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修行!

2021-03-01 旌陽行宮

人生再多的幸運、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經,都是過去。好與不好都走了,幸與不幸都過了,一如窗外的雨,淋過,溼過,走了,遠了。曾經的美好留於心底,曾經的悲傷置於腦後,不戀不恨。過去終是過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戀,都是雲煙。學會忘記,懂得放棄,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

人就這麼湊巧的一生,只有笑看人生,才能擁有海闊天空的心胸。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在生活中,面對失去的,我們淡然處之,保持平靜如水的心情;面對得到的,保持一顆平常心,備加珍惜。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內心就是信仰,靈魂就是圖騰。把內心修成什麼樣,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別總說命運在上天手裡,其實人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運交給了你。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折算你的生命價值,是選擇疊加還是遞減,決定權就在你的起心動念裡。

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應學會隨緣自適。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一份人情的練達,是一份人生的成熟。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一切隨緣而坦然,不急進,不怠惰,不強求,不悲觀,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遇而安重在安心,心安則一切無所礙。

淡泊如菊,淡泊在榮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卻淡泊在風骨之內。這樣的淡泊,能夠讓我們在物慾橫流的滾滾紅塵中,遠離喧囂,謝絕繁華,洞察世事,回歸素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境界。

我們不是歲月的勇者,付不起失去光陰的代價。多想風雨無懼地走下去,在白髮蒼顏之時,還有一顆明淨若秋水長天的心。那麼不要怕老去,現在就珍惜,塵世種種真愛。讓每一天都安寧如水,慈悲簡靜。

永不期待,永不假設,永不強求。順其自然,若是註定發生,必會如你所願。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誰都可以從今日開始,書寫一個全然不同的結局!

相關焦點

  • 人生就是一個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內心就是信仰,靈魂就是圖騰。把內心修成什麼樣,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別總說命運在上天手裡,其實人一出生,上天就把一半的命運交給了你。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折算你的生命價值,是選擇疊加還是遞減,決定權就在你的起心動念裡。
  • 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
    啟明心語第171章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越親密的關係,越考驗修行功夫。彼此建立關係就是悟道的開始;維護關係就是修道的過程;融洽關係、讓彼此都舒服就是證道;最後彼此出入自如、從關係中解脫,就是得道。真正的修行,必然會進入關係、面對關係、處理關係,關係中的另外一方,如同一面鏡子,清晰地照見自己的全貌,讓原來自己看不到的盲點,得到重新的修正。一段良好的關係,不是慈悲的泛濫,而是智慧的表達。一段持久的關係,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共同成長。
  • 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小和尚問師傅,什麼是修行的精髓。師傅說:「飢來吃飯,困來睡覺。」,小和尚很疑惑,問到師傅這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子嗎?師傅說到,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得開,有的人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百般心思,該睡覺時不睡覺,萬般計較,這樣活著就很痛苦了。看完這個故事,我才愈發的明白,人生苦短,好好活著就是一場修行。
  • 人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她說:「人活著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我們何嘗不能快樂的活好每一天。比起不幸的人,只要能健康快樂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生活給她不完美的人生,現實卻讓她活出更美的樣子。我發自內心敬佩這樣的人,她們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他們也是這世間最美的人。
  • 人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可是,就是家境不怎麼寬裕,沒能擁有別的家庭孩子屬於的物質享受。但是孩子被愛包圍著,在幸福的家庭中長大。整個人都充滿著陽光,對生活有著最美好的憧憬。有些人,一降落人世,就身患重疾或者身體上有某些殘缺。從懂事起就有著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堅強不屈的精神。生活給他(她)不完美的人生,現實中他(她)卻活出了更完美的樣子。
  • 家庭就是你的淨土,就是你的修行處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 2.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作中,面對境界歷事煉性,對人煉心。 3.要盡你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心盡力地做好你所承擔的一切,要制心一處,用心去做每一項工作。
  • 日常生活,就是最佳的禪修道場
    其實工作就是把此刻所需要做的事情做好,然而很少人這麼做。不論大家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我都鼓勵你們把它當作你們的修煉道場。我們的一生中總是追求某個目標,而開悟就是要終止這個行為。但是,光在嘴巴上清談是沒有用的,每個人都得去實修,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替代。我們即使花上一千年來看這方面的書,仍然沒有一點用處。我們必須實修,全心全意地終生修行。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修德,做好人生的減法
    人來到了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場修行,做人要修道德之行,修行就是做好人生的減法。做人要知道,人生需要做減法,只做加法就是一種包袱,包袱大了就會有阻力。包袱是人生的負擔,包袱就是私慾,包袱會使人墮落。物慾太重的人總是喜歡做加法,這樣的人什麼都想讓自己得到,卻又不願意付出汗水,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情,這樣的人是不自律,不自省,要做減法就像割他身上的肉一樣可怕,如此做人,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私慾佔滿了自己的腦子,最終結果是如何呢?
  • 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庭是最好的道場!
    讓身邊人開心了,親密關係順暢了,你就是在做佛了。你對我是愛憐,我對你是敬仰。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娑婆世界,人生很少是圓滿的。許多家庭最大的問題,不是在試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在爭誰對誰錯,總是以為指責和爭吵能解決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夫妻之間並不是真的生氣,而是因為失望或擔心,是覺得自己沒有被足夠重視,其實就是沒有安全感和缺失愛的緣故。以感恩心還舊債,不要怨天恨地,還沒消融前世的果緣,又把今生的苦因加上去了。人,因緣而聚,因情而暖,因不珍惜而散。
  •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稻盛和夫:把靈魂變得純潔,才是人生的目的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對此,稻盛和夫的答案是「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這才是人生的目的」。稻盛和夫,經歷了九死一生,克服了重重困難,在52歲前創立過兩家世界500強公司,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神」。
  • 修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經書呢?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覺得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人生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不過是在逃避問題…… 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
  • 佛說:真正的修行是遇見自己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  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  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把世間當修行的道場,持續修煉自我的三個行為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本質上來說,是把人世間當成修行的道場。對於每個人來說,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會懂得人生經歷的每件事都能幫我們明心見性,更是當作自我成長最好的舞臺。01轉換自己的心態,懂得心隨境轉在這個世界上,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需要對成長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不要認為人生應該是非常順利的,人生充滿崎嶇逶迤前進,他是一條波浪線,從來都不是一條直線。王陽明出身書香世家,自己的父親還曾是狀元。
  • 人生就是走向孤獨的修行
    生活是修行,是一場無師自通的修行,是一場孤獨而漫長的修行。所有悲觀,所有感悟,所有升華,只能一點一點一步一步走來,許可取巧。也無法與人分享,沒有人可以體會你的體會,你只能藏於內心,吐於天地,讓風帶走。修行的終點是孤獨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人生三境中曾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答案,所有的答案卻未必都如最初所願。
  • 人生感悟的心靈雞湯句子: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二、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趁年輕,好好珍惜以擁有的生活,為自己而活,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活出真正的自己!對自己更好一點,不讓自己委屈,這點要求我並不覺得自私。三、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經拉開,就一定要積極的演出;既然腳步已經跨出,風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望播在這裡,就一定要堅持到勝利的謝幕!四、人生需要看透,但不能看破。
  •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思考過,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說是為了經歷,是為了體驗,是為了修行,是為了報恩,是為了索帳,是為了來了結自己前世還未曾了結的恩怨,完成前世還未能完成的心願……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的思考和答案,可要我說人生其實就是為了修行而來,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寫作,就是修行!
    寫作,是最好的修行。世上有很多修行人和很多修行法門,但是最上乘的修行法門是《楞嚴經》中佛陀、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所講的「聞思修」,從「心」而修,明心見性,一修一切修。我們要明白,寫作就是「聞思修」。寫作的過程就是明理的過程,明理的過程就是開悟的過程。
  • 人生就如一場牌局,有輸有贏,有笑有淚,認真修行,用心生活
    人生是一場修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嘗試,不斷地體驗不斷地等待,嘗試從未嘗試過的事情我們打牌也好,修行也好,等待也罷,時光總會不斷向前,日子亦是如此,生活還得繼續,我們也就不好一直向後,所以向前看,向前走,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
  • 活著是一場修行,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高瞻遠矚
    活著,不能在別人身上找答案,而要活出自己的樣子。但你從別人身上找差距時,你開始成熟。當你從別人身上汲取到優點時,你已經在奔跑。當你活著是一場修行的時候,你已經到達了巔峰!  活著,確實是一種修行,多數人都會面臨上有老下有小這種境況。這種上下兼顧,讓你體會到了人生在不同時期的修行。一年是尊老一面是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