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在過去,多數人都有「養兒防老」的思想。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革新,大家對這種舊觀念或多或少地都發生了一些轉變。
雖然仍有不少人覺得我將兒女養大,他們就要養我終老,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要趁著年輕多賺錢,將來靠自己養老,不給子女添麻煩。
步入晚年,許多老人手裡都會有一些存款,究竟是用這些存款補貼子女的生活,和他們「以心換心」好,還是牢牢守住自己的錢,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好呢?
面對養老,金錢和子女究竟哪個更靠譜,成了一個令老人們糾結不已的問題。
1. 張大爺,61歲,退休工人:把錢都留給孩子,孩子養老
雖然現在很多「新型養老」被吹得天花亂墜,但我還是會選擇讓孩子養老,我的積蓄和存款也都會毫無保留地給孩子。
養老院再好,始終不是家,那些朋友再志同道合,始終不是親人,和兒女生活在一起,就算他們白天再忙,見面和說話的時間都不多,我也覺得心安。
有人說兒女和父母長期住在一起容易有矛盾,其實這就是一個「真心換真心」的問題。
他們經濟困難時,我慷慨解囊,工作忙碌時,我幫他們做飯接送孩子,有這份恩情在,什麼矛盾化解不了?
和兒女待在一起,我不孤單,他們也省錢省心,何樂而不為呢?
2. 李大爺,58歲,個體:自己出錢去養老院,不麻煩孩子
其實我和老伴早就想好了以後養老的問題,我們有兩個兒子,兒子結婚的兩套房子我們都出了首付,前前後後花了不少錢,按理說我們讓兒子養老無可厚非。
但我和老伴想得很明白,兒子孝順,不代表兒媳婦孝順,孩子成家立業後就專注於自己的小家了,也不會對我們花太多的精力了。
所以我們沒有選擇把所有的積蓄花在兒子身上,自己還留了不少,我們準備以後用這些錢出去旅遊,等跑不動了就去找個舒服的養老院住下來。
這樣既不拖累子女還生活得體體面面,蠻好的。
3.方奶奶,65歲,農民:子女和錢,錢有時候更靠譜
我雖然是農民,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但和老伴還是有點存款的。一兒一女都不願意留在農村,去了城市裡打工,好在現在也都穩定下來了。
去年老伴做手術住院,醫生說要花不少錢,兒子和閨女聽到之後馬上就為這個大吵大鬧。
閨女和女婿覺得兒子應該出全款,兒子和媳婦覺得閨女應該出一半的錢,幾萬塊錢鬧得家裡雞飛狗跳,這件事完了之後,兩家之間的關係也弄僵了。
後來我和老伴說,幸好我當初沒有把存款拿出來,一場病我就看出來我們以後養老根本一個都指望不上。
我後面準備把老伴照顧好,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再去賺點錢,因為我是徹底看明白了,子女和錢,錢有時候更靠譜。
由於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很多老人的選擇也不相同。
但不管如何選擇,越來越多的老人在養老問題上已經看清了一個真相,那就是金錢和兒女都不如以下兩點來得重要:
1. 保持健康的身體
當老人晚年躺在床上無法下地時,他們就會醒悟,兒女再孝順,存款再豐厚,都不如一個健康的身體來得重要。
只有自己身體健康,不出大問題,晚年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所以現在的老年人一定要重視自己的身體,不管是大病小病都要及時就醫,不要讓小病拖成大病,也不要盲目去購買藥品和保健品。
此外,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適度鍛鍊身體,有了好身體才有資本去享受生活。否則等身體出了問題,兒女再如何孝順,老人都是無福消受的。
2.好好對待陪伴自己幾十年的老伴
不少人到了晚年才發現,那個和自己吵吵鬧鬧了幾十年的另一半,才是身邊真正靠得住的人。
王大爺和老伴風風雨雨40多年,兩人育有一個兒子,兒子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成家之後,和父母的交集就漸漸變少了。
王大爺三年前腿上做了一次手術,住院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老伴一個人在照顧,兒子兒媳偶爾過來幾次,呆不到半小時就離開了。
王大爺術後恢復得不是很好,走路總是一瘸一拐,老伴不放心他一個人出門,總是跟前跟後,看顧得十分仔細。王大爺感慨地說:「真是十個兒子加起來也不如一個老太婆啊!」
的確是這樣,當人步入晚年,子女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
當我們有個頭疼腦熱時,第一時間關心自己,願意毫無怨言地照看自己的,實則是那個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另一半。
對於那些失去了另一半的老人們來說,再多的存款,也只能讓他們在物質方面過得充足一些,而他們最怕的,是失去愛人之後難以承受的痛苦和孤獨。
因此,相較於金錢和子女,老人們更應當珍惜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老伴,兩個人健健康康地相互扶持,才是最好的養老。
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想自己老有所依,所以我們才會對養老方式過於看重。
但不管是覺得金錢靠譜還是認為子女靠譜,老人們都要善待自己的身體和身邊的伴侶。
人到晚年,你認為金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呢?歡迎將你的想法在評論區分享給兜媽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