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興趣當職業後,我忘了如何取悅自己」

2020-08-28 Wanderer萬娘娘


「我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呢?」


最近,好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都問到我這個問題。


在他們心裡,大概期待我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


要或不要,以及為什麼要或不要。


但很抱歉,我給不了。


我反問了3個問題:


第一,你們想要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第二,如何判斷自己的興趣是真正的興趣?


第三,把興趣變成職業,你們知道要跨過多少道溝嗎?



他們都沉默了,沒有人能清晰回答上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反應。我接著說,那給你們講講我的故事吧。


1

選擇怎麼活,

決定你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已經離開通信圈將近5年了,依然會時不時懷念當初在愛立信、在華為工作的日子。


我從不後悔離開。我懷念的,是那時候的單純。


工作時間,我帶領團隊制定計劃、完成項目交付、與同事、上級和客戶職業化溝通;下班後,我回歸自己的世界,寫我愛寫的文字。


兩個世界,保持界限,互不打擾。


是的,寫作——嚴格來說是寫小說和故事,是我的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憑藉它,療愈心情,取悅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腦海中划過一個念頭:既然那麼喜歡,我要不要全職做這件事?



這個念頭一旦滋生,便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我最終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不是沒有糾結過。一邊是高薪與500強的光環,一邊是從0開始的徵程與未知的迷霧。


我的領導在多次挽留未果後也對我說:你若走,可就再也沒法回頭了。


我憑著一腔執拗和迫切想要擁抱新生活的熱情,毅然點了頭。


往前走,不回頭。


是的,那個決定,是我人生中的關鍵節點。



從那天起,我真的變成了不一樣的自己。但打臉碰壁的日子,也自此而始。


現在回頭看,我唯一慶幸的,是我當年所認定的興趣,真的是我的興趣。


這才是我在後來那些低谷晦暗的時刻,真正堅持下來的原因。


2

真正的興趣,是由內向外的過程


如何判斷自己所謂的興趣,是真正的興趣?


我有個好朋友,他是個學渣,大學期間各種專業課一塌糊塗。


有一次機緣巧合,他被人邀請去校廣播站錄了一期節目。大概因為他聲音好聽,又或者那期內容剛好切中痛點,一下子圈了不少粉絲,相當一部分還是女粉。


他於是興奮地跟我說,他對錄廣播劇充滿興趣,這件事點燃了他。


他開始頻繁地去廣播站,學業上也更加荒廢。


因為掛科太多,他連續留級兩年。當年的女粉們都畢業了,他還在原地踏步。


隨著關注的人越來越少,他對錄廣播劇這件事,終於興味索然。



所以,我這位朋友,他是真的對錄廣播劇感興趣麼?


不是的。


他感興趣的,是那背後的掌聲和鮮花。他真正享受的,也不過是外部賦予的成就感。


成就感與認同感,對一個人當然非常重要。


但在我看來,它首先來自內部還是外部,正是判斷你對一件事是否真有興趣的核心標準。


早年我在天涯論壇連載小說,讀者寥寥。偶爾有人給我點讚,說我寫得好,我會很高興,但即便沒人喝彩,也不影響我的創作。


因為創作過程本身,已經能帶給我足夠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創業頭三年,我屢屢碰壁,寫出的東西根本賣不掉。有人問我是否後悔,我搖頭。


我始終很堅定:我就是想把寫作這件事,作為我下半生賴以為生的依憑。



所以,儘管一路磕絆,我也咬牙走到了今天。


真正的興趣,一定是一個由內而外的過程。


不管外部環境怎樣,你內心要真的確認,並且經過時間的檢驗,這樣才站得住腳。


這樣,當那些註定孤獨的時刻來臨時,你才熬得住,撐得起。


3

興趣變職業,隔著巨大的鴻溝


當興趣變成職業後,很多東西或許註定要扭轉方向。


因為你把它當興趣時,核心是為了爽,而把它當職業後,核心是為了活。


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你當然可以任性地爽;可是想任性地活,先得看看你爸是誰。


我職業寫作後,很少寫小說了。主要寫的,是職場、成長類的乾貨文字。


不是沒努力過。我寫出了幾十萬字的長篇,拿著去找出版社。所有編輯給我的回覆都一樣:小說出了沒人看啊,你又不是名家,也沒有流量。


對,沒人看,賣不掉,出版社就會虧本。


沒有人會做賠本買賣,畢竟大家都要吃飯。



工作關係,我認識了一個拍短視頻的大V,他們團隊的短視頻動輒上百萬點讚。


我曾請教他創作心得,他非常坦誠地告訴我:


「哪有什麼創作心得,我們這能叫創作嗎?套路化的內容、精準地撩撥情緒、極致化的矛盾衝突設計……這只是一門生意而已,我們只是想要活下去。」


他甚至還反過來勸我:「兄弟,初心這種東西,有時候是一種負擔。我最初也想拍自己喜歡的東西,但它真的賺不到錢。」


我沉默了很久,問他,你有遺憾嗎?


他也沉默了很久,對我說:「我現在很會取悅受眾,唯一的問題是,我忘記了如何取悅自己。我們現在拍的東西,我也永遠不會轉給我的朋友看。」


這名大V,算是相當一部分新媒體從業者的典型代表,他道出了興趣變職業的第一個鴻溝:心態的根本性扭轉。



從自己爽,變成想方設法讓別人爽。


不要以為僅僅只是矮下身子,放下姿態,你就一定也能玩得好,這是一種妄念。


向外,你要去做精細的市場調研:


你的受眾在哪裡?他們的痛點是什麼?現在市面的競品都做得怎樣?哪些可以借鑑?投放渠道在哪裡?商業模式怎麼定……


向內,你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打磨產品:


我到底擅長這件事嗎?如果不擅長,能不能找到擅長的人?我如何精準設計內容和產品?如何找出差異點?有多少預算做這件事?如何設置止損點……


這是第二個鴻溝:你是否足夠理性和專業?


興趣,往往起於感性與隨性,當理性的因素越來越多,它註定將變得沒那麼單純,或許也不再好玩和有趣了。


可若非如此,當你企圖把它當成職業,則必死無疑。



所以,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呢?這個問題,永遠不可能有標準答案。


我站在一個勉強算是過來人的角度,想給年輕人們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相信時間的判斷。


當你沒那麼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對某事有興趣時,驗證方法非常簡單:


就看當沒有任何外部刺激或反饋時,你還會不會廢寢忘食地去做它,能夠堅持做多久?


時間會給你答案。



第二、有的選,本身就是種幸福。


很多人,是沒得選的,他們拼盡全力,只是為了活著。所以那些還有得選的人,你們某種程度上,已經是贏家。


有的選,就可以從容一些。畢竟當興趣只是興趣時,是種不可多得的單純幸福,不要輕易放棄。


第三、非要選,就別老想著取悅自己。


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當你不夠強時,融入環境最好的方式,是先適應它。


有朝一日,當你足夠強大,或許才可以談改變。



第四、審慎評估你的底限


我當年為什麼敢任性?實話實話,多年500強,我畢竟是有積累的。


這個積累,一是職業經歷,二是手上畢竟還有點錢。


它讓我有做新嘗試的信心,也讓我有試錯的資本和底氣。


而剛走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大的資本是年輕。


或許,給你自己一個時間節點,作為任性的底限吧。實在走不通,該回頭就回頭,不丟人。

文章來源於焱公子 ,作者焱公子。本號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要不要把興趣當做職業?如何平衡興趣與職業的關係?
    興趣與職業應如何權衡呢?我們喜歡什麼有興趣,就會自然而然的希望把它發展為我們的職業。然而,工作只考慮興趣可以嗎?比如,我很喜歡唱歌,對唱歌很有興趣。但奈何,我嗓音條件不夠好,唱歌不好聽。這時候,我想去找一份與音樂有關的工作,是很難的,首先,以我的能力很難勝任工作的需要。其次,一直不能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把興趣當做自己做下去得理由與希望,這時候,無論對於工作還是生活,都是無益的。
  • 第四講:如何選擇和解讀職業興趣測評?
    大家好我是布格,一位醉心研究高中升學的男人,歡迎來到布格的高一選科小白訓練營。本次訓練營主要是從0開始,講解分析該如何進行選科,希望本課程能對你在選科這件事上有所幫助。本文是訓練營的第四講:如何選擇和解讀職業興趣測評,本講課程目錄:1. 職業與興趣2. 如何篩選市面上的各類測評3.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講解4.
  • 在進行職業選擇時,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
    在進行職業選擇時,如何平衡興趣與職業的關係?蔡康永說:不要隨便把「興趣」當「職業」。在只是興趣的時候,你可以隨意發揮,不需要別人點頭。如果你從事了興趣所在的職業,一段時間後發現失去了一個興趣,那意味著你之前是帶著濾鏡看這個興趣的領域,你並沒有真的了解這個興趣領域。因為,任何一份工作,都有你喜歡的內容,也有你討厭的內容。哪怕是你興趣所在的工作也不例外。當興趣愛好變成工作的一部分,真的就不是自己的興趣了,很多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的想像中:以為只要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我就一定能幹好,至少不會產生厭倦,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 如何尋找職業目標 是趨勢還是興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才華橫溢,有想法有膽識但卻常常碰壁,創業道路不順屢屢失敗,或許你選錯了行業,也或許你沒有抓住機遇,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也必須得有自己的人脈,有自己的圈子,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事業出現「騎驢找馬」的情況,那就關注我吧!
  • 到底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
    最近在微博上,大家又聊起了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有人說,別把興趣當做職業,因為職業會毀了它;也有人說,只有把興趣作為自己的職業才會快樂,才會取得成就。 到底該不該把興趣當做事業呢?我想這應該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現實當中有不少人將興趣發展成職業,獲得成功;也有許多人在各種感興趣的工作中尋尋覓覓。
  • 女人過了四十歲,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如果,前半生你一直都在取悅別人,那麼,過了四十歲的時候,請為自己著想,取悅別人,不如取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學自己想學的東西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所在,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因為生活所迫而放棄了。
  • 把興趣變成工作,反人性了嗎?
    一旦把興趣變成職業,就需要遭遇的每個人點頭,興趣變成了任務,花園變成了戰場,與其做喜歡的事,不如做擅長的事。」而賈伯斯的觀點卻恰好相反,他曾在斯坦福的演講上說過:「我堅信,唯一可以讓我堅持下去的,就是我對自己事業的熱愛。你必須去尋找自己所愛的,無論是工作,還是愛情。
  • 婚姻中,你要取悅的,只有你自己
    01取悅自己是一種人生的修行,是一件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事情。很多人都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活成了別人喜歡的樣子,卻過著自己最糟糕的人生,其實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取悅自己,你所缺失的也會是不一樣的人生。沒有我想去遠方看看的勇氣,也沒有來一場說走就走旅行的灑脫。
  • 去他的討好,取悅自己才是王道
    明明帶了便當,為了融入小圈子,同事邀約一起吃午飯也不拒絕,哪怕話題一點也不感興趣也要隨聲附和,思考如何回答才能不讓氣氛變尷尬。但是想想要做全新的自己,又鼓起勇氣走回去。想像中劍拔弩張的氣氛沒有出現,對方不僅立馬道歉,還送了一包金針菇。
  • 那些把興趣當成職業的人,為啥都失敗了?
    第一年的時候,腦洞大開,覺得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工作,真是太幸運了。然而,當面對客戶一次次修改要求,改到要吐的時候;當面對領導要求連夜出設計稿的時候,當自己付了三天三夜心血客戶卻仍然不滿意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對打開設計軟體都有了一種恐懼。做了一年半,她感覺自己才思枯竭,自己似乎不是這塊料。
  • 真令人頭疼,到底該不該把興趣作為職業?
    兩種說法聽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那到底該如何做抉擇,下面說一點思考,不一定對。消費人人都愛,沒有差異性,也不可能作為職業(總不能說,我的愛好是看電影,看電影作為我的職業吧),因而沒有討論的意義。具有「生產」性質的興趣,才可稱之為真的興趣。比如說,拍電影、做音樂、寫作,這些才是今天所討論的「興趣」。
  • 人生最聰明的活法是:取悅自己
    不喜歡的工作,即使再舒適,工資再高,你不敢興趣,更沒有心情去把它做好,無論什麼東西,自己喜歡才行,且自己喜歡就好。生活嘛,過適合自己的就好,當你很浮躁的時候,你可以讀讀書,靜下心來思考;當你迷茫的時候,可以一個人捋一捋,多看點書,就能再次找到自己的目標。有一種植物叫夜來香,它只在夜裡開花,大概它之只在夜裡開花,是因為它只想取悅自己吧。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取悅自己。
  • 興趣愛好對於我們的職業發展有怎樣的幫助
    大家都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完成自己從小樹立起來的夢想,想著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做一份職業,去全身心的投入,認真進行探索做出一份屬於自己的輝煌事業,從而贏得大家的認同與讚美。要想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做職業來發展,必須要能夠與社會的發展相匹配,以此獲得更快融入群體的機會,從而快速進行發展與提升。
  • 「人必有痴,而後有成」,把興趣當職業何嘗不是一種選擇
    有人認為,只有從事感興趣的職業,才能有幹勁;也有人覺得,把興趣當作職業,會慢慢消磨掉興趣。蔡康永也說過:不要隨便把「興趣」當「職業」。要不要把興趣當職業呢?值得深思一下。但在我看來,把興趣當職業,何嘗不是一種選擇呢?
  • 《我的播音系女友》戚薇曝愛情觀 取悅自己重要
    《我的播音系女友》戚薇曝愛情觀 取悅自己重要 《我的播音系女友》海報   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幸福?女生如何愛才能幸福?
  • 包裝自己,勝過取悅男人,乞求愛情,就是乞求潑向自己的冷水
    包裝自己,勝過取悅男人,乞求愛情,就是乞求潑向自己的冷水。一.每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都希望遇見一個自己心儀的白馬王子;這個王子騎著白馬,帶著豐厚的聘禮,帶著滿心的寵溺走向自己。然後告訴自己:你的餘生從此有我負責,我會讓你的未來無憂無慮,保護你以後的每一個日子不受任何傷害。雖然是遙不可及的承諾,但依然讓人聽得喜歡,感動的稀裡譁啦的,忘記了自己是誰。
  • 情感丨取悅你太累,不如取悅我自己
    -----------------------------取悅別人是需要花很多時間的,既然花很多時間去取悅他人,而且還有可能費力不討好,為什麼不花時間來取悅自己呢?其實所謂的取悅自己,更應該說是經營自己。經營自己,必然要付出很多時間。
  • 【如何面對追求者的取悅】
    【如何面對追求者的取悅,尤其是追求期和戀愛初期,那麼如果他總是無法取悅到女友,會怎麼辦呢?1、繼續加大取悅力度;2、撤退。好多女生有一個心理:你取悅我,我很開心,但是我故意不表露出來,甚至刻意表現的不感冒,不開心。結果呢,很多男生覺得無望,就撤退了,這個時候女生會認為這個男生不真心,其實不是的,他是真心的,但是呢,真心不代表可以沒有極限,他會根據你的反應來決定下一步是否繼續。
  • 真正傷害你的,不是「取悅別人」,而是「取悅自己」
    開篇強調經典,強調「平等」,是因為:我們對「自由、平等」有多渴望,就對「取悅他人」的行為有多厭惡。​所以,日常中喊的:「取悅了別人,迷失了自己」其實並不是事實的真相~真相,是我們根本就不了解自己!「取悅」就是被過度打壓的概念之一。前面也提到了,人們對平等有多渴望,對取悅他人就有多厭惡。所以你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口號: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取悅別人,是一種病!情商高的人,都懂得「取悅自己」!……..
  • 取悅自己,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一個真正優秀的人,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將自己弄丟,而是選擇堅持自我,取悅自己。所以,取悅自己,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你屬於哪一種類型?生完孩子後,她的世界裡就只有老公和孩子。平常省吃儉用,總是給老公和兒子買各種東西。自己卻面色蠟黃,身體瘦弱。下班後,匆忙去接兒子放學,然後回家準備晚餐。一次, 阿嬌例假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滾,丈夫卻在一旁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