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老了,就會變得脆弱,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晚年時光。大多數老人即使一生育有兒女,也未必人人能過上天倫之樂的生活。在現實面前,天下的老人幾乎都是一樣的遭遇,既要面對老了無人照顧的心酸,又要擔心,有人照顧的不安,由此看來,晚年生活也不盡人意。
李彩英,今年剛過古稀,老伴三年前去世了,剩下一兒一女。和孩子們商量後,決定去兒子和女兒家各住一個月,以此來解決老人無人照顧的問題。
剛開始,李奶奶先去了兒子家居住,兒子和兒媳婦都對自己很好,於是李奶奶就漸漸感到欣慰,和孫女們快樂地享受生活。但是時間剛過不久,兒子和兒媳婦們的臉色就漸漸顯露出來了。尤其是兒媳婦,常常有意無意地暗示自己是個累贅,因為要照顧自己的常常感到疲憊忙碌,兒子也經常說出帶刺的話,李奶早已明白,自己並不在這個家裡討喜,於是,就離開了兒子家,到女兒的家中生活。
女兒畢竟和媽媽感情最深,來到女兒家裡後,和兒子家對比,簡直就是天差地別,除了精心的照顧以外,還有女兒時刻的陪伴。累了有人幫忙按摩,想做什麼都不會受到任何人的眼色,在女兒家的日子,過的十分幸福快樂。李奶奶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誰靠得住。
男人成家以後,就會變得更加有責任,負擔更加沉重,尤其是,在婆婆和妻子的關係中,顯得尷尬又無奈。大多數兒子,都不太贊同妻子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都說老人老了以後就會返老還童,變回孩子。在經歷了一生的風雨後,年老了,無非就是需要一份細緻無私的關懷,而兒女自然也就成為自己唯一的依靠。
孩子若是孝順,老人也能心安,孩子若是嫌棄,老人會逃得更快,因為他們的心很脆弱,面對的最愛的孩子,誰都不希望成為一種負擔和累贅。
所以,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母親給予生命,就應該及時報孝,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時光。為人子女,沒有資格嫌棄自己的父母,更不應該將生活的壓力怪罪到父母身上。只有懂得疼愛母親,珍惜親情,才不會留下遺憾,而父母也能在孩子的關懷下享受晚年的歡樂時光。
疲憊一生洗盡鉛華,換來的應該是兒女們的關心和陪伴,無人照顧的光景異常慘澹,每個脆弱的老人,最需要的,都是關懷和理解。只有兒女懂得父母心,父母才能享盡年華歲月。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