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露相逢|情感觀點
人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童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人最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階段有兩個,分別是童年和老年。
童年時期,我們剛來到這世界上,缺乏謀生的能力和精力,如果沒有長輩的呵護和照顧,我們很難靠一己之力長大成人。老年時期,我們的身體節能極速下滑,精力也不似從前,即使我們想要自食其力,也有心無力。因此,撫養幼兒,贍養老人,是人類社會兩個重要任務。
對老人而言,養老的方法無非就那麼幾種。第一種最常見,叫做養兒防老。我們把兒女撫養長大,兒女負責給我們養老。第二種是自己存錢養老。這種方法最近幾年一直被倡導,因為養老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第三種就是花錢請人幫忙養老,比如請保姆、住養老院。還有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叫做搭伴養老,比如幾個老人在一起居住彼此照應,或者喪偶老人再婚。
對大部分老人而言,他們依然把希望寄托在兒女的身上,指望兒女給自己養老。實際上,兒女是否會給老人養老,除了兒女本人的想法外,還有一類人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兒女的配偶。
兒子願意給自己養老,兒媳婦寧願結束婚姻也不願給自己養老,這是很多老人碰到的問題。兒媳婦之所以拒絕給丈夫的父母養老,往往跟婆媳矛盾掛鈎。
我詢問了3個女人,在婆婆做了什麼的情況下會拒絕給婆婆養老,她們說出了真心話。
兒媳婦的真心話:「這3種婆婆我不會給她養老,寧可結束婚姻」。
1、結婚前就刁難我的,即使丈夫對我再好,我也不給她養老;
王大姐今年43歲,她的婆婆已經76歲了,一個人居住在別的小區。婆婆多次要求跟兒子兒媳婦同住,讓兒子兒媳婦給她養老。王大姐的丈夫也有此意,可是王大姐就是不願意,起草了協議書,要帶兒子回娘家。無奈之下,丈夫只好妥協。
王大姐之所以拒絕給婆婆養老,是因為婆婆在婚前做了讓她感到不快的事情。
「在我初次見她的時候,她就沒給我個好臉色,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表達了對我的鄙視之情。她很坦白地告訴我,我是一個很無用的人,配不上她兒子,她決不會接受我這個兒媳婦。在我跟老公婚事板上釘釘後,婆婆沒少添亂,一會兒是一分彩禮錢不給,一會兒是婚禮都不用辦。要不是我懷有身孕斷了自己的後路,要不是老公娶我的心意堅定,我早就離開了。我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女人,她刁難我、阻礙我幸福在先,憑什麼讓我伺候她養老?」
面對想要破壞自己幸福的人,大部分女人都很難放下。結婚前夕,父母的意見會對婚姻產生直接影響。如果父母因為偏見等因素反對婚事,想辦法阻止兒媳婦進入家門,跟兒子和兒媳婦鬧僵,兒媳婦就容易懷恨在心。
我想奉勸父母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的婚事需要聽從他們的意見。如果你兒子的女友沒有原則性問題,沒有實在讓你無法接受的地方,兒子娶她的意願也很強烈,你最好不要強行幹涉兒子的婚事。不然,你可能會既得罪了兒子也得罪了兒媳婦,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2、偏心眼的婆婆;
和大姐今年45歲,她的婆婆八十七歲了,結婚二十年,和大姐跟婆婆的關係依然處於緊張狀態,別說伺候婆婆養老了,逢年過節探望一下都很難做到。不光是和大姐,她丈夫也對自己的母親心存不滿。
「好吃好喝的東西都是小兒子家的,我們家一分沒有;生病住院大部分醫藥費由我老公出就算了,居然醫保報銷的錢都進了小叔子的口袋;去小叔家過年,養老錢拿出補貼小叔子,來我家過年,冰箱裡的東西直接搬回家給小叔子。她偏心到讓自己的兒子都忍無可忍了,更何況我呢?」
偏心,這是很多父母都有的毛病。有的父母雖然偏心,但是做得不算太過分,子女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父母偏心十分嚴重,到了損害一個孩子的利益補貼另一個孩子的地步,別說兒媳婦了,就連自己的兒子也忍無可忍,怎麼可能會答應給父母養老?
3、重男輕女欺負我女兒的婆婆。
範女士前段時間跟丈夫鬧起了冷戰,回到了娘家,起因就是拒絕給婆婆養老。
她拒絕給婆婆養老的態度十分堅決,已經到了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妥協的地步:「她欺負我女兒,我憑什麼給她養老?作為奶奶她欺負孫女,有個長輩的樣子嗎?我要是不給我女兒出口氣,我配當媽嗎?」
原來,範女士的婆婆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一直看自己的孫女不順眼。她曾經在兒子家住了一段時間,不但當著孫女的面罵她是賠錢貨,而且因為一點小事情就對孫女動粗,嚇得孩子見了奶奶就哭就躲。範女士忍無可忍,把婆婆攆出了家門。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女人最大的逆鱗。如果老人希望兒媳婦給自己養老,就最好對孫子孫女好一點。孫子孫女跟你親,得到你的疼愛與照顧,兒媳婦自然會對你的態度變好。就算是給孩子做榜樣,她們也會願意給你養老。相反,你要是對孫子孫女不好,讓孫子孫女看到你就害怕,兒媳婦就算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接受你的。
最後總結一下,公婆想要跟兒媳婦同住,舒舒服服地養老,就需要注意自身問題。在兒子結婚前儘量做到尊重兒子的意見,避免得罪兒媳婦;對待兒女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寒了兒子的心;對待孫子孫女要有慈愛之心,不要挑戰為人母者的底線。只有父母為人和善通情達理,兒媳婦懂事,婆媳才能和睦相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