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的結尾總是說:王子與公主終於在一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但現實世界裡,很多相愛的男女步入婚姻後,在日復一日的平淡中,當愛情的光環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抱怨與指責,甚至大打出手,最後分道揚鑣。難道說婚姻真的是愛情的墳墓嗎?
答案自然不是,還是有很多人擁有幸福的生活。他們與前者之間的差別,就是他們擁有愛的能力,並且願意去實踐,去關心自己所愛的人。幸福生活需要我們具有愛的能力,《愛的五種能力.愛情與婚姻中的情商課》(以下簡稱《愛的五種能力》這本書,專門教我們怎樣培養自己愛的能力。
《愛的五種能力》
本書的作者趙永久是知名情感教練,婚姻家庭諮詢師,多家電視臺特邀情感嘉賓。從2008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講授愛的能力的婚戀心理課程。
作者認為,愛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學習的能力。擁有愛的能力的人,與任何一個心理層面健康的人結婚,都能夠過得幸福。
有些人天生擁有愛的能力,很多人則只能靠後天的學習。作者最開始也做得不太好,以至與妻子的婚姻矛盾重重,但最後他通過改變自己,挽救了自己的婚姻。也因此他認識到,掌握愛的能力,對婚姻幸福有多麼重要。因此本書的特點是:理論比較淺顯,但是實用性很強。
愛的能力分為五種:
情緒管理:每個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愛別人。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常常讓自己的愛人痛苦,甚至傷害對方,以至失去愛的機會。
述情:用不傷害關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受。有些人有了情緒,會悶在心裡,實在忍不住才爆發,或者用指責和抱怨的方式來表達。前者傷害自己,後者傷害對方。述情是情感關係裡最合適的,不傷害任何人的溝通方式。
共情:理解並支持對方,善解人意。這是所有人都希望愛人能具備的能力,可惜很多人都沒有。大家習慣了講道理教育對方,給對方提建議,但實際上,對方更需要的是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允許:尊重差異,允許成長。擁有允許的能力,才能給對方做真實自己的空間。
影響:每個人都會變,都會因為對方而變,有可能越變越好,但也可能越變問題越嚴重。通過思考和改變自己的行動,讓對方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影響的能力,讓對方成長的能力。
愛的五種能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是孤立的。每種能力都很重要,並且相互影響。
一個人不懂情緒管理,就做不到述情與共情。
一個人述情做不好,就無法影響對方,讓對方越來越完整。影響必須要通過述情來達成的。
一個人不能允許,也做不到影響。允許的前提是接納真實的對方,允許對方以他本來的樣子存在,不允許的人才會改變對方,也就不會得到積極的影響。
這裡我要分享的,是要想擁有愛的能力,一定要做到的幾個方面:
幸福要學會向內求
先有覺察才有行動
能夠允許才能影響
當婚姻出現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有人認為,婚姻感情中遇到問題,都是自己「找錯人」了,是這個人不適合自己。這類人喜歡用換人的方式來解決感情中遇到的問題,但這個方法很容易陷入一個怪圈:換人後再次遇到問題,還是容易把問題歸因為「找錯人」。頻繁換人的婚姻生活,即使有幸福那也是短暫的。
而有一些人會在自己的感情出現問題時,這樣問自己:我們不能和睦相處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應該想什麼辦法解決呢?他真實的性格是這樣的,那我應該怎麼和他相處呢?
比如我老公是一個對生活要求很低的人,你讓他換著花樣去做吃的,他是沒有耐心的。我與其與他吵架,不如自己動手,而讓他另外做洗碗、洗菜之類不用花太多心思的事情。
喜歡歸因於「換錯人」的人,認為自己的幸福掌握在別人的手裡,遇到問題不去想辦法,卻一味把責任推給對方。而向內求的人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會去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會正確的歸因很重要
也有些人認為向內求就是找自己的問題,找自己的錯誤,所以反對這個觀點。實際上向內求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裡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而只是調整與對方相處的模式。
每一個人都有情緒,這些情緒有些如那緩緩流動的小河,平靜無波,有些則如那衝破堤壩的洪水,四處奔騰,傷人傷己。
愛的五種能中,情緒管理是最基礎的能力,只有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做接下來的事情。經常發脾氣和壓抑情緒的人,做不到述情、共情。
要做到管理情緒,必須先覺察自己的情緒,就是意識到自己在起情緒,就如同看著情緒,如潮起又如潮落的過程。
一個人如果在事情一發生時,就能夠覺察出情緒,就有機會去管理情緒。如果覺察不到,就可能被這個情緒控制,當情緒成為一個人的主宰,就可能發生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情。
要想做情緒的主人,可以按照下面這個方法去做,快速提升自己的覺察能力。
記錄自己的情緒
記錄自己情緒的方法
堅持按這個方法,記錄自己的情緒兩到三周,你就會成為一個覺察情緒的高手。
那麼意識到自己有了情緒,該如何去管理呢?
首先區分自己的情緒,是第一時間起的本能的情緒,還是有對錯標準參與的情緒。
本能的情緒,是沒有多餘想法直接就有的情緒。
比如:看到面前有一條很大的蛇,那一瞬間產生的恐懼,屬於本能的情緒。
有對錯標準參與的情緒,是說你這個情緒,是因為對對方的行為進行判斷以後,產生的情緒。
比如:妻子出門前化妝太慢,耽誤了時間,結果到地鐵站的時候,地鐵剛剛開走,你有點惱火,要是妻子快一點,就不會等了。這個惱火,就是有對錯標準的情緒,你認為妻子的行為是錯的。
第二,當確定是因為自己對錯標準而起的情緒後,在內心告訴自己,放下評判,放下對和錯的判斷。
第三,用心去感受對方的心,感受一下對方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在做這個事情。
如果意識到自己有情緒時,按照這個程序去做,情緒往往就自動消失了。
繼續前面的例子:如果你在起情緒的時候,放下對妻子動作太慢的評判,用心去感受妻子想打扮得美美的,與你一起出門玩的心情,你的情緒就會消失。
覺察問題,才能採取行動
一個人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才有能力去管理情緒。只有管理好了情緒,才有可能用不傷害關係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做的兩件事:前者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到別人的腦袋裡,後者是把別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裡。
而夫妻之間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想改變對方,想讓對方成為你心目中那個完美的人。但要求對方改變,往往代表著對對方的否定與批評,很多人無法接受被否定。
當你想通過否定對方,讓對方改變,使他的注意力,就停留在你對他的否定上了,這是他不能夠接受的,所以改變對方的做法往往都會失敗,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影響。
影響則是讓對方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的發生改變,對方根本沒有感受到痛苦,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了改變。
要想對對方產生影響,首先要做到允許,允許對方有一個轉變或成長的過程。允許他長期保持眼前這個樣子,讓他在幸福享受生活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化,讓他有這個中間的過程。
作者的妻子一開始經常忘記帶鑰匙,他也經常批評妻子忘記帶鑰匙這件事情,因為這件事情爭吵了很多次,妻子卻總是改變不了。當他開始允許妻子忘帶鑰匙這件事情,不再批評她,不僅夫妻之間的關係得到了緩解,妻子忘帶鑰匙的情況也很快就沒有了。
給予對方成長的時間
如果你想影響自己的愛人,那麼先別急著改變對方,允許他是現在這個樣子,讓他在幸福的生活中慢慢成長,要允許他有中間這個過程。
愛情是荷爾蒙的產物,婚姻則需要相處。只有相信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的人,才能通過學會覺察、管理自己的情緒,允許對方的差異,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對方變得越來越好,讓家成為愛的港灣,而不是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