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清澤
在《百歲人生》這本書裡看到這樣一句話:21世紀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歲,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真,發展中國家也正迎面趕上。這就是長壽時代。
養老問題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或早或晚。80後也開始關心養老,那麼怎樣養老才能讓晚年更順心更舒坦呢?
是自己居住還是兒女一起住呢?如果兩者都不選,還可以有別的選擇嗎?住養老院也可以,只要有足夠的經濟條件。
01.
王大爺70歲,生活在南方的一個小縣城,兒女都在外面打工,他一個人住在當年單位分給的宿舍樓裡,平時自己買菜做飯,身體還算硬朗。
老伴兒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兒女們一個月給他打一次電話,他有不多的退休金,湊合著夠花。他不用使兒女的錢。
前不久,他去陽臺上掛衣服,陽臺上有片水,他摔倒了,疼的也爬不起來,就在那兒倒著,想大聲喊也沒力氣。
想了想是周末,鄰居一家子估計旅遊去了。直到周一上午的時候,他聽到隔壁陽臺上有動靜,他就拿起衣服杆子,使勁兒敲打自己的洗衣盆兒,那個年代洗衣盆都是鐵的。他一直敲了好半天。估計驚動到鄰居了,他們報了警。
消防隊來了開了鎖,才把老人救了起來,放到在床上,老人一口氣喝了一瓶水,已經餓了三四天了。他還感謝消防隊員救了自己。
獨居老人真的挺難的,身體健康還行,萬一有個頭疼腦熱、暈倒摔倒的真是後怕。老年人有個伴兒,有人陪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02.
我爸的姨媽,也就是我的姨奶奶,她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當年她對兒媳特別不好。為了家裡多幾個人,她要求兒媳生兩個兒子。兒媳也幸運,頭胎是個女兒,二胎三胎都是兒子。她雖然想要孫子就有了,但是不幫著兒媳也照看孩子,她喜歡熱鬧,只顧自己去趕集趕廟會。
兒媳是個善良的人,好像是那個年代的高中生,凡事兒拎得清。她也沒指望著婆婆管自己,反而是想辦法克服了困難。她頭腦靈活在村裡開了個小商店,一邊看孩子,一邊經營商店。那時候,婆婆並沒有幫助她一下。
兒媳後來還開了煤場,做蜂窩煤給村子裡的人送貨上門,掙了不少錢,在村裡臨近公路邊上蓋了二層樓房。
現在姨奶奶老了,80歲了。她老公死得早,就剩下了她一個人。她是可以生活自理的。換成別的老太太誰願意和兒媳住在一塊兒。她因為很懶惰,不想做飯,還不想自己住在老房子裡,想跟著人家湊熱鬧。
兒媳還要照看孫子,並不喜歡和她一起住。每天打掃家務,還得多不打掃一個房間,就連刷碗還要多刷一個。
在兒媳困難的時候,你去自由自在了,現在反倒求著人家照顧你,再善良的人,也不傻,心裡有底。
那天,兒媳婦挺生氣就說了句「就知道坐著白吃,什麼也不幹。」
姨奶奶覺得兒媳是在說自己,挺生氣的,她本來就很尖刻,可能也有點兒心虛。回頭就告訴了自己的兒子。
兒子雖然年輕時不滿母親的做法,但畢竟是自己的母親,他還是想讓她養老順心一點兒。考慮到母親都80歲了,還能再活幾年?就說了自己的媳婦兒。
兒媳不幹了,就把多年的積怨爆發了,然後倆人大吵了一架,還動手了。
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也許姨奶奶當年不管兒媳的時候,可能也沒想到自己老了,有一天會需要兒媳來照顧,她當年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有兒有女,養老指望不上「外人」。
可現在還是吃兒媳做的飯,讓人家給她打掃房間。話不能說得太滿,人要多給自己留退路。對兒媳好一點兒沒壞處。大多數的人,還是懂得感恩的,將心比心,你對人家好,人家才肯對你好。
03.
人活了一輩子,怎樣才能讓養老舒服一點兒呢?記得在看一檔綜藝節目時,張泉靈講到,母親怕生病給自己添麻煩,開始好好健身了。她去採訪的時候曾經遇到一個老太太,兒女都不在身邊,她害怕摔倒,就減少了洗澡的次數。多麼無奈呀!儘量做到下面三點。
1.要有點兒傍身錢,這樣才能不朝兒女們伸手要錢,才能過得舒服一點兒,當然懂事的兒女,會主動給父母生活費的。
住院老人
2.老年人也要積極去學點兒新東西,比如學會使用手機學會視頻,這樣在外地打工的兒女可以通過視頻和父母聯繫,為自己的安全加把鎖。
3.同樣兒女在父母的養老上多費點兒心,比如裝上攝像頭,時常查看父母的狀況,萬一摔倒了。至少一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問候他們。讓他們吃飽穿暖,不要生氣。
歡迎關注@雨清澤遠 雨清澤,80後小女子,手寫正能量,樂觀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