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丁雲鵬作品解讀

2021-01-10 聞是藝術

丁雲鵬(1547-1628),字南羽,號聖華居士。休寧(今屬安徽)人。明代隆慶、天啟年間畫家、繪墨模名手。擅畫人物、佛像、山水等。曾為名墨工程君房、方於魯畫墨模,並供奉內廷十餘年。董其昌贈以「毫生館」印章。

其人物畫早年畫風工整秀雅,晚年沉著古樸。山水師法宋元諸家,初以雋秀為工,後趨於古拙。亦能為書籍作插圖,對徽州版畫頗有影響。

明 丁雲鵬 《菩薩授經圖》,水墨,紙本,141cm×68cm,1606年作。

此圖所繪內容為:觀世音菩薩授經的故事,此品自隋迄宋,歷代都有,最早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第303窟人字披的《普門品》上,以描繪得十分詳盡,從「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姿態安詳」一表現觀世音菩薩授經的全部過程。自明朝起此種繪法巳發生巨大的改變,此品的畫法巳在法華會的二邊,此畫所表現的只是一個局部,在觀音菩薩的周圍則只畫眾多信徒向觀世音求真經的場面。

畫中所作人物以線描為主,所用之線、深得用筆三味,落筆穩,壓力大,速度快,恰如蘇軾詠吳道子作畫詩中所說「當其下手風而快,筆所未到氣以吞」正是這種高難度的技巧和磅礡的氣勢,賦予作品以強大的生命力,造就了畫面飛動的藝術效果。這裡要指出的是,丁雲鵬所作的白描法,多用折蘆描和鐵線描,這得力於他的版畫創作,當時丁雲鵬為新興的版畫創作作了很多的描圖,並親自創作,豐富和提升了他的白描水平,是同時代畫家不能比擬的。所繪觀音神情靜穆,羅漢俯首友頤,眼視空茫,授經人則凝神默想,內心的澄清和畫面的寧謐統一於形象之中。侍婢們較為活躍的姿態和不同的表情。對比觀音的嚴穆,突出了主題。

此圖曾被晚清收藏家王孝禹收藏,左下角有「王孝禹收藏記」。王孝禹(1847-?),名瓘,字孝禹(一作孝玉)辛亥(1911)後,以字行,四川銅梁人,李浚之在《清畫家詩史》中稱「由舉人官江蘇道員,曾為二江總督的幕僚,工篆,尤善隸書,得鄧石如、趙之謙楊沂孫諸家之長,兼工篆刻,亦善山水,所作山水蒼渾秀潤,能詩,精鑑別,富收藏,以金石書法聞名於世人。」

明末人物畫在「波臣派」盛極一時之際,丁雲鵬能獨樹一幟,影響深遠。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畫家丁觀鵬就是因為仰慕同族先輩丁雲鵬而取名為「觀鵬」的。清胡敬在《國朝院畫記》中雲「明丁雲鵬道釋像,其法本宋人,與梁唐壁畫之以奇詭擅能者流派自別。」可見丁雲鵬對道釋人物的貢獻。更為可貴的是,此畫距今巳四百年,人海滄桑,而此畫低墨如新,似有神物護持。是畫中的菩薩有靈,還是畫家的精氣不泯?

明 丁雲鵬 《六祖像圖》 立軸,紙本,墨筆,縱127釐米×橫60釐米,北京榮寶齋藏。

明 丁雲鵬 《白描羅漢圖》,手卷,水墨紙本。

明 丁雲鵬 《白描羅漢圖》,手卷,水墨紙本,32cmX665cm

鈐印:雲鵬題識:南羽丁雲鵬敬繪鑑藏印:古之人人之古;春水船;白雲山樵;吳大;汪士元審定印;觀海者難為水;曉夫;存存道者;戴信之鑑真印註:清代裝裱。

明 丁雲鵬 《樹下人物圖》,立軸,紙本,設色,縱146釐米× 橫75.5釐米,(日)私人藏。

圖中黃衣童子執扇炊茶,青衣居士閒數念珠。石布青苔,地生茵草,湖石清涼,碧樹成蔭。樹石巧妙地環繞成回字型構圖,以其深濃繁細烘託淡雅洗鍊的人物,使後者成為觀者矚目的中心。全幅造型、用筆謹勁細秀,設色典麗清雅。

明 丁雲鵬 《秋景山水圖》,絹本,設色,縱63.5釐米×橫27釐米,廣東省博物館藏。

此圖寫天高氣爽,萬木紅綠相問,高人曳杖橋頭賞景。遠山畢現,屋舍掩藏。山水相環,景致宜人。該圖取法董巨,用筆凝重圓潤,有別於丁氏的平常面目。

明 丁雲鵬 《三教圖》,圖軸,紙本,設色,縱115.6cm×橫55.7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左下款署「善男子丁雲鵬敬寫」。鈐「丁雲鵬印」「南羽氏」。畫上有陳繼儒題記。

此圖畫孔子、老子、紅衣羅漢坐於樹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畫中三位智慧長者面目嚴肅,神情專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誘,正發表言論;老子道貌岸然,謹慎而善辯,他注視著對方,似乎準備隨時發問;紅衣羅漢雙目低垂,安詳而平靜,從他緊鎖的眉頭可以看出他已沉於思索之中。

明代,隨著儒、道、釋三教的融合,宗教題材的繪畫也隨之有了世俗化的傾向,此畫中的宗教人物與作為供養的神仙不同,脫離了程式化的因素,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情緒化色彩,同時融入了文人的審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氣質端莊文雅,體現了明後期文人畫注重表現個性的風尚。畫法上,運用「高古遊絲描」,細勁而「筆力偉然」,既有古樸之感,又具有時代氣息。設色古妍冷雋,尤其是人物服飾的紅色、蘭色與赭色,賦色沉穩和諧。山石樹木勾勒添色,取法文徵明,小青綠設色,文靜典雅,營造了一種靜謐清淡的意境,引人入勝。

明 丁雲鵬 《釋迦牟尼圖》,軸,紙本,設色,畫芯140.7釐米×58釐米,外圍305釐米×81釐米,天津博物館藏。

明 丁雲鵬 《馮媛擋熊圖》,卷,紙本,設色,縱32.6cm×橫148.8cm。

本幅款署:「萬曆癸未春丁雲鵬寫。」下鈐「南羽」朱方印。引首有吳元滿篆書「馮媛當熊」四字,尾紙有吳時堯、施於民題跋。

按題可知,此圖作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

此圖以翠竹、梧桐、椿樹、湖石為背景,表現了馮媛擋熊的故事場景。據《漢書·外戚傳下·馮昭儀》記載,漢建昭中,元帝率左右隨從,於後宮觀鬥獸。突然有熊逸出圈,攀欄欲上殿,馮婕妤衝上前擋熊而立,保護元帝免遭傷害。後世多以馮媛擋熊的典故讚揚女性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精神。

相關焦點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而且,明代人對服裝服制也有獨特的見解,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都有什麼吧?在明代,「六禮」結束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成婦禮」依然是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六禮」是婚姻締結中的六個基本步驟,但「六禮」完畢之後並不意味婚姻儀式就此結束。在婚娶當天舉行的禮儀,只是完成了成妻之禮,也只是完成了男女成為夫妻的手續而已。
  • 河北遷安發現明代萬曆年間長城石碑
    新華社石家莊7月30日電(記者 高博) 記者從河北省遷安市獲悉,一塊長102釐米、寬62釐米、厚13釐米的明代萬曆年間石碑在該市徐流口段長城發現。  這塊石碑是長城保護員李德旺巡檢時,在徐流口段長城平臺北側的第一個敵樓頂部發現的。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但由於浮世繪與木版年畫在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又讓兩者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中國的木版年畫於宋代開始出現,發展於明代,輝煌在清代。木版年畫的高光時刻,是在三大年畫生產地崛起之後,三地的作品,共同代表了清代木版年畫的最高水平。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共展出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自古以來,兩國人民保持著文化與藝術領域的密切交流,日本浮世繪的興起與發展即與中國明清繪畫有著緊密聯繫。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是中日兩國民族藝術的瑰寶。二者同源於明代書籍版畫的興盛,同樣以多色木版套印為主要製作工藝,都是由人民大眾創造、使用和欣賞的民間藝術形式,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由於浮世繪與木版年畫在社會功能、藝術傳統方面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色,在東方世界裡交相輝映。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日本|浮世繪|小林清一|版畫
    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日本版畫家小林清一(Kobayashi Kiyochika,生於1847年9月10日,日本江戶淺草,現於東京,卒於1915年11月28日),他接受了西方石印和版畫的影響,尤其是在他的木刻版畫中。小林首先研究了日本畫,後來油畫以及攝影。
  • 日本浮世繪藝術家
    小林清一 KOBAYASHI KIYOCHIKA 日本版畫家小林清一最初受到浮世繪大師(「漂浮世界」的繪畫和木刻版畫)的影響,例如安藤廣重(1797–1858)和Utagawa Kuniyoshi(1797–1861),後來他採用多種西方技術製作了版畫,他將其命名為kōsen-ga,或「陽光圖片」。它們主要是東京的風景,以光影之間的微妙相互作用而著稱。大約在1882年後,由於受到日本民族主義潮流的影響,他停止了西方繪畫,並根據歷史主題製作了教育性漫畫和版畫。
  • 法國農民畫家勒南三兄弟安託萬、路易、馬蒂厄作品欣賞
    安託萬·勒南 Antoine Le Nain ,路易·勒南 Louis Le Nain 與馬蒂厄·勒南 Mathieu Le Nain 兄弟三人是法國的3位農民畫家。安託萬·勒南 Antoine Le Nain(約1588~1648)生地不詳,1648年 5月25日卒於巴黎。
  • 《時空中的繪旅人》生日祝福系統優化預告公開
    《時空中的繪旅人》生日祝福系統優化預告公開 新聞 178整編 ▪ 2021-01-09 13:30:01
  • 他是清代最孤獨的畫家:一生清苦,性格孤僻,為人清高,不畏權貴
    在清代,有這麼一位畫家,他一生清苦,沒有當過官,沒有享受過任何富貴,性格孤僻,為人清高,不畏權貴,為後世之人所推崇,這位畫家就是吳歷。吳歷出生於明代崇禎五年,江蘇常熟人,原本的名字叫吳啟歷,字漁山,因為家的旁邊有一口古井,所以又稱墨井道人。因為他的藝術成就,被後世稱為清六家之一。
  • | 科學浮世繪
    另有幾位藝術大師獨創的別有風味的畫法,使得觀眾不容易理解作品,但弄懂了會覺得餘味無窮——它們是雙歧圖和「未完成」作品。正是女孩這種朦朧的表情,讓千萬「粉絲」魂牽夢繞,畫家維米爾也因此被神經科學家稱為曖昧大師。
  • 許志強︱同堂共穴,弟兄永願:明代宦官埋葬方式和社團組織
    洪武初置時,定員不過數百人,成化年間已數以萬計,萬曆年間增至五萬餘人。以往對明代宦官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宦官與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關係;以及宦官群體的籍貫來源、選用仕進、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明代宦官墓葬資料日趨豐富,為相關探討提供了基礎。
  • 睡前美女圖鑑:森繪梨佳
    森繪梨佳,1988年出生於宮城縣,日本演員。作品有《沒有問題的我們》、《假面騎士》等。也許你沒聽說過森繪梨佳,但只要你關注過美妝, 一定覺得很眼熟!森繪梨佳是日本著名多棲藝人,除了能唱會跳還演戲,更多人對Erika熟悉應該是她成功霸屏80%的日本彩妝雜誌。
  • 內蒙古老作家、藝術家口述史記錄工程|燕傑:草原滋養的人民畫家
    燕傑著名畫家燕傑於1941年出生在烏蘭察布豐鎮市。燕傑的爸爸是個裁縫,兩位哥哥都喜歡畫畫,大哥成了他的美術啟蒙老師。燕傑上初中後,命運讓他有幸碰到了曹學忠。曹老師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學院美術系,他給了少年燕傑正規的美術教育。經過刻苦學習,1960年燕傑也考上了內蒙古師範學院美術系。
  • 森繪梨佳 寫真集
    懷孕期間,森繪梨佳仍然堅持工作,因為雜誌拍照只拍臉的部分,不少人根本沒看出來森繪梨佳有什麼不同,直到她宣布喜訊才大吃一驚。而森繪梨佳恢復的也很快,不到幾個月,森繪梨佳便火速復出霸屏!(搜狐娛樂評)森繪梨佳是日本美容雜誌中出鏡率最高的模特之一,精緻的臉頰搭配小巧的五官,妝容百變但不浮誇,紅撲撲的兩頰是她活潑形象的表現之一,像鄰家女孩一樣討人喜愛   。 (中國青年網評)嬌小可愛的森繪梨佳憑藉水潤柔嫩的臉蛋,精緻透明的質感榮居「想要變成的容貌No.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