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親大會》收官:用愛與真誠灌注,把「情感剛需」做成「追看剛需」
文|秦明(珞思影視研究組)
「又一季結束了,不可以!」
「希望每周都有,好想每周都有,強烈要求變成每周播的節目!」
比起昨日大家對「假期最後一天」的戀戀不捨,10月6日晚,在十一長假尾聲迎來第二季節目收官的江蘇衛視《新相親大會》,更早一刻讓觀眾萌發「餘額不足」的慨嘆。
勇奪上半年新節目收視冠軍、周日同時段收視冠軍、婚戀情感類節目收視冠軍「三冠王」,《新相親大會》第一季的到來,被視為是江蘇衛視繼《非誠勿擾》之後,又一次在素人婚戀品類領域的驚豔發聲。至第二季最後一期節目播後,觀眾爭相求「加更」,要求節目由「季播」變「周播」,已然養成穩健「綜N代」口碑的《新相親大會》,接過《非誠》的交接棒,成長為荔枝情感矩陣中的一張閃亮廠牌。
婚戀類節目被稱為綜藝界的「常青款」,長年擁有一席之地。中國現有的2億適齡未婚人群,更是滋養其「發育」的沃土。只是,從現實情感剛需走到觀眾追看剛需,這中間有無數道需要跨越的門檻。《新相親大會》向所有人敞開一扇觀察新窗口——將婚戀過程中的兩性相吸,擴展到家庭與家庭的融合對話,流淌在兩代人之間、多個家庭之間的濃情交互,散發出讓觀眾欲罷不能的內容芬芳。
不願結婚的年輕人
在節目裡滿足了對愛情的期待和需求
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 ‰,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值。今年2月份,智聯招聘聯合珍愛網調研並發布了《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職場人中,近七成處於單身狀態,一半多職場人單身時間超過三年。有意思的是,新浪微博今年8月公布的「2019年度影響力綜藝」榜單中,《新相親大會》躋身排行榜前十。帶父母一起相親的代際模式,除了徵服廣大爸媽粉,更受到大批年輕觀眾的追捧。
這種收割全齡人群的認可,透過節目的收視表現與討論熱度可見一斑。承接第一季「三冠王」的高起點,第二季節目開播破1,實時最高收視達1.486%,單期最高收視為1.33%,同時10期節目拿下全國網收視第一;截至節目收官,《新相親大會》登微博熱搜榜共計20次,覆蓋內容維度多元,以主持人孟非、張純燁為代表的明星類話題、以節目延伸探討為主題的情感類話題、以素人男女為焦點的嘉賓類話題等多點開花,吸引大眾打CALL不停。
現在的年輕人一邊高喊「單身萬歲」,一邊樂此不疲地看著別人相親、戀愛,應驗著「真香」定律。對於這一「反差」,《新相親大會》節目製片人張紅巖此前在接受捕娛記(ID:ibuyuji)採訪時曾談及該現象,在她看來,年輕人結婚意願的降低,不能將其簡單對號於「對愛沒有期待和需求」。相反,導演組在與素人嘉賓的接觸中更能明顯感受到,這些單身男女對「擇一人而終老」的渴望和期盼。
換句話來說,出現在節目中的素人嘉賓,某種意義上就是現實單身青年們的縮影:即將迎來三十歲卻孑然一身的大學女老師李煜璟,坦承自己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對未來生活無所適從;敢怒敢言的率直大女人王依桐,因性格上的稜角飽受熱議,但她堅持做自己等待懂她的人到來;各方麵條件優異的牙科醫生劉光元,年逾三十卻戀愛經驗卻為零,優秀熟男也讓部分女孩望而卻步。
站上《新相親大會》舞臺的這些素人男女,有著各種我們能在現實生活裡「對到答案」的雷同,「我也和她(他)一樣」的心有戚戚,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感。尤其是期待轉角遇到愛的年輕人們,更能感同深受素人嘉賓的相親過程,感受到男女之間情愫萌芽時的悸動,進而產生代入感,仿佛自己在經歷一般。
高熱度被評「上頭節目」
著眼節目話題探討+原創互動營業「鎖粉」
「上頭節目」,是觀眾對這一季《新相親大會》的評價,形容節目會讓人看了以後過度興奮,容易上頭。節目自7月14日開播以來,一共有33對男女嘉賓牽手成功,甜蜜粉紅的撒糖告白、心有靈犀的緣分巧合、肉麻反差的土味情話、意外跌出的高能反轉等相親名場面,成就了給觀眾留下深刻記憶的內容抓力。播出時追看素人嘉賓的相親過程,播出後跟進牽手情侶的發展進度條,明明是素不相識的素人相親,卻迸發出讓人停不下來的「上頭」慣性。
收官一期,節目組就集中放出前11期節目裡部分牽手嘉賓的「買家秀」,李若吾&王依桐、謝超傑&彭湘琳、劉光元&康鑫、王宜鯤&朱迪、王鳴宇&朱清清、李仁俊&倪佳靖等6對牽手嘉賓分享愛情進展發糖,令眾多觀眾感慨「又是變身檸檬精的一天」。難得的是,節目並不止於呈現心動相遇時分的甜蜜動人,還有水到渠成背後的百轉千回,一起帶動大家為每一份不易的相遇相知而激動、歡呼、感動及欣慰。
比如,被5位男嘉賓「婉拒」的李煜璟和被媽媽土味情話「拖累」的劉子昂,兩人克服年齡和地域差距,以及半路殺出「程咬金」截胡的危機,最終牽手走到一起,堅定不移的決心感染到熒幕前的無數人:「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既然決定接受他,就不會因為別的狀況而臨時改變。」同樣是作為唯一一名留燈嘉賓上臺的馬麗莎,面對男嘉賓陳寧離異有一個女兒的現狀,她的回答真誠且真實,「我不能做到把她視如己出,但是我能儘量地去對她好」。
著眼於節目本身的劇情看點之外,讓觀眾感受到素人相親「魔力」的還有平臺基於衍生內容展開的「原創營業」。比如,李煜璟提到自己接近而立之年,擔心是不是會就此觸到戀愛的天花板,從中引申出「三十歲女生的戀愛焦慮」;女嘉賓程露露登場後,原本「弱弱的」「想找一個人照顧自己」的男生一下就變了,由此引發節目外關於「會因為喜歡一個人改變原則嗎」的激烈爭論。
除此之外,節目還在抖音、微博等不同陣地開展「原創內容」營業,「孟非七夕脫單許願」小視頻拿到抖音熱搜第二,耿直爸爸抖音短視頻點讚量超34.6萬,節目官方抖音粉絲相比開播前增長達2倍多。對於「周邊」開發的重視,無疑在節目本身過硬的內容魅力基礎上,為節目的話題和熱度輻射增加一重互動保障。
讓孟非獻出「螢屏第一哭」
以「愛」與「真誠」為前提,時刻都在以小見大
「本季收官,雖然最後一個不能大團圓結局,但是希望孟爺爺能說醒一部分人,別再以貌取人。另外也敬重孟老師一個中年男人的堅持和倔強。」《新相親大會》收官之際,製片人在微博上發表了這樣一段「諫言」,源於節目最後一位女嘉賓程露露,因為上臺後男生的反應和表現與她在後臺等待時看到的有較大差異,因此她在滅燈環節滅掉了包括爆燈家庭在內的所有亮燈。這一結果,於一檔相親節目而言,自然無法稱其圓滿,但在節目外引發了大眾對時下年輕男性普遍不太成熟的熱議——通過舞臺上的一隅,去展現與拆解現實社會婚戀存在的問題。
正如孟非在一期節目裡提及的「為什麼單身的男女性當中,女性呈現出越來越優秀,男性呈現出越來越普通」,在他看來,這一現象反映的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擇偶時的一大傳統——女性再優秀,她找另一半都要找一個比自己還要優秀的;而男人再普通,也要找個比自己還普通的。
以「愛」與「真誠」為交流前提,從相親嘉賓與相親家庭以小見大。《新相親大會》所呈現的思考,不僅僅立足單一形式的男女相親。從第一季開始主張「父母在、更有愛」,節目所構建的「相親場」不單是兩性之間的交流,更是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對話。所以,這個舞臺上,除了個性飛揚的年輕人,很多時候,作為子女擇偶參照的父母,也是輸出良好、正能量婚姻觀與價值觀的重要窗口。
這一季,孟非在一期節目中恣情流淚,哭到淚眼婆娑的一幕,相信是很多觀眾無法忘懷的一大記憶點。女嘉賓卜天依的父母離婚16年,為了女兒的終身大事,破例坐到了一起,更為動人的是,年過半百的卜爸爸,在無數雙眼睛的見證下,懺悔自己對家庭擔當的不夠,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職責,如今,他希望天依媽媽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去彌補以往的錯失,祈求破鏡重圓。
就如孟非所說的,無論是卜天依的爸爸媽媽,還是劉凱綸、王富貴的父母,這個舞臺上,父母是一個家庭家風的生動寫照,也是為孩子樹立榜樣的直接投射。節目用這些看似個體的「小家庭」,引發社會集體的「大討論」,生動詮釋了「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