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的時候愛成群結隊;年輕的時候愛呼朋喚友;到了中年階段,其實更多的是關注自己的家庭與家人,不是那麼熱衷於一定得處於群體當中才覺得安全、自在及開心、快樂了。
特別是面對親戚,似乎相比從前而言,更加不是那麼在意與上心!
嚴格來講,親戚比普通的朋友及熟人關係自帶幾分親近,為什麼上了點歲數,卻將這份親近變成了生疏呢?
其實人到中年不願去親戚家,也不愛親戚來家裡,往往是由以下這三種原因造成的!
01.年輕時被親戚「道德綁架」,不愛熱鬧,喜歡清淨度日
白女士:
我老公現在就根本懶得去親戚家走動。一提就煩,完全提不起精神。
我婆婆有時候覺得面子上過不去,非得動用家長權威命令他之時,他會顯得異常反感與煩躁,不但不願意聽從,反而還會生悶氣!
雖然我婆婆認為自己兒子「年齡越大越不懂事,還不如年齡小的時候聽話。」但我卻知道其中的道理所在,因為他私下裡不止一次跟我說起過這裡面的一些問題。
說他自己年輕時經常被親戚「道德綁架」,他媽媽娘家人動不動就叫他出去喝酒,一喝就喝得基本得去醫院打吊針!這些人從來不體諒自己親戚家的孩子,只顧自己開心。
還不能不去,不去對方就開始四處數落他不孝、目中無人、欺負長輩什麼的!
現在他人到中年,在家庭當中的地位跟影響力也與從前不一樣了,能夠做主之後,他便不再愛湊親戚家的熱鬧了。
真的傷身又傷情,沒什麼意思,不如清靜度日安逸悠閒,最主要還安全。
02.怕別人麻煩,也怕自己麻煩
我其實自己也差不多情況大概一樣,也不是太喜歡沒事就去親戚家串門。理由倒不是像我老公那樣,年輕的時候被親戚灌怕了,而是性格使然,怕別人麻煩,也怕自己麻煩。
你想啊,親戚家跟自己家一樣,都有一大攤子的事情,你沒事過去,人家還得費心費力款待你。
雖然看起來不過是呆個一天半天、吃幾頓便飯、大家一起聊聊天之類的,可是如果你不去的話,可能人家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對於他們而言比較重要的事情。
因為你的到來,就打亂了對方正常生活的計劃與節奏。再者從我這一方來考慮也是一樣,去親戚家也沒啥正事,在正事電話裡說還快些。
利用上對方家串門的這些時間,我自己也能做些更加重要一點的事情,安排好自己家裡的正常生活、照顧好孩子之類的不是很好。
為什麼沒事偏要給自己跟親戚添麻煩呢?要聚,節假日、雙方家有重要的事情,比如壽誕之類的,再聚也不遲。沒必要把時間全都花在這些方面,感覺彼此打擾又挺沒意義的。
03.親戚間閒言碎語太多,更喜歡獨處
再說句老實話啊!平時我看公婆有些親戚上門來拜訪做客,言談之間總是談到別的一些不在場的親戚朋友。
多數說的都是人家的缺點、自己的不滿與意見之類的,總之閒言碎言太多,可是待得大家全部到齊之後,彼此之間又言笑晏晏、和和睦睦,嘴裡說的都是些相互恭維的話,從背後的相互挑刺頓時就變成「花花轎子人抬人」了。
感覺外人之間的那些虛假與客套,在親戚之間同樣盛行,看得多了,覺得挺可笑的,與其這樣,還不如獨處來得清靜省心。
遠離是非,自己身邊也就少是非。
我本身個性就不愛湊熱鬧,也不想沒事卷進親戚之間的那些原本與我們無關的紛爭與矛盾當中去,可能一不小心隨口附和之間說的那些違心之語,就變成了分幫站隊的證據,平白無故還得罪了人。
像我婆婆就是這樣,明明就是在親戚說的時候點了點頭,跟著埋怨了對方言語之中指責的另外一位親戚幾句,落到後來對方居然又在別的親戚面前說我婆婆對人家不滿,搞得雙方關係很僵,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因此我一般見他們上門,自己找個理由就溜了,為的就是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結語:
因為有親戚這樣一層關係在,因此其中有些人也會仗著這一層身份要求別人違心配合自己的想法與行動,這是很多人之所以進入中年之後,對他們表示反感的原因之所在。
畢竟對於道德綁架這種東西,大家都是相當反感的,就算表面應付自如,但內心還是抱有芥蒂,等到自己力量足夠之時,就會對對方說「不」。
還有就是因為年齡增長,感覺不太方便打擾另外一個家庭、不想捲入一些複雜的矛盾、冤枉的麻煩當中去,只想過好自己簡簡單單、明明白白的小日子,所以也不愛串門。
除此之外,大家還有哪些原因造成你們對走親訪友興趣缺乏?歡迎留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