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頭含淚哭訴:在子女家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

2020-08-25 以史為談

導語

今天帶大家探討的是,一位70歲的鐘大爺哭訴:「在子女家養老之後,才知道晚年後誰都指望不了。

鍾大爺/70歲

我也70歲了,我老伴去世5年了,如今就我一個人住在老家,我子女都在城裡,如果要搭車去城裡需要半個鐘,因為我們是一個很小的農村,跟大山差不多,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待在家,那些年輕人都搬去城裡住了我有一對子女,我兒子44歲,女兒41歲,兒子首付在城裡買了一套房,他們一家人住在那裡,我女兒嫁到鎮上,一般只有年三十晚才回來。

按道理來說,我有一對子女,有孫子和外孫,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時候享清福了,可是想像永遠比現實殘酷。

我是一個農村人,我沒有退休金,也沒有養老金,一輩子就在農村種田,也沒什麼文化,因為我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書讀,要是想讀書,必須很有錢才行,沒讀過書,很多字都不知道怎麼念。

老爸沒去世之前,我和老伴經常拿一些蔬菜去鎮上賣,或者拿一些農作物換點錢,如今我也老了,這些都坐不動了,只能種一些青菜,拿去鎮上賣。

後來我老伴去世後,我的身體也沒有之前這麼好了,腿腳也沒這麼方便了,所以就很少去賣東西。

有一次,我突然病倒了,好在那時候鄰居看見了,把我送去了醫院,我才保住了性命。

後來我就打電話告訴我孩子們我生病了,然後我孩子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匆匆的趕回來,當時陪伴我的鄰居,他叫我兒女把我接去城裡住,因為我老了,一個人住很不安全,萬一哪天出現意外,都沒人知道。

我住院的期間,我兒子和女兒他們都在我身邊陪伴我,照顧我。

因為我兒子女兒他們都要忙於事業,還要照顧家裡,他們就想等我病好了之後,把我送去養老院,讓我在裡面安心養老,這樣也不用擔心生病的時候沒人知道。

聽到他們說要把我送去養老院,我100都不願意,還特彆氣憤,我和他們說,怎麼都不會去養老院啊,我兒子說:「爸,你就去養老院吧,我們沒有時間照顧你,我們也要賺錢養家,還要還車貸房貸,還要供孩子讀書,壓力特別大,而且家裡就靠我一個人養活,如果你去的話,只會給我添加壓力,也不能好好照顧你,如果你去養老院,我就不用擔心你沒人照顧」。

雖然兒子說的很有道理,但我還是不肯去,兒女們也很無奈,只好把我接到他們家每家住一個月,等我身體完全恢復了再另外做打算。

我出院的時候我兒子就把我接到他家裡,在兒子家住的時候,讓我們看透了他們,他們的舉動也傷了我的心,住在兒子家期間,兒媳根本就不招待我,也很不歡迎我,時不時的還挑我毛病,要麼就是和她朋友打電話,說她倒黴,不但要照顧一家人,還要照顧一個老頭,還說我故意想要拖累她,不想讓她有好日子過,反正不管我做什麼,而且都看我不順眼。

後來終於熬到了一個月,我就去了女兒家,因為女兒是鎮上的,他們家的設備沒有兒子家的好,也沒有兒子這麼有錢。

女兒還要照顧她公婆,現在我過去了,她就要照顧三個老人,我親家和女婿很討厭我的到來,覺得我是個累贅,剛開始還沒怎麼表現出來,住了10多天之後,女婿就特別不滿意我,老是和我說壓力大,我女兒就默默聽著,一句話都不說。

女婿和女兒說:「怎麼你爸來這裡養老,不應該是他兒子養嗎?怎麼就成了你的責任?你已經嫁了,你爸一點都不懂事,還盡給你添麻煩,而且家裡還有我爸媽要照顧,現在又多了你爸,我的壓力真的很大,你能不能把他送走」。

我在女兒家都沒住到一個月,女兒就把我送回農村了,因為女兒她這樣做也是沒辦法,誰讓女婿不喜歡呢,她不可能為了我,和她家人鬧彆扭,這一刻,我對這兩個子女好失望,也寒了心,辛辛苦苦把他們拉扯大,沒想到,到了晚年之後卻得到這樣的下場,個個都嫌棄和我住。

被女兒送回農村之後,我就恢復了之前一個人的生活,好在我的身恢復的快,也很少生病,我就重新種一些蔬菜,拿去鎮上賣,賺點錢來維持生活。

兒子和女兒每個月才打200塊錢給我做開銷,好在我不怎麼花錢,有自己種的米,也夠我吃了。

現在我才發現,原來人到晚年,誰都靠不了,能靠的只有自己,我也不會再指望子女為我養老,因為他們個個都是沒良心的,在農村,我每天吃完飯就從村頭走到村尾,當做運動身體,希望我的身體一直這樣好下去,不要再生病了,要不然,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有沒有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身體養好。

結束語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個話題?關注我,下方評論出來。

相關焦點

  • 70歲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各住2個月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下面這位70歲的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養老之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鄰居就幫我打電話給我子女,子女得知消息後,都來到了醫院,當時鄰居叫我子女把我接到他們家去住,因為我一個人住實在不安全,萬一哪天又出現意外沒人知道,那就慘了,我住院了一個月,那一個月裡,我兩個子女都來伺候我,給我送飯吃。
  • 故事: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讓他們成才,即便子女成家了,父母依舊盡著最大努力,減輕子女的負擔;當父母老了,兒女們應當給父母養老。許多人也知道,自古以來孝心是種美德,大道理大家都懂,真到父母老了,有多少子女能夠盡孝。有人說子女多了,將來老人們養老也會享福。
  • 70歲老人的醒悟:在兒女家各住3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嘴甜會哄老人的子女,到盡孝時不見得就有多孝順。70歲老人去兒女家各住3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張女士我退休後每月拿著7000塊的退休金,這事兒女都是知道的,她們都搶著要贍養我,都害怕我一個人生活孤單,那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以為自己命好生了一對孝順兒女,直到我真的應允去兒女家各住了3個月後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70歲老人的醒悟:在兒女家各住3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嘴甜會哄老人的子女,到盡孝時不見得就有多孝順。70歲老人去兒女家各住3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張女士我退休後每月拿著7000塊的退休金,這事兒女都是知道的,她們都搶著要贍養我,都害怕我一個人生活孤單,那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以為自己命好生了一對孝順兒女,直到我真的應允去兒女家各住了3個月後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
    導語:人人都關心的一個話題,老了是跟子女住還是養老院住呢?一個70歲老人自述:子女家和養老院各住一個月,才知道晚年歸宿在哪自述:祝大爺70歲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但這個依靠到底是養老院還是子女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吧,老人晚年的歸宿在哪?我以為子女是我辛苦養大的,所以我們的感情應該很深厚,血濃於水呢。
  • 70歲獨居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誰靠得住
    人老了,就會變得脆弱,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晚年時光。大多數老人即使一生育有兒女,也未必人人能過上天倫之樂的生活。在現實面前,天下的老人幾乎都是一樣的遭遇,既要面對老了無人照顧的心酸,又要擔心,有人照顧的不安,由此看來,晚年生活也不盡人意。
  • 一個65歲老人自述: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人到了以後,勢必都會想著讓子女來給自己養老,可是,子女們真的能依靠的住嗎?現在這個社會,不知道還有多少子女能做到給自己的父母養老的,恐怕不多吧!子女們不能給父母養老,也許並不是子女們不孝順,而是被生活和現實所逼的,子女們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70歲空巢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1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座土不拉嘰的老房子,裡面住著位70歲的老人。老人和老伴在同一屋簷生活了幾十年,朝夕相處,日夜相依,不管生活有多艱難,兩人相互扶持,並養大了3個孩子。兩人感情很好,一輩子很少吵架、紅臉。老人本以為自己能和老伴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沒想到一場急病,奪走了她53歲的老伴。老伴走後,老人非常傷心。
  • 70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幾天,你就明白誰才是晚年的依靠
    但是,仍有許多父母年輕時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養恤金來給自己的晚年打下基礎。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說在以後的生活中,她們真的可以依靠孩子嗎?讓我們來看看母親的經歷。歲。我的兩個孩子得知我生病之後,他們不想讓我自己住在農村裡,因為他們擔心沒人會知道我過的這麼樣。所以被他們帶回家了。我的兩孩子談到了這個問題。在每個家庭住半個月是很公平的,壓力不會很大。自從他們安排好以後,我不得不聽他們的。在生活了一個月之後,我發現我的老年生活誰更值得依靠。
  • 70歲老人的忠告:在兒女家各住半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一、導語人老了應該依靠誰呢?很多老人都說生兒子好,這樣才能讓自己老有所依,也有老人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生女兒才能讓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那到底靠誰才最靠譜呢?不如看看下文裡的這個老人是怎麼說的吧。我今年70歲了,我已經退休快20年了,我每個月退休金有3000塊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足夠我一個人花,兒子女兒都非常讓我省心,他們已經有了各自的家庭,所以不用我時刻操勞,我老伴兒走得早,我一個老婆子孤零零的在老宅住,一個人種種花草。雖然每天日復一日,可是過得也不算無聊,可能是我有退休金的緣故,所以不用給兒子女兒添麻煩。
  • 68歲老太太: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68歲的老太太最初與丈夫住在一起,兩人住在鄉下,彼此依靠。當時,林太太認為丈夫是她晚年最大的依賴,但她沒想到有一天她的丈夫會在不知不覺中安詳的離開了她。經過討論,孩子們告訴我,你應該在雙方各住一個月,孩子們並輪流為老人服務。我和兒子住了一個月。我曾經生活在鄉下,但是我的生活習慣與我住在城市的兒子和兒媳婦的習慣不相容。
  • 一個68歲奶奶自述: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劉奶奶對此很知足,她覺得有老伴陪著的晚年已經很幸福了,但世事難料,老伴突發心梗,就那麼突然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老伴離開後,劉奶奶很傷心,但傷心歸傷心,生活還要繼續,只是一個人生活實在是太孤獨了,獨自生活了沒多久,劉奶奶就選擇搬過去跟她的兒女一起生活,可是僅僅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後,她就又搬回來自己住了,而這又是為何呢?
  • 69歲母親哭訴: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2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Part 1我今年差一歲就到70歲了,人們都說人到70古來稀,可我一點都沒有感受到這份待遇。在最後的一個月裡我都是數著日子過來的,那一個月我兒子整整一個月沒有回來,有時候餓的我都差點暈過去,心想再堅持幾天就可以到女兒家了,女兒肯定會對我好的。
  • 68歲大媽:在子女家各住半個月後,我才發現晚年能依靠誰?
    ,一個人在家太孤獨,我就搬去和子女住,當時子女商量好,在他們兩家各住半個月,輪流照顧我。還來我這裡住,真的很不喜歡,要是她能回老家該多好「。聽到兒媳這麼說,我的心裡特別難受,特別委屈,住在兒子家一點都不自在,每天還要看兒媳臉色,還要受氣,終於熬到了住了半個月,去了女兒家住後,我以為會好一點,沒想到也不怎麼樣。
  • 將近7旬老母親:在兒女家各住了半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但是現在的老人如果到老的時候身體健康而且退休金也高的情況下,也是不怎麼需要子女在跟前照顧著的,但是有很多的父母應該年輕的時候由於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晚年就不會有退休金來保證生活,這個時候他們也需要子女的細心照顧了。那麼老人晚年的時候,真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子女嗎?我們來看一下這位將近7旬的母親的親身經歷。
  • 73歲老人直言:在子女家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晚年應該依靠誰
    無論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有多麼的成功,他也一定會變老,這時候有些老人就會想我還有自己的兒女可以依靠。73歲的李大娘就是這樣想的,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她已經協商好在每個孩子的家裡住一個月。那麼她在兒子和女兒家裡住是什麼樣的感受呢?現在來聽聽她的自述。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慢慢的自己一個人也難免會很孤單,於是我也跟身邊的一些老人一樣,隔三差五去兒女家輪流居住。怎麼說了,可能人老了大都時會變得敏感多疑吧,不知道你們大家怎樣,反正我就是這樣,因此我在兒女家輪流居住最多也就是20天。開始我是先住兒子家20天,然後再去女兒家住20天,但是在兒子家不到一周,我就明顯感覺到媳婦各種不高興。
  • 將近7旬老母親: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人到老年,真的能指望得上子女嗎?年近7旬的老人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讓她明白了晚年究竟能依靠誰。01張阿姨,68歲,丈夫已離世剛嫁給老公的時候,他家境不好,但我能吃苦,陪著他起早貪黑。後來我們有了一兒一女,由於我們從小吃了很多苦,為了孩子們少走彎路,我們總是想辦法把更好的留給他們。
  • 70歲母親的自述: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讀許多人都認為養兒防老,兒子才是自己未來的希望,在自己老了之後才能夠有人陪伴和照顧,不用發愁,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這個還真不一定,我們一起看看這個70歲的老母親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之後,才明白能夠依靠的究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