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自尊?最精煉的定義就是我們怎麼看待自己,是否喜歡我們眼中的自己。
簡單的理解就是我們如何評價自己,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是積極的,它會讓我們高效地行動,自我感覺較好,能夠面對生存中的各種困難;如果評價是負面消極的,會帶來各種痛苦和不快,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每個人對自尊的看法不盡相同。過去,人們認為自尊心特別強的人,不能夠輕易被別人傷害,一旦受到傷害自尊的事情便會炸掉,奮起反擊來保護自己的自尊,實際上這有可能也是一種低自尊的表現。那麼怎樣培養一個人的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呢?
在《恰如其分的自尊》這本書裡,作者做了深刻的剖析。自尊由三大「成分」構成:自信、自我觀和自愛。只有三者的適當組合,才能讓人擁有恰如其分的自尊。
首先自愛是自尊的基石,也是人內心深處最為秘密的一個部分。其次,自我觀作為自尊的第二大支柱,是指我們看待自己的目光,對自己優缺點的評估。自信是自尊的第三大支柱,常常被人們與自尊混為一談,有自信,是認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的場合採取恰當的行動。
高自尊者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楚,會用肯定且明確的方式談論自己,低自尊者對自己的形容則比較模糊,甚至會出現前後矛盾。其實自尊可以依照高低自尊和穩定不穩定性分成四大類。
書中將人們的自尊分為四種類型:
(1)高自尊穩定型,是指自己很自信、自愛,也能平和地接受他人對自己缺點的批評並積極改正的類型;
(2)高自尊不穩定型,是指表面上很自信,但一旦別人指出他的缺點,他便會惱羞成怒,會用「你行你來啊」等語氣來指責對方的類型;
(3)低自尊穩定型,這部分人已經比較接近抑鬱症患者了,他們對自己的所有方面的努力都不滿意,持續輸出「我不能,我不配,我不會」的人生態度,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已經有抑鬱的傾向了。
(4)低自尊不穩定型,是指儘管他經常「不大看得起自己」,但一旦有人鼓勵道「你也不錯哦,我覺得你可以試試」,很在乎外界評論的自己,「總是覺得最後一個開口說的人是對的」的他,就真的有可能去試試 。
然而許多自卑的人,對自我的評估其實是不夠準確且有匹配的依據。比如你會注意到,身邊無論體重多少的女生,都會自我評估為「很胖」或要減肥(包括我自己),其實在外人眼中她可能並沒有她想像的那麼胖。
那麼,怎麼提高自己的自尊呢?
即使是高自尊人格,他的自尊心也需要定期的補養和保護。我們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來保護我們的自尊。
面對害怕失敗的低自尊者,首先,可以鼓勵他們享受別人的成功(認為自己與家人、朋友、支持的偶像的成功有一定的關係);也可以待在接納自己的群體中(團隊可以減少個人承擔的責任,並分享成功,這是青少年喜歡拉幫結對的原因),也可以通過閱讀、幻想等體驗虛擬世界的成功來感受成功。其次,還可以學習高自尊者的歸因方式,如果遭遇失敗,可以分析這件事的發生是取決於我還是外界,有可能是可以改正的。最後,也可以努力在少有人涉足的領域讓自己表現出色,收穫別人的稱讚作為自尊的滋養。
還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對自己的認識,不僅要認識你對自己的看法,還要認識你將自己展現給外人的方式。
書中將自我的認識分為四個領域:
1、開放區-關於自己,自己知道,周圍人也知道的部分;
2、盲區-關於自己,別人知道,自己卻沒有清楚地意識到的部分。比如別人都認為你不胖,你自己卻不肯相信;
3、隱藏區-關於自己,別人不知道,但自己卻知道的部分(比如我自己很愛嫉妒,或者我其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放鬆等);
4、未知區-關於自己,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或許只有在某些新的情況下,能夠被激發出來。
面對這四個區域,我們要努力將盲區、隱藏區轉換為開放區,就能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
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充滿信心,以自尊自愛給予性格最濃厚的給養,同時,也對整個社會飽含熱情,就能體悟到生存與發展的的價值所在。
涵嬿生如夏花:鏡姐夢想領讀會聯合創始人,高效閱讀和寫作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