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惡的根本區別在於發心不同,心存善念就是善,存心不良就是惡

2020-08-22 西窗話燭

《小窗幽記》:&34;

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怕人知道,說明這個人還有羞恥之心,也就是在心性中還保留一些向善之心;相反,一個人做了善事而急於讓人知道,足以說明他的善只是為了貪圖虛名和讚譽的偽善,那麼在他做善事時,已種下了可怕的禍根。

01

孟子說:「無羞恥之心,非人也。」意思是說人如果沒有羞恥憎惡的心,不能算是人。


羞恥心是善良的底線,一旦突破,這個人就失去了天生本然的良知,而失去良知的人對是非是沒有概念的,也就是說,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而不會去分辨是非,這樣的人將必然成為一個無惡不做,也不惡不敢做的「魔鬼」。

朱熹認為「人如果有了羞恥之心,有些不該做的事情就能夠不去做了」,羞恥之心也是一種敬畏,是對自己良知的敬畏,只要一個人一息敬畏尚存,那麼就有他認為不應該做的事,做了即是對自己最大的的不恭敬,而這一絲念想就是純粹的善良,至少這那一刻,他是善良的。

善惡的區別只在於發心不同,不求任何回報而行善就是真善,為了某種目的而行善的是偽善,純粹為了救濟他人而行善就是真善,為了譁眾取寵而行善就是偽善。

02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意思是說,一切怨恨都會由於行善而更加明顯,所以行善與其要人讚美,還不如把讚美和埋怨兩件事都忘掉;仇恨會因恩惠產生,因而與其施恩而希望人家感恩圖報,還不如把恩惠與仇恨兩者都徹底消除。

偽善畢竟不是真善,既然不是真善,那麼得到的報應就不一定是善報,更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報應,我知道很多人心裡不信服善惡有報的說法,更是把因果當成虛無的玄談,善惡有報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是再嚴謹不過的,原因就等於結果。


因此,目的不純的善行,就是種下的禍根。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做表面上沒有直接利益的善事,行善在他們眼裡只是手段、只是某種交易,有的是為了名譽、有的是為了地位、還有的則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財富。

既然是手段、是交易,那麼行善是必然帶有強烈的心理預期,也可以說是強烈的覬覦之心,且不說這種強烈的心理預期會行善的過程中、言談舉止以及情緒表情中表現出來,就算受善人未發現,那麼,當心理預期沒有達到,或者暫時的反差預期也定然會使這一樁善行轉換成埋怨和仇恨。

而真正行善的人,因為行善是天生本然的良知使然,所以沒有強烈的心理預期,只是本著一心純粹的救濟他人的目的,根本沒有想過這件事是不是善,更不會去想要回報,對他來說沒有刻意的去善,自然就無所謂榮辱得失。

03

恩怨是同一事物的兩面,它們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這就是老子「知道有善的存在,是因為有惡的存在,知道有美的存在,是因為有醜的存在」的智慧,如果沒有恩德的存在,也必然不會有仇怨的存在。

因此,如果存心是為善,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純粹的救濟他人的念頭,就不會有意把善的行為分成善還是不善,心中沒有對善念的執著,又怎麼會在意他人是否知道自己在行善呢?


最後,把《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也用以自勉,「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萬物按照自然發展而生長,他滋養了萬物並且不橫加幹涉,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成就萬物生長但它並不據為己有。它為世間萬物立下顯著功勳卻不自居其功。正因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


相關焦點

  • 男人之善,男人之惡
    就這個世界而言,在人這個屬性而言,自有人類存在的那一天開始,就把人區分為了「男人」和「女人」兩種不同性別的動物。當然,還有極少數的一類人,不屬於男人的陣營,也不歸於女人的屬性。然,與「男人」和「女人」的數量對比而論,屬於極其微乎其微的數量,故此忽略。作為一個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一個人,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他(她)善的天性一面,也有他(她)惡的天性一面。就「男人」這個性別來說,他的善,取決於這個性別的雄性動物的本性。
  • 性,善與惡的本質
    我們現存的世界有兩個世界,一個是世界本身的世界,一個是人類用「人」的眼光和思想認知來判斷的世界。世界本身的世界,就是人類不存在了,世界依然存在。用人類眼光來判斷的世界永遠是從人自我本身的認知能力出發,並受人類自我認知能力所限制。
  • 一面是善,一面是惡
    人性本善,也本惡,每個人都有惡的念頭,只是能不能控制住心裡的邪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也許在一念之間就會讓你決定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樣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善,守住自己內心的善意,多釋放自己正能量的一面。所謂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善良,去幫助比你還要困難的人,守住自己的善良,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如果人性本惡,這又是為什麼呢?人性本惡論怎麼解釋上面的現象呢?4另一個更有力的事實是主張性惡論的人,他又提出要抑制人之惡,方案很完備、看著很有效。既然人性本惡,為什麼又能提出要抑制惡?他心中如果沒有善念,為什麼要抑制惡?面對種種惡行,心中如果沒有善念,又怎會覺得難以忍受?按道理撒旦應該不會對惡行感到難以忍受吧?應該不會自己提出要對惡加以抑制吧?
  • 人性最大的善莫過於不欠良心債,人性最大的惡莫過於見不得別人好
    人性這個東西,本是善還是惡,我們真的無法定義,我認為:人之初,性本是一張白紙,是因為後來我們看到的或者聽到的現象或者事情把我們染上了顏色。於是才有了人性的善與惡的區分。如果說人性本善或者是本惡,都是一種帶有偏見的定義。對於人性之善而言,或許有很多的解釋和定義,比如說有些人喜歡養流浪的小動物,其實這就是我們骨子裡的一種善念和善根。再比如有些人看到乞丐後會施捨一些錢財。
  • 只是有時候我們錯把善當成了惡,又把惡誤以為是善
    中峰和尚說:「對別人有益,那就是善;對自己有益,那就是惡。如果能有益於別人,那麼罵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對自己有益,那麼尊敬、禮遇別人也是惡。另外,發自內心的便是真,模仿他人就是假。不求任何回報而行善是真善,為了某種目的而行善的是偽善。」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老祖宗這4句話說得太有理了,讓人醍醐灌頂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個問題恐怕難以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善惡的表現形式太複雜,讓人眼花繚亂,很難辨別清楚。甚至有時候,一些人常常以惡為善,以善為惡,把兩者全都搞反了。老祖宗有4句話,專門剖析善和惡,說得太精闢太有道理了,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 善與惡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無好壞之分
    人的本性是善於惡的統一,遇善則善,遇惡則惡。母子情深是為小善,人與動物共有。一心為公,造福社會,是為大善,人類專有。善是維護社會秩序,保證和平勞動和協作工作交換、保證法律秩序的人性基礎。惡是極端環境的心理反應,它能推翻舊社會,實現改朝換代,推動社會發展,遇強則強,面對外敵可以激發出惡的鬥志。屬於反者道之動的動力範圍。這裡善與惡,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好與壞。
  • 柴靜: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和低估人性的惡
    小時候經常說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之類,因為在稚嫩而未成型的世界觀裡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善既惡,等自己有了閱歷、看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吃過虧上過當,才知道人性之複雜。街邊受凍受餓的乞丐,有個人走過去扔下保暖的舊衣物和剛買的熱騰騰的吃食,卻惡聲惡氣說道:「都是不要的便宜你了。」這是刁鑽毒舌,還是保全了乞丐最後的尊嚴?
  • 隱秘的角落,生活中善與惡
    朱朝陽學霸一樣的存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朋友,每天面對壓抑和控制的離異媽媽。只有學習好,才會得到再婚爸爸的獎勵的和看見。媽媽說過只要學習好,一切都會過去的。只在意學習,內心的需要沒有人看到。聽話懂事成績好,都會滿意了。他內心很渴望自己的父親。可以看得出,他的後媽和妹妹對他並不善良。爸爸給他買雙鞋,後媽和妹妹也要跟著,白鞋還被妹妹踩髒。他父母離婚後,他並沒有得到爸爸多少愛。
  • 我們應該以善勝惡!
    你們當厭惡惡事,附和善事。論兄弟之愛,要彼此相親相愛;論尊敬,要彼此爭先。論關懷,不可疏忽;論心神,要熱切;對於主,要衷心事奉。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恆心;對聖者的急需,要分擔;對客人,要款待。迫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不可心高妄想,卻要俯就卑微的人。不可自作聰明。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其實,這種說法的重要意義在於,引導人的向善。比如,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淨土。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變化的,我們所接觸的事物也是變化的,我們自己還是變化的,這個大千世界就像大海和浪花一樣,因為條件的不同,其表現形式也不同,但是,它們都是水。
  • 深刻地認知人性之惡,才能更好地認知人性之善
    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客觀地認識善與惡的同體性,只知道一味地強調行善,那麼,人性之惡就不可能被有效地遏制,人性之善也就無從有效地落實。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善的,而他人對自己利益的任何不利行為皆為惡,而這種看法是客觀的嗎?這可能是人性的真相嗎?顯然不是。人們不禁要問:人性之善惡有標準嗎?人們很難明確地給出答案,但是對此問題進行一些深刻的思考的確是有必要的。
  • 人都會為善也會為惡,但背後有真正的動機,了解善惡各自陰陽兩面
    《菜根譚》中這樣說道: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陰惡」比「陽惡」更加地惡,既為惡又不承認為惡。可是,這種惡行的結果,其實會讓自己遭受更大的報復,自己反而受害更深,因為別人受害之後的憤怒不知道要找誰發洩,只能累積著,但是那天他發現了,知道了,他對你的怨恨是十倍、百倍的,那個時候你就更難擺脫這個憤怒和仇恨了。
  • 心存善念,福報自來,種好因得善果,好人一生平安
    悠悠歲月,塵世匆匆,卸下虛假的偽裝,捨棄無所謂的計較,做人做事,懂得以善為本,以誠為上,對於他人的關懷和幫助始終牢記於心,做一個善良寬厚的人,上天定會眷顧;擁有一顆真誠寬容的心,定會迎來福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要急著抱怨,沮喪,要冷靜下來,多思考,然後勇敢面對,常發善心,常擯惡念,不好的事情終會越來越少。
  • 善良之人,必有善福(入心)
    做人,要善良,善良是一個人的美德,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行,一個善良的人,就像是一盞明燈,既照亮周圍的人,也溫暖自己的心。你若善良,自然會有人待你好,你若作惡,因果報應早晚會來。做一個善良的人,朋友有難了,能幫幫一下;朋友急用錢,能給給一些;朋友摔倒了,能扶扶一把;也許有人會利用你的善良,但是,上天看在眼裡,大家看在眼裡,一定會還你一個公道!
  • 人生有因果,是惡是善,自有天判
    上天在每時每刻考驗著每一個人的人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自會眷顧善良的人,而作惡多端的人,遲早會遭到報應。他們還公開黃自立的信息,把黃自立拉入醫療行業的黑名單,就是想讓他無法在這個行業立足。王俊逸騙去現任妻子的財產和藥店,最後跟小人合作,而把自己帶進了溝裡去,不僅出了事情,而且惹上了牢獄之災。壞事做多了,這就是他的報應。
  • 人生有因果,是惡是善,自有天判!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在做天在看,是惡是善天會判,慈悲忍辱天地看,有求必應天會辦。」人生有因果,所有的一切都是自身的選擇。上天在每時每刻考驗著每一個人的人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自會眷顧善良的人,而作惡多端的人,遲早會遭到報應。
  • 心存善念你就會越來越幸福和快樂
    昨天下班回老家看看,剛到村口就聽到激烈的爭吵聲,聽村裡人說鄰居把他鄰居家的小狗不小心碰瘸了,鄰居也道歉了,可是狗主人就是不依不饒,聽到這裡,哎......到家裡父母還在議論這件事,又不是啥大事,因為小事在哪裡互罵值當裡嗎?老鄰四舍的。
  • 早讀:人性之美,在於存善心、積善德、施善行
    文 | 彩雲追月 · 主播 | 香香 · 攝影 | 崔軍 · 編輯 | 一白存善心不管生活千變萬化,莫問人們形形色色,唯有善心、善念、善言、善行,才能讓一個人猶如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純潔、可愛、高貴。我們應當以善為美,以善為榮,以善為樂。只有心存善心,才會心生善念;只有心生善念,才會施行善舉。有了善舉,才會不斷地積聚善之美德;積聚了善之美德,你才會成為一個可敬可愛的人。善良的人都具有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