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老人的忠告:在兒女家各住半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2020-08-12 思念有聲

一、導語

人老了應該依靠誰呢?很多老人都說生兒子好,這樣才能讓自己老有所依,也有老人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生女兒才能讓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那到底靠誰才最靠譜呢?不如看看下文裡的這個老人是怎麼說的吧。

二、真實案例

1:兒女對自己格外殷勤。

我今年70歲了,我已經退休快20年了,我每個月退休金有3000塊錢,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足夠我一個人花,兒子女兒都非常讓我省心,他們已經有了各自的家庭,所以不用我時刻操勞,我老伴兒走得早,我一個老婆子孤零零的在老宅住,一個人種種花草。

雖然每天日復一日,可是過得也不算無聊,可能是我有退休金的緣故,所以不用給兒子女兒添麻煩。

兒子女兒對我還算殷勤,每個月都會來老宅看我一次,每次來都會拿很多營養品,身邊人都羨慕我兒子女兒孝順,不像別人的子女半年都不回家一趟,和他們吃頓團圓飯更是難上加難。

我感覺自己也是非常幸運的,起碼一個月能看見孩子們一次,並且他們對我也算是比較上心,本以為日子能這麼安穩的過下去,沒想到兩個月前我意外的出了場車禍。

2:給兒子幫了倒忙。

那場車禍來的很突然,沒有奪走我的生命,可是卻讓我成了一個殘廢,我必須要終身在輪椅上度過,我知道自己要給兒子和女兒添麻煩,我內心非常過意不去,兒子女兒商量了一下,說輪流養我,一開始是在兒子家住的,我住的時候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什麼話會讓兒子不樂意。

即使這樣兒子對我還是挑三揀四,雖然每天也給我準備飯菜也沒有吼過我罵過我,可是這種壓抑的感覺讓我崩潰,兒子下班看見我總是裝沒看見,我尿了褲子兒子一聲不吭的給我換下來。

我本來想幫兒子洗碗,沒想到推著輪椅洗碗不方便,一不小心摔碎了盤子,後來兒子一邊收拾地板一邊說:「媽,你能讓我省點心嘛!我工作一天夠累了,你就別給我幫倒忙了。」兒子的話是嫌我給他添亂了,後來住了半個月女兒就把我接走了。

3:因為我,女兒女婿吵架了。

後來在女兒家住了大概半個月,最後我也住不下去了,那是因為女兒和女婿總是因為我的原因吵架,女兒沒有把壞情緒表現在臉上,也會給我煮排骨燉肉吃,並且也總是推著我下樓去遛彎兒,可是有一次,我聽見了女婿和女兒的對話。

女婿說讓我去用退休金住養老院,女兒只是無奈的說:「再等等吧!我媽才剛住進來,現在說太沒人情味了,以後找合適的時機再說也不遲。」

原來女兒也嫌我煩了,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說出口,其實也不怪孩子們,孩子們對我好是真的,但是那只是在我身體健康的時候,沒一個好身體就是受氣啊!後來我主動提議去養老院住,我感覺也挺舒服的。

三、建議

所以說啊!這人老了,你知道什麼才是最靠得住的嗎?

1:一個好身體。

希望老年人上了歲數之後都要好好的保養身體,不要總是感覺疾病離自己很遠,如果你有一個硬朗的身體,你會發現子女對自己也沒有不耐煩。

別擔心你沒有給孩子們留下什麼財富,只要他們看見你硬朗朗的不用花冤枉錢住院,那他們就會很欣慰,因為你這是在變相給他們省錢,老人身體健康就是子女最大的心願。

2:吃好喝好不煩惱。

希望文中的這個老太可以吃好喝好不煩惱,事已至此也不要再埋怨孩子們不孝了,再有耐心的孩子如果要日復一日的伺候一個失能老人,那他們也會有不好的情緒,人都是感性動物。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久病床前無孝子」。

不要怪孩子們狠心,只能怪自己的身體不爭氣,所以別再用消極來填充以後的生活了,不要胡思亂想才是最應該的。

3:積蓄更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們真的不孝順你,那麼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手裡有積蓄,要知道靠山山會倒,沒有誰是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錢才是不能被動搖的,因為沒有依靠的時候還可以選擇住養老院。

可是如果真的沒錢,那真的就會挨餓受凍,每個老人都會攢下錢,不要總是一味的為孩子付出,養老錢也好退休金也罷,都要保證自己晚年時有錢花。

威克林說過:「人生是海,金錢是船夫,如無船夫,度世維艱」。

情感寄語

有一個好的身體,真的是每個老人都非常奢侈的願望,有錢買不來幸福也買不來健康,所以別再羨慕別人有錢任性了,你的好身體也是別人所羨慕的,難道不是嗎?

相關焦點

  • 70歲老人的醒悟:在兒女家各住3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看人間疾苦關注情感酵母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嘴甜會哄老人的子女,到盡孝時不見得就有多孝順。70歲老人去兒女家各住3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張女士我退休後每月拿著7000塊的退休金,這事兒女都是知道的,她們都搶著要贍養我,都害怕我一個人生活孤單,那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以為自己命好生了一對孝順兒女,直到我真的應允去兒女家各住了3個月後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70歲老人的醒悟:在兒女家各住3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嘴甜會哄老人的子女,到盡孝時不見得就有多孝順。70歲老人去兒女家各住3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張女士我退休後每月拿著7000塊的退休金,這事兒女都是知道的,她們都搶著要贍養我,都害怕我一個人生活孤單,那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以為自己命好生了一對孝順兒女,直到我真的應允去兒女家各住了3個月後我才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將近7旬老母親:在兒女家各住了半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但是現在的老人如果到老的時候身體健康而且退休金也高的情況下,也是不怎麼需要子女在跟前照顧著的,但是有很多的父母應該年輕的時候由於沒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晚年就不會有退休金來保證生活,這個時候他們也需要子女的細心照顧了。那麼老人晚年的時候,真的可以依靠自己的子女嗎?我們來看一下這位將近7旬的母親的親身經歷。
  • 70歲空巢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1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座土不拉嘰的老房子,裡面住著位70歲的老人。老人和老伴在同一屋簷生活了幾十年,朝夕相處,日夜相依,不管生活有多艱難,兩人相互扶持,並養大了3個孩子。兩人感情很好,一輩子很少吵架、紅臉。老人本以為自己能和老伴相濡以沫,白頭偕老。沒想到一場急病,奪走了她53歲的老伴。老伴走後,老人非常傷心。
  • 75歲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在農村,養兒防老思想根深蒂固。老人含辛茹苦把子女養大,指望將來老的那天能有所依靠;老人辛苦一輩子,操心一輩子,就希望能安度晚年,有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愈下,老年該依靠誰?兒子、女兒還是養老院呢?我們聽聽75歲的老人怎麼說。
  • 故事: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65歲大娘哭訴:在兒女家住了一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父母辛苦把子女養大,讓他們成才,即便子女成家了,父母依舊盡著最大努力,減輕子女的負擔;當父母老了,兒女們應當給父母養老。許多人也知道,自古以來孝心是種美德,大道理大家都懂,真到父母老了,有多少子女能夠盡孝。有人說子女多了,將來老人們養老也會享福。
  • 70歲獨居老人哭訴:在兒女家各住一個月後,才明白晚年誰靠得住
    人老了,就會變得脆弱,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晚年時光。大多數老人即使一生育有兒女,也未必人人能過上天倫之樂的生活。在現實面前,天下的老人幾乎都是一樣的遭遇,既要面對老了無人照顧的心酸,又要擔心,有人照顧的不安,由此看來,晚年生活也不盡人意。
  • 70歲母親的自述: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導讀許多人都認為養兒防老,兒子才是自己未來的希望,在自己老了之後才能夠有人陪伴和照顧,不用發愁,事實上真的如此嗎?這個還真不一定,我們一起看看這個70歲的老母親在兒子女兒家各住半月之後,才明白能夠依靠的究竟是誰?
  • 一個65歲老人自述: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人到了以後,勢必都會想著讓子女來給自己養老,可是,子女們真的能依靠的住嗎?現在這個社會,不知道還有多少子女能做到給自己的父母養老的,恐怕不多吧!子女們不能給父母養老,也許並不是子女們不孝順,而是被生活和現實所逼的,子女們往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 70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幾天,你就明白誰才是晚年的依靠
    70歲。不久前,我病了,醫院結果並不理想。我的兩個孩子得知我生病之後,他們不想讓我自己住在農村裡,因為他們擔心沒人會知道我過的這麼樣。所以被他們帶回家了。我的兩孩子談到了這個問題。在每個家庭住半個月是很公平的,壓力不會很大。自從他們安排好以後,我不得不聽他們的。在生活了一個月之後,我發現我的老年生活誰更值得依靠。
  • 一個68歲奶奶自述: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文/藍楓凌星前言68歲的劉奶奶最初是跟著老伴住在鄉下,兩人相互依靠,生活雖然沒有太多精彩,但勝在平淡溫馨。劉奶奶對此很知足,她覺得有老伴陪著的晚年已經很幸福了,但世事難料,老伴突發心梗,就那麼突然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老伴離開後,劉奶奶很傷心,但傷心歸傷心,生活還要繼續,只是一個人生活實在是太孤獨了,獨自生活了沒多久,劉奶奶就選擇搬過去跟她的兒女一起生活,可是僅僅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後,她就又搬回來自己住了,而這又是為何呢?
  • 68歲李大爺痛哭,在兒女家養老之後,才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我們村上的李大爺今年68歲,老伴在三年前就去世了,現在李大爺一個人住在農村。我們村離城市有20公裡,是屬於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周圍都是大山相連著,村上有錢的人都搬到城裡去住。李大爺有兩個孩子,兒子43歲,女兒40歲,兒子在城裡買了房子和兒媳住在一起,還有兩個孩子,女兒嫁到隔壁縣城的農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
  • 68歲大媽:在子女家各住半個月後,我才發現晚年能依靠誰?
    ,一個人在家太孤獨,我就搬去和子女住,當時子女商量好,在他們兩家各住半個月,輪流照顧我。然後我也很贊同他們的想法,按照這個方法在兩個子女家住,剛開始是去兒子家,在兒子家住的時候,我過得特別委屈,因為兒媳不喜歡我,嫌棄我是個鄉巴佬,總是覺得我在她家蹭吃蹭喝,老是給我使白眼。
  • 66歲老人的感悟:在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我晚年的依靠
    那麼,老了以後在兒女家輪流居住的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老人又是怎麼說的呢?慢慢的自己一個人也難免會很孤單,於是我也跟身邊的一些老人一樣,隔三差五去兒女家輪流居住。怎麼說了,可能人老了大都時會變得敏感多疑吧,不知道你們大家怎樣,反正我就是這樣,因此我在兒女家輪流居住最多也就是20天。開始我是先住兒子家20天,然後再去女兒家住20天,但是在兒子家不到一周,我就明顯感覺到媳婦各種不高興。
  • 67歲老太太:我在兒女家各住半年,終於明白晚年能依靠誰
    但實際上養兒真的能防老嗎?如果兒女雙全,到了晚年究竟誰才是可靠的人呢?晚年究竟能依靠誰?女兒說到這份上,兒子立即說:可以呀,老娘你先去妹妹那裡住半年吧,半年之後我來接你。就這樣去了女兒家,因為女兒生意比較忙,店裡還請了三個男孩子,每天吃飯一桌人,我每天做飯都手忙腳亂,還有家裡洗衣服,搞衛生,全是我幹。一天三餐下來,忙得腰酸腿痛。我巴不得有人給我搭把手,給我幫幫忙。然後我問女兒,我沒來之前究竟誰做飯?女兒說她和老公兩個人誰有空誰做。
  • 70歲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各住2個月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
    導語下面這位70歲的孟大爺哭訴:在子女家養老之後,才知道晚年能依靠誰?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我有一對兒女,我今年70歲,我的兒子45歲,我女兒42歲,我兒子在城裡有一套房,他結婚後,就搬出去了,我女兒嫁到了鎮上,每年過年他們才會回來吃團圓飯。
  • 65歲母親直言:在兒子和女兒家各住半個月,才明白晚年能靠的是誰
    關於父母和孩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孩子年幼時,父母悉心呵護他們長大,父母的老的時候,也會需要兒女們的照料。有些老人,年紀大了但仍然身體硬朗,而且自己也有退休金,能夠自己照顧自己,不需要麻煩子女。也有些老人,沒有經濟保障,需要依賴子女生活。養兒防老,但父母老了,真的能夠依靠自己的子女嗎?
  • 將近7旬老母親: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人到老年,真的能指望得上子女嗎?年近7旬的老人在兒女家各住了一個月,讓她明白了晚年究竟能依靠誰。01張阿姨,68歲,丈夫已離世剛嫁給老公的時候,他家境不好,但我能吃苦,陪著他起早貪黑。後來我們有了一兒一女,由於我們從小吃了很多苦,為了孩子們少走彎路,我們總是想辦法把更好的留給他們。
  • 67歲老人坦言:在兒女家各住半年,終於明白誰才是晚年的靠山
    但實際上養兒真的能防老嗎?如果兒女雙全,到了晚年究竟誰才是可靠的人呢?晚年究竟能依靠誰?曾女士,67歲我是農村人,一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女兒說到這份上,兒子立即說:可以呀,老娘你先去妹妹那裡住半年吧,半年之後我來接你。就這樣去了女兒家,因為女兒生意比較忙,店裡還請了三個男孩子,每天吃飯一桌人,我每天做飯都手忙腳亂,還有家裡洗衣服,搞衛生,全是我幹。一天三餐下來,忙得腰酸腿痛。我巴不得有人給我搭把手,給我幫幫忙。然後我問女兒,我沒來之前究竟誰做飯?女兒說她和老公兩個人誰有空誰做。
  • 66歲老人的感悟:子女家各住20天,終於明白誰才是晚年依靠
    都說生兒育女是為了防老,對於那些毫無勞動力並且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來說或許行得通。不過現在由於養老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很多老人都有養老金,其實他們根本不愁衣食,生兒育女只是為了晚年時能夠有人陪伴自己。對於年邁的父母來說,最理想的晚年生活莫過於子孫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