兒,不生孝順女」。60歲老人的實話難聽卻是事實。
    很多人都說生女兒好,女兒將來比兒子孝順,兒子大多數會啃老,但60歲的趙阿姨並不是這麼想的,趙阿姨認為「寧生啃老兒,不生孝順女」,女兒再孝順也不如兒子強。(1)女兒再孝順,也遲早要嫁人。很多人認為生女兒比較好,女兒比較孝順,將來可以靠女兒養老,但其實靠女兒養老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當女兒出嫁後,老人怎麼靠女兒養老?女兒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公婆,父母就變成了她生命中的客人,女兒出嫁之後生的是別人家的後代,照顧的是別人家的公婆,其實和自己的父母是漸行漸遠的。
  • 70歲兒子對92歲老母親說:「娘啊,你還在我哪敢走!」
    我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3.64歲,女性平均壽命為79.43歲。很多沒有活過60歲便因各種疾病離世,也有很多人活到90多歲,甚至過百歲。長壽是好事,但有些時候,對很多人真實情況是力不從心。3個孩子各有各的事情,誰也指望不上,家裡照顧老母親的事情只能靠吳大爺自己,做飯洗衣,買藥,有點空的時候還需要去菜地裡拔草澆水。所幸3個孩子雖然不能親自回老家照顧老人,但每個月各自都會打錢給吳大爺,他的經濟不算緊張。上個月,吳大爺挑水澆菜的時候,不小心滑了一下,腰部有些疼,他很擔心,萬一自己不小心摔倒起不來該怎麼辦,年紀大了,特別不經摔。
  • 73歲老人「專職」照顧109歲母親,一句話暖哭所有人……
    109歲高齡的她,思維清晰,交流無礙,身體沒大毛病。老人能如此長壽,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晚輩們的孝順。尤其是兒子高林普,更是幾十年如一日,時刻陪伴在母親身邊,其孝行讓人感動。初心:娘陪我長大 我陪娘變老「俺娘年輕時為我們吃了太多苦,她老了我們應該讓她享福。」高林普向記者講述了母親任鳳月年輕時的故事。
  • 兒子:你們有錢去旅遊,錢花沒了別指望我養老,人老了到底靠誰?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熱議,一對老年夫婦熱衷旅遊,將全部積蓄花光,退休收入微薄想讓兒子給養老,兒子則說,你們有錢就出去旅遊也不留給我,現在不能動了別指望我給你們養老。 此事引發大家爭論,到底誰對誰錯呢? 的確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奉獻精神可以說是第一的,以前那個年代很少有不要孩子的,基本懷孕了就會生下來,不論日子多難都會把孩子拉扯大。
  • 晚年沒有自理能力,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70歲老人說了大實話
    秦大媽今年70歲了,之前一向身體很硬朗,但是年初的時候外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骨折了。因為年紀大,做了手術恢復也不是特別好,就一直躺在了病床上。現在,秦大媽被接回了家,一直由兒子兒媳照顧。昨天兒媳外出辦事,下午回來的晚,就託我給大媽送點飯。陪大媽吃飯的時候,大媽跟我聊了聊生病之後的遭遇,感慨道:「躺在病床上才明白,兒媳和女兒到底誰更靠得住。」
  • 人到晚年,指望女婿養老靠譜嗎?先聽聽女婿們的真心話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人上了歲數,尤其是自身沒有能力需要子女給其養老的時候,想要指望女婿給自己養老,到底靠譜不靠譜?有關這個話題,讓我們先來聽聽幾位女婿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