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從未錯報!只是有時候我們錯把善當成了惡,又把惡誤以為是善

2020-08-11 西窗話燭

「原因和結果之間,簡直可用等號連接,原因和結果吻合的程度之高甚至可以用『可怕』兩個字來形容。」——稻盛和夫


01

有很多人始終沒有明白什麼叫因果必報,仍然糾結於「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總是對身邊的某人不做壞事、心地善良,卻含恨離世不能釋懷,應該也常常質疑某個有錢人為富不仁卻能安享富貴,或者某個「權貴」為人不正卻青雲直上吧?


其實,能這樣追問的人本身就是善良的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因為太在乎某件事,所以才會害怕事情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而越是害怕從哪個方向發展,越是會產生事情向著害怕的哪個方向發展的強烈心理暗示。


天下只有善良的人才最希望善惡有報,然而,善良的人們在堅守善良的同時,卻又害怕出現善惡無報,甚至善惡錯報的現象,於是便睜大眼睛警惕著周圍,殊不知,就真的找到了「印證」,而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進一步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你堅信善惡錯報了,就會發現身邊儘是善惡錯報。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不公平。相反,如果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如你堅信善惡必報,那也一定會讚嘆「舉頭三尺,決有神明」。


02

有人說:「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懷疑,可以說是一種破壞性因素,我相信,如果什麼都懷疑,那麼世界一定不會是現在這麼美好,同樣的,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往往也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懲惡的同時也要揚善,所以,我們必須相信,善惡必報才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生活中,因為我們一味的選擇了看到「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所以忽略了善惡必報的事實,我們必須放下心中的執念,重新認識並回到善惡必報的如是真相上來。


中峰和尚說:「對別人有益,那就是善;對自己有益,那就是惡。如果能有益於別人,那麼罵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對自己有益,那麼尊敬、禮遇別人也是惡。另外,發自內心的便是真,模仿他人就是假。不求任何回報而行善是真善,為了某種目的而行善的是偽善。」



「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當下承受的,正是因為前面做過的,而未來的命運,必定和正在做的和想的有必然的內在關聯,所以,並不是上天錯報了,只是有時候我們錯把善當成了惡,又把惡錯以為是善。


《了凡四訓》中說:「行善事卻不追究事物的情理,那麼自以為自己在修行,有可能是在作孽,這樣就是枉費苦心,徒勞無益」 因此,不能偏執到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而應該仔細分辨行善的難易、大小、是非、曲直、真假等等。

03

稻盛和夫說:「因果之報,短期來說或許不盡然,從長期看,善因結善果,惡因招惡果,因果報應準確無誤」,報應既然是「上天」的事,那麼,什麼時候報、在哪裡報、報在誰身上,自然是人所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萬事因緣和合而生滅,都有其緣法,因緣聚合了,果報自然就現前。無論誰造的惡業,當下沒有顯現,不是因果繞過了他,只是在等那個相關聯的事件來觸發果報的顯現。


古人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善未報,或許是善未足夠積累,而惡之所以未報,一是因為積惡尚少,二是因為正在積累足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惡,而善良之人卻並非只為目睹惡得天懲的結果而後快。



世界還未極盡美好,善良就沒有止境,而懷疑絕對不會讓善行善心得以發揚,我們應該做的是相信善惡必報,想著如何積累並宣揚善心善行、期待人類社會能最終成為一個充滿善良和愛心的天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心存良善,善良是唯一通往天堂的鑰匙。

相關焦點

  • 善和惡的根本區別在於發心不同,心存善念就是善,存心不良就是惡
    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怕人知道,說明這個人還有羞恥之心,也就是在心性中還保留一些向善之心;相反,一個人做了善事而急於讓人知道,足以說明他的善只是為了貪圖虛名和讚譽的偽善 偽善畢竟不是真善,既然不是真善,那麼得到的報應就不一定是善報,更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報應,我知道很多人心裡不信服善惡有報的說法,更是把因果當成虛無的玄談,善惡有報就是因果關係,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是再嚴謹不過的,原因就等於結果。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東新雜談專注於有意思的哲學思考,讓我們拋棄僵化的學院哲學,進入自由的思想討論。歡迎你的關注,歡迎您加入討論。關於人性的善惡,人們都非常關心,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下面我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一下。首先對認為人性本惡的觀點提出幾個疑問:1人類社會的現實是人人都要表現自己是好人,人人好像怕被貼上壞人的標籤,太多的罪惡都假善之名。
  • 這個世界,真的是善惡有報嗎
    作者:艾聞(情感自媒體人)善惡有報,因果相循,這大概是每個人最樸素的信仰,而信仰善惡因果的人,就會對自己的言行有過節制和自律;同時,他們會依據內心的信仰,去選擇自己與外界的溝通方式,換而言之,積德行善的人,是因為相信並敬畏之,而為非作惡之人,當然也就不信這一套。那麼,是否真的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呢?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真的嗎?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真的嗎?我們常聽人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多面性的,在我們的一生之中一般不會做到純善或者至惡,我們大多數人都處於既「行善」又「作惡」的層面。
  • 一面是善,一面是惡
    人性本善,也本惡,每個人都有惡的念頭,只是能不能控制住心裡的邪念,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內心。善惡往往在一念之間,也許在一念之間就會讓你決定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樣的人,做人的根本,就是善,守住自己內心的善意,多釋放自己正能量的一面。所謂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善良,去幫助比你還要困難的人,守住自己的善良,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 人都會為善也會為惡,但背後有真正的動機,了解善惡各自陰陽兩面
    《菜根譚》中這樣說道: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壞事當然是不好的,好事當然是好的,但是「惡忌陰,善忌陽」,這是對善惡之事的後果的評量。做了一件好事,別人不知道是你做的,因此沒有被人表揚,或者別人沒有能力報答你,你依然願意做這樣的善事,說明你胸襟大,能力大,福報大,這才是真正最好的善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刺入善惡混沌的灰色地帶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由真實案例改編的、發人深省的臺劇。雖然只有10集,卻囊括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樣優秀的電視劇,在華語電視劇史上也十分罕見。它引發了人們關於善惡標準的思考與討論,也讓我們看見了人性的複雜與掙扎。
  • 人生有因果,是惡是善,自有天判
    上天在每時每刻考驗著每一個人的人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自會眷顧善良的人,而作惡多端的人,遲早會遭到報應。王俊逸的故事告訴我們,人若作惡,眾叛親離。眼中只有利益而沒有道德底線的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去陷害別人,德不配位,必有餘殃,靠著偽劣的手段奪來的東西,遲早會要付出代價,命運早己暗中標好了價籤!
  • 無心之錯可說錯,有心之錯則為惡
    人生在世,總是在不斷地犯錯中成長,哪怕我們叫順口的爸爸媽媽也是在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和別人的耐心教導下才學會的,更何況於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沒有別人的指點,犯錯恐怕是在所難免了。由此可見,人犯錯其實並沒多可怕,只要是無心之錯,從內心發誓改過來即可,
  • 人生有因果,是惡是善,自有天判!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在做天在看,是惡是善天會判,慈悲忍辱天地看,有求必應天會辦。」人生有因果,所有的一切都是自身的選擇。上天在每時每刻考驗著每一個人的人性,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自會眷顧善良的人,而作惡多端的人,遲早會遭到報應。
  • 男人之善,男人之惡
    作為一個人,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是一個人,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有他(她)善的天性一面,也有他(她)惡的天性一面。就「男人」這個性別來說,他的善,取決於這個性別的雄性動物的本性。然而,男人的「拯救失足女子」,這樣的善舉,也恰恰是男人的「惡」的根源——常常,真正的好女人被拉下水,變成為令我們所鄙視的人,這樣的事情也是男人幹出來的事情……縱觀古今,無論是早已經成為塵封已久的歷史上的男人們,還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的男人們,背叛感情,出軌的事情,往往多是男人先搞出來的(當然,女子主動出軌、背叛感情的,也有之,但相較於男人的不忠而言,至少是比較少的。)
  • 深刻地認知人性之惡,才能更好地認知人性之善
    事實上,人性的本質是善惡同體的。一個人如果不能夠客觀地認識善與惡的同體性,只知道一味地強調行善,那麼,人性之惡就不可能被有效地遏制,人性之善也就無從有效地落實。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善的,而他人對自己利益的任何不利行為皆為惡,而這種看法是客觀的嗎?這可能是人性的真相嗎?顯然不是。人們不禁要問:人性之善惡有標準嗎?
  •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老祖宗這4句話說得太有理了,讓人醍醐灌頂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個問題恐怕難以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善惡的表現形式太複雜,讓人眼花繚亂,很難辨別清楚。甚至有時候,一些人常常以惡為善,以善為惡,把兩者全都搞反了。老祖宗有4句話,專門剖析善和惡,說得太精闢太有道理了,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 復旦大學陳果教授:善惡可否相抵消?若善無善報,你還行善麼?
    「善與惡是同一塊硬幣的正反面。」善惡相對,與人為善是自小刻印在每個人思想中的道理,我們以善行為豪,以惡行為恥。隨著年齡增長,閱歷積累,眼前的世界不再非黑即白,善惡界限也偷偷變得模糊,轉換角度看事物的過程中,善惡也隨之而變。每個人最終都會發現,沒有人能夠定義善惡,大是大非之外,有很多善惡難明,真假難分。
  • 性,善與惡的本質
    我們現存的世界有兩個世界,一個是世界本身的世界,一個是人類用「人」的眼光和思想認知來判斷的世界。世界本身的世界,就是人類不存在了,世界依然存在。用人類眼光來判斷的世界永遠是從人自我本身的認知能力出發,並受人類自我認知能力所限制。
  • 萬事皆​空,因果不空,善良的人,一定會有好報
    ,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人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錯,邪不勝正,惡,永遠贏不了善,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每個人都是天使,一念就是天堂;每個人都是魔鬼,一念就是地獄;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好人壞人的分野,就在你的善惡一念,做人時刻要戰戰兢兢,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一個人做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只有從一心一念開始,培養自己的善根,才會有善的行為,只有念念為善,才會有人格的升華,道德的成就,成為一個純善的人。
  • 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
    面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不禁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麼?還是生來就是罪惡的?這很大一部分確實是人的基因決定的,不是教育所能改變的,我們可以理解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至於成長之後,人們的善惡傾向就變得更加複雜。它會受到環境、教育、認知、價值觀等很多因素的影響。
  • 我們應該以善勝惡!
    你們當厭惡惡事,附和善事。論兄弟之愛,要彼此相親相愛;論尊敬,要彼此爭先。論關懷,不可疏忽;論心神,要熱切;對於主,要衷心事奉。論望德,要喜樂;在困苦中,要忍耐;在祈禱上,要恆心;對聖者的急需,要分擔;對客人,要款待。迫害你們的,要祝福;只可祝福,不可詛咒。應與喜樂的一同喜樂,與哭泣的一同哭泣。彼此要同心合意,不可心高妄想,卻要俯就卑微的人。不可自作聰明。
  • 惡與公正:好人受苦與壞人享福的難題
    我們首先要問:你是否相信好人有好報?這裡的好人包括無辜者,包括為義受苦的人,也包括那些所承受的遠遠大於所犯下的過錯的人,而大多數人與其說是相信、不如說是期盼好人有好報。所以,我們接著自然會問:你是否相信善一定能戰勝惡?我想沒有誰敢做出絕對肯定的回答。
  • 人之初,性本善本惡
    人之初性本善本惡 這個破事千古辯論,至今也無結果。真正的人,不生不滅,何來人之初一說?所以說人之初指的是凡夫俗子的之初,站在道中,人之初都為惡,不惡還用輪迴嗎?神說人都是擁有原罪的,佛說人有貪嗔痴慢才墜落。 站在紅塵來說人之初的孩子都抓屎吃,去摸電門玩,你說是善是惡?是無知無明,在他心中何來對錯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