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小的功成,可能就源於數不清的耐心、委屈和不妥協。
然而當前好生活養就的年輕一代,「好面子」都快成為一種通病。
殊不知,成就並不來源於運氣,更不因所謂的「面子」,學會經受委屈,放下身段,才是個人人生經歷的一次質的提升。
而放下身段,並非低頭卑微,甚至有時它會成為護你行走江湖的軟蝟甲!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電視節目《奇葩說》選手馬薇薇有一句金句: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無非是一個客觀,一個主觀。大多時候,我們的手段、能力,已經由先天條件固定住,且還會到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身段,則取決於你願意不願意。
有句通俗的話說:「是當下先不要臉,才能在未來掙臉。」當條件和能力不足時,軟下身段,或許能變得更為靈活,給自己一個崛起的機會。
春秋時期越國君主勾踐,就是一位身段肯軟,觸底反彈的人物。
越國被吳王夫差滅國後,願意放下國君的面子,軟下身段,背著「亡國奴」的恥辱,忽略那些譏笑和嘲諷,十年臥薪嘗膽,最終在具備了一定「手段」之後,率軍滅吳使吳王夫差自盡,成為了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放下身段,機會都是留給「不要面子」的人的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創業之初,一沒如今的名氣,二沒現今的資源。
為能更好的推銷,他不顧面子,一家一家的去尋找投資人。
簡單來說,如果沒有當初的「不要臉」,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而在今年8月,馬雲在央視節目採訪中也表示,他特別欣賞年輕人放下架子,敢去做快遞小哥。
其中也提到過對曾經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的「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看法。
「前幾年有人說,北大畢業了去賣豬肉,這賣豬肉怎麼了?我覺得不是問題,敢於放下身段,敢於改變自己,敢於從賣豬肉裡學到東西,那才正是北大精神。」
來源:網絡
敢於放下面子,軟下身段的人,機會總是比其他人來的多些。
放下身段,做謙遜的學習者
我們熟知的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才華橫溢,常常運用著名的啟發談話啟迪青年智慧。
然而每當人們讚嘆他的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卻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這樣的謙遜,不但不會讓人對其真知產生否定,反而讓他保持初心,大大提升了他的人生境界。
網際網路巨頭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常常穿梭在大辦公室裡,俯下身來和員工交談,推銷她的理念,過得完全不像領導。
然而正是她的這種「柔軟」的身段,不爭不搶,平易近人,帶給她的,反而是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
不必因為某一方面頗有成就就眼高於頂,學會放下身段,做謙遜的學習者,得到必然更多。
寫在最後
有一種提升,叫放下身段。
我們不妨努力摒棄眼高手低的壞習慣,學會臥薪嘗膽,學會厚臉皮,學會謙遜,牢記低頭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抬頭,放下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拿起。
這樣未來,我們前進的每一步才會走得更加踏實和平穩。