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的真心話:「這3種婆婆我不會給她養老,寧可結束婚姻」

2020-09-05 情露相逢

情露相逢|情感觀點

人的一生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童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人最不能掌控自己人生的階段有兩個,分別是童年和老年。

童年時期,我們剛來到這世界上,缺乏謀生的能力和精力,如果沒有長輩的呵護和照顧,我們很難靠一己之力長大成人。老年時期,我們的身體節能極速下滑,精力也不似從前,即使我們想要自食其力,也有心無力。因此,撫養幼兒,贍養老人,是人類社會兩個重要任務。

對老人而言,養老的方法無非就那麼幾種。第一種最常見,叫做養兒防老。我們把兒女撫養長大,兒女負責給我們養老。第二種是自己存錢養老。這種方法最近幾年一直被倡導,因為養老防老的思想觀念越來越不靠譜了。第三種就是花錢請人幫忙養老,比如請保姆、住養老院。還有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叫做搭伴養老,比如幾個老人在一起居住彼此照應,或者喪偶老人再婚。

對大部分老人而言,他們依然把希望寄托在兒女的身上,指望兒女給自己養老。實際上,兒女是否會給老人養老,除了兒女本人的想法外,還有一類人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兒女的配偶。

兒子願意給自己養老,兒媳婦寧願結束婚姻也不願給自己養老,這是很多老人碰到的問題。兒媳婦之所以拒絕給丈夫的父母養老,往往跟婆媳矛盾掛鈎。

我詢問了3個女人,在婆婆做了什麼的情況下會拒絕給婆婆養老,她們說出了真心話。

兒媳婦的真心話:「這3種婆婆我不會給她養老,寧可結束婚姻」。

1、結婚前就刁難我的,即使丈夫對我再好,我也不給她養老;

王大姐今年43歲,她的婆婆已經76歲了,一個人居住在別的小區。婆婆多次要求跟兒子兒媳婦同住,讓兒子兒媳婦給她養老。王大姐的丈夫也有此意,可是王大姐就是不願意,起草了協議書,要帶兒子回娘家。無奈之下,丈夫只好妥協。

王大姐之所以拒絕給婆婆養老,是因為婆婆在婚前做了讓她感到不快的事情。

「在我初次見她的時候,她就沒給我個好臉色,無論是言語還是行動都表達了對我的鄙視之情。她很坦白地告訴我,我是一個很無用的人,配不上她兒子,她決不會接受我這個兒媳婦。在我跟老公婚事板上釘釘後,婆婆沒少添亂,一會兒是一分彩禮錢不給,一會兒是婚禮都不用辦。要不是我懷有身孕斷了自己的後路,要不是老公娶我的心意堅定,我早就離開了。我就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女人,她刁難我、阻礙我幸福在先,憑什麼讓我伺候她養老?」

面對想要破壞自己幸福的人,大部分女人都很難放下。結婚前夕,父母的意見會對婚姻產生直接影響。如果父母因為偏見等因素反對婚事,想辦法阻止兒媳婦進入家門,跟兒子和兒媳婦鬧僵,兒媳婦就容易懷恨在心。

我想奉勸父母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女的婚事需要聽從他們的意見。如果你兒子的女友沒有原則性問題,沒有實在讓你無法接受的地方,兒子娶她的意願也很強烈,你最好不要強行幹涉兒子的婚事。不然,你可能會既得罪了兒子也得罪了兒媳婦,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2、偏心眼的婆婆;

和大姐今年45歲,她的婆婆八十七歲了,結婚二十年,和大姐跟婆婆的關係依然處於緊張狀態,別說伺候婆婆養老了,逢年過節探望一下都很難做到。不光是和大姐,她丈夫也對自己的母親心存不滿。

「好吃好喝的東西都是小兒子家的,我們家一分沒有;生病住院大部分醫藥費由我老公出就算了,居然醫保報銷的錢都進了小叔子的口袋;去小叔家過年,養老錢拿出補貼小叔子,來我家過年,冰箱裡的東西直接搬回家給小叔子。她偏心到讓自己的兒子都忍無可忍了,更何況我呢?」

偏心,這是很多父母都有的毛病。有的父母雖然偏心,但是做得不算太過分,子女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父母偏心十分嚴重,到了損害一個孩子的利益補貼另一個孩子的地步,別說兒媳婦了,就連自己的兒子也忍無可忍,怎麼可能會答應給父母養老?

3、重男輕女欺負我女兒的婆婆。

範女士前段時間跟丈夫鬧起了冷戰,回到了娘家,起因就是拒絕給婆婆養老。

她拒絕給婆婆養老的態度十分堅決,已經到了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妥協的地步:「她欺負我女兒,我憑什麼給她養老?作為奶奶她欺負孫女,有個長輩的樣子嗎?我要是不給我女兒出口氣,我配當媽嗎?」

原來,範女士的婆婆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一直看自己的孫女不順眼。她曾經在兒子家住了一段時間,不但當著孫女的面罵她是賠錢貨,而且因為一點小事情就對孫女動粗,嚇得孩子見了奶奶就哭就躲。範女士忍無可忍,把婆婆攆出了家門。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女人最大的逆鱗。如果老人希望兒媳婦給自己養老,就最好對孫子孫女好一點。孫子孫女跟你親,得到你的疼愛與照顧,兒媳婦自然會對你的態度變好。就算是給孩子做榜樣,她們也會願意給你養老。相反,你要是對孫子孫女不好,讓孫子孫女看到你就害怕,兒媳婦就算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接受你的。

最後總結一下,公婆想要跟兒媳婦同住,舒舒服服地養老,就需要注意自身問題。在兒子結婚前儘量做到尊重兒子的意見,避免得罪兒媳婦;對待兒女要一碗水端平,不要寒了兒子的心;對待孫子孫女要有慈愛之心,不要挑戰為人母者的底線。只有父母為人和善通情達理,兒媳婦懂事,婆媳才能和睦相處。

END.

相關焦點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3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
    為了寫文,我跟他們聊了起來。了解3個退休老人的經歷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有些子女的確是來要債的,父母如果不希望晚年生活被子女拖累,就得變得狠心點,不要對子女過於心軟。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3種兒女是來要債的,我寧可自己養老」。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再婚老伴,寧可自己養老」
    在她37歲那年,她的丈夫患了絕症,離她而去,只給她留下了8歲大的女兒和一套房子。戚阿姨一個人將女兒撫養成人,供她讀完了碩士,看著女兒出嫁。在女兒結婚後,戚阿姨還幫女兒帶了孩子。本來,女婿想留戚阿姨在他家養老的,可是,戚阿姨跟女兒的婆婆性格不合,為了不影響到女兒的婚姻,戚阿姨選擇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
  • 78歲老人的真心話:「婆婆做到這3點,兒媳婦搶著給她養老」
    好妻子是家庭的支撐點,好母親是孩子成長的導航,好的兒媳婦是婆媳關係穩固、持久、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婆媳關係,實際上是一個三角關係,男人、婆婆和兒媳婦這三個人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都需要足夠高情商。在討論婆媳關係的時候,作為一個過來人,奶奶給予了我忠告。78歲老人的真心話:「婆婆做到這3點,兒媳婦搶著給她養老」。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
    為了了解老人退休後的真實生活和他們對晚年生活的期盼,我採訪了3位退休老人,他們跟我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也得到了一個總結:「我不接受這3種新型養老模式,寧可單過」。嚴大媽告訴了我她不再婚的理由:「他跟自己的兒子同住,兒媳婦又要生了,我要是嫁過去了,豈不是成了免費的保姆嗎?他孫子出生後,我要是不願意帶娃,他和他兒子兒媳能給我好臉色看嗎?我放著好好的清閒日子不過,去帶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我傻嗎?再說了,我不是他兒子親媽,就算我給他帶大了孩子,他也不一定願意給我養老,這虧本的買賣我不做。」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4種老伴我不會要,寧可單過」
    就算到了退休的年齡,老人也要有自己的擇偶標準,不能隨意找一個人過日子,不然,你不但無法過上安穩的老年生活,而且會受到婚姻的牽連,讓自己的晚年生活變得一團糟。李阿姨今年62歲,已經退休了,她前段時間找到了喜歡做媒的我奶奶,想要找個老伴。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單過,也不會把3樣東西交給兒女」
    在她看來,獨居養老模式更適合她。如果她跟兒子一起住,就需要滿足兒子的一些要求,可是,吳奶奶寧可單過,也不願意交出3樣東西。退休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單過,也不會把3樣東西交給兒女」。對於這筆錢,吳奶奶的兒媳婦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貪心。在五年前,吳奶奶之所以堅持搬出兒子家,就是因為她忍受不了兒媳婦不斷哭窮的行為。為了幫助兒子和兒媳婦減輕生活負擔,吳奶奶每個月會拿出三千多塊錢給兒媳婦補貼家用。可是,就算是這樣,吳奶奶的兒媳婦依然盯著婆婆的積蓄不放,打著各種旗號問婆婆要錢。
  • 65歲老人的真心話:「我寧可獨居,也不要跟女兒住遭3種罪」
    臨走的時候,葉奶奶的女兒再度提出了讓母親到她那裡居住的建議,依然遭到了葉奶奶的拒絕。我媽媽感到很奇怪,詢問葉奶奶不肯去女兒那裡居住的原因。葉奶奶說出了真心話:「七年前,我在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受夠了那日子。我寧可獨居養老,也不要跟女兒住遭3種罪。」
  • 情商越高的婆婆,越不會幫兒媳婦這3種忙
    很多的事情並不是婆婆或者是媳婦哪一想法設法故意有所針對。而是有的時候就算是某一方想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對方,會顯得吃力不討好。那麼在生活上,婆婆和媳婦怎麼相處,作為情商高的婆婆,不會輕易幫兒媳婦這三種忙,只有傻婆婆才會一再插手。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符合這3個特徵的老人,獨居養老最舒服」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要求。在大部分人看來,老人最好的養老方式就是與子女住在一起,享受著兒孫繞膝的樂趣,享受著子女的照顧。可是,有3位我認識的退休老人說出了真心話:「其實,對一些老人而言,獨居養老最舒服。」
  • 如果婆婆不帶孫子,兒媳婦應該給婆婆養老嗎?
    這幾天經常看到有網友提問:如果婆婆不帶孫子,兒媳婦應該給婆婆養老嗎?現在的婆媳問題已經演變成一個社會問題,就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婆婆與兒媳婦在20多年之前都是陌生人,你們之間的關係就僅靠你兒子,她的老公來維繫,沒有血緣親情,你也沒有生她養她,不就是靠她在困難的時候,你能在經濟上,行動上給予幫助嗎?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
    實際上,有些老人也會做一些蠢事,讓兒女傷透了心,不願意給父母養老。我諮詢了幾位退休老人,他們說出了真心話:「父母要想讓兒女養老,就別幹4件蠢事」。老人得知她的基本情況後,提了個建議:「你老伴去世了,我離婚了,不正好湊好一對嗎?身邊有個人陪伴,你也不會感到太寂寞。」木奶奶覺得對方說得有理,不顧兒女的反對,堅持要跟他結婚。最終,木奶奶跟兒子大吵一架,如願以償嫁給了對方。
  • 做媒婆多年,六種婆婆我拒絕給她介紹兒媳婦
    但是生活中有些女人確確實實做不到這一點。即使當自己做了婆婆的時候,對自己兒子也是一如既往的疼愛,甚至有時候都到了可笑的地步。我曾經就聽一個剛過門的媳婦說過一個奇葩事,就是她婆婆居然勸她晚上辦事不要太頻繁,說她兒子身體不好,別累著。當這個女人說這些的時候,我們都笑瘋了,估計心疼兒子到極致,也就是這樣了吧。
  • 退休老人的真心話:「這2種老伴我不會要,寧可單過」
    不過愛情跟婚姻是兩碼事,尤其是退休老人,想要再婚,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再婚家庭,關係複雜,牽扯到財產、子女等一系列問題。如果沒處理好,婚姻不會幸福。如果沒找到合適的老伴,還不如單過。一個60歲的退休老人的大實話:以下四種老伴,我堅決不要,寧可單過。
  • 婆婆提一噁心要求,兒媳婦衝出家門,淨身出戶結束了5年的婚姻
    婆媳兩個人本該都生活在各自的婚姻關係裡,可現實生活中卻總是會有一些婆婆缺乏邊界線,非得摻合到兒媳婦的婚姻裡。雖然述說的那些事情各不相同,但有一個讓兒媳婦感到噁心的相同點就是公公婆婆總是強行摻和到兒子媳婦的婚姻生活裡。小區裡張阿姨的女兒曉潔之前就遇到了一對讓她感到特別噁心的公公婆婆,每逢有人和她聊起那段婚姻時,她都會說:「因為婆婆跟我提了一個噁心的要求,氣得我當場就衝出了家門,什麼東西都沒有爭取,選擇淨身出戶結束了5年的婚姻。而且這輩子都不想再看見他們那一家人了。」
  • 兒媳婦,到底有沒有義務給公婆養老?60歲的婆婆告訴你一個道理
    可我並不這樣覺得,老人與年輕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思想觀念相差甚遠,如果硬擠在同一個屋簷下,時間長了難免會生出許多矛盾,尤其是我跟兒媳婦之間,更有不可避免的矛盾發生。從兒子結婚的那一天起,我就拿兒媳婦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我真心真意對待她,但卻從未要求她做過任何事情,包括生孩子。
  • 想要兒媳婦給你養老,不用刻意討好,做好這三件事情就行
    每個女人,如果生的是兒子,那麼就希望兒媳婦能給自己養老,但有些女人也害怕和兒媳婦相處不來,或者說害怕兒媳婦對自己有意見,擔心兒媳婦將來會聯合兒子不給自己養老,有些女人怕將來兒媳婦不給她養老,還會刻意討好兒媳婦。
  • 為什麼現在的兒媳婦都這麼膽大包天?動不動就不給養老?
    認識一個朋友,孩子快3歲了,這期間她婆婆一天都沒有幫她帶過孩子,也沒給過什麼錢(不出力也不出錢那種),朋友時常就說:在我最難的時候,你沒有幫我,以後也別指望我給你養老。現實生活中,相信這樣的兒媳婦並不少見。她們口口聲聲說著不給公公婆婆養老,但事實上她們之所以會這麼說,背後肯定是有原因的(並非什麼「膽大包天」)。
  • 婆婆「不講理」,晚年倆兒媳卻爭著給她養老,聽聽這兒媳怎麼說
    導語:王阿婆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婦。晚年的王阿婆過得很開心,被兩個兒媳爭著養老。王阿婆的大兒媳說,婆婆其實一直很不講理,那麼為什麼婆婆晚年還會被兒媳爭著養老呢,聽聽大兒媳怎麼說。打從我進家門後,她就很少跟我講大道理,也很尊重我的生活方式,哪怕我的生活方式和她完全不一樣,她也不會用她的那套標準來要求我,她覺得參差百態乃人之常情,有差異性才是正常的,人和人不可能是一模一樣的。有些婆婆很愛講大道理,認為做媳婦有媳婦應該具備的標準。
  • 有一天我當婆婆,我不會用「孝道」綁架兒媳婦,保持距離
    我就開始思考未來,我當婆婆,怎麼跟兒媳婦相處?這個距離,這個度如何掌控?父母要做好養老規劃,目前法律還有贍養義務,這是歷史和社會養老體系不健全的緣故,以後肯定會改寫法律的,養老必定社會化。如果老人失去工作能力了,且沒有經濟來源,子女應該贍養。作為父母不要為老不尊,如果還能工作,儘量不要增加子女負擔。兒子媳婦也不要惦記父母的養老錢,更不要啃老。
  • 老了也不指望你養老!說這種話的父母,無非是這3種心態
    導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老了也不指望你養老。說這話的父母,無非是這3種心態(1)要強,不想給兒女添麻煩。這類父母往往會靠自己的能力,奮鬥出屬於自己的事業。在這類父母看來,給兒女添麻煩是羞愧的事情,他們認為人這輩子最主要還是靠自己,所以他們在尚未老去之前就會跟兒女說:我老了也不指望你給我養老。他們希望兒女顧好自己就好,不要操心他們。這類父母一生自尊自強。為了老了不拖累兒女,不給兒女添麻煩,他們平常會很注重鍛鍊身體,這類父母還會精打細算,努力存錢,早早為自己養老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