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大文豪蘇軾是個愛玩、愛吃的人。他除了給我們留下很多名篇外,還給我們留下了「東坡肉」。還有好些趣事。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經是找好友佛印時,想逗逗人家門口的小沙彌,對人家說:「吐露何在」。被小沙彌懟道:「東坡吃草」。堂堂大文豪就被一個小和尚懟的啞口無言。
蘇軾在徐州任職的時候,也是趣事連連。他的好友道潛特意從杭州去拜訪他。道潛是北宋著名的詩僧,寫文作詩也很優秀,所以能跟蘇軾玩到一起。
好朋友來了,自然要設宴款待,好好喝上那麼兩盅。喝著喝著,蘇軾玩心又起。他居然慫恿著一個歌女向道潛表達愛意。道潛可是個和尚。這不就尷尬了嘛。且看道潛是如何應對的。
只見道潛不慌不忙,面不改色,張口就來一首詩:
寄語東山窈窕娘
好將幽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春風上下狂。
此詩名為《口佔絕句》,詞意如下:前兩句是反用「襄王有意,神女無心」的典故,而委婉拒絕歌女的表白。
這個典故出自《神女賦》,故事的內容是楚襄王苦苦追求巫山神女的典故。《神女賦》中描寫神女的美貌是,「上古既無,世所未見」。這種美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嘛。比起直接描寫神女的眉毛怎麼美、眼睛怎麼美等等更讓人心馳神往。
如此聖潔美麗的神女自然只可遠遠的觀望和欣賞,哪裡可以侵犯呢。可楚襄王就是心不死,想不開。他盡百般手段,都無法令神女動心。後來「襄王有夢,神女無心」便成了單相思的代名詞。
道潛以「窈窕」二字代指歌女,後一句道出歌女以幽夢來煩襄王,然後一個「惱」字表達了自己的心緒。這原本是襄王擾神女的事,被道潛反其道而行的說出來,既說出了歌女的糾纏,又表明自己的無意。一語雙關,很是巧妙。
這前兩句雖然巧妙,但也算委婉,不至於太傷女生的自尊。而後兩句就不一樣了,後兩句是堅定的表達了自己一心向佛的決心。後兩句: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意思是,自己已經一心修佛,心無旁騖,就好像那沾了泥的柳絮,是不會再隨著春風的吹拂而上下飛舞了。
柳絮雖美,但那麼容易隨著春風而上下飛舞,不免輕浮。而這裡道潛自比柳絮,又不是隨風飄舞的柳絮,而是沾了泥的柳絮,這樣的柳絮怎麼會飛的起來呢。這就表達了道潛不會因為歌女這春風而飛起的。不得不說,古人的想像力不是我們現代人能比的。現代人想像力最豐富的怕就是網絡段子手了吧。
整首詩下來,寫的是委婉風趣,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很好理解。比起唐僧似的呆笨拒絕來的有意思多了。
蘇軾也寫過柳絮,他吟道: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也是名篇。但跟道潛的粘了泥的柳絮來比,缺了些生動靈活。所以大文豪蘇軾對此篇也是讚不絕口。
由此我們可以學一招怎麼拒絕不喜歡的女生了,有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